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剪力墻結構效能與布置(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8261
2022-07-12
3頁
39.16KB
1、建筑剪力墻結構效能與布置【摘要】剪力墻是一種抵抗豎向荷載引起的軸向作用以及風、地震等水平荷載引起的剪切、彎曲作用的結構單元。剪力墻既可以做建筑物的承載結構,又可以作為建筑物的分隔墻和圍護墻,因此墻體的布置必須同時滿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結構布置的要求。 /2/view-13091082.htm【關鍵詞】建筑;剪力墻;結構效能;布置剪力墻又稱抗風墻或抗震墻、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破壞。本文對建筑剪力墻結構效能與布置進行簡要的分析。1 剪力墻的結構效能1.1 剪力墻是一種抵抗豎向荷載引起的軸向作用以及風、地震等水平荷載引起的剪切、彎曲作用的結構單2、元。1.2 剪力墻既可以做建筑物的承載結構,又可以作為建筑物的分隔墻和圍護墻,因此墻體的布置必須同時滿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結構布置的要求。1.3 剪力墻結構體系承載能力強,整體性和空間作用好,比框架結構有更好的抗側能力,因此,可建造較高的建筑物。1.4 受剪力墻的間距的限制,建筑物的開間布置不夠靈活,對需要大空間時就不太適用。一般適用住宅、公寓和旅館。1.5 由于開間不大,剪力墻結構的樓蓋結構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設梁,所以空間利用比較好,可節約層高。2 剪力墻結構體系的類型及適用范圍2.1 普通剪力墻結構。全部由剪力墻組成的結構體系。2.2 框架剪力墻結構。是由框架與剪力墻組合而成的結構體系,適用3、于需要有局部大空間的建筑,這時在局部大空間部分采用框架結構,同時又可用剪力墻來提高建筑物的抗側能力,從而滿足高層建筑的要求。2.3 框支剪力墻結構。當剪力墻結構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間,剪力墻無法全部落地時,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墻結構。3 普通剪力墻結構的結構布置3.1 平面布置3.1.1 鋼筋混凝土墻承受全部豎向荷載和水平力,所以剪力墻應雙向或多向布置,且宜拉通對直。對于矩形,L形,T形平面時,剪力墻可沿兩個正交的主軸方向布置;對于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個方向布置;正多邊形、圓形和弧形平面,則可沿徑向及環向布置。3.1.2 單片剪力墻的長度不宜過大:剪力墻發生彎曲破壞時,具有比較強的變形能力,抗4、震延性好,而發生剪切破壞時,變形能力弱,延性差。過長的剪力墻容易發生剪切破壞,因此出于抗震延性的要求,不宜采用過長的剪力墻。每個剪力墻墻段的高度與長度之比不應超過2,當同一軸線上的剪力墻長度過長時,應用樓板或小連梁分成若干個墻段,每個墻段可以是單片墻,小開口墻或聯肢墻。每個墻肢的寬度不宜大于8.0m。剪力墻長度過大,將導致結構剛度過大、周期過小,會加大地震作用力,不經濟。3.1.3 剪力墻的平面布置盡量對稱、均勻,且數量適當。剪力墻的開間以6.07.0m的大開間,比3.03.9m的小開間,較經濟合理,降低了材料用量,而且增大建筑使用面積。剪力墻結構的基本周期控制在T(0.040.05)NS,式5、中NS一一層數。地震底部剪力控制在:FEK(0.020.03)G(7度,類場地)、FEK(0.040.06)G(8度,類場地)、 G建筑物的總重力荷載。若周期過短,地震力過大時,宜減少墻的數量。3.2 豎向布置沿結構高度的剛度突變對抗震非常不利,為避免這一問題,變剪力墻應在整個建筑的豎向貫通,上到頂,下到底。頂層取消部分剪力墻時,其余剪力墻應在構造上予以加強。底層取消部分剪力墻時,應設置轉換層。為避免剛度突變,剪力墻的厚度應按階段變化,每次厚度減小宜為50100mm,不宜過大,厚度變化時宜兩側同時內收,外墻及電梯間可只單面內收,厚度改變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改變宜錯開樓層。剪力墻上的洞口宜上下對齊6、,并列布置。相鄰洞口之間及洞口與墻邊緣之間要避免小墻肢。當墻肢的寬度與厚度之比小于3的小墻肢,在反復荷載作用下,早開裂,早破壞,故墻肢寬度不宜小于3bW (bW為墻厚),且不應小于500mm。4 框支剪力墻結構的設計要點4.1 為滿足高層建筑多功能、綜合用途的需要,頂部樓層作為住宅、旅館,中部樓層作為辦公用房,下部樓層作為商店、餐館、文化娛樂設施。不同用途的樓層,需要大小不同的開間,從而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上部樓層采用剪力墻結構以滿足住宅和旅館的要求;中部辦公樓用房則需要中、小室內空間同時存在,則宜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來滿足其要求;底部作為商店等用房需要有盡量大的空間,則宜加大柱網,盡量減少墻體7、。4.2 由于結構底部與上部結構剛度產生突變,故在所發生的地震中,其破壞都比較嚴重,抗震性能較差,故在設計中要特別加以注意,設計中要考慮兩個關鍵問題:保證大空間有充分的剛度,防止豎向的剛度過于懸殊;加強轉換層的剛度與承載力,保證轉換層可以將上層剪力可靠地傳遞到落地墻上去。4.3 落地剪力墻的布置和數量:底部大空間應有落地剪力墻或落地筒體,落地縱橫剪力墻最好成組布置,結合為落地筒;平面為長矩形,橫向剪力墻的片數較多時,落地的橫向剪力墻的數目與橫向剪力墻數目之比,非抗震設計時不宜少于30;抗震設計時不宜少于50;落地剪力墻盡量不要開洞,或僅開小洞,以免剛度削弱太大。洞口宜布置在剪力墻的中部。4.48、 轉換層的設置,由剪力墻結構轉換成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大空間層時,其交接層即為轉換層。4.4.1 轉換層的結構形式框架結構。不落地剪力墻用柱和梁形成框支梁來支承上面的剪力墻;板柱結構。用厚板及柱來支承上部剪力墻;空腹桁架結構。用空腹桁架及柱來支承上部剪力墻;箱形剛性結構。4.4.2 框支梁、框支柱的基本要求框支梁的寬度不小于上部剪力墻厚度的2倍;框支梁上部相鄰層的墻體非常重要,應力分布復雜,所以這層墻不宜設置邊門洞,不得在中柱上方開設門洞;框支柱要求嚴格,軸壓比要比普通柱小些:框支柱與框支梁要加強連接。柱寬宜與梁同寬或比梁寬度每邊大50mm,且不小于450mm;斷面高度hc,不小于柱寬,不小于梁跨的112,柱凈高與截面高度之比大于或等于4。4.4.3 轉換層樓板要求板厚不得小于180mm;樓板應雙層雙向配筋,并加強與剪力墻的錨固。5 結束語剪力墻結構在布置中有兩個要點:一是材盡其用,發揮各類型剪力墻的特點,把各類型剪力墻布置在最適合的位置,發揮其最大效能;二是注意多道防線,有合理的屈服機制。參考文獻:1張巍.土木工程概論.工業出版社.20092孫瑞豐.建筑學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