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研究(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5013
2022-07-11
5頁
39.64KB
1、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研究在綠色建筑評價指標中,引入費用效益等經濟性評價指標,改進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補充并深化基于全壽命周期的費用效益經濟性評價內容,利用層析分析法及專家打分法量化評價指標,進行綠色建筑與傳統建筑方案之間的比選研究.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摘要:綠色建筑自推廣以來,在國內外建立了許多關于評價綠色建筑的標準。但是這些評價標準卻幾乎不涉及對綠色建筑經濟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國內外學者對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仍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通過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其中可采納的部分和有待改進之處,從而提出了一個系統完善的綠色建筑2、經濟評價體系,該體系從綠色建筑各參與方的角度對綠色建筑進行經濟評價,從而可以更好地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關鍵詞:綠色建筑;經濟評價;費用;效益;增量成本目前,全球正處于資源枯竭和環境嚴重污染的狀態,嚴峻的形式要求人類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尤其是資源消耗巨大并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建筑業,而綠色建筑可以很好地彌補目前建筑業給人類帶來的困擾。以發展的可持續性為理念的綠色建筑,可以有效解決現階段遇到的環境、生態、能源等問題,是符合21世紀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綠色居住生活方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阻礙著綠色建筑的發展,使其很難推廣。開發商覺得綠色建筑就是增加投入成本,咨詢設計單位技術力量欠3、缺,沒有具備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1。所以,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經濟評價,對于綠色建筑的開發和推廣起著至關重大的作用。一、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研究的必要性現有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有:英國的BREEAM評價標準體系,是用于評估各種風格類型建筑的系統;美國的LEED評價標準體系,采用了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對綠色建筑進行經濟評價,從而包含了更多方面的評價;加拿大的GBC評價標準體系,在其他評價標準已有的評價對象上,加入了對改建建筑的評價內容和具體評價方法2。以及我國發布的用于評價綠色建筑的標準3。然而,上述這些評價綠色建筑的標準體系,都沒有提出如何對綠色建筑經濟方面進行評價。綠色建筑正是由于在經濟評價方面的缺4、失,造成了綠色建筑現在難以推廣的現狀和人們對于綠色建筑的誤解,使綠色建筑難以在如今市場經濟下開發和發展,沒有一個穩固的立足點。因此,應該把重點放在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方面,提出并建立具體的評價內容和方法,并在實踐中得以利用,以綠色建筑經濟分析結果來顯明其優點,使綠色建筑得以全面推廣。二、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研究概況當前國內外學者大都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對綠色建筑進行經濟分析評價,通過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的成本與收益差別的對比來對綠色建筑進行衡量。研究結果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來對綠色建筑進行經濟分析評價。如國內學者鮑學英、趙喆、孫磊、周童等在確定綠5、色建筑評價指標時,采用工程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將一些評價指標和評價參數引入進來,提出了一套以綠色建筑為主題的經濟評價分析方法,其中將綠色建筑的效益分為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考慮綠色建筑的費用,并給出了可以量化費用和效益的具體方法。第二方面,通過引入增量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如金龍等從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評價建筑物是否符合綠色建筑的六個方面入手,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分別分析了這六個方面的增量費用和增量收益,從全壽命周期角度考慮,采用增量投資凈現值為經濟評價指標對綠色建筑進行經濟評價。最后,學者宋倩倩等借鑒價值工程理論,引入彈性價值系數概念構建綠色建筑的價值工程綜合評6、價模型,根據彈性價值系數的大小對綠色建筑進行評價。在現有體系研究基礎上,本文從綠色建筑各參與方,即社會、開發商和消費者,對各參與方的費用和效益進行分析,從而對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進行經濟評價。三、評價體系的構建內容3.1開發商的增量費用和增量效益綠色建筑開發商的增量成本,主要從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綠色建筑進行評價的六個方面來考慮4。綠色建筑為實現這六個方面的要求所增加的成本就是綠色建筑開發商的增量成本。如果開發商對綠色建筑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經濟分析評價,能夠看出,綠色建筑的成本投入量雖然高于一般建筑,但是其運營管理階段的使用管理成本卻很低,同時,能減少大量的資金和能源利用5。另外,開發商對土地進行改7、造時,利用綠色建筑施工時采取了各種技術措施將大部分建材回收利用,同時,這也增加了開發商的利潤空間5。最后,用于綠色建筑與非綠色建筑的價格差別,開發商可以獲得較大的差額利潤。3.2消費者的增量費用和增量效益消費者在購買綠色建筑時,付出的多于其購買一般商品房的費用,稱為消費者的增量成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房地產開發商將其增量成本轉移在房價上;二是,因為綠色建筑采用的一些技術手段和措施,使其運營管理成本增加;三是,綠色建筑在拆除時,使用了一些技術方法和措施而增加的費用6。消費者在使用綠色建筑過程中,獲得的多于消費者在使用一般商品房時的收益,稱為消費者增量效益。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一是,因為綠8、色建筑采用了各種措施和技術手段,使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減少了許多能源消耗和維護費用而增加的收益;二是,由于綠色建筑遵循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而使消費者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并獲得良好的環境和健康效益6。3.3社會效益在綠色建筑的生命周期內產生了較好的外部效益,可是開發商卻不能得到所有的外部效益5。主要指綠色建筑以節能環保為理念,帶來一定的環境效益以及具有節約資源的優點。通過上文對開發商、消費者和社會三方的費用效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綠色建筑具有非綠色建筑所不具備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作為綠色建筑成本的承擔者,綠色建筑的開發商當然希望其產生的除經濟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經過一些手段也轉化為自己的經濟效益9、,而綠色建筑的消費者從綠色建筑中獲得的環境效益,也為周邊小區的居民所共享。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各參與方對綠色建筑持消極態度。想要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使綠色建筑更好地被開發商、消費者和社會接受,需要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的財政補貼和稅收政策,以此對開發商和消費者進行激勵。四、結語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本文從綠色建筑的相關方入手,分別站在開發商、消費者和社會角度,并對其進行費用效益分析。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政府需要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去激勵開發商和消費者,這樣開發商和消費者可以獲得一些政府補貼和獎勵政策作為自己的增量收益,而這些政府補貼和獎勵可以看作是綠色建筑帶給社會10、的增量成本,通過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費用效益分析,使綠色建筑的相關方可以更清楚地對其進行經濟分析評價,對推廣綠色建筑和對其進行經濟性分析評價起一定作用。參考文獻:1邢莉燕,趙田田.淺析綠色建筑的經濟性評價J.價值工程,2013,(36):116-117.2劉秋雁.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評價研究基于碳排放量的角度J.建筑經濟,2014,(1):97-100.3宋情情,李天航,陳敬武.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第一中學為例J.福建建筑,2015,(6):118-122.4金龍,楊星光,姚浩.綠色建筑的技術經濟評價體系研究J.建筑經濟,2013,(4):82-84.5陳偲勤.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成本與效益以及發展對策J.建筑節能,2009,37(10):53-56.6王建廷,王茂智.基于消費者需求視角的綠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5,29(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