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罐倒裝法施工安全方案(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7778
2022-07-12
8頁
140.75KB
1、.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厭氧罐現場制作倒裝法施工安全方案編制:審核:批準:有限公司二 0 一七年二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厭氧處理項目。厭氧罐建造工程量為三臺,罐體直徑 12 米,總高度約 29.5 米。罐體本體材質:碳鋼Q235+環氧煤瀝青防腐,單臺設備總重約160t。二、群桅倒裝法本工程的厭氧罐設備全部為平底立式圓筒型容器,根據設備的技術要求和外形特點,以及我公司類似設備建造經驗,決定對12.0 24.5m 厭氧罐采用群桅倒裝法施工,其方法是按照圖紙先進行排版、下料、刨邊(并按排版圖作好標記)的工作,然后在安裝預場分片預制成型,在厭氧罐基礎上,進行分片組對。安裝順序是:2、底板、罐體的最上圈壁板、包邊槽鋼、灌頂框撐架安裝、然后在罐內周邊均布設置群桅,將上圈及頂蓋升離地面(高度要超過下一圈壁板的高度),再組對下一圈壁板,以此類推,直至整個設備完成。三、厭氧罐起升機具的確定(1)罐起升機具的確定Q=130.2 噸厭氧罐最大起升重量(罐體需頂升部分,加附屬設備);K=1.2 安全系數;Q=k*Q=130.2*1.2=156.2噸需用機具的最大起升力;根據 Q,若每個電動葫蘆起升重量10 噸,最大需采用16 個 10 噸電動葫蘆。選用 273 8 無縫鋼管,制作16 根桅桿,選用起重量10t 的葫蘆 16 個,16 根桅桿均布分置在罐壁內,桅桿之間用角鋼連接成整體,并與3、罐底板焊接牢固。結論:考慮安全系數和不確定因素等。選用10T 倒鏈 16 個較合理。桅桿布置及吊裝結構及制作(2)倒裝提升工藝倒裝提升工藝是在底板組焊完成后,開始進行第一帶板(罐體最上部圈板)的組對焊接,然后進行倒裝桅桿的設置。開始組裝側板時,須先行設置組對基準,組對基準采用在底板上設置靠碼的形式進行。.罐體基準圓(內徑)罐體靠碼示意圖靠碼(電焊牢固)靠碼厭氧罐倒裝法提升裝置的安裝:(1)提升裝置設置的位置應符合以下要求A 應按罐內圓周均等設置,任意相鄰裝置之間的距離允差應小于30mm。B 裝置的吊點(提升點)與罐壁的水平距離應盡可能的小且所有裝置的吊點(提升點)到罐壁的水平距離應相等,其允差4、不得超過5mm。(2)每個裝置的主柱(桿)必須設立垂直,其不垂直度允差1。(3)裝置必須安裝牢固,底座板、撐桿、拉桿、吊耳、提板的強度必須符合要求,連接必須牢固可靠。.桅桿高度根據側板高度確定,等于板高+吊具高度 300mm 立柱底板(與罐底板滿焊)三、風險識別及措施1、風險識別(1)項目部在項目施工前,組織有關人員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危害進行調查和識別,采用分析討論會的形式針對施工的各道工序、作業場所、人員的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進行危害識別,參加識別的人員為:項目部主管安全的副經理、專職安全監督員、技術負責人及各專業技術人員、生產調度、施工班組長、富有經驗的班組成員。必要時,也可報請公5、司指派有相應技術、有經驗的人員參加。(2)危害識別的施工風險主要內容有(不限于):砂輪機、射釘槍、動力機具、腳手架、吊車、叉車、載人吊籃、火焰切割、電焊、氣瓶、物體墜落與安全網、廢棄物、有限空間、挖掘、噪音、照明、火災、射線探傷、高空作業、塵土等。(3)項目部風險評價小組對已識別的危害和影響進行評價,分析危害發生的頻率和后果,按頂端事件順序進行排列,找出主要危害,制定風險削減和控制措施。(4)項目施工的主要風險因素識別序號作業項目施工內容風險因素1 安裝工程焊接高空跌落、強光、觸電、物體打擊、高溫中暑吊裝高空墜物用電觸電動火火災2、風險消減措施A、起吊重物的風險消減措施編制科學合理的吊裝方案,6、并經批準后才能實施。吊裝前進行技術方案和安全注意事項交底。吊裝前應事先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系,當陣風風速大于10m s 時不得起吊作業。必須使用經測試合格的設備:決不使用已損壞或有缺陷的起重設備。所有移動的起重設備,必須定期檢查,時間間隔不得超過6 個月。清理吊車旋轉范圍內現場,人員不得在此范圍內站立和工作。決不超負荷使用吊裝滑輪和吊裝繩索。調整好吊鉤在重物上的起吊點,以免吊起時重物擺動。起重吊索不斷股、不套扣、不纏繞,不在吊繩上打結來縮短繩長。所有吊耳及吊點必須經聯合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吊車站位及行走路線地面需壓實,必要時鋪設路基。吊裝時各崗位分工明確,指揮信號準確無誤,嚴禁隨意操作。B、高處墜7、落風險消減措施作業人員身體條件符合要求,無忌高癥。作業人員著裝符合工作要求。作業人員正確佩戴安全帽、安全帶,對2m以上的作業安全帶必須掛牢方可作業,禁止安全帶下掛上用。.作業點下方設警戒區,并有警戒標志。現場搭設的腳手架,防護圍欄符合要求。垂直分層作業中應有隔離設施。梯子和繩梯應符合要求,攀登或作業時要手抓牢、腳登穩,避免滑跌,重心失穩。夜間高處作業要有充足的照明,必要時安裝臨時照明燈具。特級高處作業配備防爆通訊聯絡工具。嚴禁使用吊車、卷揚機運送作業人員。