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設計(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5040
2022-07-11
3頁
38.71KB
1、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設計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設計作者:未知 摘要: 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的設計,實現了系統集成對象的抽象定義,形成可配置、可復用的組態,進而通過便捷的標簽式配置即可完成系統集成工作,不但降低了系統集成的難度,而且提高了系統集成的效率、質量及可靠度,并支持用戶使用多個不同終端對系統進行訪問,因此紐態庫的設計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文在設計時,以賽為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設計為背景,分析了其設計原理、實現方法以及應用流程,進而為組態的高性能應用提供依據。【關鍵詞】建筑智能化 系統集成 組態1 引言隨著我國信息化、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使得各類大型智能建筑的建設工作均取得2、了較快發展,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統作為智能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機遇,并且在系統集成的規模、復雜度以及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如何在繁雜的系統集成工作中,控制企業系統集成成本的同時,更高效、便捷、準確的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統的集成工作,已經成為當前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研究的重點。另外,隨著Web應用的興起,人們對基于Web的系統訪問需求也在逐漸提高,特別是在當前各種智能終端的興起,包括各種智能手機、Pad等,對傳統的只能基于桌面的系統訪問更是發起了挑戰,因此為了迎接新的發展機遇,就需要使用更為先進的Web技術完成組態庫的設計實現工作。2 組態庫原理在早期的組態庫設計時,大多是采用C3、/S架構的窗體模式,然而隨著互聯網應用技術的發展,Web技術越來越流行,所以為了適應當前Web應用的潮流,提高組態的適用性,深圳市賽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自身的系統集成經驗,設計研發了基于Web自適應技術的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其原理分析如下.(1)根據系統集成業務需求,設計目標系統HTML渲染界面,并使用類HTML標簽方式引入目標組態;(2)根?組態規范及數據渲染需要,配置合適的組態參數,包括數據請求路徑、請求參數、數據渲染模式以及是否對返回值進行過濾等;(3)當用戶對包含組態的目標HTML文件發起請求時,引入的組態JS腳本庫會對特殊的組態標簽進行解析,并根據解析結果發起異步數據交互請求4、;(4)在完成異步數據交互后,JS腳本庫根據用戶配置的數據處理方式及數據渲染模式實現對結果數據的渲染展示。3 組態庫實現為了提高組態的適用性、簡便性以及可靠性等特性,在組態庫中的各個組態實現時,全部采用了類HTML標簽的方式,并且將標簽定義劃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賽為智能標識sw,第二部分為具體的標簽名稱,例如內容顯示區域標簽定義為。在組態庫標簽解析實現時,采用了開源的iome技術,并以AngularjS、SASS技術為依托,提供底層的技術支持。由于iome框架在實現時,是以組態似的組件方式提供服務,并能兼容不同的訪問終端,所以賽為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在以iome技術為依托實現時,能5、夠充分利用ionic技術本身的穩定性、高效性、可拓展性、簡便性以及自適應性等特性,提高賽為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的整體性能及質量。根據賽為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實現需求,對各個組態進行了分類實現,其中不僅包括圖表組態、數據請求組態以及圖片組態等原子組態,而且還包括電梯組態、門禁組態等復合組態,并支持自定義對原子組態的復合組裝,最終為建筑智能化系統的高質量集成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其中圖表組態中的動態折線圖實現如下:其中,用于定義圖表,type=”1”表示動態折線圖,并提供定位、數據請求路徑、組態尺寸、數據刷新頻率等屬性配置。另外,為了保障圖表渲染效果,允許用戶通過options屬性配置渲染坐標6、軸及渲染點數,并通過標簽配置各個坐標軸數據的取值方式,包括是否對數值進行過濾等。4 組態庫應用在基于組態庫的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項目實施時,為了更好的完成其使用,就需要對其使用流程進行規范管理,具體步驟分析如下.(1)為了提高組態庫的適應性,在其應用時,只需引入組態庫JS腳本資源即可,除此之外不依賴其它任何資源;(2)在約定的全局變量JS腳本initjs中配置全局變量,比如數據請求路徑;(3)在請求數值包裝函數庫packageAnalyse:js中配置請求參數轉換規則;(4)在返回值過濾函數庫filterAnalyse.js中配置數據過濾規則完成對數據交互結果的轉換:(5)在引導界面index.7、html中引入各個JS腳本資源;(6)根據組態庫使用規范以及系統集成的各個子系統業務規范的不同,配置組態進行數據交互渲染即可。5總結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工作的開展又提供了新的方式,其中通過基于ionic技術實現的賽為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組態庫的應用,不但降低了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過程中的工作量,而且通過其提供的自適應能力,滿足了不同智能終端對系統的訪問,更符合當前Web技術發展的新方向,因此具備較高的使用價值,目前也已經在多個項目中正式使用。參考文獻1張成,李迪,吳培浩,王世勇,基于Web發布的組態軟件設計與實現J.自動化與儀表,2018 (01): 89-92.2譚琦.監控紐態軟件運行實時性檢測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8 (03): 353-356.3許子先,羅建,孟楠,趙相楠,工業控制系統紐態軟件安全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7 (0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