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速鐵路大汶河特大橋施工測量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46151
2022-07-12
20頁
154KB
1、中國水電集團京滬高速鐵路三標段四工區大汶河特大橋施工測量方案 編制單位:中國水電集團京滬高速鐵路土建工程 三標段項目經理部四工區測量隊二00八年三月目 錄1工程概述.22主要工作任務.23主要技術依據.24主要技術要求.35施工測量實施方案 . 46沉陷觀測.117人員配置 .148設備配置 .159質量保證措施 .1510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 .1811結束語. .19京滬高鐵三標段四工區大汶河特大橋施工測量方案1 工程概述新建京滬高速鐵路,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正線運營長度1308.598km,設計時速350公里,是我國第一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2、也是繼三峽工程以來的又一個國家級特大型工程。我單位負進行中國水電集團公司中標承建的三標段(JHTJ-3)四工區(DK475+117DK496265)的部分施工測量任務,本段建筑物位于山東省泰安市以南魯中南低山丘陵和丘間平原地區且以橋梁為主,其中大汶河特大橋全長達25km。測量是工程施工的眼睛,測量工作質量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單位非常重視測量工作,認真對待每一步測量環節。基礎平面控制網(CP)線路控制網(CP)高程控制網的復測工作已經結束,現對以后的施工測量方案做如下設計。2 主要工作任務根據本標段的施工任務情況,需要進行以下項目的測量工作:1 線路控制網(CPII)3、加密;2 高程控制網的加密;3 線下工程施工測量;4 地形、斷面測量;5 建立大汶河特大橋線下工程變形觀測網;6 大汶河特大橋構筑物的變形觀測;7 測量成果整理、分析及評估。3 主要技術依據1 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2 精密工程測量規范(GB/T15314-94)3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4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64-2001)5 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范(TB10054-97);施工組織設計;7 施工設計圖紙、相關規定和驗收標準。4 主要技術要求本標段施工測量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表所示:各4、級GPS測量作業基本技術指標等級a(mm)b(ppm)相鄰點間最小距離(km)相鄰點間最大 距離(km)B8115250C105540D1010215E1010110各等級導線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導線等級附和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相鄰點位中誤差(mm)導線全長相對閉和差方位角閉和差二等303000101.0151/1000002.0三等152000131.8131/500003.6四等580052.5101/400005.0五等120034.051/200008.0各等級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水準測量等 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5、差MW限 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二等水準1.02.0644精密水準2.04.012884三等水準3.06.02012128四等水準5.010.030202014注:表中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5 施工測量實施方案5.1 線路控制網(CPII)加密線路控制網(CPII)主要為勘測和施工提供控制基準,但點位一般離施工現場較遠或點位數量不足,不一定能夠滿足施工放樣的需要。為了便于施工,需要在線路的兩側密控制點,用于補充施工放樣的經常性使用,將這些點用附和導線的形式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加密導線網。加密導線網的測量,可以用GPS按C6、級網要求進行,也可以用高精度全站儀按三等導線要求進行。用GPS測量時,其點位布置應選在離線路中線100200m,穩固且不易被施工破壞的范圍內,最好保持相鄰點的通視(包括已知控制點),每對點(包括已知控制點)的距離不宜小于200m。根據本標段線路特點,平面控制網在加密時遵照以下原則: 分級控制:控制網的布設應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進行布設。為保證線路連接的整體性,把基礎平面控制網在本標段的控制點,看作是整個標段的首級平面控制網;而路、橋、隧道等又是相對獨立的,所以有針對性的建立相應的平面控制網。分段控制:在本標段中,由于線路過長,一個平面控制網難以保證整體的施工精7、度。在此情況下,將其分成45段,所有加密控制點全部以CP點為起算點,然后分別建立平面控制網。 GPS測量前按要求進行儀器檢校,經常對光學對中器進行檢校。GPS作業時天線定向標志指向正北;對中誤差小于1mm,每個時段觀測前后各量天線高一次,兩次較差小于2mm,取均值作為最后成果。觀測過程中不在天線附近50m以內使用電話,10m以內使用對講機;在觀測過程中,未出現以下操作;接收機關閉又重新啟動,進行自測試,改變衛星仰角限,改變數據采樣間隔,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 觀測時應用儀器電子手薄進行自動記錄點號、天線高,同時認真填寫GPS靜態觀測手薄。