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大學站~太平橋站區間盾構施工測量方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49477
2022-07-13
25頁
291.50KB
1、盾構施工測量方案一、 工程概況1-1、工程大學站太平橋站區間本段區間設計里程范圍為SK13+680.336SK14+561.785,總長約881.449米,區間隧道從工程大學站出發向北沿南通大街進入太平橋站,區間沿線主要為多層建筑物,地下管線較多,路面交通繁忙,地形起伏較大。本段區間隧道縱坡為單坡,最大坡度為22,最小平面曲線半徑R=1999.995m。工程地質工程大學站太平橋站區間位于南通大街道路下,場地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在126.37-135.45m之間,場地跨越剝蝕堆積崗阜狀平原和松花江漫灘兩個地貌單元。地層由上至下依次為:人工填土層:包括1雜填土;全新統低漫灘沖積成因土層包括: 12、粉質粘土、1T2淤泥質粉質粘土、1T3粉質粘土、3中砂、3T2粉砂;上更新統哈爾濱組沖積洪積層、中更新統上荒山組湖積層包括:1粉質粘土、1T1粉質粘土、1T2粉質粘土、2粉質粘土、2T粉土、2T2粉砂;中更新統下荒山組沖積層包括:中砂、T粉質粘土、T2粉砂;下更新統東深井組冰水堆積層包括:粉質粘土、T中砂、T2粉砂。區間主要穿越:粉質粘土、中砂、粉土地層。水文地質場地地下水可分為潛水和孔隙微承壓水。1-2、太平橋站-交通學院站區間本段區間設計里程范圍為SK14+892.314SK15+362.000,總長469.686米。區間隧道從太平橋站出站后,沿東風橋下穿馬家溝,轉向東直路向東至交通學院站3、。沿線主要為多層建筑物,地下管線較多,路面交通繁忙。本段區間隧道縱坡為“V”型坡,最大坡度為22,最小平面曲線半徑R=299.589m。工程地質太平橋站交通學院站區間位于南通大街、東直路道路下,下穿馬家溝河,紅旗大街,場地地形起伏較小,地面高程在119.82121.77m之間,場地地貌單元屬松花江漫灘,馬家溝兩側為馬家溝河漫灘。地層由上至下依次為:人工填土層包括:1雜填土;全新統低漫灘沖積成因土層包括:1粉質粘土、1T粉砂、1T2淤泥質粉質粘土、1T3粉質粘土、2粉砂、2T淤泥質粉質粘土、3中砂、3T1粉質粘土、3T2粉砂;下更新統東深井組冰水堆積層包括:粉質粘土、T中砂、T2粉砂;下更新統猞4、猁組冰水堆積層、1中砂、1T1粉質粘土、2粉質粘土、2T粉砂。區間主要穿越:粉質粘土、中砂、粉土地層水文地質場地地下水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孔隙微承壓水、承壓水。1-3、從太平橋站進入太平橋車輛段的出段線設計里程范圍DCK0+073.467DCK1+012.997全長939.53m,其中盾構法施工段長度為559.84m。該區間地質勘察還未進行,無詳細地質資料,地勘應做相關補充。二、技術依據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 (GB 5038-2008)2.建筑基坑支護規程 3.工程測量規范 GB 50026-2007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6、哈爾5、濱市軌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圖設計要求三、 人員儀器配置3-1、測量儀器序號儀器型號年檢情況精度1萊卡全站儀TCRP1201R1002009.3.1912+2ppm2蘇光電子經緯儀DT202C23萊卡精密水準儀NA2(加測微器)0.5mm4卡西歐計算器CASIO-48505對講機摩托羅拉3-2、測量人員結構為保證工程順利施工,同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設立測量班組,由一名經驗豐富的測量工程師主管測量技術,同時設立測量班組,班組成員中助工一人,測工4人,受項目總工和技術質量部的直接領導,接受駐地監理、測量監理的監督。