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淘金”海外(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5515
2022-07-11
2頁
39.31KB
1、建筑企業“淘金”海外近年來,中國建筑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國建造”的品牌在國際上進一步打響。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強調加快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并提出3項具體措施,包括加強中外標準銜接、提高對外承包能力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此,專家指出,當前,中國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已成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建筑業應充分把握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機遇,不斷完善自身、加強標準對接,由內而外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中國及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增添動力。“中國建造”的閃亮名片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建筑業的建造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2、顯示,到2016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9.35萬億元。2016年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4952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6745億元,增長4.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879億元,增長6.8%。除了產業本身的快速發展,建筑業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占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1/5以上,有5000多萬人,并帶動了50多個關聯產業發展,對經濟社?發展、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筑業是一個關聯度很強的產業,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建筑業,因此,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所產生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隨著中國建筑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建3、造能力的增強,我們的固定資產投資轉為產出的效率不斷提高,這種由投資到產出效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突出。在中國建筑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少企業在“走出去”方面產生了強烈需求。中國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已成必然趨勢。一方面,扎實的基礎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中國建筑業已在不少領域具備了世界領先的技術,且優勢很明顯,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和基礎。另一方面,國外市場需要中國建筑業企業。現在仍有不少國家基礎設施水平較低,亟須高水平的建筑業企業來幫助他們提升建造能力。業內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實踐中造就了大批卓越的建筑企業,在全球工程建設領域權威學術雜志ENR(工程新4、聞記錄)2016年“國際承包商250強”中,65家中國內地企業上榜,上榜數量繼續位居各國首位。同時,中國企業執行能力強、施工周期短、項目質量高,綜合實力出眾,在公路、鐵路、港口、橋梁、能源、水利等領域都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建筑業企業已經在不少國家留下了“中國建造”的閃亮名片。2015年12月12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中鐵大橋院承擔設計和勘測的帕德瑪大橋項目主體開工。橫跨帕德瑪河(恒河)的帕德瑪大橋主橋全長6150米,是孟加拉國最大的基建工程。2016年7月7日,由中鐵大橋局牽頭建造的非洲最大斜拉橋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橋)正式通車。這是摩洛哥王5、國投資興建的第一座斜拉橋,全長951.66米,被當地人稱為“夢想之橋”。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快中國建筑業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將成為重要著力點。應加大中國標準外文版翻譯和宣傳推廣力度,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引領,優先在對外投資、技術輸出和援建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充分發揮我國建筑業企業在高鐵、公路、電力、港口、機場、油氣長輸管道、高層建筑等工程建設方面的比較優勢,有目標、有重點、有組織地對外承包工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到2025年,與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工程建設合作備忘錄,同時爭取在雙邊自貿協定中納入相關內容,推進建設領域執業資格國際互認。事實上,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6、程中,中國建筑業企業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260.3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完成營業額759.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7.7%。就發展前景來看,相關報告顯示,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名義GDP共計2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0%,但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基礎設施水平亟待提高。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測算,2016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按最低方案估計在1.3萬億1.9萬億美元,市場空間廣闊。應該看到,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7、國建筑業企業既可以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又可以充分滿足這些國家對于基建的需求,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未來,中國建筑業企業在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還需加強聯動機制的建設,大小企業之間加強合作,積極有序地開拓國際市場,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對于企業而言,應強調主動適應當地環境,積極提高屬地化經營水平。專家指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中國建筑業仍然“大而不強”,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建筑設計水平有待提高、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工人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較為突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并影響了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解決上述問題必8、須遵循4個方面的改革思路:一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安全、美觀、綠色的建筑產品;二是堅持以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為保障,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創建適應建筑業發展需要的建筑市場環境;三是以提高建筑工人素質為基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現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四是堅持以加快建筑業產業升級為核心,轉變建造方式,提升中國建筑業的國際競爭力。在進行內部體系整合、完善的同時,中國建筑業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標準問題也需加快解決。當前,中國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技術差距仍較大,我們仍沒有形成獨特的、高水平的標準體系,在建筑當中的能耗、智能及采光等方面標準仍需提高。整體來看,中國建筑業的標準體系仍未完全融入全球標準體系,在標準互認、互通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到2025年,與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工程建設合作備忘錄,同時爭取在雙邊自貿協定中納入相關內容,推進建設領域執業資格國際互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