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工程現場檢驗(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8291
2022-07-12
3頁
23.51KB
1、建筑節能工程現場檢驗17.1 圍護結構現場實體檢驗17.1.1 建筑圍護結構施工完成后,應由建設單位(監理)組織并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圍護結構的外墻節能構造和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氣密性進行現場實體檢驗,并出具報告。17.1.2 建筑外墻節能構造帶有保溫層的現場實體檢驗,應按照本規范附錄E外墻節能構造鉆芯檢驗方法對下列內容進行檢查驗證:1墻體保溫材料的種類是否符合設計要求;2保溫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3保溫層構造做法是否符合設計和施工方案要求。當條件具備時,也可直接對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或熱阻進行檢驗。17.1.3 建筑外墻節能構造采用保溫砌塊、預制構件、定型產品的現場實體檢驗應按照2、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對其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或熱阻進行檢測。驗證建筑外墻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或熱阻是否符合節能設計要求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17.1.4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現場實體檢驗應按照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執行。其檢驗目的是驗證建筑外窗氣密性是否符合節能設計要求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17.1.5 外墻節能構造和外窗氣密性的現場實體檢驗,其抽樣數量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但合同中約定的抽樣數量不應低于本規范的要求。當無合同約定時應按照下列規定抽樣:1 每個單位工程的外墻至少抽查3處,每處一個檢查點。當一個單位工程外墻有2種以上節能保溫做法時,每種節能做法的外墻應抽查不少于3處;2 每個單3、位工程的外窗至少抽查3樘。當一個單位工程外窗有2種以上品種、類型和開啟方式時,每種品種、類型和開啟方式的外窗應抽查不少于3樘。3 在施工現場應隨機抽取檢驗位置,檢驗應具有真實性、代表性且分布均勻,并應為見證檢驗。17.1.5 外墻節能構造的現場實體檢驗應在監理(建設)人員見證下實施,可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實施,也可由施工單位實施。 17.1.6 外窗氣密性的現場實體檢驗應在監理(建設)人員見證下抽樣,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實施。17.1.7 當對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或熱阻進行檢驗時,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具備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承擔;其檢測方法、抽樣數量、檢測部位和合格判定標準等可在合同中約定。17.1.4、8 當外墻節能構造或外窗氣密性現場實體檢驗出現不符合設計要求和標準規定的情況時,應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擴大一倍數量抽樣,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或參數再次檢驗。仍然不符合要求時應給出“不符合設計要求”的結論。 對于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圍護結構節能構造應查找原因,對因此造成的對建筑節能的影響程度進行計算或評估,采取技術措施予以彌補或消除后重新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通過驗收。 對于建筑外窗氣密性不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應查找原因進行修理,使其達到要求后重新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通過驗收。17.2 系統節能性能檢測17.2.1 供暖、通風與空調、配電與照明工程安裝完成后,應進行系統節能性能的檢測,且應5、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并出具報告。受季節影響未進行的節能性能檢測項目,應在保修期內補做。17.2.2 供暖、通風與空調、配電與照明系統節能性能檢測的主要項目及要求見表17.2.2。表17.2.2 系統節能性能檢測主要項目及要求序號檢測項目抽樣數量允許偏差或規定值1室內溫度系統形式不同時,每種系統均應檢測;相同系統形式應按其數量的20%抽檢。同一系統檢測數量不應少于總房間數量的10%冬季不得低于設計計算溫度2,且不應高于1;夏季不得高于設計計算溫度2,且不應低于12通風、空調(包括新風)系統的風量各種系統抽檢比例不應少于其數量的20%,且不同風量的系統不應少于1個103各風6、口的風量按風管系統數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個系統154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抽檢比例不應少于空調機組總數的20%,且不同風量空調機組檢測數量不應少于1臺符合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的限值5空調機組的水流量按系統數量抽檢10%,且不得少于1個系統206空調系統冷水、熱水、冷卻水的循環流量全數107水力平衡度熱力入口總數不超過6個時,全數檢測;超過6個時,應根據各個熱力入口距熱源距熱源距離的遠近,按近端、遠端、中間區域各抽檢2個熱力入口。被抽檢熱力入口的管徑不應小于DN400.91.28室外管網熱損失率所有供熱系統109平均照度與照明功率密度按同一功能區不少于2處照度不小于設計值,功率密度不大于設計或規范要求值17.2.3 系統節能性能檢測的項目和抽樣數量也可以在工程合同中約定,必要時可增加其他檢測項目,但合同中約定的檢測項目和抽樣數量不應低于本規范的規定。17.2.4 當系統節能性能檢測的項目出現不符合設計要求和標準規定的情況時,應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擴大一倍數量抽樣,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或參數再次檢驗。仍然不符合要求時應給出“不合格”的結論。對于不合格的設備系統,施工單位應查找原因,通過調試,整改等技術措施后重新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