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通大橋主橋基礎工程主墩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51050
2022-07-14
23頁
1.39MB
1、蘇通大橋主橋基礎工程C1標主4#墩永久防護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第一章 概述1.1 編制依據1)指揮部提供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設計項目組編制的水中試樁方案設計文件。2)指揮部提供的水文地質等招投標階段基礎資料。3)指揮部提供的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2003年8月的蘇通大橋主塔墩(主4#墩)基礎沖刷防護工程施工圖設計。5)中港第二航務工程局投標技術方案。6)防波堤設計與施工規范(JTJ298-98)。7)堤防工程施工規范(SL260-98)。8)指揮部提供的第一至第八次沖刷防護專題會議紀要。1. 2永久防護工程簡述主4#墩永久防護包括核心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永久防護區袋裝砂、級配石和護面塊石;護坦區級配石2、和護面塊石。平面尺寸布置主4#墩沖刷防護的平面布置分為中心區、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其平面布置尺寸見圖1-1。 核心區:為群樁基礎及施工臨時平臺樁基范圍,施工平臺范圍及周邊20m。永久防護區:核心區外圍樁、土共同作用所需的平面尺度,為核心區外圍上下游方向40m,南北方向45m。護坦區:永久防護區外圍45m的范圍。 圖1-1 主4#墩沖刷防護平面布置圖 立面結構尺度結構層分為反濾層和護面結構,結構尺度上滿足穩定重量的要求、避免流失嚴重為原則,核心區、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的結構型式和尺度見圖1-2。核心區:2.0m袋裝砂(預防護)+1m袋裝級配石+1.5m護面塊石;永久防護區: 2.0m袋裝砂(預防護3、)+1m袋裝級配石+1.26m塊石;護坦區: 1m袋裝級配石+(內側25米)1.89m塊石。護坦區: 1m袋裝級配石+(外側20米)3.15m塊石。護坦區邊坡均為1:3。1.3 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常熟)市和南通市之間,西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約80km,東距長江入??诩s110km。蘇通大橋目前橋位位于長江下游澄通河段的徐六涇標附近,橋位江面寬約6km,主槽居中偏靠南岸。 水文、氣象1)徑流一年當中,最大流量一般出現在7、8月份,徑流在年內分配不均勻,5-10月為汛期,其徑流量占年徑流總量的70以上。2)潮汐橋址河段為中等強度潮汐河口,潮汐為非正規半日潮,日潮4、不等現象明顯。受徑流和河床阻力作用,潮波變形比較顯著,前坡陡直,后坡平緩,自下而上漲潮歷時逐漸縮短,落潮歷時延長,潮差遞減,漲落潮流共同作用。根據滸浦(徐六涇)驗潮站1953-1997年資料統計,其潮汐特征值見表1-1。滸浦站潮位特征值表(單位:m) 表1-1驗潮站滸 浦最高潮位4.817最低潮位-1.563平均高潮位1.817平均低潮位-0.183最大潮差4.01最小潮差0.18平均潮差2.07平均漲潮歷時4:17平均落潮歷時8:06根據有關資料推算,各代表墩各農歷月特征流速分段發生小時數統計見表1-。 北主墩各農歷月特征流速分段發生小時數統計表 表1-月份 (農歷)北主墩(小時/月)2.55、m/s1.5 m/s1.0 m/s一月0719.3499.8二月0707.25472.75三月0666.5426.5四月0643.75415.25五月0605.5378.25六月12.25519.5329七月1.5540.5368.25八月0551.5371.25九月0596.25400.75十月0629411.75十一月0701.05463.25十二月0683.75483.753)潮流一般情況,本河段主槽落潮流速大于漲潮流速,支汊和灘面上漲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大潮時主槽和支汊漲落潮流速均大于小潮。