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大有可為(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5289
2022-07-11
4頁
32.01KB
1、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大有可為核心提示:建筑垃圾成了從官員到普通百姓都聞之色變、頭疼不已的問題。城市要和諧發展,建筑垃圾的處理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事實上,對建筑垃圾并非無計可施,若將其進行有效處理,多可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建筑垃圾是一種資源近日,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全國各地就上演了數起亂倒、偷倒建筑垃圾的鬧劇。8月16日,8噸建筑垃圾深夜傾倒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的一個市場門前;8月17日,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公園南大門門口被悄悄堆放了近100噸的建筑垃圾,堵塞了公園南大門;8月18日,有人發現北京市永定河一個閘口被建筑垃圾包圍,堵塞了河道。而在同一天,媒體報道了河2、南省焦作市甕澗河河道幾乎快成為垃圾場的消息。據悉,往甕澗河倒建筑垃圾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年,河流上游一些地方的建筑垃圾已經完全將河道堵住了,但一直無人過問,情況愈演愈烈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不僅為城市帶來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更帶來了數以億計的建筑垃圾。不知從何時起,建筑垃圾成了從官員到普通百姓都聞之色變、頭疼不已的問題。城市要和諧發展,建筑垃圾的處理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15.5億噸,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我國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絕大部分未經分類,便運往郊外或農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甚至很多河流也成了建筑垃圾傾倒場。這種處理方式在占用了大量土3、地、河流資源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重大破壞。特別是由于缺乏有效分類,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膠、涂料和油漆等物質不僅難以降解,還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長埋地下會造成地下水污染,還會破壞土壤結構。事實上,對建筑垃圾并非無計可施,若將其進行有效處理,多可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而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是減少建筑垃圾的最好方式。國外許多國家已經把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作為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在這些國家,建筑垃圾是一種資源,造就了一個新興的產業。在很多發達國家,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已經高達95%。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尚處在探索階段,資源化率僅為5%。數據顯示,我國建筑垃4、圾到2020年預計將達50億噸左右,如果能把這些建筑垃圾充分進行資源化再生利用,可以創造上萬億元的價值。資源化再生利用切實可行各方積極探索據了解,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了科學處置和綜合利用建筑垃圾對于節約資源、凈化環境、美化城市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了潛在的市場前景,相繼開展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科研院所作為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探索的急先鋒,為企業和政府在建筑垃圾處理方面行動的展開提供了技術支持。據記者了解,設立在昆明理工大學的國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中心,已有一套成熟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成果,可以5、將建筑垃圾制成道路結構層材料、墻體材料、市政設施等新型環保節能產品用于城市建設中,并已經得到生產應用。此外,由同濟大學、上海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組成的建筑建材業技術創新聯盟,也已經開發出封閉模塊組合式建筑垃圾處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統,探索解決建筑垃圾資源化純化技術、大型化技術、環保化技術3大技術瓶頸,建筑垃圾年處理能力為100萬噸。另外,有一些建筑垃圾處理企業也在實踐中找到了出路,比如濰坊三建集團就已經成功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出新型建材。目前,這種新型建材已廣泛應用于多項建設工程,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據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建成了2條全6、自動新型建材生產線,公司二期項目為新型混凝土攪拌站。據初步估計,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生產新型建材50萬立方米、再生混凝土250萬立方米,消納建筑垃圾360萬立方米。該公司負責人還說,該廠使用建筑垃圾作為原料,每年可節約土地560余畝,節約建筑垃圾占用土地400余畝,節約礦產資源200萬立方米。生產出來的新型建材在質量、硬度等方面要優于其他建材產品,整個生產過程無任何有害氣體產生,基本實現了當地建筑垃圾的零排放。據悉,濰坊市較大規模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已有5家。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磚記者在調查中也欣喜地看到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領域正變得越來越廣。有研究人員指出,建筑垃圾全身是寶,在經過有7、效開發后,我國的建筑垃圾利用率可達95%以上。目前,我國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利用主要用于生產再生磚等環保型磚塊。經權威部門計算,與實心黏土磚相比,同樣是生產1.5億塊標磚,使用建筑垃圾制造,可減少取土24萬立方米,節約耕地約180畝。同時可消納建筑垃圾40多萬噸,節約堆放垃圾占地160畝,兩項合計節約土地340畝。在制磚過程中,還可消納粉煤灰4萬噸,節約標準煤1.5萬噸,減少燒磚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噸。