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6486
2022-07-12
8頁
86.50KB
1、開發區高架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1.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法1.1施工準備:1.1.1根據樁基設計的平面尺寸,鉆機數量以及配合施工的其它機械,合理布置施工場地,清除場地范圍內的雜物,換除軟土、整平夯實。同時,為了回收泥漿原料和減少環境污染,均設置泥漿循環凈化系統。1.1.2調試施工機具及標定試驗機具,做好原材料的儲存和堆放。1.1.3技術負責人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熟悉施工圖紙及施工技術規范。1.1.4做好各種原材料試驗和配合比設計,報監理批準。1.2測量放樣:測量隊根據導線點控制成果以及鉆孔樁布置形式,按墩臺各樁坐標,利用全站儀放出各樁位的準確位置,然后呈報放樣資料,報監理工程師檢驗。報驗2、合格后,引設護樁,以便在以后施工工序檢測,方可開鉆。1.3埋設護筒:1.3.1護筒尺寸:護筒采用8厚鋼護筒,堅實、不漏水,內徑比樁徑稍大2040cm。1.3.2護筒中心豎直線應與樁中心線重合,平面允許誤差為50,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干處可實測定位,水域可依靠導向架定位。1.3.3護筒高度:護筒頂端宜高出地下水位或孔外水位2m以上。處于旱地時,其頂端高出地面0.3m;當孔內有承壓水時應高出穩定后的承壓水和最高水位2.0m以上。1.3.4護筒底端埋設深度:24m。護筒平面位置允許偏差為5cm,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干處可實測定位,水域可依靠導向架定位。1.3.5鉆機安裝:鉆機安裝就位時,應詳細3、測量底座水平,底座用枕木墊實、塞緊,鉆機必須保持平穩。在鉆進的過程中,要求鉆機不發生偏移、傾斜和沉陷。1.3.6泥漿的制備:首先把粘土倒入已定為的護筒內,并注入清水,然后用沖錘進行造漿。其性能指標應符合規范要求。鉆孔泥漿應經常試驗,對不符合規定的泥漿,應及時調整。2.沖擊鉆成孔工藝采用CZ-30沖擊鉆機進行施工,其沖擊施工工藝如下:機具布置:在埋好護筒和備足護壁泥漿粘土后,將鉆機就位,立好鉆架,對準樁孔中心,拉好纜風繩,就可開孔沖擊鉆進。 開孔:開鉆時就先在孔內灌注泥漿,開孔及鉆進過程中,就始終保持孔內水位高出地下水位(河下水位)1.5-2.0米。并低于護筒頂面0.3米以防溢出。掏渣后及時補水4、。鉆進:在鉆進過程中,應調節好沖程的范圍,在任何情況下,最大沖程不宜超過6米,防止卡鉆,沖壞孔壁或使孔壁不圓。為了能明確提升鉆錐的沖程,可在鋼絲繩上設油漆長度標志。在掏渣后因其它原因停鉆后再次開鉆時,應由低沖程逐漸加大到正常沖程以免卡鉆。掏渣;破碎的鉆渣,部分和泥漿一起被擠進孔壁,大部分靠掏渣筒清除出孔外,幫在沖擊相當時間后,應將沖擊錐提出,換上掏渣筒,下入孔底掏取鉆渣。當鉆渣太厚,泥漿不能將鉆渣全部懸浮上來,鉆錐沖擊不到新土(巖)層上,還會使泥漿逐漸變稠,吸收大量沖擊能,并防礙鉆錐轉動,使沖擊進尺顯著下降,或有沖擊成梅花孔、扁孔的危險,故必須按時掏渣。檢孔:鉆進中須用檢孔器檢孔,檢孔器用鋼筋5、籠做成,其外徑等于設計孔徑,長度等于孔徑的46倍,成孔后,都必須檢孔。沖錐鉆孔的安全要求:沖擊錐起吊應平穩,防止沖撞護筒和孔壁,進出孔口時,嚴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發生鉆錐撞擊人身事故。因故停鉆時,孔口應加蓋保護并嚴禁鉆錐留在孔內以防埋鉆。在開鉆過程中,應檢查鉆孔直徑和豎直度。并隨時填好鉆進記錄表。開鉆前應配制足夠數量的泥漿,鉆進過程中泥漿損耗、漏失,應于補充,并按泥漿檢查規定,按時檢查泥漿指標,遇土層變化增加檢查次數,并適當調整泥漿指標。在鉆進是遇到坍孔、鉆孔偏斜、掉鉆落物、擴孔和縮孔、糊鉆、卡鉆、鉆桿折斷、鉆孔漏漿應及時分析原因,采用相應措施處理。為防止相鄰樁竄孔或影響鄰樁的成樁質量,要求同6、一承臺相鄰樁位施工待相鄰孔灌混凝土24小時后方可開鉆。終孔后即測定孔深,并用探孔器檢查孔徑,符合要求后方可提孔。1.3.10清孔1.3.10.1鉆孔終孔后,均采用換漿清孔。具體辦法是停止進尺,將鉆頭提離孔底1020cm空鉆,并保持泥漿循環,加入比重1.051.1的泥漿,把浮渣較多的泥漿從孔中換出,直至達到清孔后沉淀層厚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厚度。從清孔至灌注混凝土時間控制在24小時,超過4小時后,重新清孔,并作好原始記錄。1.3.10.2換漿清孔指1.3.10.2.1換漿后鉆孔排出的泥漿性能指標應達到:含砂率小于2%比重1.031.1粘度1720Pa.S1.3.11鋼筋籠的制作與綁扎:1.3.117、.1鋼筋的各項性能指標經試驗合格后材料方可使用。1.3.11.2在使用時將其表面油漆、漆皮、鱗銹等清凈。1.3.11.3鋼筋尺寸的加工制作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及橋涵施工技術規范進行。1.3.11.4鋼筋的焊接采用“結502”或“結506”焊條。由取得合格證的焊工焊接,焊接采用電弧焊。焊接長度:單面焊L10d,雙面焊L5d,(d為被焊接鋼筋直徑,單位為mm)。同一截面內焊接不大于50%,上下錯開的距離應大于35d且不小于0.5m。焊接地線應與鋼筋搭接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燒傷鋼筋,焊縫要飽滿、密實、無焊傷,焊渣要清除干凈。1.3.11.5加強筋,設在柱筋內壁,隔2m一道,其搭接部分采用雙面焊,樁基主鋼筋8、籠分段進行吊裝拼接,各段之間主筋可采用焊接,焊接采用單面焊。