5.2 高程控制網的加密 按照本標段的測量要求,高程8、控制網要與平面控制網同時布設,點位選擇上可根據具體情況分開布設,也可以共用同一個標志,但測量上采用二等水準的方法單獨進行測設,以提高高程控制網的精度,確保網中的水準點不但可以作為高程控制,而且可以作為沉降觀測點使用。 本區段為21公里的特長橋梁,將全橋分成45段布設測量控制點,每一橋段兩端至少選設三個水準基點。為了保證水準基點的穩定性,其點位選設在不受施工影響又便于施工使用的地方,并盡量埋設在基巖上。若基巖上覆蓋層較淺,用深挖基坑或地質鉆孔的方法進行埋設;若覆蓋層較深,則在開挖基坑后,打入若干根大木樁,以增加埋石的穩定性。 高程控制網的測設要進行精密水準點聯測,為保證高程數據的穩妥、可靠,要求9、兩端的高程系統必須一致。條件具備時可不進行跨河水準測量,通過陸上水準線路組成水準網。 高程控制網精密水準點的聯測按照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觀測時,根據水準點的布設情況選擇觀測區段。在觀測中,作業人員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作業,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重點工序嚴格把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按規范要求檢查水準儀的i角,確保儀器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中;2 路線經河灘地或沿軟路基觀測時,采取打尺樁的方法;3 專人扶尺及尺墊;4 嚴格掌握早、晚開測和收測時間; 5 落點時,立尺前將標志上的泥土擦拭干凈。6 當測線過橋時,在橋上沒有車輛通行時進行觀測,通過往返測的高差比較,測量的精度較好。5.3 工程施工測量 主要工10、作內容1 線路測量;2 基坑開挖及墩臺擴大基礎放樣;3 鉆孔樁樁位放樣;4 大跨徑橋梁水中墩施工測量;5 承臺及墩身結構尺寸、位置放樣;6 墩帽及支座墊石結構尺寸、位置放樣;7 墩臺竣工測量;8 各種橋形上部結構中線及細部尺寸放樣;9 懸澆法連續梁橋、拱橋施工各階段線形控制測量及變形監測;10 橋面系結構的位置、尺寸放樣;11 各階段的高程放樣。 線路測量.1 線路定測應符合下列規定:.2 定測導線應在定測工作開展前完成。.3 交點及線路控制樁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定測放線應根據CP控制點或CP控制點,采用極坐標法或RTK測設,并測定高程。2 直線上的轉點、曲線上的交點或副交點、曲線控制樁的11、測設,宜使用全站儀直接測設,并釘設方樁及標志樁。測點應觀測兩測回,取其平均值,計算測點實測坐標,以便中線加樁測量。3 控制樁應從CPI控制點或CPII控制點直接測設,特殊困難情況下可從CPI控制點或CPII控制點上以展附合導線或支導線。4 控制樁間應通視,樁間距離應為了加強200400m,困難時不得小于100 m,并應設在便于置鏡的地方。 中線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中線上應定釘設公里樁、百米樁和加樁。一般地段中樁間距不應大于20 m。在地形變化處或專業需要時,應另設加樁,加樁宜設在就近整米處。.2 新建鐵路引入即有鐵路接軌站應注明里程關系。.3 鐵路定測中線,在左右線并行時,應以左線釘設樁12、橛,并標注貫通里程。在繞行地段,兩線應分別釘樁,并分別標注左右線里程。.4 直線上轉點貫通測量中,當水平角在18015以內時,可視為直線,也可用經緯儀定向,按線路控制樁分段加樁。中樁點位誤差的限差,縱向應為S/2000+0.1(S為轉點至樁號的距離,以m計),橫向應為10cm。.5 中樁高程宜采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兩次,兩次測量結果的差值不應大于10cm,中樁高程取其平均值。.6 極坐標法中線測量應采用I級或II級測距精度的全站儀,置鏡在CP I控制點、CP控制點、直線上轉點、曲線上的交點或副交點和曲線控制樁上測設。.7 GPS RTK中線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基準站應設置于CP I控制點13、或CP II控制點上,基準站間距宜為35km;2 在點校正求解基準轉換參數過程中,公共點平面殘差應控制在1.5cm以內,高程殘差應控制在3 cm以內;3 在進行GPS RTK放線作業前,幾臺流動站都應對同一個已知點進行測量并存儲,平面互差應小于1.5cm,高程互差應小于3cm;4 GPS RTK放線作業前,應對前一天最后兩個中線控制樁進行復測并記錄,平面互差應小于2.5cm,高程互差應小于5cm;5 測設中線控制樁時,計算點位與實測點位的坐標差值應控制在1cm以內,測設中樁時應控制在5cm以內;.8 更換基準站時應對前一基準站測量的最后兩個中線控制樁進行復測并記錄,平面互差應小于2.5cm,高14、程互差應小于5cm;.9 中樁高程應采用GPS RTK方法測量兩次,兩次測量結果的差值不應大于10cm,中樁高程取其平均值。 橋墩高程傳遞法在本工程橋墩頂部高程以及橋梁的施工測量控制中,絕對不能采用三角高程代替水準高程。應將水準儀進行精密安平,用鑒定合格并有正確尺長改正方程的鋼帶尺懸掛在穩定并易于操作的部位并在尺頭掛配重,依據提前布設并聯測的至少兩個高程基準點進行倒尺讀數完成傳遞高程的作業。應當注意的是在高差大且有強氣流和大風條件下采用本方法傳遞高程精度相對較低。傳遞方法如下圖所示意。.1 標高傳遞技術要求:1 標高引至橋墩頂部后,進行閉合復測;2 鋼尺需有檢定合格證;3 鋼尺讀數進行重力和溫15、差修正。 橋梁軸線的放樣對橋梁可以通視的主軸控制線進行施測放樣,放樣點應投放在事前制作的穩定的角鋼線架上,放樣點位確定后在角鋼鐵板上用鋼針劃出縱、橫軸交叉線并用紅油漆明確標注,并將交叉點處鉆出1mm小孔作為標志,需要注意的是對線架要進行妥善保護,在使用周期較長的情況下需對放樣點進行檢查復測。 測量誤差的避免、抵消和削弱 測量作業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誤差,按其產生的原因和對觀測結果影響性質的不同可分為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粗差三種。