C、墜物傷害的風險消減措施作業區域下方圍欄警戒區域,禁止區域內有人走動。現場設專人監護作業人員佩戴好安全帽。施工人員配備工具袋,施工工具和工8、件有防滑落措施。采取正確的施工方法,作業人員不存在僥幸心理。嚴禁向下拋投雜物。D、火災風險的消減措施嚴格遵守寧煤公司有關施工現場的用火規定。嚴格執行有關審批權限。禁止煙火的場所,嚴禁吸煙和用火。根據施工現場所處的位置,確定用火區域級別。根據用火區域級別辦理用火手續,防火監護人員必須嚴格落實安全防火措施,備置可靠的消防器具,做好監護工作,嚴禁監護人脫離動火現場。執行“三不動火”的安全規定。用火區域內動火,風力超過4 級,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動火區域內不得存留易燃、易爆物品。氧氣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5 米,氧氣瓶和乙炔瓶與動火點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10 米。氧氣瓶不能曝曬,乙炔瓶不能倒放。不了9、解動火周圍的安全狀況時不得動火。按照改擴建工程施工要求,動火票由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向甲方安全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動火手續,并由甲方生產單位派出熟悉情況的看火監護人。電氣開關及導線的載流量要符合用電設備負載要求,避免過熱引發火災。經常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發現火險隱患,由檢查者填寫隱患整改通知書下發給火險隱患單位,并有檢查者負責跟蹤整改。按甲方要求搭設合格的防火墻與生產裝置隔絕。E、機械傷害的風險消減措施施工機械的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并持有操作資質合格證。工作前,操作人員應檢查施工機械設備的清潔、緊固、潤滑、保護接地等情況,確認合.格方可啟動。患有疾病有礙安全的人員,不得駕駛和操作施工機械。10、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嚴禁把機械交給其他人員駕駛和操作。施工機械應由經過批準的機組人員或專人負責使用和管理,操作人員應遵守保養規定,認真做好各級保養,保持施工機械經常處于完好狀態。每班應填寫運轉、維護修理情況記錄。操作人員中應按規定時間對機械設備運轉部件加注潤滑劑,開動前、工作前、工作中、停工后,均應按規定項目對各部位進行檢查,并應及時排除故障或提出修理意見。施工機械在運行中如有異常響聲,發熱或其他故障,應立即停車切斷電源或動力源后,方可進行檢修、修理。施工機械不得“帶病”運轉或超負荷使用。施工機械的外傳動部位,應加設安全防護罩。防護罩應便于停車檢查和加注潤滑劑。固定式施工機械應安裝在11、牢固的基礎上。移動式施工機械在使用前應將移動輪子用墊塊擋住或將底座固定牢靠。新的施工機械或經過大改裝和拆卸后重新組裝的機械設備,必須按有關現行標準進行檢查、鑒定和試運轉。運轉中的施工機械,嚴禁進行維修、保養、潤滑、緊固、調整等工作。夜晚或光線不足時,作業區和駕駛室內應有足夠的照明。機械開動前,應先檢查地面或基礎是否穩定,轉動部件是否充分潤滑,制動器、離合器是否動作靈活,經檢查確認合格方可啟動。除規定座位外,不得在機械的其它部位坐立。運轉時,不得用手觸摸轉動和傳動部位,嚴禁直接調整運轉皮帶。重型機械設備需要通過架空線路、交叉路口、管架管廊時,應先調查了解,取得可靠數據,并經主管部門確認批準,方可12、通過。施工人員應熟悉施工工具的構造、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要求,施工前應檢查所用工具,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工具。電動或風動工具在使用中,不得進行調整和修理。停止使用時得將工具放置在機器或設備上。電動工具的轉動部位應保持清潔、潤滑,轉動靈活,工作中工作人員離開時,應切斷電源。F、觸電風險消減措施施工用電必須按規定手續申請臨時用電票,非電氣作業人員不得從事電氣作業。施工用電嚴格執行建筑工程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93,用電線路采用絕緣良好的橡皮或塑料絕緣導線,施工現場不得架設裸體導線。凡與電源連接的電氣設備,未經驗電,一律視為有電。.線路送電必須通知用電單位,直至班組個人,嚴禁私自停送電。線路停電后,用電設備均應拉開電源開關,并掛上“嚴禁合閘”警告牌,電氣設備檢修時,應切斷電源,線路且有明顯切斷點,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告牌。停電檢修應在電源側方向裝設臨時接地線,裝設臨時接地線的順序是先裝接地端,再裝導線端,施工完畢拆除接地線的順序與安裝時相反。配電板上的電源開關應根據電氣設備容量而定。實行一閘一保一機制,嚴禁一閘多用(即2 臺或 2 臺以上電動設備共用一臺開關)。在金屬容器內或潮濕地區施工,照明應采用安全行燈,電壓不能超過直流24V。電氣設備跳閘后,應仔細查明原因,經檢修排除故障后方能合閘送電,嚴禁盲目合閘。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7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