表1-3為設計落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表1-4為設計漲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 設6、計落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m/s) 表1-垂線號樁號頻率均值0.33%1%2%5%10%20%北副墩191563.203.002.852.632.492.342.18北主墩194563.283.062.922.752.622.482.34主泓200004.013.763.613.403.253.092.93 設計漲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m/s) 表1-垂線號樁號頻率均值0.33%1%2%5%10%20%北副墩191562.382.262.202.102.041.971.89北主墩194562.952.812.732.622.532.452.36主泓200003.323.153.7、062.932.842.732.634)氣象蘇通大橋地處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季風氣候,季風環流是支配境內氣候的主要因素,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根據南通、常熟、張家港三市多年的統計資料顯示:a氣溫 年極端最高氣溫 42.2(1934.7.12.)年極端最低氣溫 -12.7(1931.1.10.)年平均氣溫 15.2最高月平均氣溫 30.6(1994.7.)最低月平均氣溫 -0.2(1955.1.)b 風況 該區域全年盛行偏東南風,春夏以東南風為主,冬季以西北風為主,全年以偏東風出現頻率最高。南通市氣象站測得的歷年最大風速(10分鐘平均)為26.3m/s,發生在1960年7月27日,風向N8、E。歷年年平均(19511999年)大風(8級)日數為9.3天,最多的是1965年,為46天。歷年平均出現大風次數最多的是8月。c 霧況 南通市歷年平均霧日31.0天,最多60天(1951年),一般夜間起,次日八、九時消散,沿海沿江霧日更多、更長、更濃。 河床地質1) 泥沙本河段河床質泥沙較細,粒徑大小分布不均勻,主槽河床質組成較粗,灘面泥沙較細,河床質中值粒徑平均在0.12-0.16mm之間,懸沙中值粒徑在0.0050.01mm之間。本河段灘槽變化主要是底沙推移運動所致,局部邊灘淤積則為懸沙落淤。2)地質北主墩位于主航道深槽北側,床面標高-26.0-28.0m,區域地質自床面向下依此為1-39、粉細砂(厚33.0m)、5-2粉細砂(厚5.1m),附近土質以散粒體為主。工程地質參數見表1-5。 北主墩附近工程地質參數表 表1-5土體名稱層厚(m)巖性描述天然含水率w(%)天然重度(kN/m3)天然孔隙比e1-3粉細砂33.0灰色,松散稍密,含云母,局部夾亞砂土23.720.10.6545-2粉細砂5.1灰色,密實為主,局部中密,夾有亞砂土及薄層亞粘土,局部含腐植物17.920.70.533附:表中各指標為均值第二章 施工測量.1儀器配備測量儀器根據施工測量需要配備。針對本工程特點,徠佧GPS SR530接收機1+1兩臺,無錫SDHBD測深儀2臺,多波束測深儀1臺,便攜機2臺,中海達海洋10、測量軟件一套,中海達海洋成圖軟件一套。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對儀器進行檢驗校正,確保精度。為保證測量需要,另配備測量船一條。.2定位測量定位測量采用GPS定位儀定位。平面控制點采用蘇通大橋首級施工控制點,平面位置由GPS接收機實時定位,采用RTK模式;河床高程由水面高程根據水深推算得出,水面高程由GPS接收機測量得出,并和設在交通碼頭的水位尺讀數進行比對。將GPS與便攜機,便攜機與測深儀連接后,可進行測量。平面位置采用橋梁獨立坐標系,高程采用國家85高程系統。操作步驟見圖2-1。定位測量盡可能在平潮時間進行測量。圖2-1 定位測量操作流程圖參考站架設ST11點測深儀布置流動站布置測量船GPS接收機11、與便攜機測深儀與便攜機連接運行中海達測量軟件測量自動記錄成 圖打印定位測量包括定位船的拋錨定位測量、小區定位測量和拋投定位測量。拋錨定位測量 定位船拋錨時錨體的落點、拋錨完成后調整定位船的位置由GPS定位儀定出。