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房地產開發公司鋁合金模板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指引手冊(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48573
2022-07-13
7頁
32.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房地產開發公司鋁模建造技術實施指引文件
1、 鋁合金模板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問題1:脫模劑問題:如果采用水溶性的脫模劑NKC,樓面出現泛黑或泛黃的現象,若果模板表面混凝土殘漿不清除即刷脫模劑,造成結構觀感有麻面。主要原因:1、 脫模劑刷的過多或則模板未清理干凈及刷脫模劑;2、 前幾層混凝土施工周期較長,系鋼筋的銹水摻入鋁模底部而形成。解決方案:1、 拆模后,必須清除模板上遺留的混凝土殘漿后,再刷脫模劑,脫模劑按照涂布率擦,隔一層擦一次;2、 該層在涂抹后使用拖把再干拖一遍,效果會有明顯改善。3、 嚴禁用廢機油作脫模劑,脫模劑材料選用原則為:既便于脫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裝飾。選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種專門化學制品脫模劑等2、。4、 脫模劑材料宜拌成稠狀,應涂刷均勻,不得流淌,一般刷兩度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過厚。5、 脫模劑涂刷后,應在短期內及時澆筑混凝土,以防隔離層遭受破壞。問題2:新鋁模剛開始使用,前面幾次的觀感較差。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顯堿性,鋁和氫氧化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所致,導致混凝土前幾層的表觀質量不是很好。解決方案:提前將鋁模板表面采用水泥砂漿進行氧化處理,或采用環氧樹脂涂刷一層。問題3:垂直度問題主要原因:鋁模在應用過程中,最難控制的仍然在于垂直度,因為影響垂直度偏差過大的因素很多,如下因素均會影響鋁模垂直度超標:1、剪力墻定位不準確;2、樓面混凝土澆筑不水平,且未進行任何處理;3、墻身、柱3、身鋁模變形嚴重;4、樓板鋁模的接縫處的混凝土殘渣未及時清理,導致鋁模因拼縫過大,造成板面整體加寬1-10mm,從而導致板面鋁模將剪力墻側模板向內擠壓,導致垂直度偏差過大;5、背楞的剛度不足,或背楞排數設置不夠;6、對拉螺桿未擰緊;7、鋁模之間的螺栓或子彈銷未按照要求設置到位;8、斜撐設置不到位;9、穿對拉螺桿的杯頭以及膠管切割的長度精度不足;10、混凝土泵管在澆筑混凝土時未采取有效措施,對模板造成擾動;11、豎向板拼縫過多,采用子彈銷固定,而未采用背楞固定。通過對深圳佳兆業城市廣場項目鋁模應用情況的分析,發現:(1)95%以上垂直度不合格點出現在剪力墻的墻身模板上面35公分的非標板,標準板處測4、量的垂直度一般在6mm以內。(2)所有外墻頂部若出現垂直度不合格均是在頂部35公分,向外偏移,目前垂直度偏差最大的有15mm,主要原因是樓面鋁模軸距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已經向剪力墻部位偏差710mm,再加上樓面水平模板的累積誤差所致。這就說明:豎向鋁模接縫過多不利于垂直度的控制;樓面鋁模變形以及鋁模安裝的偏差、樓面鋁模的混凝土殘渣未及時清理等對側邊的剪力墻垂直度影響很大;鋁模在安裝過程中樓面混凝土不水平對垂直度影響較大;樓面鋁模本身的累積誤差對垂直度影響較大。解決方案:鋁模在應用過程導致垂直度偏差過大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從“人、機、料、法、環”各個環節進行解決,方能解決其垂直度的問題,具體方法如下5、:1、剪力墻鋁模定位不準,具體控制措施:在剪力墻腳部設置定位銷,水平方向500間距加焊接擋條。2、樓板面不平整,鋁模在安裝過程略微的傾斜會對轉角的剪力墻造成垂直度偏差過大。控制措施:樓面水平度應在5mm以內,超過部分需要處理到5mm以內再安裝。3、剪力墻的斜撐未按照施工方案設置到位。4、個別剪力墻垂直度偏差,是由于舊鋁模板變形所致。控制措施:在鋁模試拼裝時加強驗收,對于變形過大的鋁模板需要校正或更換。5、個別剪力墻垂直度偏差過大,是由于背楞的剛度不足,在施工時發生了輕微的彎曲變形。控制措施:使用規格為60*30*2.0的背楞。6、工人操作原因所致,未將對拉螺桿擰緊到位。控制措施:采取相同的力矩6、扳手進行對拉螺桿的擰緊,一般扭矩控制在70Nm,尤其是最下面一排的對拉螺桿需要擰到位。