地面測量班 公司總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總工施工監理項目測量負責人測量一班測量二班測量三班四6、施工測量內容4-1、交接樁復測: 我們在接到業主下發的交接樁成果后,立即認真組織對管區內精密導線、城市二等高程控制網進行復測,精密導線采用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復測成果與原成果較差在允許范圍內方可使用。4-2、控制網加密:交接樁復測結束后,在施工前或施工中,根據施工情況對控制網進行加密測量,加密測量的控制點成果必須上報測量檢測單位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測量。精密導線沿線路方向布設,并應布設成附和導線、閉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的形式,加密點相鄰邊長小于1/3。施測時采用萊卡TS02全站儀(標稱精度1.5+2ppm, 2)。三個車站依據施工及盾構施工需要,加密5個導線點與GPS點形成附和導線測量線7、路,采用強制對中觀測裝置,作為主體施工和以后的盾構施工需要。地面高程控制網點的布設滿足既方便施工測量,又牢固穩定的條件,不受施工過程或其他外界條件的影響而導致沉降變化。4-3、平面控制測量精密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DJ2方位閉合差()全長相對閉合差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mm)353502.51/6000065n1/350008注:n為導線的角度個數。從地面向地下采用導線測量的方法進行定向,垂直角應小于30且定向邊中誤差應小于8。精密導線只有兩個方向時,按左右角觀測,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度的較差小于4。水平角觀測遇到長、短邊需8、要調焦時 ,應采用盤左長邊調焦,盤右長邊不調焦;盤右短邊調焦,盤左短邊不調焦的觀測順序觀測。每條導線邊應往返觀測各兩個測回,每測回間應重新照準目標,每測回三次讀數。測距時一測回三次讀數的較差小于3mm,測回間平均值的較差應小于3mm,往返平均值較差小于5mm。氣象數據每條邊在一端測定一次。平面控制網示意圖(1)本標段平面控制網分為兩個導線網,以DTI20DTI10為始至DTI20DTI10為終作為第一段導線網,以DTI20DTI10為始至DTI11DTI10為終作為第二段導線網,以DTI22DTI10為始至DTI22DTI10為終作為第三段導線網。4-4、地面高程控制測量在本標段業主提供了119、個精密水準點,并利用I065-I016兩個精密水準點構成附和水準路線。在車站附近先作附和水準路線然后再作趨近水準,將高程傳遞到車站附近。水準網的測量均按二等水準測量作業指標執行。精密水準測量觀測方法如下:往測 奇數站上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上為:前后后前返測 奇數站上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上為:后前前后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分別在上午、下午進行,也可在夜間觀測。精密水準路線示意圖(2)4-5、聯系測量(1)高程傳遞由豎井傳遞高程,是通過測量井深而將地面水準點的高程傳遞至井下的水準點,采用鋼尺導入法進行高程傳遞,高程傳遞應獨立進行三次,與豎井定向同步,其互差應滿足限差要求。鋼尺導入法是傳統的豎井傳遞10、高程的方法。將鋼尺懸掛在支架上,尺的零端垂于井下,并在該端掛一重錘,其重量應為檢定時的拉力。將地面高程按二等水準測量作業標準傳遞到近井水準點A上。