小區定位測量 欲拋投某小區時,需預根據測得的流速、水深,結合實際情況和經驗公式確定出拋投位置后,運用GPS定出定位船的位置,進行拋投。拋投定位測量 當開體駁裝好拋投袋體拋投前,需校正好拋投點的預定位置。.3流速測量根據漲、落潮情況利用常規流速儀測量流速、流向。流速測量采用單程6點法(相對水深為水面、0.2h、0.4h、0.6h、0.8h、河底)施測。測流時,儀器懸掛離船舷不少于1.0m12、,儀器放在測點后,稍停片刻,待水流正常后,方可進行觀測。在拋填期間,根據流速、流向的變化情況實時的調整落點和拋投位置。.4 水下地形測量在施工期間,日常水下地形測量采用單波速測深儀,在控制性監測區域測量時,為保證測量準確,采用多波速測深儀進行測量。地形測量總范圍為4#墩施工區附近水域。 本項目水下地形測量點用橫斷面法布設,測深斷面線基本垂直于水流方向或垂直于主泓方向,測量斷面間距取10米,采樣點間距為5米。實施水下斷面時,測船沿預先布設的斷面線勻速航行,定位儀和測深儀按點距要求設定的時間間隔或距離同時采集斷面水下測點的平面位置數據和水深數據,并由定位系統的計算機同時記錄存盤。測斷面間距、測點間13、距按測圖比例尺規定(見表2-1)。河床地形測量參數表 表2-1測圖比例斷面間距(m)測點間距(m)等高線間距成圖比例1:5001050.51:500由于施工區位于長江上過往船只較多,必須注意保證測量船及參測人員的作業安全;注意儀器防水;測深儀量測出水深后,需用測繩校核水深點數據,得出結果接近,方可進行測量。第三章 施工工藝和方法3.1 總體施工步驟及組織安排核心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施工 核心區級配石的施工在樁基鋼護筒下沉完畢后進行,核心區護面塊石的施工在級配石施工之后。永久防護區施工永久防護區袋裝砂的施工為核心區袋裝砂的延伸,其施工在核心區預防護完畢須及時的跟進,在施工起始平臺的同時進行余下的袋14、裝砂施工。在永久防護區級配石施工時,為協調好鉆孔樁的施工和河床防護施工,鋼護筒的沉設從上游往下游施工,當鋼護筒下沉一半后(上游半幅),可著手進行上游側永久防護區級配石的施工;鋼護筒施工完畢后進行下游側的永久防護區級配石的施工。永久防護區護面塊石的施工在級配石施工完畢后進行。護坦區施工護坦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的施工和永久防護區相應的級配石和護面塊石的施工步調基本一致。 水下電纜保護措施 由于在主墩鉆孔樁施工期間,其供電系統采用從岸上通過水下鋪設電纜至施工平臺,其中一段必然穿過防護區域,而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的防護施工在平臺搭設完后需及時進行。為盡量避免水下電纜受到損傷(尤其是從河床上平臺一段),根據15、防護的結構特點,在電纜通過路線的10米寬區域,改原來的袋裝級配石為散拋級配石,原護面塊石取消,換用散拋級配石,其防護結構厚度按原設計施工。3.2袋裝砂施工袋裝砂的施工主要為永久防護區袋裝砂防護,其施工技術要求、材料要求等同核心區預防護。在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等皆同于預防護,這里不再贅述。拋投時其平面拋投分格小區見圖3-1。 圖3-1 主4#墩沖刷防護平面分區圖3.3級配石施工 材料技術要求及組織來源1)袋體材料采用230g/m2的編織布縫制而成,指標見表3-1。230 g/m2機織復合土工布技術指標 表3-1項目單位指標單位質量g/ m2230(-5) 抗拉強度縱向N/50mm2000橫向N/516、0mm1800延伸率縱向%25橫向%500橫向N400頂破強度N4000刺破強度N500落錐穿透直徑mm9.0孔徑O90mm210-32)級配石及袋體規格質地堅硬,飽和抗壓強度不低于50MPa;碎石粒徑50300mm。核心區袋裝級配石單只袋體尺寸0.5m3左右,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單只袋體尺寸1.0 m3左右,平面形狀為正方形或圓形,袋體厚度在0.40.6左右,但具體尺寸還請設計定奪。)施工技術要求袋裝級配石的施工按照厚度控制為主,具體根據防護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實行。暫定質量要求見表3-2。