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安裝施工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7924
2022-07-12
9頁
21.30KB
1、5.4 壓縮機安裝施工方案5.4.1 設備的驗收、存儲1)設備開箱清點驗收必須由建設方、廠方、監理方、施工方等四方人員共同見證下進行,按照設備出廠裝箱清單逐項核對,四方代表共同在開箱清點驗收記錄上簽字確認。2)在打開木箱檢查物品時,壓縮機部件必須有序地存放在干燥的地點,防止環境對貨物造成影響,貨物部件清點后及時恢復設備包裝,并妥善做好保護工作。3)設備清點、裝箱、吊運因遵循下列規則。 設備吊裝作業只允許有起重資格的人員進行操作。 貨物重量必須在吊裝的安全區域范圍。 貨物重心一直平穩,不允許傾斜或晃動情況發生。 需使用合適的吊裝工具(吊帶,鋼絲繩等)進行吊裝。 貨物落地要平穩,防止貨物跌落。 吊2、具支撐點選擇正確 吊裝貨物時,下面嚴禁站人。 貨物落地選擇平整的地方,防止貨物傾倒傷人。5.4.2 基礎驗收1)按設計圖紙要求對基礎進行外觀檢查,不應有裂紋、蜂窩、孔洞、漏筋等缺陷。并由土建施工方標出基礎的縱橫中心線及標高基準線。2)安裝人員按基礎圖、設備的技術文件和設備尺寸對照檢查,其偏差見下表的規定。設備基礎尺寸及位置的允許偏差表(mm)項次項目名稱允許偏差1基礎坐標位置(縱橫軸線)202基礎各不同平面的標高0203基礎上平面外形尺寸204基礎上平面得水平度每米5全場105垂直偏差每米5全場206預埋地腳螺栓標高(頂端)200中心距27預埋地腳螺栓孔中心位置10深度100孔壁垂直度105.3、4.3 基礎處理1)基礎表面應進行產麻處理,麻點分布均勻。麻點深度不易小于10mm,密度以100*100mm面積內有3-5個麻點為宜,表面不得有油污及疏松層。2)放置墊鐵或支持調整螺釘用支承板處(主周邊50mm)的基礎表面應產平。3)地腳螺栓孔應清除干凈,孔內不得有碎石,泥土等雜物和積水。4)預埋地腳螺栓的螺紋和螺母表面應清理干凈。不得有粘附的漿料,并進行妥善保護。5.4.4 設備安裝前的準備1)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技術資料: 產品出廠合格證 產品總圖、主要部件圖、產品安裝使用說明書等。 壓縮機房工藝、電氣、儀表、電信設計圖紙。2)安裝前應對周圍環境進行清理,保持安裝環境清潔、干燥。3)安裝前應組4、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進行必要的學前培訓,了解掌握本設備的基本結構特點以及安裝中的有關規定要求。4)壓縮機安裝前應對油封進行徹底清洗干凈,檢查各磨擦面有無銹蝕現象。若有,則應用油石將銹蝕研磨光潔,用煤油清洗油封時,需待煤油完全晾干后,方可總裝。5)安裝過程中需要起重工具(行吊)、裝卸工具、水平儀、墊鐵。墊鐵分平墊鐵和斜墊鐵(斜度1/151/20),材料為普通碳素鋼,數量充足。5.4.5 壓縮機主機得安裝1)機身、中體采用有墊鐵安裝方式。 墊鐵安裝前應除去鐵銹、毛刺和油污。 墊鐵組應布置在靠近地腳螺栓柱兩側和受力集中處,相鄰兩組墊鐵間距可根據機身重量、底座的結構形式及載荷分布等具體情況,一般控5、制在0.51m范圍內。放置平墊鐵后用2mm/m的水平儀找平,墊鐵與基礎應均勻接觸,接觸面積應不小于50%,各墊鐵組上平面應保證水平度和同標高。 每組墊鐵不應超過4塊,且只允許有一對斜墊鐵,墊鐵總高度宜為5070mm。墊鐵安裝后用0.05mm塞尺檢查時,允許局部有間隙,但塞尺插入深度不得超過墊鐵總長(寬)的1/3。2)地腳螺栓安裝要求如下。 