井上和井下安置兩臺水準儀同時讀數,井上用水準儀讀取近井水準點A上水準尺的讀數,讀數為a,在鋼尺上讀取讀數m,需獨立觀測三測回,每測回變動儀器高度;井下用水準儀讀取鋼尺上讀數n,在車站里水準點B的水準尺上讀取讀數b,也需獨立觀測三測回,每測回變動儀器高度。三測回測得地上、地下水準點的高差應小于3mm,觀測時應量取地面和井下的溫度,三測回測定的高差應進行溫度、尺長改正。進而測定水準點B的高程,即為盾構始發及掘進的高程控制的依據。洞內水準點B的高程可按下式11、計算式中:鋼尺溫度改正數,即式中:鋼尺膨脹系數,取為0.0000125/;井上、井下的平均溫度;鋼尺檢定時的溫度;=m-n。鋼尺尺長改正數。高程傳遞示意圖(3)(2)豎井定向平面聯系測量的目的是統一井上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隧道貫通前的聯系測量工作不應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進到100m、300m以及距貫通面100200m時,分別進行一次,其具體任務是確定井下起始點和起始邊在地面坐標系統中的平面坐標和方位角。在這兩項任務中,確定井下導線起始邊方位角是主要的。在隧道里需建立一條支導線,起始邊的方位角誤差對隧道各導線點的影響是隨各點與起始點的距離成正比增大。采用雙井定向,通過增大兩根鋼絲的距離來減小鋼12、絲的投向誤差并提高起始邊的方位角的精度。(三次在那進行 雙井定向的外業包括投點和連接測量兩部分。車站建成后,分別在車站兩端頭井處各投掛一根鋼絲,采用單荷重投影法,在每根鋼絲上下兩端適當位置上粘貼棱鏡片,分別為A、B與。在車站附近的加密導線點上架設全站儀,測出兩根鋼絲到導線點的角度和距離,從而計算出A、B的坐標。如圖(4)所示,注意投點時先在鋼絲上掛以較輕的荷重,徐徐將其下入井中,然后在井底換上作業重錘,放入盛有機油或阻尼液的桶內,但不能與桶壁接觸。桶在放入重錘后須加蓋,以防滴水沖擊。在車站底板適當位置上設置了兩個比較穩固、采用強制對中裝置的觀測臺,分別為1、2。井下連接的任務是測設導線,目的是13、測定井下兩個導線點1、2的坐標和所構成邊的方位角,此兩點即為盾構始發及掘進的平面控制的依據。主要測設過程詳見下面步驟說明。地面上測角和測距以及地下的導線測量均按精密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執行。 雙井定向的內業計算步驟如下:1、 由地面連接測量成果計算A、B的坐標2、 對A、B兩點進行坐標反算,求AB的方位角及其邊長3、 確定井下假定坐標系統。為方便起見,一般假定為原點,井下導線第一條邊1為軸(即);然后計算井下連接導線各點的假定坐標,得。4、 在假定坐標系中,反算的方位角和邊長5、計算井下第一條邊1的方位角6、 以A點坐標和為起算數據,重新計算井下連接導線各邊 的方位角及各點的坐標。分別由地面和井14、下計算的B和點坐標,對閉合差按與邊長成正比反符號分配到各邊的坐標增值中。雙井定向示意圖(4)4-6、盾構始發前的測量準備(1)始發托架定位盾構機導軌測量主要控制導軌的中線與設計隧道中線偏差不能超限,導軌的前后高程與設計高程不能超限,導軌下面是否堅實平整等。它的位置主要是利用地下導線點分別在導軌的前后兩端放樣出隧道中線上的中心點,利用這兩個中心點來控制導軌的平面位置如圖(5)。利用水準儀通過地下水準點測定始發托架的高程,每條導軌分別測5個點,根據測量結果進行調整,使托架的三維坐標測設值與設計值較差應小于3mm。始發托架定位示意圖(5)(2)反力架的定位 反力架的安裝位置測量分為平面定位及高程定位15、。平面定位主要是利用地下導線點直接精確定位反力架的軸線,并使此軸線與設計軸線嚴格重合。高程定位利用地下高程控制點直接測定底板預埋鋼板的頂高程,并通過調整鋼板使反力架軸線高程與設計軸線高程一致,反力架測量控制點的三維坐標測設值與設計值較差應小于3mm。(3)盾構機的初始姿態測量過程盾構掘進時,在土層的姿態(平面位置、高程位置、橫向坡度、縱向坡度)必須通過測量的方法來測定。