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機理及營造的激勵策略研究(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5569
2022-07-11
4頁
41.76KB
1、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機理及營造的激勵策略研究摘要:建筑業安全事故頻發,給社會和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對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根據安全事故致因理論,安全文化是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根源原因,因此,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培育是降低安全事故率的根本保證。本文結合建筑企業的多項目層級管理模式,梳理了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形成過程,提出安全文化建設的三層級激勵策略,為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Abstract: Frequent safety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society a2、nd enterprise, and adversely affected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safety accident causing theory, safety culture is the root cause of safety accident. Therefore, safety culture cultivating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lowing safety accidents rate. Bas3、ed on the multiple-project hierarchy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concept and the form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were defined. And three-level incentive strategy of forming safety cultur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as propos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4、for the form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關鍵詞:安全事故;安全文化;安全激勵策略;文化建設;安全績效Key word: safety accident;safety culture;safety stimulation strategy;culture building;safety performance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012-030 引言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在逐漸增加。建筑業總產值與GDP的比值從2004年的15、7.9%到2015年的26.2%,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表明建筑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不斷加強。然而,近年來建筑業安全事故頻發,2016年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又大幅上升,2017年3月25日到28天短短四天時間內建筑業發生了5起安全事故,造成24人死亡,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嚴重制約建筑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在于安全事故的防范,有效預防安全事故應以安全事故指因理論作為指導。行為安全“2-4”模型1是我國在古典事故致因理論的基礎上,增加并細化管理因素的現代致因理論,該模型指出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6、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間接因素則是員工個體的安全知識、意識和習慣,根本原因是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而安全文化則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因素。從國家安全生產治理的宏觀層面和建筑企?I長遠健康發展的視角來看,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是首要之舉。鄒小偉等人2通過案例研究指出建筑業應樹立零事故安全文化,且這種安全文化獲得建筑企業的所有管理人員和基層作業人員的承認,才能保證安全行為。王秉、吳超等人3研究指出安全文化具有基本、直接、深層外延等三個層次的功能,其中基本功能指滿足安全需要的功能;直接功能包括導向認同、情感與凝聚、認知教育和規范調控等功能;深層外延功能包括融合與守望功能,輻射、增譽、激發與躍遷功能7、,三大功能彼此影響、相互促進,為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提供強勁動力。實踐和理論證明,安全文化對于建筑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企業安全文化的培育和發展需以長效的激勵機制得以保障,田利軍等人4指出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內部激勵的控制。因此,本文將在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探討企業安全激勵機制的運行策略。1 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機理1.1 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圍的概念根據辭海對文化一詞的解釋,廣義上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機構。隨著文化與社會生產各方面的結合,如企業文化、安全8、文化等,文化被賦予更強的功能。安全文化就是將文化與建筑企業施工安全相結合的典型,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專業術語,但對其定義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總體而言,安全文化是指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全體員工認可的關于安全的共識,這些共識滲透在企業各種活動中,是愿景、制度、理念、觀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元素有序的綜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因此,安全文化一般是指公司層面的安全文化,如企業層次的安全文化。安全氛圍則是指組織內部關于安全的氣氛和情調。由于工程項目具有一次性和唯一性等特征,導致工程項目管理需要臨時組建一個職能完備的柔性組織,隨項目的開始而開始,項目的結束而結束。同理,施工班組也是隨分包工程的開始而9、開始,隨分包工程的結束而結束。因此,安全氛圍涉及項目級安全氛圍和班組級安全氛圍。 1.2 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的形成機理安全文化是導致安全事故的根源原因5,因而建筑企業建設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保持建筑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優秀的安全文化不是組織隨機自然形成的,需要正確的安全文化建設方法。根據建筑企業多項目分級管控模式,結合行為安全的傳播屬性,構建了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機制。如圖1所示。建筑企業或項目部以安全宣傳、教育和設立安全獎勵基金等激勵方式,自上而下引導管理者和項目現場工人的安全行為。具體、實在的引導和刺激政策能夠促使管理者和工人個體產生安全行為的緊迫感和奮進感,從而塑造和固化組織成10、員個體的安全行為模式。