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預控防治方法(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8922
2022-07-13
4頁
38KB
1、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預控防治方法 【摘要】做好施工準備,施工組織調配,方案制定,施工技術到質量控制和處理等方面需要廣泛,綜合地運用現代化科手段,對施工各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防治混凝土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的關鍵。本文介紹了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影響要素,分析研究了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原因及預控防治方法。【關鍵詞】建筑工程 質量通病 原因分析 預控防治 方法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建筑工程質量通病變化無端,不僅會對群眾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引發出各種安全事故,施工人員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采取有效預控防治方法,防止工程質量通病的發生。一、建筑2、工程質量通病的影響要素1、設計方面無根據防水等級及設防要求選用防水材料或進行防水構造設計;重要部位缺設計詳圖;屋面女兒墻采用空心磚砌筑,且壓頂處未做防水處理;女兒墻未設伸縮縫;變形縫沒貫通;屋面、天溝坡度較小;分格縫設置間距過大,或設置位置不當;細石砼防水層厚度過小,鋼筋網片保護層厚度過大或過小;細石砼防水層與結構層間缺少隔離層,造成屋面裂縫;女兒墻處泛水高度小于250mm;水落口面積較小。2、材料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存在孔洞、裂口、露胎、雜質等外觀缺陷;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物理性能較差,高溫流淌、滑動,低溫脆裂,抗老化性能、不透水性等都不符合要求;剛性(細石砼等)防水層所采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如3、采用泌水性高的水泥、含泥量較大的骨料、不適當的外加劑等;燒結瓦吸水率大,抗凍性差。3、施工卷材防水層空鼓;卷材搭接長度不夠,基層不干燥;由于安裝偏差、設備振動等原因,槽瓦掛鉤沒有與檁條掛住,槽瓦下滑;自防水屋面板上下搭接長度不夠,搭接縫口過大,屋脊蓋瓦座灰不當,出現爬水飄雨而滲漏;沒有按規定留分格縫,分格縫過窄,縫內沒清理干凈;細石砼屋面鋼筋保護層過大,施工時隨意踐踏;細石砼屋面養護不到位,造成砼龜裂;屋面找平找坡不夠,造成屋面或天溝等局部積水;保溫層施工時浸水,造成含水率過大,且沒按規定設透氣孔,或透氣孔高度不夠;女兒墻泛水處高度不夠,卷材未采用滿粘法,收口處張口,封口砂漿開裂,剝落;木條、4、木磚腐爛,凹槽上部墻體未做防水處理;水落口防水構造不符合要求;出屋面管道周壁嵌灌不密實,管道周邊防水處理不符合要求,造成水順著管道向下滲漏;變形縫細部處理不當;屋檐口下端未按規定做滴水線,產生爬水滲漏等現象;天溝、檐溝與細石砼防水層的交接處,未留凹槽嵌密封材料,產生裂縫并滲漏;施工單位不是防水專業隊伍,操作人員沒有操作上崗證。二、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原因及預控防治方法1、鋼筋工程鋼筋曲線形狀不準的質量通病現象是綁扎帶有曲線形狀鋼筋骨架,安裝入模時,出現外形不適應模板的要求。這些主要是由于曲線形狀鋼筋成型不準,加之在搬運過程中發送變形,以及曲線形鋼筋骨架外形缺乏防止變形的可靠措施所導致的。要應用以5、下預防措施:首先要嚴格檢查成形好的曲線形鋼筋的外形,對于曲線形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校正。其次,要注意在搬運過程中做到輕起輕放。第三,曲線形鋼筋在骨架中固定要采取限位措施。在混凝土澆注前應檢查鋼筋位置,澆筑混凝土前再進行復查,如有位移發生,應進行校正。澆注混凝土時,澆筑振搗的操作盡量不要觸及鋼筋,混凝土澆筑應有專人檢查,對鋼筋進行及時修整。梁、柱、墻鋼筋接頭較多時,翻樣配料加工時應根據圖紙預先畫施工簡圖,注明各號鋼筋搭配順序,并避開受力鋼筋的最大彎矩處。經對焊加工的鋼筋,在現場進行綁扎時對焊接頭要錯開搭接位置,加工下料時,凡距鋼筋端頭搭接長度范圍以內不得有對焊接頭。2、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的常見通6、病是蜂窩麻面,具體現象有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或有許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間出現空隙,形成蜂窩狀孔洞,但無鋼筋外露。產生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配合比計量不準或無計量,砂石級配不好。