如何測定,測定精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盾構在土層中姿態的正確性。 盾構測量標志,它的術語稱盾構儀,它的測定精度將直接影響盾構姿態的正確性。盾構儀由前靶、后靶、橫向坡度、縱向坡度組成。通過前靶和后靶的測定,根據盾構的橫坡和縱坡進行一系16、列幾何關系轉換計算切口和盾尾中心的位置。 結合本工程所使用的盾構的特點,在拼裝機前方,鉸接位置處的合理位置做測量標志點兩個,用槽鋼加固,用萊卡反射片作為觀測標志來測量,稱為前靶和后靶。盾構標定時,測出盾構機切線的交點的方位角與距離,通過計算轉換出前靶與后靶的相對位置關系,以及與盾構機軸線的位置關系,從而為編制程序提供數據。測量標志示意圖(6)4-7、盾構機自動測量系統本次自動測量系統的型號為Integrate Control System Of Tunnnel 隧道合并管理系統;全站儀為GDM612本儀器具備 ATR 自動目標識別、自動跟蹤、遙控測量、無棱鏡測量,并在測量現場實時圖形顯示測量結17、果,可用于各類放樣、激光瞄準、模板驗收、測量地形、監測等工作。該自動測量系統主要是由一臺主機、一個后視棱鏡、兩個前視棱鏡、一臺電腦和一臺控制器組成,再由數據線和電源線將其連接。為了滿足盾構掘進按設計要求貫通(橫向貫通測量中誤差為50,高程貫通測量中誤差為25),必須研究每一步測量工作所帶來的誤差,包括地面控制測量,豎井聯系測量,地下導線測量,盾構機姿態定位測量四個階段。在利用盾構機進行的隧道掘進施工過程中,為了將掘進線路與隧道設計曲線之間的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需要及時測量盾構機的位置和掘進的方位角。隧道設計曲線是在城市三維坐標系(絕對坐標系)中設計的,要得到盾構機掘進過程中的誤差,就必須通過18、測量計算得到盾構機在絕對坐標系中的坐標位置和方位角。具體來說,就是要得到盾構機切口中心以及盾尾中心在隧道三維坐標系中的坐標位置以及盾構機軸線的方位角,通過與隧道設計曲線上的對應點坐標以及對應點所在位置的曲線方向相比較,得到位置偏差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以及角度偏差值(水平偏航角和坡度)。(1)工作原理及特點通過高精度測量儀器”全站儀“進行自動跟蹤測定,實時進行位置分析,表示盾構機數據,具有以線型管理為重點的各種位置分析功能。通過全站來實現測定功能,對新設定基準點的測定 注冊 前移等只需要按一下按鈕就可以簡單設定,具有的各種測量功能 減少人為測量工作。通過高性能界面高速傳輸數據,通過按動按鈕可19、以簡單的設定新基準點測量,登陸 前移等實時進行盾構機位置分析 盾構數據表示,將重點放在線性管理的各種位置分析功能,用windows構建系統是從表示測量數據更前進一步的管理和解析為重點的系統。系統采用跟蹤式全自動全站儀(測量機器人),在計算機的遙控下完成盾構實時姿態跟蹤測量。測量方式:由固定在吊籃(或隧道壁)上的一臺自動全站儀T2和固定于隧道內的一個后視點Ba,組成支導線的基準點與基準線。按連續導線形式沿盾構推進方向,向前延伸傳遞給在同步跟進的車架頂上安置的另一臺自動全站儀T1及棱鏡,由測站T1測量安置于盾構機內的固定點P1、P2、P3,得到三點的坐標。盾構機本體上只設定三個目標測點。該方式能較20、好地解決激光指向式測量系統的痼疾對曲線段推進時基準站設置與變遷頻繁的問題。盾構機能夠按照設計線路正確推進,其前提是及時測量、得到其準確的空間位置和姿態方向,并以此為依據來控制盾構機的推進,及時進行糾正。系統功能特點與以往方式不同,主要表現在: 1 獨特的同步跟進方式:本系統采用同步跟進測量方式,較好克服了隨著掘進面推進測點越來越遠造成的觀測困難和不便。 2 免除輔助傳感器設備,六要素一次給出(六自由度)。 3 三維向量導線計算:系統充分利用測量機器人(Leica TCA全站儀)的已有功能,直接測量點的三維坐標(X,Y,Z),采用新算方法“空間向量”進行嚴密的姿態要素求解。4 運行穩定精度高:能21、充分滿足隧道工程施工對精度控制的要求以及對運行穩定性的要求。