根據行為傳播理論,組織成員個體的安全行為將在以自身為核心的影響范圍內傳播,產生持續的引領和示范效應,從而促使較小范圍內的安全氛圍的形成。我國的建筑施工現場大都以分包的勞務施工班組為單位,進行協同作業,因此,安全行為的傳播和示范效應首先在班組內出現,并逐漸在班組內形成良好的安全共識,逐步擴展到項目部的其他班組,形成班組級安全氛圍。建筑施工專業協同、分工合作的過程中,級班組安全氛圍通過各種顯性、隱性的方式實現了安全氛圍的交融,如通過潛移默化的行為影響、安全技術交底、思想觀念的交流溝通等方式。隨著溝通交流不斷深入和滲透,班組內和班組間的安全氛圍逐漸形成新的安全共識,包括安全觀念11、制度規章、流程等方面的共識,既項目級安全氛圍。項目級安全氛圍是班組級安全氛圍的延伸和擴充,能夠覆蓋沒有顧及到的班組間安全氛圍。一般情況,大型施工總承包企業的業務涵蓋房屋建筑、市政、水利、道橋、港口等大型工程,不同性質的項目呈現不同的安全氛圍,最終形成分(子)和總公司的安全文化。總之,企業需要依據各項目類型,綜合考慮地區因素,塑造符合客觀實際的企業安全文化。2 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營造的激勵策略2.1 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的總體激勵思路根據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的形成機理,提出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的總體激勵思路。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的營造應從內容和形成機理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從企業安全12、文化的內容出發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安全文化包括了觀念、制度、安全教育和安全物態等文化內涵,其中觀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層,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教育培訓是中介層。另一方面,根據安全文化的形成機制進行安全文化的建設,層層遞推,環環相扣,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安全文化。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機制為:工人個體班組級安全氛圍項目級氛圍公司安全文化。鑒于此,營造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總體思路應從上述兩個維度綜合推進,利用差異化、多層級安全激勵策略促進企業安全文化體系的建設。2.2 建筑企業多項目安全文化營造的激勵策略2.2.1 班組級安全激勵策略受“安全股票”和“隱患買賣”兩種針對一線工13、人的經濟激勵方法的啟發,提出基于危險源的班組級安全激勵策略。班組級安全激勵是指項目經理對施工班組采取的安全管理辦法。項目部的管理人員在項目經理的主持下,全面識別項目客觀存在的危險源并建立項目危險源庫,以班組為單位合理分配,實施班組長責任制。班組長責任制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管理職能分配,班組長需要向項目部提交正式的安全承諾,最終按危險源管控的結果為評價依據,對班組長和工人進行獎勵和處罰。獎勵或懲罰的額度為危險源管控的成功數或失敗數與各危險源的價值量的乘積(其中危險源的價值量按實際管控難易程度來確定)。如圖2所示。如圖2所示,上述激勵策略使得項目部與施工班組間建立起了激勵與被激勵關系,并催生了施工班14、組間在施工安全方面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在極大程度激勵施工班組對安全的追求,增強了安全積極性而促進班組級安全氛圍的形成。2.2.2 項目級安全激勵策略項目級安全激勵是指企業級對項目部的激勵。一般情況下,建設工程項目的管理組織一般由質量、安全、成本、采購、技術等部門構成,受項目經理統一領導,其中項目的安全管理受到質量、成本、技術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項目經理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更是項目施工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對項目級安全氛圍形成的激勵不能只以安全員和項目經理為對象,還要把相關聯的質量、成本、材料等部門加以考慮。賦予各部門明確的安全責任,按責任的落實情況進行獎懲。具體而言,將主體工程及分包工程、勞務分15、包項目的安全管理責任分配到各部門,而項目部的安全員負全面監督和指導職能,以效率為原則,根據事故發生情況以及安全投入考核評分進行獎懲。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項目管理人員,而不只是安全部的責任,極大程度的促進了項目級安全氛圍的形成2.2.3 企業級安全激勵策略企業級安全文化的形成與項目級、班組級安全氛圍的形成稍有差異,差異的存在源于公司層面的安全管理與項目現場的安全管理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項目現場的安全氛圍和公司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培育和發展總、分(子)公司安全文化的激勵應分為硬性激勵和軟性激勵兩個層次。硬性激勵是指分(子)公司必須實現預定的安全目標,根據目標達成情況進行一般性的獎勵16、。公司層安全目標如下:努力實現“五無”,即全年無死亡事故,無重大設備事故,無重大生產性火災事故,無中毒事故,無坍塌事故;減少重傷和輕傷事故;堅持一標四規范,現場自檢合格率100%,優良率82%以上,大型設備完好率90%以上;文明安全工地。現有理論和實踐都充分得證明了組織成員之間的非正式溝通交流、正式的安全會議均對促進安全文化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除此之外,安全活動日的舉辦、管理者對外交流學習以及提案和建議等方式均有利于公司安全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因溝通交流、會議、安全活動日、對外交流學習等投入不能量化其效益,故稱之為軟性激勵。對于公司安全總監、安全部門主管、分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激勵,應側重軟17、性激勵,增加溝通交流、鼓勵建言獻策和主動學習。3 結論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總體上分為三個過程,及班組級安全氛圍、項目級安全氛圍和企業級安全文化的營造,且各個過程由于組織分工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決定了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營造的三層級激勵策略。班組級安全氛圍是基于危險源的分配和管控績效進行激勵;項目級安全氛圍的形成依靠項目管理人員對施工班組的協同管控,依據協同管控的績效進行激勵;企業級安全文化的培育發展應以硬性激勵為基礎,增強軟性激勵。本文提出了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形成的三層級激勵策略,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沒有考?各企業經營模式的差異性。參考文獻:1許素睿,項原馳,任國友,等.新的行為安全“2-418、”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6,26(04):29-33.2鄒小偉,鄧鐵軍,周祥蘊.打造零事故的建筑安全文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6):77-84.3王秉,吳超,楊冕,等.安全文化學的基礎性問題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6(08):7-12.4王景博,田利軍,陳甜甜.內部控制_安全文化與航空安全_田利軍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6,26(8):1-5.5許素睿,項原馳,任國友,等.新的行為安全“2-4”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6,26(04):29-33.6譚波,周德鑫.安全管理中“重處罰輕激勵”問題的博弈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10):85-88.
管理運營
上傳時間:2024-12-16
45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