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腳手架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6744
2022-07-12
7頁
27KB
1、騰龍俊苑1#、2#樓工程外竹腳手架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意見: 批 準: 遵義城建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011年01月20日 一、工程概況(一)工程建設概況:工程名稱:騰龍俊苑1#、2#樓建設地點:凱里市第十四號路(金泉變電站南側)建設單位:凱里市騰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北京藍圖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黔東南州建設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遵義城建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二)工程設計概況 該工程建筑高度為23.900米、24.90米。未超過25米,可以使用竹腳手架。二、施工準備1、材料準備:竹桿、塑料篾、腳手板。2、材料選擇: 竹桿采用生長三年以上的毛桿,表嫩、枯黃、黑斑、2、蟲蛀以及裂紋連理二節以上的竹桿不能使用。若有輕度裂紋的竹桿可用1416號鉛絲加箍補強后使用。竹桿立桿、斜桿、頂撐、大橫桿的小頭不小于7.5cm,小橫桿的小頭不小于9cm。采用塑料篾或竹蔑綁扎,塑料篾寬一般為1015mm,厚約1nn,竹蔑寬一般為5mm,厚度0.60.8mm,嚴禁使用尼龍繩和塑料進行綁扎。腳手板采用竹排片。規范規定每平方米堆載不能超過270kg。三、施工部署1、按照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要求,建筑物四周采用落地式雙排外竹架搭設,部分位置由二層樓面板搭設雙排外竹腳手架,掛安全豎網封閉。2、搭設密閉棚,將電線與外圍隔離。四、搭設方法1、立桿間距、大橫桿步距和小橫桿間距:根據本工程建筑物高3、度均小于25m,實際搭設高度為24.90米。按雙排竹腳手架搭設的構造規定要求布置如下:里立桿離墻面的距離為0.2m,立桿間距橫向為1m,縱向為1.3m,操作層小橫桿間距為0.65,大橫桿步距為1.2m(最下一步放大到1.8m), 小橫桿挑向墻面的懸臂為0.4m。2、頂撐: 在立桿旁加頂撐住在小橫桿,以分擔一部分荷載,免使大橫桿因受荷過大而下滑。上下頂撐應保持在同一垂直線上。頂撐必須采用竹子的中段以下部分,每根頂撐孔篾三道與立桿綁牢,底層頂撐須將在地面夯實,墊以磚、石塊。以免下沉。3、剪刀撐:設置縱向連續的多跨剪刀撐,其最大寬度不得超過6跨。應設在架子外側與地面呈45-60角度,從下到上連續設置4、。桿子的交叉點應綁在立桿或橫桿上。4、拋撐和連墻點的設置:每隔7根立桿設置一根拋撐,或設置連墻點使架子與建筑物牢固連接,連墻點豎向每隔3步、縱向每隔5跨設置一個。采取在墻體內預埋鋼筋環或在墻內側放短木棍,用8號鉛絲穿過鋼筋環或捆住短木棍拉住架子的立桿,同時將小橫桿頂住在墻面。5、小橫桿的抽拆: 除所用連墻桿均須保留外其余的小橫桿每隔一步或上下左右每隔一根抽拆周轉使用。五、荷載計算 施工均布活荷載:竹材彈性模量(E)為1.0E7 KN/M2,抗彎強度容許值(bw)為2.5E4 KN/M2.結構用腳手架Qk=3KN/M2,裝飾用腳手架Qk=2KN/M2.竹腳手架恒載Gk分為操作層(只考慮一層)重G5、kq=0.35KN/M2和每根竹立桿所承受的桿自重Gkp=01.07KN. (一)桿件與地基強度驗算 :1、橫(縱)向水平桿抗彎強度驗算(取彎矩較大的水平桿) 不組合風荷載:Sgk+Sqk=M/W=10407.89KN/M2 bw=2.5E4KN/M2. 式中:Sgk、Sqk分別為永久作用效應和可變作用效應 M計算截面最大彎矩。M=2.35LaLb2/8=0.44KNM. W計算截面凈截面抵抗矩。W=0.05796D3=0.0000422M3. 橫向水平桿抗彎強度滿足裝飾用腳手架Qk=2KN/M2的施工要求。對于縱向水平桿受力,一般有La2Lb,上述驗算即可。2、地基承載力驗算 不組合風荷載:6、Sgk+Sqk=2.35LaLb/2+Gkp=2.84KN 地基滿足裝飾用腳手架Qk=2KN/M2的施工要求時,要提供支承力為2.84KN.(該力乘1.5除以墊塊面積即為地基承載力設計值。)(二)節點強度驗算 不組合風荷載:Sgk+Sqk=2.35LaLb/2=1.77KN 節點滿裝飾用腳手架Qk=2KN/M2的施工要求時,要提供抗滑力為1.77KN.五、搭設和拆除的要點1、基底處理:腳手架的立桿、拋撐和最下一步斜撐的底端放于硬化的地面上。若部分地面未硬化,在施工前應先將地面夯實,還應設硬質墊塊,以防下沉。