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花高速橋梁施工測量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7440
2022-07-12
8頁
30.50KB
1、目 錄1.工程概況 12.測量計劃 22.1測量規劃 22.2測量依據 32.3測量精度要求 32.4測量方法 32.5審圖 42.6測量復核制 53特大橋施工測量 63.1樁基測量 63.2承臺測量 63.3墩柱測量 63.4蓋梁、墊石測量 73.5 橋梁上部結構測量 73.6橋面系、防撞護欄施工測量 83.7連續梁支架預壓監控 83.8數據分析整理 93.9調整底模標高 104.測量要求 105.施測安全 106.測量精度保證措施 11獅嶺高架橋一測量方案1.工程概況本標段位于花都區赤坭鎮、獅嶺鎮境內,為珠江三角洲外環高速公路肇慶(黃崗)至花都(花山)段土建工程第九合同段,起點里程為K382、+000,在馬嶺頭村西北側接第8合同段終點,路線先偏離山前大道向東北方向前進,然后上跨馬嶺村道沿山前大道兩側分離向東前進,橋墩立于山前大道遠期規劃的兩側線化帶上,在石九崗村西南側到達本合段終點,終點里程為K40+179.44,線路全長2.179Km。主要控制工程為獅嶺高架橋一。獅嶺高架橋一采用分離式斷面設計,左線樁號范ZK38+339.98ZK40+181.517;右線樁號范圍YK38+336.98YK40+179.44。跨徑組合如下:左線跨徑組合為:1024.5+(25+1125.672)+1225+330+3125+524.225,橋長1841.537米;右線跨徑組合為:3325+330+3、3225+524.88,橋長1842.46米。橋梁上部結構為小箱梁+分離式連續梁型式。設計院提供了5個控制點(三維坐標點)作為本橋進行控制基點,分別是:GE196、GE197、GE198、 GD25、GD26,其位坐標及高程詳見橋梁控制點坐標及高程一覽表。橋梁控制點坐標及高程一覽表點位坐標高程(m)X(m)Y(m)GD262596037.623512317.49729.038GD252595921.605511749.79528.529GE1982595822.101511057.92333.03GE1972595708.429510580.91830.954GE1962595417.35254、10175.37330.4832.測量計劃2.1測量規劃根據本項目工程特點,項目開工前組織測量人員對本標段內設計院所提供的控制點進行復測,并根據設計院所交的控制點進行加密導線點和水準點。根據規范要求結合施工現場地形特點布設高架橋控制網,以滿足施工現場測量放樣的需要。觀測時要求對觀測數據進行溫度、地球曲率和投影面改正,然后利用嚴密平差模型對數據進行誤差分配。導線嚴密平差計算結果均符合四等導線規范;三角高程平差結果符合四等水準的要求。復測成果必須得到測量監理工程師認可并經總監辦審核批復后,才能使用。項目開工后按規范要求定期對水準點和導線控制網進行測量復核。2.2測量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5、6-2007)公路勘測規范(JTG C10-2007)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2.3測量精度要求2.3.1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應符合四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按照山嶺重丘區技術要求)6n或25L(n為測站數,L為水準點間的路線長度(km),前、后視累計差10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0.2m。平面控制網復測應符合公路勘測規范(JTGC10-2007)中一級導線的技術要求: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17000,最弱相鄰點邊長相對中誤差1/12000,方位角閉合差10n(n為測站數),觀測角測回數不少于2測回。導線、高程控制測量的計算采用嚴密平差法計算。 2.6、3.2施工測量施工測量精度應滿足公路測量規范、公路橋梁施工技術規范相關要求。2.4測量方法四等水準測量使用Ds1水準儀和雙面水準尺,嚴格按照“后-前-前-后”的觀測順序進行,視線長度不超過80m,在后視和前視讀數時,均先讀黑面再讀紅面,讀黑面時讀三絲讀數,讀紅面讀數只讀中絲讀數。每一測站觀測完后,計算前后視距差、紅黑面讀數差和黑紅面高差。四等水準測量前后視距差不得超過5m,前后視距累積差不得超過10m,紅黑面讀數差不得超過3mm,黑紅面高差不得超過3mm。計算結果符合要求后,移站繼續測量,否則重測。導線點復測與加密在GPS測量控制點的基礎上按公路一級導線測量精度進行,加密導線點的間距不小于207、0m,導線邊長較短時其鄰邊長之比不宜小于1:3。