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土方開挖施工方案(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7639
2022-07-12
8頁
89.14KB
1、1 工程概況未來城一期地下室為半地下室,總長度 136米,寬度 103米,建筑面積為 14008m2。基礎土方開挖深度1.8 米,總挖土方量25214m3,土方回填約為 5000m3。2 編制依據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人工回填土工藝標準(GY104-199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工程施工圖紙現場的實際情況。3 施工方案3.1 施工準備(1)、清除地上、地下障礙物。(2)、根據基礎設計高度,結合地質資料情況確定土方開挖的上下口白灰線。(3)、施工大門附近設置洗車2、池和車輛沖洗坪。(4)、準備液壓反鏟一體挖土機(具備炮機與鉤機功能)4 臺,柴油風炮機 8 臺。(5)、配備土方勞動力40人;30t 自卸載重汽車 20 輛。3.2 基坑土方開挖3.2.1 施工現狀現場已經平整,場地絕對標高 50.0 米。基礎持力層為中等風化粉砂質泥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2000Kpa,土方開挖深度 1.8 米。3.2.2 基坑放坡根據未來城2#7#地質勘察報告,本工程土質情況較好,自然地面以下為中等風化粉砂質泥巖,按1:0.15 考慮放坡。3.2.3 施工方法及技術組織措施3.2.3.1施工方法根據現場實際狀況,擬采用液壓反鏟一體挖土機分段大開挖到地下室底板標高,柱基和條基炮3、機炮松、小挖機清挖,風炮和人工進行細部修整,從西南角向北向依次施工。為了不擾動基底土,設計基底標高上部10cm厚的土層采用人工施工,人力挑運土方至挖土機回轉半徑內。為了既保證工期又能有效的利用工作面,保持連續作業,根據各建筑組成部份的尺寸、開挖深度、土方量以及基礎等后繼工程的施工先后順序,以地下室后澆帶為界,將基坑分為2 個施工段進行土方開挖,具體開挖順序為:由西南角北向;圖示如下未來城一期地下室開挖示意圖3.2.3.2技術組織措施(1)、質量要求、開挖標高:人工開挖允許偏差30mm,因基底為中等風化泥巖,考慮后期施工工序因素,允許偏差控制在15mm 內。、邊坡和邊線:邊坡按0.15 放線,不4、得挖陡。(2)、質量措施、開工前做好各級技術交底,掌握現場測量樁及水準點的位置和標高。、配備專職測量員進行質量控制,及時復撒灰線和測量基底標高,將基坑開挖下口線測放到坑底,及時控制開挖標高;人工清挖基底時,每一平方米內的標高控制點不少于 1 點,一個基坑內不小于3 點。、認真執行開挖樣板制,開挖邊坡和坑底時,先由熟練操作工人開挖一段后,經測量員和質檢人員檢查合格后作為樣板。操作者換班時,要交底挖土深度、邊坡及操作方法,以確保開挖質量。、開挖邊坡時,挖土機的開行中心線要對準邊坡下口線。堅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機械挖土過程中,土方班組先用勾機勾松土層,再用挖機挖除,分層施工,將土壤挖到基底標5、高10CM 位置,土建班組隨時配合清坑修坡,將土送至挖土機回轉半徑內。這種方法既可一次交驗成品,又可節省勞力,降低工程成本。、土方開挖到設計地面標高時,注意成品保護。及時施工砼墊層,減少土層暴露時間。(3)、安全技術措施、開工前做好各級安全交底。制訂安全措施,認真組織落實,定期開展安全活動。、道路出入口,配備專人指揮車輛,監督司機遵守交通法規和有關規定。指定行駛路線,規定卸土地點。、遵守環衛、市容、場容管理規定。土方施工現場配備專人檢查裝土情況,關好車槽,拍實土方,防止汽車途中掉土,影響市容。、施工主道出口設置洗車池,沖洗車輛輪胎。、機械挖土設置機械就位平臺。3.2.4 降排水措施(1)、質量6、要求、開挖標高:人工開挖允許偏差30mm,因基底為中等風化泥巖,考慮后期施工工序因素,允許偏差控制在15mm 內。、邊坡和邊線:邊坡按0.15 放線,不得挖陡。(2)、質量措施、開工前做好各級技術交底,掌握現場測量樁及水準點的位置和標高。、配備專職測量員進行質量控制,及時復撒灰線和測量基底標高,將基坑開挖下口線測放到坑底,及時控制開挖標高;人工清挖基底時,每一平方米內的標高控制點不少于 1 點,一個基坑內不小于3 點。、認真執行開挖樣板制,開挖邊坡和坑底時,先由熟練操作工人開挖一段后,經測量員和質檢人員檢查合格后作為樣板。操作者換班時,要交底挖土深度、邊坡及操作方法,以確保開挖質量。、開挖邊坡7、時,挖土機的開行中心線要對準邊坡下口線。堅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機械挖土過程中,土方班組先用勾機勾松土層,再用挖機挖除,分層施工,將土壤挖到基底標高10CM 位置,土建班組隨時配合清坑修坡,將土送至挖土機回轉半徑內。這種方法既可一次交驗成品,又可節省勞力,降低工程成本。、土方開挖到設計地面標高時,注意成品保護。及時施工砼墊層,減少土層暴露時間。(3)、安全技術措施、開工前做好各級安全交底。制訂安全措施,認真組織落實,定期開展安全活動。、道路出入口,配備專人指揮車輛,監督司機遵守交通法規和有關規定。指定行駛路線,規定卸土地點。、遵守環衛、市容、場容管理規定。土方施工現場配備專人檢查裝土情況8、,關好車槽,拍實土方,防止汽車途中掉土,影響市容。、施工主道出口設置洗車池,沖洗車輛輪胎。、機械挖土設置機械就位平臺。3.2.4 降排水措施序號設備名稱數量單位型號備注1 反鏟一體機4 臺PC3602 反鏟挖機4 臺PC60(PC120)根據施工情況調整3 自卸汽車20 臺4 手持式振動打夯機8 臺5 抽水機8 臺6 風炮8 臺3.4 回填地下室結構完成后,及時插入防水工程施工,在地下室外墻板砼達到設計強度后迅速組織回填,降低基坑塌土風險,為施工下道工序提供足夠的工作面。3.4.1 作業條件3.4.1.1地下室防水層,保護層等已進行檢查驗收,并辦理好隱蔽驗收手續,結構砼達到設計強度,滿足擋土要9、求。