5 適用性強:能耐高低溫,適于條件較差的施工環境中的正常運行(溫度變化大,濕度高,有震動的施工環境)。 系統連續跟蹤測定當前盾構機的三維空間位置、姿態,和設計軸線進行比較獲得偏差信息。包括:盾構機兩端(切口中心和盾尾中心)的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及盾構機剛體三個姿態轉角:1)盾購機水平方向偏轉角(方位角偏差)、2)盾構機軸向旋轉角、3)盾構機縱向坡度差(傾斜角差),以及測量時間和盾構機切口的當前里程,并顯示盾構機切口所處位置的線路設計要素。(2)測量功能1.采用自動測量方式主要是在坑內PC的操作,自動測定方式時的功能如下:自動測量功能:根22、據盾構機的掘進狀態,自動測定目標,挖掘狀態。開始挖掘式:進行基本測定(后視瞄準目標)。掘進中:油缸行程20mm搜索測定(目標鎖定瞄準)(測量次數可變,每Nmm進行測量)。測定1點目標,讀取1點值;測定2點目標,讀取2點值,用各種方式測定并計算盾構機的位置。掘進完成時:進行再次測量注:在自動測量中,由于某種障礙物造成目標瞄準不好時,將自動搜索另外設置的目標進行測量。任意測量功能與盾構機的掘進狀態無關,在任意的時間對目標進行搜索測定,在測定1點目標時,讀取1點值;測定2點目標,讀取2點值,用各種方式測定并計算盾構機的位置。2.人工測量方式人工測量方式時功能如下:主要是在坑內GP的操作 人工測量功能23、測定預先選擇好的個別目標,并對其坐標進行計算和表示 遷移功能當測定器不能瞄準目標時或者超過物理的有效長度時,用于變更測量儀器和后視點位置的情況。移動全站儀,由對后面點自動測定裝置的一系列動作來完成 改變基準點 機器后視點的功能將目標設置在任意的位置,通過測定該目標來注冊基準點。對注冊的基準點坐標進行修正,并變更所使用的機器,后視點的坐標。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完成后面點新基準點的自動測定和注冊。 維護功能:任意操作測定器,調節測定器的功能。決定位置試驗將后視方位定位“0”,并將測定器面向坑內控制盤輸入的想瞄準的方向。 搜索目標試驗將后視方向定位“0”,通過GP輸入想瞄準的方向和目標搜索范圍,將目標鎖24、住。其它此外還有測定數據讀取試驗,水平補償,音量調節,設定測量類型(1點 2點),選擇使用目標等功能。3.盾構機掘進數據包括盾構機現在方位,油缸行程,油缸速度,油缸選擇,頂推壓力,總推力,開挖面土壓,切削面壓力,刀盤切削扭矩,刀盤切削轉數,螺旋機壓力 螺旋機轉數,同步注江流量,同步注漿壓力,注漿量累計,加泥流量,加泥壓力,加泥累計,其他數據等。取得與開挖有關裝置的主要數據,實時地記錄各種裝置的數據(由地面辦公室和坑內盾構機操作人員)。有表是掘進中的油缸行程長度隨時間的圖像變化,對個數據通過選擇可表示最大 最小值 平均值等。盾構機姿態測量示意圖(7)4-8、輔助測量和復測盾構推進實時姿態測量包括25、其與線路中線的平面偏離、高程偏離、縱向坡度、橫向旋轉和切口里程的測量。應用井下導線成果實測并計算出盾構的前標、后標的坐標(并進行轉角改正),再算出切口和盾尾的坐標與設計坐標進行比較后計算出切口和盾尾的平面偏離值。測出前標中心的豎直角及距離計算出前標的高程,再以盾構的縱坡計算出切口、盾尾的高程,經與設計高程比較后,計算出切口和盾尾的高程偏離值。每推進一環后,以觀測報表的形式提供以上數據。視施工需要也可在推進前和推進過程中增加觀測報表次數。(1)平面偏離測定將測量儀器安置在隧道上弦位置的控制臺上,采用強制對中盤(以消除對中誤差對測角的影響),按測量步驟來測定盾構上前后兩標(盾構儀)的坐標,然后通過26、程序歸算出其偏離值。(2)高程偏離測定在控制觀測臺上,測定后標高程,加上盾構轉角改正后的標高歸算后標處盾構中心高程,按盾構實際坡度(縱坡)歸算切口中心標高及盾尾中心標高,再與設計的切口里程標高、盾尾里程標高進行比較,得出切口中心高程偏離、盾尾中心高程偏離,即為盾構實際的高程姿態。 為了保證自動測量與人工測量相互校核的原則,人工測量頻率定為:始發一百米內,人工測量一環一測;確保自動測量的穩定性后,每5環進行一次人工校核測量;刀盤切口距貫通面50米時,人工再次采用一環一測的方法。