在實際工作中,測量放樣和模板或金屬結構埋件檢測是兩個不同的作業環節,在實際操作中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必然存在,偶然誤差是可以避免和消除的,首先要配置能滿足本工程精度要求的測量16、儀器設備,要求測量作業人員嚴格按照測量規范進行作業,測量作業人員必須加強責任心,堅決杜絕粗差的出現,在開展測量作業前就近選擇既有建筑物邊線和控制點進行檢查,在確認無誤后方可作業,盡量將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5.3.7 根據驗收要求和測量規范,主要工程項目允許偏差及放樣方法如下表:主要工程項目允許偏差及放樣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放樣允許中誤差(mm)擬采用的放樣方法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面高程1擠密樁樁位中心500+100 18RTKRTK2鉆孔樁孔位中心50501818RTKRTK3挖孔樁孔位中心5018RTK4承臺軸線及頂面高程152057全站儀極坐標法水準測量5墩臺模板中心103.517、 全站儀極坐標法6墩臺支承墊石頂面高50水準測量7砼墩臺中心207全站儀極坐標法8連續梁剛壁墩中心及頂面高程10103.53.5全站儀極坐標法水準測量9支座中心及高程型式不一要求不同型式不一要求不同全站儀極坐標法水準測量10涵洞中心軸線及高程202077全站儀極坐標法水準測量 主要測量手段大汶河特大橋測量精度要求高,加之正線沿線受地形和地面附著物的影響,傳統的定位放樣方法和儀器設備難以滿足施工規范和設計的精度要求。為了滿足施工測量精度的要求,同時隨著近幾年來高精度GPS 實時動態定位技術RTK的快速發展和電子全站儀的日臻完善,該兩種技術的有機結合將在本項目整個工程施工測量中得到很好的應用。為了18、保證施工測量的精度要求及準確性,須對業主提供的首級施工控制網進行復測,根據首級施工控制網建立滿足施工要求的加密控制網點,同時要注意對施工測量控制點的保護,并對首級施工控制網、施工加密控制網進行定期檢測。選擇網中點位精度高,衛星信號接收能力強和遠離磁場的控制點建立測量基站,然后用(GPS )RTK法進行測量作業;在曲線測設中,由于受地形及地物的限制(GPS )RTK無法進行測量作業時,采用電子全站儀撥交法和極坐標法等方法進行。5.4 其它施工測量征地邊樁放樣和征地測量采用高精度GPS 實時動態定位技術RTK進行測量,測量完成后用全站儀測量方式對局部進行校核測量,即換位測量的方式進行校核,并與相鄰19、標段進行對接校核。所有地段,包括永久和臨建工程均采用散點測量的方式進行地形測量,繪制地形圖,報測量監理認可,存檔,作為工程核量的依據。6. 沉陷觀測6.1 建立路基及大汶河特大橋線下工程變形觀測網變形觀測網嚴格按照設計及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建立。采用設計院提供的二級國家水準網作為控制網。根據觀測工作的需要,引觀測基樁到線路兩側。觀測基樁按照設計或有關規范標準的要求進行埋設,設置在離線路兩側超過50m距離的范圍之外。每一個基樁由不多于4個的觀測斷面共用,并對基樁定時校核,確保基樁穩固可靠。6.2 路基及大汶河特大橋線下工程變形觀測 路基沉降變形觀測.1 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在線路兩側地20、基、路肩和線路中心設置觀測樁、在地基和基床底層的頂面設置剖面沉降管,或在線路中心設置沉降板。嚴格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監測內容、斷面的設置和元器件的埋設。.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6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必要時延長觀測期。.3 觀測精度:沉降水準的測量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的測量精度為8mm/30m。.4 觀測頻率根據設計要求和規范標準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確定,以及時有效反映變形情況,確保觀測精度和數據可靠性為原則。 橋梁墩臺和梁體變形觀測.1 觀測內容橋梁變形觀測以墩臺基礎的沉降和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徐變變形為主,地下通道觀測包括自身沉降觀測與地下通道洞頂填土的沉21、降觀測。.2 觀測時間觀測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標準的要求進行。橋涵主體工程完工后觀測不少于6個月;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區段的橋梁,沉降觀測期不少于2個月。觀測數據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延長觀測期直達到要求。.3 觀測精度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4 觀測期內,基礎沉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20及以上時,應及時會同建設、勘察設計等單位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評估時發現異常或對原始記錄資料存在疑問,進行必要的檢查。在進行橋梁墩臺、梁體、地下通道的變形觀測的同時記錄結構或梁體22、的荷載狀態、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5 墩臺觀測具體要求1 觀測點在墩頂、墩身或承臺上布置,測點數及觀測點的埋設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標準進行。