7、對于樓面鋁模拼縫處的混凝土殘渣需要及時清理,防止鋁模拼縫處的接縫在施工過程中隨著殘渣的積累而變得越來越大,導致板面的長度、寬度方向均增大,導致剪力墻擠壓變形;考慮到鋁模安裝過程不可避免的混凝土殘渣、鋁模接口變形等,鋁模深化時可根據每個拼縫0.7mm對板模板進行縮小平板尺寸。8、由于樓面鋁模本身的累積誤差。鋁模板本身是存在加工誤差的,例如標注的是400*1100,但是實際測量的鋁模寬度有400、401、399、402等多個尺寸,由于累積誤差和板材變形導致的拼縫寬度控制不嚴,導致鋁模朝剪力墻擠壓。因此鋁模在設7、計過程中建議采用偏差較小的模板,控制誤差在允許偏差范圍之內。靠近剪力墻邊的樓面鋁模采用非標板,這樣發現偏差過大時,可以通過拋光機及時處理。9、鋁模對拉螺桿下面三排必須間距每600mm設置對拉螺桿,最頂層的對拉螺桿水平間距不要超過1200mm;對拉螺桿的直徑為18。10、盡量采用400U或450U的標準板。相對于600U的標準板,400U或450U的標準板不容易變形。11、根據樓層高度直接設計一塊整板,上面接一塊陰角板,較少板與板之間的接縫,提高垂直度。12、規范子彈銷設置要求,以便進行現場檢查。子彈銷設置根據現場的經驗數據,一般每件模板單邊最少需要2個,且間距不能超過300mm。13、混凝土澆8、筑從核心筒向四周推進。14、為減少混凝土泵管抖動對支撐的不利影響,水平管須墊輪胎減震。15、在拆除樓面鋁模時,需要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拆除,減少對鋁模的損傷,減少鋁模的變形,加強對鋁模的日常保養。16、在混凝土澆筑前,一定要加強鋁模垂直度的校核工作,發現偏差過大,及時校正。問題4:若遇到高溫天氣,鋁表面溫度過大,會存在工效降低的現象,且工人很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解決方案:在鋁模板上面澆水降溫,給工人發防暑降溫的用品。問題5:單立桿體系.在不同區域對單立桿體系存疑,要求加橫向水平桿,而橫向水平桿對工效影響巨大。解決方案:提供詳細的結構計算書,并通過專家論證。問題6:在遇到懸挑工字鋼樓層時,質量控制較9、復雜。解決方案:對節點進行設計,針對懸挑工字鋼底部采用一塊整模板開槽的方式并加對拉螺桿固定。問題7:若前期剪力墻和柱子的垂直度未控制到位,再加上樓板的累積誤差,安裝時很容易出現整體滑移或偏位的現象。解決方案:嚴格控制墻身模板的垂直度,校核后再安裝梁板,若出現1-2CM的整體偏移,可以采用手拉葫蘆給調整過來。問題8:軸線偏移:混凝土澆筑后拆模時,發現柱、墻實際位置與建筑物軸線位置有偏移原因分析:1. 放樣不認真或技術交底不清,模板拼裝時組合件未能按規定到位,軸線測放產生誤差。2. 墻、柱模板根部和頂部無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發生偏位后又未及時糾正,造成累積誤差。3. 支模時,未拉水平、豎向通線,且10、無豎向垂直度控制措施。4. 未設水平拉桿或水平拉桿間距過大。5. 混凝土澆筑時未均勻對稱下料,或一次澆筑高度過高造成側壓力大擠偏模板。6. 對拉螺栓、頂撐、木楔使用不當或松動造成軸線偏位。解決方案:1. 嚴格按1/10-1/15的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翻成詳圖并注明各部位編號、軸線位置、幾何尺寸、剖面形狀、預留孔洞、預埋件等,經復核無誤后認真對生產班組及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作為模板制作,安裝的依據。2. 模板軸線測放后,組織專人進行技術復核驗收,確認無誤后才能支模。3. 墻、柱模板根部和預部必須設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現澆樓板混凝土上預埋短鋼筋固定鋼支撐,以保證底部位置準確。4. 支模時要拉水平11、豎向通線,并設豎向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5. 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及穩定性。6. 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軸線、支架、頂撐、螺栓進行認真檢查、復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混凝土澆筑時要均勻對稱下料,澆筑高度應嚴格控制在施工規范允許的范圍內。問題9:標高偏差:混凝土結構層標高度及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標高與施工圖設計標高之間有偏差。原因分析:1. 