1.3.11.6焊條要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并分類保管,妥善保存,避免受潮變質。1.3.11.7筋骨架外側設控制保護層厚度的耳筋(可拿混凝土墊塊代替),其間距豎向為2m,橫向圓周四處,骨架頂端焊接吊環。1.3.11.8鋼筋籠應在場地制作好后平放,保證鋼筋籠平直硬挺,環箍平面與鋼筋籠軸線之間垂直。1.3.12下鋼筋籠1.3.12.1鋼筋籠應經過檢驗合格后方可下入孔內,吊放時應對準孔位,輕放、慢下,嚴禁高起猛落,強行放下,防止傾斜,彎折或碰撞孔壁。1.3.12.2下籠時間宜短不宜長,需要分段下籠的焊接應迅速牢固。1.3.12.3鋼筋籠放入孔終9、后,應對照控制樁調整鋼筋籠軸線與鋼筋籠樁中心重合,校核無誤后,加固鋼筋籠。1.3.13下導管二次清孔1.3.13.1下導管前應對導管接頭進行密閉性試驗,合格后方可下導管,導管距下口0.3m左右。固定導管上口,接循環水管,然后進行送水循環,進行二次清孔,清孔后泥漿比重,1.031.10,粘度1720 Pa.S,含砂率小2%,沉渣厚度小于設計值 。1.3.13.2計算儲料斗存儲量VD2(H1+H2)/4+d2h1/4其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D樁孔直徑(m);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距離,一般為0.4m;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d導管內徑(m);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10、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Rw/RcH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m);R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R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 m3 );1.3.14灌注水下混凝土1.3.14.1嚴格按照水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拌和混凝土,澆筑前檢查其均性和塌落度,如不符和要求,應進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不符和要求時,不得使用。1.3.14.2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盡量做到快速、連續灌注。灌注過程中保持孔內水頭。1.3.14.3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離鋼筋骨架底面1m左右時,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11、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時,恢復正常灌注速度。1.3.14.4灌注過程中經常檢測孔內混凝土位置,計算導管埋置深度,導管埋深控制在26m。在提升導管的過程中,防止導管提升過猛,管底提離混凝土面或埋入過淺,而使導管內進水或造成斷樁夾泥;另一方面,也防止導管埋入過深,造成管內的混凝土壓不出或導管為混凝土凝結,導致終止澆灌而成斷樁。1.3.14.5灌樁中如發生故障,應查明原因,合理確定緊急營救方案,進行處理。1.3.14.6灌注的樁頂標高比設計高出0.51.0m,以保證混凝土澆筑強度。多余部分的混凝土接樁前必須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1.3.14.7在灌注過程中,將孔內溢出的水或泥漿引12、流至適當地點處理,不得隨意排放,污染環境及河流。1.3.14.8灌注過程中做好施工記錄。1.3.15成孔樁位的檢查鑿掉和清除樁頂混凝土,保證截面處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質量。然后在監理工程師在場的情況下,對每一鉆孔樁的完整性利用經工程師同意的無破損檢測法進行檢測,質量達到下列要求:1.3.15.1強度滿足設計要求。1.3.15.2無斷層或夾層。1.3.15.3鑿除后的樁頭應無殘余松散層和薄弱混凝土層。需嵌入承臺的混凝土樁及錨固鋼筋長度應符合圖紙要求。2.施工操作要點:2.1合理規劃施工場地及人員分工,保證施工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2.2開孔孔位必須正確,開鉆時均應慢速鉆進,待導向部位或牽頭全部進13、入地層后,根據土質情況控制鉆進速度。2.3正循環鉆孔采用減壓鉆進,即鉆進的主吊始終要承受部分鉆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鉆壓不超過鉆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2.4在鉆孔過程中,始終保持鉆孔護筒內水位要高出筒外,1.01.5m水位差和滿足護壁泥漿的要求(比重、粘度含砂率等), 起到護壁作用,防止塌孔,若發現漏漿現象,找出原因及時處理。2.5因故停鉆時,應保持規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漿相對密度和粘度,處理孔內事故或因故停鉆時,必須將鉆頭提出孔外。2.6鉆孔過程中加強對樁位,成孔情況的檢查工作。 樁基 施工計劃工期表年 度2011年2012年2013年 月份主要工程項目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施工準備2.樁基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