目前,我國建筑垃圾再生磚制造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并得到實際應用:北京市亦莊開發區1994年用再生磚做填充墻的一個試點工程,到目前已經有17年,尚未發現問題;由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陳家瓏主持的用8、建筑垃圾制造的再生磚已經在北京市草場胡同5條20院仿古建筑以及陶瓷館、郊區一些新農村建設中得到了利用;2006年,河北省邯鄲市32層金世紀商務中心所用的磚全部采用邯鄲市全有建筑垃圾制磚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的環保磚,該工程是我國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里程碑;再生磚在四川省地震重建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其就地取材,極大地節省了成本,緩解了建筑材料供應的緊張,讓災民更快地住上了新房。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骨料專家向記者介紹,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骨料也是目前我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將建筑垃圾經過初步清理,分揀出可回收的鋼筋和木材、再把磚石、水泥混凝土塊破碎成骨料,經過篩分,除去雜質,形成一定9、粒徑要求的建材原料,然后按級配設計要求在原料里添加水泥和粉煤灰等輔料,加入一部分水后進行攪拌,形成不同的建筑產品和道路建設產品,這些產品完全可以替代普通砂石料用于道路基層。今年5月,上海市虹橋樞紐作為資源利用生態道路核心技術的一部分,近50萬立方米的建筑廢棄物及渣土在道路工程中得以轉化應用,為建筑廢棄物的資源化再生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據悉,有一些代表企業,如云南巨豐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骨料資源化利用率可以達到95%以上。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當然不僅僅局限在以上兩個方面。讓人倍感驚奇的是,國內很多風景秀麗的人造山居然也是由建筑垃圾堆山造景而來。如天津市最大規模的人造山占地約410、0萬平方米,利用建筑垃圾500萬立方米,如今這座人造山已經成為天津市民游覽休閑的大型公共綠地。而河南省濮陽市為有效解決建筑垃圾的處置問題,從1999年開始,在濮上路以西占地500畝建設濮水公園,利用建筑垃圾進行堆山造景,既彌補了平原地區無山無水的缺陷,又大量處理了建筑垃圾,得到一致好評。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首批確定7處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地點,由此,石家莊市成為我國首個批量利用建筑垃圾進行堆山造景的城市。據介紹,這7處人造山景點計劃銷納建筑垃圾1520萬立方米。在我國,除了以上3種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式,也有部分地區將建筑垃圾處理后用作建筑地基,這樣做可以就近處理,節省運費,但11、其安全性也遭到各方置疑,目前尚未大面積使用。從技術角度來說,雖然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進步空間還很大,和國外先進技術相比尚存差距,但在我國實現和大力推廣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是完全可行的。亟須法規助推產業鏈形成既然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了,為什么我國建筑垃圾問題還是日益嚴峻而資源化利用率仍然很低呢?有業內人士指出,真正的問題在于相關政策和管理的缺失。針對建筑垃圾處理,我國沒有專門的立法,都是一些規定和指導意見,并且強制力不夠。如我國早在2005年就明確了實行建筑垃圾“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但由于沒有具體實施細則來保證,這一規定往往流于形式。另外,建筑垃圾處理的部門聯動機制、政府監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12、,導致很多建筑垃圾任意傾倒但無人過問和處理。一方面是建筑垃圾的隨意處置,胡亂填埋,很多人在為怎樣處理小山般的建筑垃圾頭疼不已;另一方面,有處置能力并能變廢為寶的眾多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卻在為嚴重缺乏建筑垃圾原料而面臨嚴重虧損。按照我國相關政策的規定,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應當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獲得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后,方可處置。即便獲得審批,運輸建筑垃圾的成本也非常高昂,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正是由于類似政策的掣肘,目前完善的建筑垃圾處理產業鏈尚未形成,全國幾十家建筑垃圾處理企業普遍生存困難。如北京元泰達環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生產線每年銷納建筑13、垃圾的能力為100萬噸150萬噸,但實際上該公司每年只有幾萬噸的建筑垃圾來源。“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利用是一個涉及到產生、運輸、處理、再利用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其中更是牽扯了建設、發改委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只有所有的環節統一管理、協同配合、有效聯動,才能形成一個閉合的建筑垃圾處理鏈,真正實現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這些環節間實際是孤立的,建筑垃圾的處理單憑企業行為和市場運作在初期很難實現。”陳家瓏如是說道。要大規模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盡快建立起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是當務之急。國外建筑垃圾的高資源化利用率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很大關系。如一些國家的政府明確規定,送到資源化利用企業的建筑垃圾的產生者要給企業付錢。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是極具社會意義的事情,需要通過政府的協調和支持,將建筑垃圾清運、處置逐漸推向市場,探索出一條政府不投資、企業有效益、建筑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的新路。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先靠政府出臺政策強制推行,然后再慢慢形成產業鏈,走入市場化階段。目前,河北省邯鄲市、陜西省西安市、云南省昆明市、廣東省深圳市等地已經出臺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一系列舉措,推動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步伐,而北京市等地也開始出臺一些政策。隨著各地對建筑垃圾的重視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當前建筑垃圾處理落后、資源化利用率低的狀況有望得到明顯改觀。
管理運營
上傳時間:2024-12-18
38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