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五措施(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8083
2022-07-12
5頁
16.50KB
1、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五措施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建筑工地遍地開花。建筑工地是一個多工種密集型立體交叉混合作業的施工場地,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趕進度,趕工期,不斷增加作業人員,多工種交錯重疊施工,明火作業頻繁,加上現場管理和施工人員消防安全意識不強,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建筑工地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2009年12月28日,長春市衛星路與臨河街交匯處的輕軌三期工程在建高架橋工地發生火災,長春市消防支隊官兵正進行滅火救援2009年2月9日20時27分,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央電視臺新址園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因違法燃放煙花發生火災,火災造成文化中心外立面嚴重受損,致1人死亡和7人2、受傷。2009年12月28日16時17分,長春市衛星路與臨河街交匯處的輕軌三期工程在建高架橋工地,因電焊工違章焊接發生火災,大火燒毀大量保溫棉被及附屬設施、工具等,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因此,分析建筑工地火災原因,采取相應對策,是預防建筑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重點工作。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隱患目前,建筑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施工現場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淡薄部分施工單位負責人的消防意識淡薄,既不知道自身的消防安全職責,又不懂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思想麻木,對工人違章操作現象視而不見,更有甚者存在“盲目施工”“瞎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等現象。建筑工人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文化程度偏低,流3、動性大,消防安全意識差,對消防知識了解甚少,一旦發生火災,既不會利用滅火器撲救初期火災,又不會報警,更不知道如何進行人員疏散,自防自救能力差。2.建筑施工工地上的隱患建筑工地的場所是固定的,有限的場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和機械設備,一旦施工工期緊,許多單位就會只重視施工進度、施工質量,不重視消防安全。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有4點。一是用電量大,電氣線路敷設不規范。由于工程任務重,時間緊,往往需要交叉作業,因而施工現場的機械化操作和用電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工地違章安裝電氣設備,私拉、亂接線路現象較為普遍,隨時都會出現超負荷運行的情況。現場線路移動多,防水不良,致使電氣線路極易發生短路、漏電產生4、火花,引燃可燃物發生火災等。二是動用明火頻繁,不規范現象突出。許多大型工地各種設備多、施工技術復雜,現場通常布滿大量的金屬骨架、框架、支架、吊架以及各種管道、線管,而它們之間的連接一般都靠電焊、氣割施工。進行電焊、氣割的工作人員有的無證上崗,甚至在火災危險場地沒有事先辦理動用明火審批手續,操作時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電焊火花飛濺、散落,很容易引燃現場的各種可燃材料,造成火災。三是人員集中住宿,且住宿環境隱患較多。職工宿舍大多是簡易可燃臨時用房,室內人員密集,衣物、被子等可燃物較多,亂拉亂接電線現象突出。在工棚潮濕的情況下,有的工人使用電暖器、電褥子等取暖,用電爐子做飯等現象較多,火災隱患嚴重。5、2009年11月6日,長春市萬達一個在建工地,因民工在工棚宿舍內使用電褥子不當發生火災,大火蔓延至北側吉林省人民醫院的綜合樓,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在火災撲救過程中致5名人員受傷。四是易然可燃材料多且不規范存放。施工現場存放和使用大量油氈、油漆、塑料制品及裝飾、裝修材料等易燃、可燃物品,由于受到場地的制約,房屋、棚屋之間,建筑材料堆與垛之間缺乏必要的防火間距,甚至有些材料直接堆放在消防車通道上。此外,由于施工單位多層轉包或轉包給多個施工隊伍,造成消防主體不明確,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脫節,給消防安全埋下了隱患。3.消防設施配備不到位消防器材配備不足。因為主觀上存有臨時觀念,單位舍不得投入資金,必備的消防6、器材購置、配備不足,甚至形成“空檔”;有些施工現場雖配置了滅火器,但是型號不對;有些施工單位為防止滅火器丟失、損壞,不是鎖起來就是固定在某個位置,致使發生火災時,不能及時使用滅火器材。消防水源設置不足。一般工地大多只有臨時消防水源,且也有統一規劃的市政給水管網,但因為尚未開通使用等原因,往往不能保證正常的消防供水,不適應撲救火災的需要。消防通道堵塞。施工現場多設有圍棚、挖有基坑溝道,隨意堆放建筑材料,已建成的相鄰建筑物外側采用腳手架和安全防護物,占用了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致使消防通道堵塞,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難于接近,妨礙消防滅火的進行。措施到位強化火災預防為了做好建筑施工工地的火災預防工作7、,建議各施工單位采取5到位方法,提高安全意識,消除現場隱患。宣傳到位。根據建筑工地防火實際情況,施工單位應編輯印刷防火宣傳畫冊,利用黑板報、墻報、宣傳欄,介紹一些消防知識、火災案例。有條件的施工單位,還可組織職工進行滅火演習,對施工及管理人員進行消防法律法規、防火常識及滅火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增強建筑施工人員的防火意識,掌握基本的防滅火方法、逃生基本知識,能自查常見的火災隱患,撲救初期火災。制度到位。施工單位要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能力,制訂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滅火應急預案,要開展定期防火檢查和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動用明火必須實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使用明火;8、需要進行明火作業的,動火部門和人員應當按照用火管理制度辦理審批手續;落實現場監護人,在確認無火災、爆炸危險后方可動火施工;動火施工人員應當遵守消防安全規定,并落實相應的消防安全措施;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應有具體防火防爆措施;電焊、氣焊、電工等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將容易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嚴重的部位確定為重點防火部位,實行嚴格管理。責任到位。要成立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領導小組,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層層落實到位的消防工作網絡。同時按照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63號令),確定法人代表或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工作,9、再按照分級管理原則,把防火責任切實落實到各個施工單位的具體責任人,責任到人。還要把防火責任與經濟利益掛鉤,與年終考核結合,實行獎懲制度,全面提高對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認識。設施到位。施工現場要設置消防通道并確保暢通。防火監督人員要加強巡查力度,指導和督促施工單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占用消防通道。施工現場還要按有關規定設置消防水源。應當在建筑工程平地階段按照總平面設計設置室外消火栓系統,并保持充足的管網壓力和流量。根據在建工程施工進度,同步安裝室內消火栓系統或設置臨時消火栓,配備水槍水帶,消防干管設置水泵接合器,滿足施工現場火災撲救的消防供水要求。臨時用水不能滿足消防要求的,應在附近設置消防水池。同時施10、工現場應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施工現場的重點防火部位和在建高層建筑的各個樓層,應在明顯和方便取用的地方放置適當數量的手提式滅火器、消防沙袋等消防器材,各種消防器材一定要方便提取,并作“消防用品,不得挪用”的明顯標志。施工現場的辦公、生活區與作業區應當分開設置,并保持安全距離;施工單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加強施工人員的宿舍管理,宿舍內嚴禁亂拉亂接電線,使用電暖器要注意周圍近距離內不要放置可燃物,無人時要關閉電源等。監督到位。公安消防部門要加強對建筑工地的監督,防火監督人員要主動上門服務,定期對在建工地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和抽查,督促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簽訂防火安全責任書,明確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和要求。在檢查中,消防監督人員要嚴格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對施工現場布置的合理性,功能的劃分,相關的防火措施,防火間距等情況進行了全方位檢查,指導施工現場負責人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嚴格落實防火巡查制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同時,對工人住宿、用火用電、器材配備等方面存在的隱患,責令整改并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加大對違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和發生火災的工地及責任人員的處罰力度,確保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