當自動測量與人工測量相互校核不符時:(1)首先對施工控制導線和施工導線(測站及后視點坐標)進行復測,確認施工控制導線和施27、工導線準確無誤。(2)檢查盾構機內的固定點P1、P2、P3是否變動,對盾構機內的固定點P1、P2、P3進行校核。4-9、襯砌環片測量管片成環現狀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管片的水平和垂直直徑、橢圓度、管片中心的平面和高程偏離值以及管片前沿里程的測量。根據盾構的姿態及管片與盾構的平面、高程及里程的相對位置現場實測,從而推算出管片的姿態。每環管片拼裝完畢后,立即進行實測,以觀測報表的形式提供以上數據。管片中心位置測量圖(8)4-10、地下控制測量(1)地下控制導線測量隧道內平面測量分施工控制導線及施工導線,洞內施工控制導線由洞外聯系測量所確定的導線點1、2直接延伸而來。地下導線是一條支導線,這條導線指示盾28、構推進方向,它必須十分準確。根據盾構內徑空間,選擇穩固、位置適當的地方建立施工導線點,組成施工控制導線。觀測臺由鋼板焊接而成,采用強制對中裝置,利用螺栓固定在管片側壁上(如圖7所示)。施工控制導線隨隧道的掘進而延伸。施工控制導線的平均邊長選擇在150m左右,盡量按等邊直伸導線布設。特殊情況下,導線邊不小于100m。曲線隧道施工控制導線埋設在曲線元素點上,邊長大于60m。其測設滿足精密導線的測量的技術要求。因盾構隧道中的管片在一定范圍、一定時間內總是處于動態的,因此在洞內控制導線向前延伸時必須檢查后三個導線點點位穩定情況,即檢核作為已知導線的夾角有無變動,如有較大變動,應再向后檢測直至滿足為止。29、此時應用穩定的導線點重新測量移動的點,并用新坐標向前延伸。施工控制導線在隧道貫通前測量三次,測量時間與豎井定向同步。重合點重復測量的坐標值與原測量的坐標值較差小于10 mm時,采用逐次的加權平均值作為施工控制導線延伸測量的起算值.施工導線是隧道掘進的依據,施工導線的精度高低,直接影響著盾構推進時的姿態和隧道的貫通。施工導線由控制導線點敷設而成,受施工控制導線控制。它由懸掛固定在隧道頂部的吊蘭構成(如圖7),以能滿足自動測量系統(Integrate Control System Of Tunnnel)中的測量機器人與盾構機的目標靶通視。一般施工導線邊長在直線段為6080米,曲線段為2050米。其30、測設滿足精密導線的測量的技術要求。地下控制導線測量示意圖(9)(2) 地下高程控制測量盾構進洞掘進后,將高程引致洞內控制導線點上作為高程控制點與平面控制點共用,測量時需滿足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作為施工導線用的吊蘭高程可由洞內控制水準點用水準測量方法進行引測傳遞。地下控制水準測量應在隧道貫通前獨立進行三次,并與地面向地下傳遞高程同步。重復測量的高程點與原測點的高程較差應小于5mm,并應采用逐次水準測量的加權平均值作為下次控制水準測量的起算值。4-11、貫通測量當盾構掘進距接收井還有5080m時,進行貫通測量工作。它是確保盾構正確進入接收井門洞的一項重要的測量工作。貫通測量工作包括地面控制網連31、測(平面和高程),接收井門洞中心位置測定(平面與高程),豎井聯系測量和井下導線測量等四項測量工作。 盾構進洞之前,應對地面控制測量、聯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接收井預留洞和接收井內的盾構基座進行全面的貫通復測。盾構距貫通面約100m時,做一次定向測量,以三次定向測量成果直到隧道貫通,精確控制盾構軸線,要求其切口中心的平面偏離值在20mm以內,高程控制正值,其值一般為盾構外徑與洞圈內徑之差的1234。同時對接收豎井預留進洞口中心的三維坐標及直徑進行實測,并與設計值比較其實際差值。對接收井內的盾構基座,按設計圖紙放樣出盾構基座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以迎合盾構進入豎井時的姿態。