3.4.1.2上下水管、管線的安裝已經完成并加固到位;3.4.1.3基坑無積水、雜物。3.4.2 回填工藝回填承臺間隙部分應優先采用原基坑中的同類土方,選用粒徑不大于 50mm,含水 5%左右的土體。含水率偏高時,可采用翻松、晾曬、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回填土回填時采用“分層回填、分層夯實、一次到底、逐步推進”的方式進行施工,由車輛將土料運到回填地點,分層鋪開機械夯實,每層鋪土厚度不大于300mm,分層夯實;嚴禁“水夯”。回填至最后一層時,回填土采用粘土或碎磚,以增強地基承壓力。為防止回填土造成管線位移或損壞,在管線附近人工分層夯填土方,兩邊同時進行,人工操作一直回填至管面0.5m位置。對暫10、時不能回填的部份,(后澆帶處)應用編織袋裝土堆砌收口,但應做成不大于 1:3 的坡度。3.4.3 質量保證措施3.4.3.1回填過程中經常進行檢測,校驗填土標高。3.4.3.2回填土料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3.4.3.3回填土方前應先清除基底垃圾、有機物和積水。3.4.3.4回填土方應從低到高,每層虛鋪厚度不得大于30cm,每層壓實 34 遍。打夯之前應將填土初平,打夯機依次打夯,均勻分布,不留間隙。每層夯實完成后進行驗收。3.4.3.5填土區如遭水浸泡,應先將稀泥清掉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3.4.3.6填方結束后應檢查標高,防止填土超高。3.4.3.7每天派人清掃道路,做好文11、明施工。3.4.3.8經常檢查排水措施,控制每層填筑厚度土壤含水率和壓實程序。填土工程質量檢驗標準(mm)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樁基、基坑、基槽管溝地(路)面基礎層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高-50 30 50-50-50 水準儀2分層壓實系數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回填土料設計要求取樣檢查或直觀鑒別2分層厚度及含水量設計要求水準儀及抽樣檢查3表面平整度20 20 30 20 20 用靠尺或水準儀3.4.4 安全措施3.4.4.1做好各級安全技術交底。制訂安全措施,組織職工貫徹落實,定期開展安全活動。3.4.4.2施工班組人員進行地上地下障礙物交底,保護好測量樁點,嚴禁機械碰撞。312、.4.4.3機械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注意工作面距離;施工機械不得碰擊各種樁頭;人工清槽修坡要在機械作業完成后進行。3.4.4.6基坑周邊不準堆放重物,防止基坑崩塌。3.4.4.7修筑現場道路,搞好場地排水。3.5 預防坍塌事件應急預案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及項目管理人員名單組長:成長庚組員:肖軍、顏小毛、許君、唐懷宇應急救援措施:(1)發生崩塌事故后,先要弄清楚事故的影響程度和人員傷亡情況,及時拔打報警電話,獲取社會力量的支援。(2)采取正確救援方法,救治傷員,控制二次塌方。(3)清楚判斷掩埋人員位置,組織人員全力挖掘。(4)救治傷員要使用擔架,在移動昏迷的顱腦損傷傷員時,應保持頭、頸、胸在一直線13、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頸椎骨折,更應避免頭頸的擺動,以防引起頸部血管神經及脊髓的附加損傷。(5)出現顱腦損傷的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防止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咽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者,創傷處用消毒紗布或公司總部項目經理:成長庚材料員(顏小毛)施工員(許君)施工員(水電)(唐懷宇)技術負責人:肖軍清潔布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就近送有條件的醫院治療。(6)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摘除義齒,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鈕扣。若舌已后墜或口腔內異14、物無法清除時,可用 12號粗針穿刺環甲膜,維持呼吸,盡可能早作氣管切開。(7)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8)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9)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做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時間。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15、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是: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以上1/2 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 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每隔25-40min 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吸呼、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