袋裝級配石拋填質量要求 表-2項目允許偏差檢驗單元單元測點充灌每袋充盈度不大于每袋每袋厚度不大于拋填后厚度517、00mm每2m21邊線位置+2000mm-0每邊測點間距2m平均厚度20mm)材料組織來源由于在橋位區及近郊皆為平原地區,石料組織較難。我部將組織物資部門從江陰、蘇州、浙江洋山等地進行級配石料的采購。袋體制作級配石運送進場后,將級配石用常規方法裝進編織袋中并扎緊袋口,然后將裝有級配石的袋體運到拋投點準備拋投。 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拋投在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施工時,主墩施工平臺和鋼護筒的施工已完畢,而核心區和施工平臺尺寸大致一致,船舶無法進入施工區域,拋投時只能選擇在平臺上進行。根據袋裝級配石重量和平臺的結構尺寸,運用平臺上已有的起重設備(兩臺桅桿吊和兩臺移動式塔機)在鉆孔樁施工的間歇進行拋投,為同時保18、證鉆孔樁和袋裝級配石施工,另配兩臺16t的吊機專用于袋裝級配石的施工,拋投方式采用吊放。在高平潮條件允許時可在平臺上直接將級配石袋拋投入水,但需注意保證袋裝級配石袋體的完整性。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拋投示意圖見圖3-2. 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級配石拋投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級配石拋投方式同袋裝砂采用開體駁拋填。在施工平臺搭設好,鋼護筒沉設完畢后,利用核心區預防護的定位船進行定位拋投。拋投程序上仍采用分格法,根據開體駁的船體尺寸以15m10m為單元格依次進行拋投,分格示意見圖3-1。級配石補拋 當級配石總體大致達到設計厚度后,進行河床地形測量,對厚度不足的地方進行補拋。補拋采取導管法施工,級配石直接從導管頂19、口沿導管輸送至河床拋填不足處。1)核心區級配石補拋 核心區級配石補拋采取在已施工平臺上設置定位架,平面位置為拋填不足處,將1.0米直徑的透水式鋼導管安裝在定位架內,上端安設漏斗,下端伸入水中的長度不短于水深的三分之二,補拋時用吊機抓斗從石料船上將級配石抓放入導管頂口漏斗中沉放。為保證補拋準確到位,盡量選擇在平潮時施工。核心區補拋示意見圖3-3。2)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級配石補拋 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級配石補拋在帶吊機的定位船上完成。補拋導管用定位架定位于船舷上,入水深度同核心區。由于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范圍較大,在定位船上安裝配料斗,在導管口安裝漏斗,補拋時用吊機抓斗將級配石吊于配料斗中,通過皮帶運20、輸機輸送到漏斗,經導管沉放到河床上。拋投示意見圖3-4。注意事項1)袋裝級配石受施工平臺的和鉆孔的影響,在交叉作業時一定要由專人指揮,既不耽誤鉆孔施工,又須保證拋填防護的順利實施。2)級配石裝袋時注意檢查袋體是否有破損開裂,若出現類似情況,要及時的更換,保證袋體的完整性。3)核心區袋狀級配石的施工在組織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采取其它方法配合拋填,如在平臺平面容許的地方直接裝袋從平臺預留孔進行拋填。3.5護面塊石施工技術要求及材料組織來源1) 塊石規格要求石料要求質地堅硬、無風化剝落和裂紋現象,飽和抗壓強度大于50 MPa,重度不小于2.65t/m3,風化石、泥巖等不得用作拋填石21、料。護面塊石在核心區和永久防護區采用250450Kg/塊,護坦區采用550900Kg/塊。在實際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對以上指標作適當調整。2) 施工技術要求 塊石層的施工按照厚度控制。暫定具體要求見表3-3。塊石拋填質量要求 表-3項目允許偏差檢驗單元單元測點核心區厚度500mm每2m21邊線位置+2000mm-0每邊測點間距2m平均厚度+250mm-0永久防護區厚度500mm每2m21邊線位置+2000mm-0每邊測點間距2m平均厚度+20mm-0核心區厚度mm每2m21邊線位置+2000mm-0每邊測點間距2m平均厚度+50mm-0)材料組織來源護面塊石同級配石來源同,我部將組織物資部22、門從江陰、蘇州、浙江洋山等地進行塊石料的采購。