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探討(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8263
2022-07-12
3頁
39.81KB
1、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探討摘 要:在正式更名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之前,這門專業的名稱是供熱、供氣及通風,名稱的更換同時意味著這門專業內涵的改變。在發展的前期,更加重視暖通空調系統。在更名之后,這門專業更加注重對人居環境、工農環境等方面的創造,所涉及的內容更加豐富,范圍更加廣闊。那么,這門專業要怎樣開展人才需求和培養的工作呢?下面,筆者通過相關的分析,提出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關鍵詞:建筑環境 設備工程 高等教育 經濟建設1.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思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校企合作辦學為手段,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核心,以服務工業與民用建筑領域和2、經濟建設為宗旨,依托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示范教學中心、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與轉換省高校實驗室、熱工基礎省示范實驗室及各種學科平臺,穩步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專業整體辦學實力和學科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并在同類型高校的同類專業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2.目前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本科人才需求的狀況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雖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但是其中仍舊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就業途徑單一、就業形勢嚴峻就是其中的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建筑數量的增多,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根據對本科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情況進行3、分析,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并不是超負荷的。主要的就業方向包括了建筑設計、暖通空調等。近年來,我們國家的基礎建設迅猛發展,安裝、施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興盛起來,并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提高了對技術的要求,對于本科畢業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加大,一步步成為本科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從實際情況來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市場需求在不斷的增多,市場空間不斷擴大,這門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不過,對于工作經驗有要求也是很常見的,這是由專業的性質和企業本身的問題決定的。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工作的適應能力還是非常欠缺的。3.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法當4、前中國的現狀是:工程教育絕大部分在學校完成,對于畢業生的再教育,企業是不愿意承擔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的。基于這樣的狀況,進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勢在必行。那么,高等教育就要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要在創新意識的培養、專業結構的調整、教學方法的完善等方面下工夫,從各方面進行改革,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3.1豐富網絡教學資源 改革教學和考核方式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改進教學方式,實現科研成果的教學資源化。(1)建設與本學科專業發展相適應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構建交互式教學平臺,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教學新模式。建設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自主學習5、型網絡課程平臺,即在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加強課程網頁、網絡教學課件、網絡虛擬實訓、工程實踐錄像片、網絡自測題庫、網絡教學資源庫等建設。(2)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和課外科技活動。結合行業用人需求,為學生提供各種專業資格認證條件;組織各類學科競賽,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和設計創作,如“CAR-ASHRAE學生設計競賽”“MDV中央空調設計應用大賽”“人工環境工程學科獎學金”“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等;吸引學生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進行熱工理論基礎、暖通空調兩門核心專業課程的研究性教學試點,建立開放式課程教學平臺,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加強研討式教學課堂建設,實現課堂教6、學、現場教學、仿真教學與專題研究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規范課程考試,形成多樣化的課程考核考試制度,積極推進師生互動的雙向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3.2構建貼近工程實際反映專業發展前沿的課程體系堅持知識和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有彈性的專業基礎與專業互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落實課程負責人制度,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為總體要求,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更新教學觀念。(1)科學設置專業方向模塊,優化理論和實驗課程體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根據社會發展需求,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模塊;科學配置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7、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及學時分配比例;構建學科基礎實驗課程體系和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及內容的比重,加強創新與研究性實驗,增設獨立的系列專業實驗課程,同步改革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實現實驗室的全天候開放,使實驗中心成為大學生的“專業實訓與創新研究俱樂部”。(2)瞄準專業發展前沿,及時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充分反映專業、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在部分課程中打破傳統的按照教材章節體系依序授課的方式,根據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立足于學科要點與學科前沿,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概括和充實,形成既先后連接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3)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推進專業核心課程8、群的建設。積極開展以首席專家負責的系列課程或專業核心課程群的建設;聘請生產企業資深專家參與指導課程建設,構建系列課程建設團隊;明確課程建設責任人,制訂詳細的系列課程建設規劃與執行計劃。重點建設熱工理論基礎、建筑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暖通空調、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空氣調節等專業主干課程,建成高水平專業核心課程群。3.3開放研究生課程共享按學校要求,“學院在修訂培養方案時,可以考慮開放研究生課程共享,鼓勵有志于繼續深造的同學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如果進入學校學習,其在本科期間修讀的研究生課程將給予認定并免修。”此次培養方案中設有數值傳熱學、能量系統火用分析等研究生選修課,一方面是為了響應學校要求,另9、一方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提供理論基礎。結語隨著社會經濟建設和高校教育的發展,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有了很大的進展,市場前景良好。不過,這門專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如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等。所以,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對這些問題加以改善,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從而為國家和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參考文獻1岳麗芳,楊秀娥,王建忠.基于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4:284.2紀光耀.淺析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國內外發展趨勢J.信息化建設,2016,01:342+344.3劉圣勇,陶紅歌,黃黎,青春耀,胡建軍.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調查與分析J.科技視界,2016,05:58+68.4李獻燦,安巧霞,張繼?|.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科技視界,2016,10:128+158.5仲仕晶.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當下的發展前景J.應用能源技術,2016,0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