桿子周圍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并作成土墩,防止積水。并沿立桿底加綁掃地桿。2、桿件的搭設方7、法及注意事項:竹腳手架桿運到現場后,應先選擇分類,把頭大粗狀者做立桿,直徑均勻,桿身順直者做橫桿,稍有彎曲者做斜桿。然后按照構造規定要求架設桿件,做到橫平豎直,錯開接頭位置。(1)立桿豎直縱成線,橫正方,桿身垂直。相鄰兩桿的接頭應錯開一步架。接頭的搭接長度均應跨兩根橫桿并不小于1.5m,綁扎不小于3道。為了使接長后的立桿重心在一條垂直錢上,搭接頭的方向互相錯開,如果第一個接頭在左邊,第二個接關應放在右邊,第三個接頭又在左邊,以此類推;而且要大頭朝下,小頭朝上,上下垂直,保持重心平衡。如果桿子不直,應將其彎曲部分向架子的縱向,不要彎向里邊或外邊。立桿搭接到建筑物頂部時,里排立桿要低于檐口40-58、0cm,外排立桿要高出檐口80-100cm,以便綁扎欄桿。為了使產桿頂端有足夠的斷面,按最后一根產直時應將大頭朝上,而且桿了的多余部分往下錯,即封頂。(2)大橫桿應綁在立桿里側,要平直;兩桿接頭應置于立桿處,并使大小頭壓在大頭上。搭接長度應跨兩根立桿并不小于2m,綁扎不少于3道。接頭位置要上下里外錯開,即同一步架里外兩根大橫桿的接頭,不宜在同一跨間內,上下相鄰的兩大根大橫桿的接頭也應錯開一根立桿。(3)小橫桿綁在大橫桿上,靠立桿的小橫桿則宜綁在立桿上。靠墻的一端應離開墻面5-15cm。小橫桿伸出立桿部分不應小于30cm. (4)腳手架搭設在三步以上時,即應綁設欄桿、擋腳板、拋撐、剪刀撐、斜撐,9、最下一步剪刀撐的底腳應距立桿70cm。(5)隨搭架隨即設置連墻點與墻牢固錨拉。3、綁扎注意事項:在立桿與大橫桿、小橫桿的相交處,宜綁扎相對角的兩個扣,剪刀撐、斜撐、拋撐與立桿相交處僅綁的一個扣。三根桿子相交時,不能同時綁三根,應每兩根一綁(三箍綁扎法),即第一步把一、二兩根相扎為一箍,第二步再把第三根和第一根查扎為一箍,第三步又把第三根和第二根相扎為一箍。在桿件相交處綁扎篾扣時要注意桿件的蹺向,采用蹺箍綁扎法。每纏繞二圈必須收緊一次,每扣應用雙篾繞4-6圈。4、遇到門窗洞口的搭設方法:在過門洞時,可挑空1-2根立桿,并將懸空的立桿用斜桿逐根連接,使荷載分布到兩側立桿上。5、腳手板的鋪設:腳手板10、應鋪滿、鋪穩,離開墻成12-15 cm。對頭鋪設的腳手板,其接頭下面設兩根小橫桿,板端懸空部分應保持10-15cm。 搭接鋪設的腳手板,其接頭必須在小橫桿上,搭設長度保持 20-30cm板端挑出小橫桿的長度保持10-15cm。 搭設方向要與腳手架上的運輸行車方向一致。6、拆除措施(1)進行架子拆除時嚴禁高空的拋擲,劃出警戒區,設置明顯標志,禁止行人進入。(2)嚴格遵守拆除順序,由上而下,后綁者先拆、先綁者后拆,一般是先拆欄桿、腳手板、剪刀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3)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有關的結扣時應先告知對方,以防墜落。(4)材料工具要用滑輪和繩索運送,不得亂11、扔。(5)不允許分段、分立面拆除,如因施工需要必須分段分立面拆除時,應在暫不拆除的兩端加設連墻點和橫向水平支撐。(6)拆下的桿件應及時運至地面。六、安全技術措施1、安全防護措施:(1)作業層的外側面應設擋板,圍柵和安全網。設置供使用人員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梯道上應有可靠的防滑措施。 (2)腳手架同時進行多層作業時,各作業層之間應設可靠的防護棚檔。以防止上層墜物傷及下層作業人員。(3)搭設完畢的腳手架,應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合格后才能使用。 同時掛檢驗合格牌。加強對使用過程中的檢查,及時發現,以便在工作中改進。(4)使用完畢的腳手架應及時回收、分類存放,場地應平整,排水良好,下設支墊,采用苫12、布遮蓋。(5)搭設完畢的腳手架,應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合格后才能使用。同時掛檢驗合格牌。加強對使用過程中的檢查,及時發現,以便在工作中改進。2、安全要求:(1)材料、安全網均應符合規定,否則不予使用。(2)嚴格控制腳手架的負荷量,每平方米不得超過270公斤。要加強腳手架在搭設和使用中的檢查,經常清除架上雜物。(3)搭設與拆除應有專人指揮,設置操作區,禁止非操作人員入內。一切桿件均不準從高空扔下,防止砸傷事故。(4)立桿長度不宜超過6m,立桿接頭高度超過操作人員腹部時,應用兩人共同操作,防止傾倒發生事故。(5)凡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時,禁止露天高空作業。(6)從事腳手架的操作人員,必須定期檢查身體,不適合高空作業的人員禁止操作。(7)在架子上操作時必須系帶安全帶和戴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