水平角觀測采用全測回法,觀測2測回,同一測回的2個半測回間角值較差的限差或各測回同方向2倍視軸差(2c)的互差不得大于13”,不同測回間角值較差的限差或各測回同方向值互差不得大于10”,在限差以內時,水平角角值取2測回的平均值。邊長采用盤左右實測斜距*sina天頂距的平均值。2.5審圖審圖和審核測量資料,是測量人員在工程開工前測量準備階段的一項重要技術工作。測量人員接到施工圖和測量資料后,應熟悉圖紙和測量資料的內容、要點及特點,弄清設計意圖。若在審圖和審核測量資料時發現疑問,應及時上報技術管理部門和項目總工,以便使用準確的圖紙和測量資料。1、審圖8、要點測量用施工圖紙資料是否齊全,能否滿足施工需要。收到測量資料后仔細閱讀測量資料說明和施工圖總說明。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政策和標準規范。復核曲線表中各曲線要素(轉向角、半徑、緩和曲線長、切線長、曲線總長、夾直線長、交點號、交點之間的方位角、里程等)。檢查計算測量資料中所標注各里程之間的距離、角度、橋墩(臺)坐標、水準基點標高是否一致。計算線路逐樁表中的坐標是否正確。檢查計算曲線表、水準基點表、坡度表、施工平面圖、縱斷面圖、剖面圖、等圖紙中所標注的里程、高程、幾何尺寸、橋墩臺中心坐標、各軸線關系等相互之間有無矛盾和差錯。預留、預埋位置與安裝實際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達到要求。審核后有無9、問題,都必須按要求記錄并上報。如存在問題和疑點,應記錄匯總表(要注明圖別、圖號、原因,必要時附圖說明)。2、審圖注意事項修改圖紙,應在修改處加蓋變更專用印章,變更圖紙要及時書面通知測量人員,防止新舊施工圖紙用錯。計算出各控制點之間的角度、距離、絕對高差,以便下一步復測時對比使用。2.6測量復核制執行測量復核制,實行2級至3級復核制。內業資料計算必須有2人單獨計算,計算時可采用電算和手工計算,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復核無誤后方可使用。施工過程中橋梁等重要結構物每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必須對其重要控制樁位(中線樁、軸線樁、施工水準點等)進行測量復核。所有的控制測量和施工放樣測量必須進行換手測量。對10、工程的關鍵測量科目必須實行徹底換手測量,一般測量科目應實行同級換手測量。徹底換手測量,須更換全部測量人員、儀器及計算資料;同級換手測量,須更換測量和計算人員。各分部的導線點、中線點、水準基點應與相鄰施工段重疊銜接,確定導線網的一條公共邊和一個共用水準點。測量記錄應采用專用記錄薄用鉛筆逐項記錄測量數據,禁止使用易滴水的圓珠筆或鋼筆書寫。測量記錄不得涂改、撕毀,如有誤可用明顯的記號標識。記錄中參加人員、設備、日期、地點等事項應記錄完備、清楚并簽字齊全。記錄數據應及時檢核,錄入計算資料的數據應核對無誤。3特大橋施工測量3.1樁基測量1、在平整完畢的施工平臺上根據設計坐標,測設出樁位。并上報監理檢驗,11、等監理檢驗確認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和測量工作。2、施工班組根據放樣樁位施工,在第一節護壁施工完畢后,測量組對樁位三維坐標進行復核。并將護樁引測到護壁上,作為繼續施工依據。成孔過程中,發現護樁損壞、偏移,要及時恢復。樁基鋼筋籠定位要嚴格按照恢復的護樁十字線控制。3.2承臺測量1、根據已復核過的坐標數據放出承臺角點的三維坐標為承臺開挖提供基準面。2、在平整好的基坑底面上用如同樁基放樣的方法測設出承臺四個角點的平面位置。并引出護樁以作為承臺施工的平面控制依據。3、在加固好的承臺模板上根據施工圖設計三維坐標精確的進行承臺角點的三維坐標測設,并調整模板至規范要求范圍以內。3.3墩柱測量1、在承臺或12、系梁砼施工完畢后,精確測設出墩柱特征點(角點或柱中心)作為墩柱模板施工依據。2、對加固完畢的墩柱模板頂面特征點進行三維坐標測量,以校核墩柱模板。必要時可用垂球對模板進行的檢測。3.4蓋梁、墊石測量1、在清理完畢的墩、柱頂面測量出墩、柱的實際三維坐標對墩、柱施工情況進行復核。2、精確測設出墩的中心及十字線或柱的中心點,以此作為下一步模板或預埋件施工的控制線。3、對加固完畢的蓋梁或墊石模板進行主要特征點的三維坐標測量,嚴格調整至規范以內。3.5 橋梁上部結構測量1、梁板安裝測量在梁板安裝前先用全站儀放出墊石中心,并彈出墊石十字中心線、梁端線作為下梁板安裝的施工控制基線。2、現澆箱梁工程放樣(1)、首先按照圖紙設計坐標,在地面上放出橋梁左右翼板邊緣線,且測定其支架高程。支架搭好以后,測定箱梁底板左右邊線的平面位置及水準高程,為保證線行的完美直線段每5米測設一個平面控制點,曲線段每2.5米測設一個平面控制點。在箱梁底板裝好以后,在測定出中軸線平面控制點并復核其水準高程。 (2)、待翼板底模裝好之后,依照箱梁測點密度測定翼板左右邊緣對稱樁號的平面位置及高程(高程以箱梁頂面高程為準控制),翼板模安裝完畢后應該及時復核其邊緣平面位置和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