且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攪拌時間不足;第二,模板接縫拼裝不嚴密,以致形成混凝土澆筑時的縫隙漏漿。沒有清理干凈模板表面的垃圾,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損;第三,存在一次澆搗的混凝土過厚,分層不清。或者混凝土的振搗不密實,未能排出氣泡。第四,自由傾落高度超過規范規定,造成混凝土離析。另外就是鋼筋稠密區域沒有有效下料和振搗措施。可采取以下措施來預防:首先,要清理干凈模板,清潔掉沾染的雜物和垃圾。第二,要控制拆模強度,不宜提早拆模。第7、三,混凝土粗細骨料、水、水泥必須采取嚴格計量措施,嚴格用量,并通過實驗法選擇適當配合比。要嚴格按照規范控制好混凝土的攪拌時間。第四,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混凝土的澆搗,注意分層均勻、密實振搗,嚴防漏振,每層混凝土振搗應至氣泡排出為止。第五,為防止混凝土澆搗漏漿,模板縫隙處要采取切實措施填嵌,拼縫嚴實。第六,若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則要采用溜槽、溜管、串筒下料,以防止混凝土離析。對于鋼筋稠密區域要選擇合理粗骨料,振動器要采用刀片式。混凝土常見的通病還有裂縫,裂縫是指拆模后,結構混凝土受到溫差,荷載,沉陷及養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出現的裂縫,裂縫的產生原因常見的有:水灰比過大、水泥用量過大、拆8、模過早、混凝土表面抹壓不實、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太薄、大體積混凝土缺乏降低內外溫差措施等。實踐中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措施:混凝土的配置要嚴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及砂、石含泥量,選擇級配良好的石子;控制拆模強度,墻板、柱側模拆模時,混凝土強度不小于1.2Mpa;混凝土澆搗前,檢查保護層墊塊的厚度、數量以及間距。混凝土澆搗完畢后采取兩次抹實壓光;為防止房屋四角和門窗洞口等部位的裂縫,應在這些薄弱部位適當放置加強筋;大體混凝土的澆筑時應有降低內外溫差的措施,如果用低執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摻適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加入緩凝劑,減緩澆筑速度,以利散熱,用塑料薄膜和濕草包遮蓋混凝土,澆水養護,留測溫孔,檢測混凝土9、內部溫度,以掌握內外溫差;此外,要加強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工作,對裸露表面應及時用潮濕材料覆蓋,氣溫高時,應進行澆水養護,使混凝土保持始終濕潤。3、模板工程由于封閉或豎向的模板無排氣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現氣孔等缺陷,高柱、高墻不留澆搗孔,易出現混凝土搗空現象。原因有二:第一,墻體內大型預留洞口底模未設排氣孔,易使混凝土對稱下料時產生氣囊,導致混凝土不實。第二,高柱、高墻側模無澆搗孔,造成混凝土澆灌自由落距過大,易離析或振動機頭子不能插到,造成振搗不實。要采取以下預防措施:墻體的大型預留洞口底模開設排氣孔,使混凝土澆筑時氣泡及時排出,確保混凝土澆筑密度。超過3米的高墻、高柱側模要開澆搗孔,以便于混凝10、土澆筑和振搗。另外,墻體放線時誤差應小,穿墻螺栓應全部穿齊、擰緊;加工筋固定撐具,撐具內的短鋼筋直接頂在模板的豎上。模板的剛度應滿足規定要求。要定期對模板檢修,板面有缺陷時,應隨時進行修理,不得用撬棍擊打模板,不得用大錘或振搗棒猛振模板;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后才可以拆除;對于陰角處的角模,支撐時要控制其垂直度,用頂鐵加固好,陰角模的每個翼緣必須有一個頂鐵加固,為防止漏漿,還要在陰角模的兩側邊粘貼海綿;在柱模上口焊20mm6mm的鋼條,柱子澆完混凝土后,使混凝土柱端部四周形成一個20mm6mm交圈的凹槽,第二次支梁柱頂模時,在柱頂混凝土的凹槽處粘貼橡膠條,梁柱頂模壓在橡膠條上,以保證梁柱接頭不產生錯臺。參考文獻:1 王海亮,李艷杰. 淺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防治技術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2,(01) . 2 劉慶杰. 如何預防建筑工程質量通病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1,(11) . 3 申俊萍. 淺議工程質量通病及治理措施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2,(01) . 4 楊尚勇. 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優化措施探討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