施工順序護面塊石的施工仍按照分層、分格法施工,分層時按照結構設計尺度和要求實施,分格時取用袋裝砂和級配石施工時的編排順序。3.5.核心區護面塊石施工核心區護面塊石施工采用抓拋法施工。塊石船靠于施工平臺側邊,利用平臺上的起重設備和水上浮吊并配備足夠的抓斗,從平臺不同方位同時進行抓投。抓投施工示意同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施工。.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護面塊石拋投在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拋石時采用“專船定位、合理掛檔、定量拋投、多次拋勻”的施工方法,即根據設計圖確定的拋石護岸范圍,按設計拋石厚度,核定拋投的塊石數量,再有專用定位船拋錨定位(同袋裝砂拋投定位),裝運塊石23、的船只按規定掛靠在定位船上,對拋區進行多次拋投,以使工程達到“準、足、勻”的拋投標準。1)掌握拋石提前量 由于塊石拋到水中后順水流方向(縱向)漂移(一般不計橫向移位)一定距離后,才落到河床上,塊石在水中的漂移距離受流速V、塊石自身重量W和水深H諸因素的影響,下落距離S按經驗公式計算:S=0.8VH/W1/6拋投時適時進行水深和流速測量,調整拋石提前量。用開體駁拋投時,除了落距外,還應加上裝載塊石的船身離定位的距離,拋投時要求塊石船順水流方向掛靠于定位船。2)塊石船排擋提前量是解決拋石順水流方向到位問題,而塊石船排擋是解決拋石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均勻分布問題,這就需要正確均勻地安排好只拋石船的靠泊24、拋石位置。根據設計規定的每平方米拋石量和船只的大小,隨時移動拋石船位置,以防止船頭、船尾出現空擋。第四章 施工期河床監測及維護4.1 施工監測的必要性鑒于防護工程施工中將導致工程局部區域流場的變化,群樁基礎及墩臺的施工期更會導致工程局部區域流場的變化,產生一定的沖淤變化在所難免,因此,要特別重視做好施工期監測工作,合理調整控制各工序的施工順序和速率,并根據出現的沖刷情況采取及時的補救、維護措施,以利工程的順利實施。4.2 監測范圍測量范圍為沖刷防護工程范圍及外側適當區域。4.3 監測頻次施工期的河床監測方案主要采用定期水深測量,具體監測環節如下。 施工期1)施工前河床標高測量;2)核心區防護完25、成; 3)永久防護區及護坦區袋裝級配石施工完成; 4)永久防護區及護坦區護面塊石施工完成;5)剛護筒沉設期:主墩鋼護筒開始沉設起,每半月大潮后測量一次。 局部沖刷調整期1)鉆孔灌注樁施工期:主墩鉆孔灌注樁施工期,每月大潮過后測量水深;2)墩臺施工期:主墩承臺施工期每月大潮后測量一次4.4防護工程維護施工監測顯示護底范圍局部水深明顯變化,應采取水下探摸方式查明原因。由于平臺結構的形成和鋼護筒的下沉必然會導致局部沖刷,在監測過程中,若發現已形成局部沖刷坑,應進行相應防護結構的補拋,保證施工平臺和結構的安全。4.5防護工程維護工程量估計由于維護方案及工程量需根據實際的施工期監測情況具體來確定,在這里26、根據甲方要求對維護方案工程量進行估算。1)沖刷調整期袋裝級配石的維護工程量暫定為設計工程量(承臺投影范圍除外)的10%。2)沖刷調整期塊石維護工程量按護坦區塊石總量的25%估列;3)局部沖刷調整期結束后,沖刷防護工程維護工程總量每年按護坦區塊石總量的5%估列。第五章 施工組織進度計劃5.1施工工效分析永久防護區袋裝砂防護計劃于2003年10月1日開始進行永久防護區袋裝砂的施工,按2.0m的厚度考慮,則在永久防護區需完成袋裝砂67200m3。由于受主墩起始平臺施工的影響,按每天完成2000 m3考慮,則需要34天才能完成,考慮到受大潮、臺風和其它因素的影響,考慮6天的余地,則永久防護區袋裝砂的施27、工至少需要40天的時間,原則上在2003年11月10日之前完成。核心區袋裝級配碎石和護面塊石主墩平臺鋼護筒沉設完成后,方可進行核心區袋裝級配碎石和護面塊石施工,但在2004年洪水來臨前必須完成,鋼護筒下沉預計在2003年底完成,因此核心區級配石和塊石的拋投控制時間約為6個月,需完成的理論工程量為52500 m3,月完成量8750 m3,但實際上受到平臺鉆孔樁施工的影響,其拋投只能選擇在鉆孔樁施工的間歇或不受干擾的位置進行,有效拋填時間初步分析按5個月計算,每月須完成約10500 m3,每天須完成350余方。