2 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至無砟軌道鋪設前,要系統觀測墩臺沉降。沉降觀測階段、頻次滿足設計與標準的要求,并根據現場觀測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6 預應力混凝土梁觀測具體要求1 梁體變形觀測點設置在支點和跨中截面,測點數及觀測點的埋設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標準進行。2 自梁體預應力張拉開始至無砟軌道鋪設前,系統觀測梁體的豎向變形。預應力張拉前為變形起始點,觀測階段、頻次滿足設計與標準的要求,并根據現場觀測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7 地下通道觀測具體要求1 地下通道邊墻兩23、側設置沉降觀測點,測點數及觀測點的埋設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標準進行。2 地下通道施工完成至無砟軌道鋪設前,應系統觀測地下通道的沉降。沉降觀測階段、頻次滿足設計與標準的要求,并根據現場觀測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3 地下通道頂填土沉降的觀測應與路基沉降觀測同步進行,沉降觀測階段、頻次滿足設計與標準的要求,并根據現場觀測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6.3 過渡段沉降觀測 觀測內容1 過渡段沉降觀測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觀測為主。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設置沉降觀測項目。2 一般按規范要求在不同結構物的起點應設置沉降觀測斷面,距結構物起點510m處、2030m、50m處應分別設置觀測斷面。剖面沉降宜沿線路斜向連續觀測。24、3 沉降觀測裝置的具體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埋設穩定。觀測期間應對觀測裝置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觀測精度沉降水準的測量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觀測的精度不低于8mm/30m。 觀測頻率沉降觀測階段、頻次滿足設計與標準的要求,并根據現場觀測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或數據異常時應及時觀測。(因圖紙還未全部到位,大部分工程的變形觀測要求暫時無法確定,待圖紙到位后再編制詳細的沉降觀測方案)7 人員配置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為滿足設計要求,應配置技術熟練的專業人員。擬按以下組成進行配置:第一責任:隊長(宋勝登)技術質量負責:副隊長(于旭陽)安全,精神文明負責:副隊長(待25、定)控制組:組長(權春年),副組長(胡漢卿),副組長(王文勤)施工測量總負責:楊軍施工一組:組長(位福紅)施工二組:組長(王福興)施工三組:組長(待定)施工四組:組長(待定)施工五組:組長(待定)8 設備配置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測量的精度,按下表進行(其設備原值約250萬元)儀器設備配置。施工中測量中所用的所有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部門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擬配置的主要儀器設備設備名稱制造廠家儀器型號測距精度測角精度數量雙頻GPS接收機瑞士Leica12305+1ppm(靜態)6臺套全站儀瑞士LeicaTCA20031+1ppm0.51臺26、套全站儀瑞士LeicaTCR12012+2ppm1.01臺套全站儀瑞士LeicaTCR8022+2ppm2.02臺套數字水準儀瑞士LeicaDNA03配銦鋼尺:0.4mm1臺套光學水準儀瑞士LeicaNA2配銦鋼尺0.7mm1臺套汽車面包車2輛9 質量保證措施9.1 質量管理體系概述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已建立了完善的ISO 9002質量保證體系,1998年11月30日通過了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的認證審核,取得了ISO 9002:1994版認證證書,水電四局測繪中心也在認證之列,并通過了每年一次的年度監督審核和三年一次的復評換證審核。我們將按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建立健27、全測量中心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查制度,把質量檢查工作落實到每一個工作環節。9.2 施工測量過程控制施工放樣方法及施工測量方案須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并對測量器具進行定期校正和檢定。在施工中嚴格按照行業規范要求和設計圖紙進行測量作業。對設計圖紙和相關資料數據及結構尺寸進行全面校算,測量內業建立嚴格的計算、復核、審核的三檢制度,測量外業實行測量人員觀測、記錄、前視、后視簽名校核制度,并進行自檢、互檢、專檢。施工測量外業數據采集、外業觀測記錄進行100復核,確保原始數據及計算正確無誤,從而保證測量精度。施工測量的精度與橋的長度和梁型有關,在制定施工測量方案時,應先根據橋的長度和梁型,對橋的控制28、測量精度要求進行估算;高程控制在水準基點的基礎上,再建立工作點,這些點不再單獨埋石,而是利用導線點作為水準點。施工測量的放樣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高程控制采用水準儀進行測量。 