五、數據處理與信息化管理32、班組成員數據采集班組長內業處理測量負責人復核項目總工審核成果上報監理第三方測量與校核成果返回測量成果自檢報驗管理程序(10)信息源信息反饋方信息收集方處理方式盾構姿態施工方監理方分析、判斷推進軸線偏差是否超標土倉壓力值施工方監理方分析、判斷是否影響地面沉降同步注漿施工方監理方分析、判斷是否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地面隆沉施工方監理方分析、判斷是否需要改進土倉壓力設定及同步注漿二次注漿施工方監理方分析、判斷是否穩定地面沉降推進速度施工方監理方分析、判斷是否與同步注漿及地面沉降控制相匹配六、盾構機姿態技術要求 (1)盾構機姿態測量的內容應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滾轉角及切口里程。(2) 應33、及時利用盾構機配置的導向系統或人工測量的方法對盾構機姿態進行測量,并應定期采用人工測量的方法對導向系統測定的盾構機姿態數據進行檢核校正。(3)盾構機配置的導向系統宜具有實時測量功能,人工輔助測量時,測量頻率應根據其導向系統精度確定;盾構機始發10環內、到達接收井前50環內應增加人工測量頻率。(4)利用地下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測定盾構機測量標志點,測量誤差應在3mm以內。(5)盾構機姿態測量計算數據取位精度要求應符合下標的規定。測量內容取位精度平面偏差1mm高程偏差1mm俯仰角1方位角1滾轉角1切口里程0.01m盾構機姿態測量計算數據取位精度要求表(11)七、測量精度控制措施(1)嚴格執行盾構34、項目分部三級測量復核制度;(2)盾構項目分部測量組由經驗豐富、有合格資格的技術人員擔任,并配備足夠數量、符合精度要求的測量儀器;(3)所使用的測量儀器要定期到國家計量局授權的測量儀器鑒定單位檢定。并將有關資料和檢定報告報監理工程師;(4)測量放樣的有關數據及成果要有專人保管,并要記錄完整、清晰,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核對;(5)盾構項目分部測量組按照監理要求及時向監理提交測量報告。八、測量技術保障措施(1)本工程使用的儀器等級均能保證施工測量放線的精度要求,所有儀器及其附屬設施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對全站儀、水準儀施工現場定期進行檢測調整偏值,全站儀使用時做好遮陽工作,減少溫差對儀器的影35、響。(2)測量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每次測量工作進行前做好充分準備,測量時認真做好現場記錄,結束現場測量工作后及時做好內業資料和復核工作,各項限差合格后方可結束。(3)在測量放樣時,必須將放樣工作和復測工作分步進行,盡可能采取不同的測量手段和方法進行復核。(4)臨時導線測量應滿足精密導線測量技術要求,測量放樣應滿足一級導線測量技術要求。(5)臨時水準測量應滿足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測量放樣應達到施工測量規范要求。(6)測量觀測記錄和計算將采用統一的記錄手簿和計算表式,由鉛筆或水筆進行認真書寫,數字、文字記載清楚,整齊。凡需要更改錯誤,均按測量要求進行更改,所有測量原始記錄不得進行更改。(7)各項測量記錄和計算記錄必須寫明測量項目、觀測日期、觀察人姓名、記錄人姓名、測站點名稱、照準點名稱、測回號、放樣點名稱以及計算人姓名、復測人姓名等。(8)測量成果計算必須由兩個人以上測量人員單獨完成,并經過核對無誤后才可出成果。(9)測量成果必須妥善保管,并按照測量施工要求和建設單位、測量監理做好測量的復核、放樣和沉降觀測等測量資料,在測量放樣結束提交有關部門,待工程結束后進行移交。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0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