永久區和護坦區級配碎石和護面塊石永久區和護坦區級配碎石和護面塊石總量約323771m3,28、計劃在主墩平臺鋼護筒沉設一半后(約11月底)開始施工,在2004年洪水期(6月底)來臨前完成,控制工期為7個月,但在鉆孔樁施工期間在防護區域有大量的施工船舶停靠和來往,嚴重制約著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的河床防護,因此其有效工期仍按5個月計,每月須完成的工程量約為64754.2m3,每天須完成拋投量2158.5余立方。5.2 施工進度計劃(見圖5-1)。第六章 資源計劃、設備、工程數量按一個標段的防護工程考慮,人員計劃見表6-1;主要施工船機配備見表6-2,主要工程量表見6-3。人員計劃表 表6-1序號工程項目 2003年 2004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施工員2111244429、44質量員2111222222測量員4222444444施工人員8052060120120120120120120 主要施工船機設備表 表6-2船機名稱規格型號額定功率(kw)或容積(m3)或噸位(t)數量拋投定位船(吊機船)1000t2000t2GPS定位儀2流速儀CS25-12測深儀SDH-13D2開體駁150 m32開體駁200m32開體駁500 m32測量船1運輸船500 m36抽砂泵18錨艇270kw1拖輪1670p2交通船2發電機150KW1發電機250KW1移動吊機2防護工程主要工程數量表(初步估算) 表6-3項 目單位袋裝砂袋裝級配碎石護面塊石合計核心區m3210003150030、52500永久防護區m3672003410042966144266護坦區m351300128205179505小計m367200106400202671376271第七章 質量、安全保證措施7.1質量保證措施過程控制執行過程控制程序,保證所有工序作業按文件化程序和作業指導書或工法操作,對影響工程項目質量的施工,安裝和服務過程進行重點策劃,設置監控點,確保這些過程處于受控狀態,把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的波動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以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資源要把質量保證落到實處,必須配備足夠的資源,從人員、資金、設施、設備到技術和方法,都必須圍繞“質量”進行調配,滿足質量保證的需要,確保工程項目質量。31、要把質量保證落到實處,必須配備足夠的資源,從人員、資金、設施、設備到技術和方法,都必須圍繞“質量”進行調配,滿足質量保證的需要,確保工程項目質量。工程施工質量控制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全員質量意識,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創優質工程光榮,出劣質工程可恥”的思想和“一切為用戶服務”、“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思想。2)貫徹“誰負責施工,誰負責質量;誰負責操作,誰負責質量”的原則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嚴格按“三不放過”原則處理。3)建立健全各項施工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質量檢驗和監督機構,支持其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其堅持原則,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對施工中的各個環節、32、各個部位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和監督,保證本工程質量達到優良標準。4)系統積累有關質量方面的各種原始記錄資料,并及時研究、分析、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質量不利因素。5) 砂袋質量外觀檢查。袋面的加筋和袋體縫制不脫接、不斷線、縫合牢固。袋體織物表面完好,無洞眼、損傷等缺陷。6)砂袋充填質量控制與檢查充盈度控制在設計規范范圍內,按72%到78%控制?,F場控制時間以砂袋頂距袖口最遠冒黑砂為準。