樓層無標高控制點或控制點偏少,控制網無法閉合;豎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 模板頂部無標高標記,或未按標記施工。3. 高層建筑標高控制線轉測次數過多,累計誤差過大。4. 預埋件、預留孔12、洞未固定牢,施工時未重視施工方法。5. 樓梯踏步模板未考慮裝修層厚度。解決方案:1. 每層樓設足夠的標高控制點,豎向模板根部須做找平。2. 模板頂部設標高標記,嚴格按標記施工。3. 建筑樓層標高由首層0.00標高控制,嚴禁逐層向上引測,以防止累計誤差,當建筑高度超過30m時,應另設標高控制線,每層標高引測點應不少于2個,以便復核。4. 預埋件及預留孔洞,在安裝前應與圖紙對照,確認無誤后準確固定在設計位置上,必要時用電焊或套框等方法將其固定,在澆筑混凝土時,應沿其周圍分層均勻澆筑,嚴禁碰擊和振動預埋件模板。5. 樓梯踏步模板安裝時應考慮裝修層厚度。問題10:結構變形:拆模后發現混凝土柱、梁、墻出13、現鼓凸、縮頸或翹曲原因分析:1. 支撐及圍檁間距過大,模板剛度差,連接件未按規定設置,造成模板整體性差。2. 墻模板無對拉螺栓或螺栓間距過大,螺栓規格過小。3. 門窗洞口內模間對撐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搗時模板被擠偏。4. 梁、柱模板卡具間距達大,或未夾緊模板,或對拉螺栓配備數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無法承受混凝土振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導致局部爆模。5. 澆筑墻、柱混凝土速度過快,一次澆灌高度過高,振搗過度。解決方案:1. 模板及支撐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載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澆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以保證模板及支架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2. 梁底支撐間距應能夠保證在混凝土重量14、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3. 梁、墻模板上部必須有臨時撐頭,以保證混凝土澆搗時,梁、墻上口寬度。4. 澆搗混凝土時,要均勻對稱不下料,嚴格控制澆灌高度,特別是門窗洞口模板兩側,既要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又要防止過分振搗引起模板變形。問題11:接縫不嚴:由于模板間接縫不嚴有間隙,混凝土澆筑時產生漏漿,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嚴重的出現孔洞、露筋原因分析:1. 放樣不認真或失誤,模板制作馬虎,拼裝時接縫過大。2. 模板安裝周期過長,因邊角變形未及時修整造成裂縫。3. 模板接縫措施不當。梁、柱交接部位,接頭尺寸不準、錯位。解決方案:1. 放樣要認真,嚴格按1/10-1/50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細部放成詳圖15、,詳細編注,經復核無誤后認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強化工人質量意識,認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裝。2. 模板間嵌縫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氈、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縫堵漏。3. 梁、柱交接部位支撐要牢靠,拼縫要嚴密(必要時縫間加雙面膠紙),發生錯位要校正好。問題12:模板支撐選配不當,由于模板支撐體系選配和支撐方法不當,結構混凝土澆筑時產生變形原因分析:1. 支撐不夠,無足夠的承載能力及剛度導致混凝土澆筑后模板變形。2. 支撐穩定性差,無保證措施,混凝土澆筑后支撐自身失穩,使模板變形。解決方案:1. 模板支撐系統根據不同的結構類型和模板類型來選配,以便相互協調配套。使用時,應對支承系統進行必要的驗算和復核,尤其是支柱間距應經計算確定,確保模板支撐系統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2. 鋼質支撐體系其鋼楞和支撐的布置形式應滿足模板設計要求,并能保證安全承受施工荷載,鋼管支撐體系其立柱縱橫間距一般為1.2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