帶錨板的地腳螺栓的光桿部分及錨板應刷防銹漆;錨板與基礎表面接觸均勻,接觸面積不小于50%;用螺母拖著鋼制錨板,錨板與螺母之間應點焊固定。 預留孔中的地腳螺栓光桿部分應無油污或者氧化皮。螺紋部分涂少量油脂;螺栓在預留孔中應垂直,不碰孔底,螺栓上任一部位離孔壁的6、距離不得小于15mm。螺母擰緊后,螺栓露出螺母部分長度宜為2-4個螺距,螺母與墊圈、墊圈與底座間均勻應按觸良好。3)機身與滑道的找正應符合下列要求機身列向水平度在中體滑道前、中、后三點位置測量;軸向水平度在機身軸承座孔處測量,以兩端為準,中間供參考。機身的列向水平度不應超過0.15mm/m,軸承水平度不應超過0.05mm/m。機身的列向水平度應根據各列的水平度綜合考慮調整,宜高向氣缸端。軸向水平度得傾向,對于電機手用懸掛式或單獨立軸承的,在規定范圍內宜高向驅動端;對于電機手用雙獨立軸承的,在規定范圍內宜高向非驅動端。機身水平趙正時,應使墊鐵組與機身底座安全接觸,使之均勻受力。機身緊固地腳螺栓前7、應安裝機身支撐梁,并將其固定螺栓擰緊。橫梁螺栓的緊固距應符合說明書中表8.2-1的要求。地腳螺栓應按對稱位置均勻擰緊,在緊固過程中機身的水平度以及各橫梁配合的松緊程度不應發生變化,否則應松開地腳螺栓重新調整各墊鐵組,直到達到要求。機身地腳螺栓的緊固力矩/打壓值應符合說明書8.2-1的要求。4) 曲軸、軸承的安裝清除曲軸和軸承上的油污、防銹油等異物,帶油孔的曲軸應保證油路通暢。軸承合金表面不得有裂紋、孔洞、重皮、夾渣等缺陷。主軸承、連桿大頭瓦與主軸頸、曲柄銷的良好接觸及經向間隙是靠精密的機械加工保證的,在緊固螺栓達到擰緊力矩的條件下,其間隙應符合說明書中表8.1-2的規定值。曲軸就位后,應在主軸8、頸上復查軸向水平度,其允許偏差不應大于0.1mm/m,并應保證軸頸底部與軸瓦接觸良好。在曲柄銷0、90、180、270四個位置測量軸頸水平度,檢查曲柄頸對主軸在互相垂直的四個位置上的水平度,且不得大于0.15mm/m。將曲軸置于0、90、180、270四個位置上,分別測量曲拐臂間距離,其偏差值應符合說明書中表8.1-1的規定。5) 灌漿一次灌漿工作應在機身初找平、找正后進行。二次冠梁工作應在機身、中體二次找正完成后,壓縮機曲軸和主軸承檢查合格、隱蔽工程檢查合格后24h內進行。灌漿材料使用環氧樹脂砂漿。地腳螺栓孔灌漿用料為細石砼,其標號應比基礎砼的標號提高一級。搗實砼時不得使地腳螺栓歪斜或使機器9、發生位移。預留孔內的砼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才能擰緊地腳螺栓。二次灌漿前應進行下列工作:A. 將各墊鐵組的每塊墊鐵間電焊固定。B. 二次灌漿的基礎表面應用水沖洗干凈,并保持濕潤不少于6h,灌漿前1h應清除積水。當環境溫度低于5攝氏度時,灌漿層應采取保溫或防凍措施。二次灌漿時,灌漿料應現配現用,灌漿后應按規定養護,并應符合下列要求:A. 二次灌漿層的高度宜為5070mm.B. 二次灌漿層的施工應連續進行,不得分次完成。C. 二次灌漿層應夯實并且使其充滿整個機身底部。6) 接筒、氣缸的安裝將接筒與機身中體以止口進行定位,均勻緊固鏈接螺栓以后,應使機身與接筒鏈接面全部接觸無間隙。中體、接筒鏈接一10、體后,再將接筒另一端與氣缸座、氣缸鏈接。接筒與中體以及氣缸之間均為O型圈密封,安裝時應保證O型圈完全壓入槽內。安裝氣缸支承部件,通過支承底板上的調整螺栓,可調整氣缸的水平度,氣缸的支承應接觸良好,受力均勻。氣缸傾斜方向應與十字頭滑道方向一致,且宜高向氣缸端蓋。若出現方向不一致時,可通過調整氣缸支承和刮研氣缸與接角,接角與中體的接觸面賴調整校正,不得采用加偏墊或施加外力的辦法賴強制調整。氣缸各鏈接螺栓應對稱,均勻緊固。