充填形成的砂袋外形整齊平整,尺寸符合要求。充填后砂袋完好,袋面無損壞等異?,F象。7)加強質量監測開工前,按設計要求測好拋護區的水下地形斷面;施工中,每層拋好后測多個斷面,雙向測量,與原圖進行對比,發現不足處,及時加以補33、拋,直至符合要求,以保證工程質量。7.2安全保證措施安全生產1)目標。不中斷交通及航道,杜絕重大工傷、死亡事故,杜絕重大交通事故、機械及火災、中毒事故。安全措施1)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如下圖7.1所示。單位負責人單位分管安全負責人上級安檢部門項目部經理項目部專職安全員各班組兼職安全員圖7.1 安全管理體系圖安全保證措施1)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執行“誰管生產,誰管安全”的原則。2)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成立以勞動安全部門為主的安全職能管理機構,負責現場施工安全檢查及安全措施的落實。各個班組設置兼職安全員負責工序施工的安全作業,保證施工生產的安全運34、行。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和設備管理辦法,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3)建立安全獎勵制度。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和嚴格管理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對違犯安全規章制度,違犯個人安全用品使用要求的人員、部門和班組,嚴肅處理;大力表彰獎勵安全生產先進集體和個人。4)加強防火工作,工地有嚴格的消防制度,設置防火標志和防火制度牌,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5)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對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維修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熟悉機械設備性能,掌握機械設備的作用和維護技能,杜絕重大機損、機械傷人事故的發生。6)穿戴。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穿好救生衣,違者進行嚴肅處理。7)認認真真抓好防臺工作。做好組織35、建設,落實安全措施和物質保障各項準備工作。建立與當地氣象臺的有效聯系,設置氣象警報接收機,堅持收聽氣象預報,臺風季節,密切監視臺風動向,在臺風來臨之前,做好防臺準備,將施工現場內所有的流動機械,重要設備、材料、零星配件及零雜物品,撤到安全地區;不能撤走者,則在現場加強固定,所有人員撤到預定的安全位置,最大限度地減少臺風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臺風過后,積極組織恢復生產。8)定位船定位拋錨時,其錨和鋼絲繩的型號規格必須和定位船相匹配,確保定位船在大潮大流速的情況下能承受自身和兩側所系靠的施工船舶的荷載,使得整個施工過程能夠安全可靠的進行。9)施工船舶安全措施。施工中必須服從整體工程動態管理的需要,做好本區段與其它區段的配合。對現場的主要作業船,必須配備高頻和擴音器,與過往船只保持聯系,對駛入施工水域的船只進行提醒;夜間作業時,在船上設好警示燈和照明燈。其進出現場的施工船舶,必須統一聽從水上調度的指揮,未經容許不能擅自進入或離開施工現場,否則對相應船舶進行嚴厲的處理。施工進度計劃 表4-1序號工 程項 目 2003年 2004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1施工準備2核心區級配石護面塊石3永久區袋裝砂級配石護面塊石4護坦區級配石護面塊石5監測維護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92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8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