施測流程9.3 施工測量組織工作由測量隊一把手牽頭,組織專業測量技術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平面控制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和碎部測量工作。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技術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及逐日安排,由隊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9.4. 施工測量的施測原則和基本要求 嚴格執行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和精密工程測量規范等相關規范和驗收標29、準。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樣。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提前進行內業計算,嚴格執行內業計算的三檢制,并在測量放樣現場對內業計算數據再次做同步校核。9.4.3 定位放樣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9.4.4 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9.5 準備工作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30、布局,工程特點,正線及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設計意圖后認真學習專業施工圖,及時校對正線橋梁以及其附屬建筑物的平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樣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高程,對比基礎,梁頂部平面,附屬建筑物、細部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測量作業。9.6 質量保證措施9.6.1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要求嚴格按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進行。9.6.2 測量人員全部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9.6.3 所有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31、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9.6.4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9.6.5 所有測量作業完成后,對重要部位必須派另外的測量作業人員利用其他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進行校核,檢驗合格后,上報質檢部門和責任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9.6.6 自檢時,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9.6.7 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間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結構物的幾何尺寸關系正確。9.6.8 滯后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應與超前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進行聯測,并對聯測結果進行記錄和備檔。9.6.9 加強施工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10 施測安32、全及儀器管理10.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和配備相關的勞動保護用品。10.2 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儀器的穩定性。10.3 在交叉作業環境下進行測量作業時,要有人監護不得有東西從上方掉落砸壞人員和儀器。10.4 橋梁軸線防樣完畢,須對放樣點進行保護。10.5 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10.6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10.7 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10.8 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10.9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10.10 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10.11 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10.12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并存放于通風干燥部位。11 結束語綜上所述,為了保證一流的工程質量,就要有一流的人員配置,一流的儀器設備配置,一流的管理和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設計。 中國水電集團京滬高速鐵路土建工程 三標段項目經理部四工區測量隊200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