7) 十字頭和連桿的安裝安裝前應將十字頭連接桿的防銹油徹底清洗干凈,要特別清洗十字頭油孔,十字頭消油孔連桿體油孔和大小頭的油孔,確保油孔、油槽暢通、清潔,安裝過程中要注意中體滑倒的11、清潔;將連桿從機身上開口處放入機體中,吊帶連接桿時要小心謹慎,防止劃傷磕碰機體,曲軸,防止連桿小頭端劃傷中體滑道,在安裝吊帶前對易碰的部位做適當的安全防護;通過手動盤車與連桿配合旋轉曲軸曲柄找到安裝連桿的合適角度和位置,安裝連桿大頭瓦和連接螺栓;緊固連接螺栓時,應符合技術文件給定的緊固力矩或打印值。(見表8.2-1)十字頭從中體窗口裝入滑道,注意防止磕傷十字頭華覆;安裝十字頭時,正反手里面位置不得掉向;十字頭與連接桿后,用塞尺檢查十字頭與滑道全程的各個位置上的間隙,應符合表8.1-2的規定。連接螺栓對稱均勻緊固,至少應分三次達到規定的扭矩或打壓值。8) 填料與刮油器的安裝填料安裝徹底清洗各零部12、件,待讓無污垢和其它贓物,正確安裝各填料素材室,保證冷卻水路暢通,按圖紙規定調整密封環等在密封室的軸向間隙;組裝填料時,每組密封元件的裝配關系及順序按隨機圖樣中填料部件圖中要求進行,不得裝反;填料組裝后,應保證冷卻水孔、汽油孔、漏氣回收孔、充氮孔暢通、清潔,并整體安裝與氣缸上;組裝刮油器時,應保證刮油環組與腔室的軸向間隙符合圖紙規定;安裝刮油環時,刀口不得裝反,其刀口應朝向機身方向;填料部件不需要分體,試運前進行通水實驗;為避免安裝活塞部件時造成填料環損壞,壓縮機配有活塞保護套;9) 活塞的安裝安裝前檢查活塞桿的摩擦部位有無劃痕,磕碰現象,若有輕微損傷或缺陷,可用油石或紗布休整,清洗活塞體和活13、塞環,活塞環在槽內應能零活旋轉,安裝支撐環時,在活塞裝入氣缸時應使支撐環飛開口側處于活塞正下方位置,安裝活塞環、支撐環時,在槽內應自由活動,活塞環有不同切口應交叉裝配;活塞體與活塞桿不需合體組裝;該活塞體與活塞桿連接方式為超級螺母結構,如需合體重新組裝時,其緊固方法步驟按出廠文件規定進行;檢查活塞環與環槽的軸向間隙,支撐環與環槽的軸向間隙,活塞與氣缸的止點間隙,活塞體與氣缸的徑向間隙均應符合8.1-2的規定值,活塞桿尾部應涂潤滑油,裝上填料護套,穿過填料與十字頭連接后,在檢查十字頭間隙、活塞間隙的變化情況及連接桿左右擺動的零活情況;活塞桿與十字頭連接用液壓連接,其安裝經調整方法步驟陽執行隨文件14、要求;活塞桿與十字頭連接完成后應按8.1-2和表8.1-1檢查裝置間隙和幾何精度,氣數值符合規定要求;針對活塞桿上十字擋油盤及檔油圈的機型,現場安裝時應調整擋油盤及檔油圈的集團位置,避免與刮油器會跳了干涉造成損壞;10) 氣閥的安裝氣閥為整組出廠,不需拆裝;氣閥連接螺栓應擰緊,嚴禁松動;、氣閥組應用煤油做密封性實驗,允許滴狀滲漏,不得形成線狀流淌或滲漏;氣閥裝入氣缸時應注意吸排氣閥在氣缸中的正確位置,不得裝反;配有壓叉的氣閥安裝時應調整鞋盒器閥桿長度,使其與氣閥壓蓋的距離滿足設計圖紙愛的規定,通常卸荷器閥桿端部應距離壓蓋頂部1-2mm;本機采用正作用型卸荷器結構;5.4.6 電動機的安裝1)按15、隨機文件有關規定執行;2)首先檢查電機核對正確無誤,在核對電機主軸和壓縮機主軸尺寸,按電機制造廠的間隙表的規定安裝;3)采用與壓縮機機體相同的方法,將電機放置在基礎上,按照機體調平方式初步調平,使得電機軸與曲軸軸線在同一條中心線上,并使兩軸法蘭間距為飛紋和定位盤的厚度;4)由電氣專業對電機部分進行安裝,確保電機絕緣、耐壓、接地及控制部分滿足電氣規定要求;5)點動主電機確認旋轉方向正確,保證主電機實際磁力中心線位置;6)壓縮機主軸與電機主軸的同軸以亞搜集主軸為基準,可調節電機墊鐵來實現;7)電機軸承潤滑油牌號應符合電機說明書的規定;8)電動機與壓縮機聯軸器對中偏差徑向位移應不大于0.03mm,軸16、向傾斜應不大于0.05mm/m;9)對中合格后安裝飛輪及定位盤,并緊固連接螺栓,緊固力矩打壓值符合表5.2-1的規定;10)為了幫助安裝飛輪,曲軸法蘭和飛輪可通過螺釘緊固,暫時將飛輪固定到曲軸上,待聯軸器與飛輪經完成后,在重新緊固螺母,避免松動;11)電動機與壓縮機連接后,復測壓縮機曲臂巨差應符合表8.1-1的規定;12)電動機的墊鐵、地腳螺栓安裝要求同壓縮機一致;13)電動機的灌漿要求砼壓縮機要求一致。