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健康居住(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8430
2022-07-12
2頁
16.41KB
1、綠色節能,健康生活我們的生活最重要的莫過于衣,食,住,行了。而就住房建筑來說又是多種多樣。降水量較少地方的平頂房,雨量充足地帶的瓦房,因地適宜設計的竹樓,吊腳樓,窯洞現代化的林立高樓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節約能源與健康居住,持續協調發展的提出,繼浙江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之后,“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健康居住”逐漸被提上日程。浙江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2008年10月我國正式實施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在資源方面,不得不承認我國并不是“地大物博”,我們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經濟增長方式上,還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2、問題。因此,無論從大的戰略意義,還是小的效率角度考慮,伴隨著能源費用的不斷增加綠色節能建筑必將使我們發展的趨勢。我認為綠色建筑是要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同時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內,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維護到使用整個過程實現高效率的利用,最低限度的影響環境的建筑方式,有效利用資源建造舒適的環境,人和環境融為一體的新建筑模式。它取決于三個要素:一是節能,強調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二是保護環境;三是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青島海爾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鏗對此的理解是增長有極限,可持續發展,而不只是技術的推廣,中國綠色人居要造得起,買得起,用得起,養得起,可持續。3、結合我國的國情應根據符合地域氣候的建筑物本身的設計,來控制能量,光,空氣等的流動,在減少地球環境負荷的同時考慮獲得舒適的室內環境,并用機械設施及技術手段補充不足部分,比如被動式通風策略。這符合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的國情。另一方面要從城市到區域,從建筑到設備的不同尺度全面整合思考,注重對各主動式或被動式設計策略,經濟最優策略及生態最優策略的全方位評價,特別注重在建筑生命周期的使用效果。我們的建筑材料豐富多樣并在不斷的研究探索中。毛坯房現在很難再被看到了,它用料簡單,造價便宜,冬暖夏涼很是舒適。但水容易滲透,墻壁變潮使儲存的衣物發霉,此外透光性差并且土筑墻也成為蚊蟲居住的好場所。再有毛坯房多為一4、層,使得空間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粘土磚材料廣泛,平整結實,曾一度被很多的地方使用。然而它的生產對土地資源以及能源消耗巨大,自重比較大,尺寸小,施工效率低,抗震能力差。因此也逐步被限制使用,最終淘汰。代之以現在的空心磚,工業廢渣轉,蒸壓蒸養磚,砌壞及輕質板材等。既綜合利用了工礦廢料節約資源又減少了環境的污染。還有一些天然的建筑材料竹子,木材,石材等。大部分的石材抗壓強度可達到100MPa以上。建筑石膏硬化后的強度僅為3MPa-5MPa,但也足以滿足用作隔墻和飾面的要求。石材耐久性好使用期限一般可達百年以上。有紋理自然,質感穩重,肅穆和雄偉的藝術效果,是很好的裝飾性材料。但它大而笨重給施工帶來不便5、。建筑石膏凝結硬化快,在室內自然干燥條件下一星期左右可完全硬化。硬化時體積微有膨脹而使得表面光滑飽滿,棱角清晰,干燥時不裂開。它的導熱系數小有良好的絕熱能力。硬化后生成二水石膏,遇火時結晶水吸收熱量蒸發,在制品表面形成蒸汽幕有效阻止火的蔓延,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又因它熱容量大吸濕性強,所以能對室內溫度和濕度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當然它也有缺點,建筑石膏粉易吸潮降低強度儲存不便,不耐水,不抗凍。房屋的結構設計也層出不窮。從建國初引進東歐國家板式的住宅樓到改革之初研制出節地且能提高設備利用率的塔樓,再到研制的一種新興三角樓型。提高了小戶型的使用面積,樓體交通核有穿堂風,個體形象規6、則并多有變化富有美感。圍合布置的小區減少了宅間小路,節省了道路投資也減少了汽車噪聲尾氣污染。設計形式減少了日照遮擋間距用地,節省了土地。成為目前廣泛應用的典范。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建設持續高強度擴張,有限的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城市趨向既密且高的空間形態。高層建筑的開發將顯著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就業及消費。同時當我們面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地緊張的困境時,高層建筑可以更有效地開發和運用高技術,新材料,新手段,使人們建立擴大生存空間的信心和能力。從深層次的視角去考察,建筑物的高度本質上屬于城市的一種空間資源。作為一種空間資源,高層建筑除了經濟價值屬性,還具備相當顯著的公共性。7、因此在開發時應在高層建筑的控制規范中加入基于共性的適度修改。項目開發應與所在地區域基地特定環境相協調,審慎地發掘提高建筑環境質量的機會,但不以破壞自然環境,小氣候或濫用材料為代價;還應包含文化考量,尊重城市和文化形態的遺產和范例,從而確保當下的建造能成為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周邊環境起到延伸和加強作用;更重要的是此項開發應遵循可持續原則,提高地產價值,降低建筑生命周期內的運營,維護成本,減少對能源的索取。另外還要處理好在遺產地社會功能發生重大轉變后,在新社會環境下對其進行保護和利用。要考慮它作為遺產地和新環境下的利用兩者的個性和共性,創造華麗的變身實現其共生。當然建筑節能還要考慮其裝修,綠化,工藝,技術各個方面,健康居住不是只在浙江推行,還有全國全世界的支持和響應。其中的探索與研制是曲折的但我相信光明的前景就要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