5.4.7 輔助設備的安裝1)容器安裝壓縮機輔助器(18臺/套)通常在主機和主電動機已經澆筑在地基中,并已對中完成,主機安裝后進行; 輔機可不參與水壓試驗,注意保護接口防止雜物油污進入榮口內部17、,檢查內外表面殘渣,法蘭密封面油污磕碰,劃傷等影響使用缺陷;緩沖口安裝前,先將其支撐預安裝(未灌漿),先安裝排氣緩沖口。在安裝進氣狐緩沖口;容口找平后,參考機體灌漿方法對容口固定支撐底座基礎進行灌漿,做好安裝檢查記錄;采用鍥型支座的排氣緩沖口在與氣缸連接后應先緊固氣缸正下方的鍥型支座拉桿螺栓,使鍥型支座與緩沖口接觸,但緊固力不宜過大,保證鍥型支座膠墊與角壁接觸即可,然后在緊固出氣口側鍥型支座的拉桿螺栓達到同樣要求,緊固過程中容口處于自由狀態,并保持大致水平,緊固后將拉桿螺栓上的螺母擰緊,拉桿螺母緊固后方可緊固固定支座帶上的螺栓,如壓縮機運行時緩沖口震動較大,可在運行時待鍥型支座拉桿螺栓松開后重18、新緊固; 緩沖口排污閥應按設計要求引至低點并進行加固;2)潤滑站的安裝安裝前先核對潤滑站管口方位及規格尺寸,確保無誤,在丟循環潤滑管路的零件進行清洗、吹掃,然后才能安裝,確保潤滑爭絞的可異性;潤滑站的吊袋找正及基礎灌漿其安裝操導參照潤滑站隨機資料和機體安裝方式進行;對于本工程屬于寒冷地區,潤滑油管線應做保溫伴熱處理;3)冷卻水站的安裝先核對冷卻水站各對接管口尺寸及方法,在清洗吹掃干凈零部件,然后進行安裝;冷卻水站的吊裝、找正及基礎灌漿按隨機文件機體安裝方式進行;冷卻水管線做保溫伴熱處理;4)電動盤車裝置安裝;安裝時應按隨機文件要求調整盤車裝置的位置及厚度,保證盤車齒輪在最大行程處能與飛輪齒合,19、在最小行程處能與飛輪脫開;安裝行程開關應保證開關探頭與盤車齒輪內圓表面接觸,防止探頭與齒干涉造成損壞,行程開關支撐用角鋼與盤車支架焊接,盲板與支架焊接;盤車裝置的減速機構潤滑油的牌號應符合減速機說明書的規定;5.4.8 管道安裝1)管路安裝按隨機文件流程圖、布置圖、管路圖參考執行,具體尺寸以工藝流程圖為準;2)管道安裝前應進行清官、安裝過程中注意保護,防止脫物進入損壞機器;3)安裝時注意保護氣缸、機體;4)氣體安氣閥開啟壓力的調定按說明書規定執行,并進行鉛封;5)閥口安裝注意介質流向;6)管道的保溫、伴熱等按照工藝流程圖進行施工;7)管道清洗和測試:對壓縮機氣、水、油管道焊接時,不能將焊渣留在20、管道內,必須清除干凈;管道水壓試驗完成后,進行吹掃;管道進行清洗和測試時,應將管道與氣缸連接全部斷開,切對氣缸進行封閉保護;管道焊口檢測執行工藝設計要求;8)管道防銹管道清潔完成后,進行必要的防銹保護,并對開放的管端進行密封保護;9)管道與設備的連接在最終組裝和連接壓縮機的管道和容口時,確保內部未發生繡;法蘭螺柱能在螺栓孔自由通過;自由狀態下的法蘭間距,能順利插入墊片為宜;法蘭平行度不大于法蘭外徑1/1000;5.4.9 電氣儀表安裝1)電氣儀表安裝前,先檢查接地布線系統,檢查所有電氣和機械設備的接地連接,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獨立的裝置需按設計圖紙及IEC規定進行接地,測試絕緣電阻符合隨機文件要求,否則應對電機進行干燥或清潔;2)儀表安裝陽執行隨機出廠文件規定,并按規定值進行儀表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