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結構體系及布置知識培訓課件(1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51853
2022-07-15
15頁
77.04KB
1、結構體系及布置 商業樓宇項目部 結構體系及布置多層和高層建筑結構都要抵抗豎向及水平荷載作用當建筑物高度增加時,水平荷載(風荷載及地震作用)對結構起的作用將愈來愈大所以,在高層建筑中,結構要使用更多的材料來抵抗水平力,抗側力成為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主要問題。在地震區,地震作用對高層建筑的威脅也比多層建筑要大,抗震設計應受到加倍重視。同時,隨著多層和高層建筑抗側力體系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建筑高度也不斷增高。建筑結構體系的類型現在多層和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大約可分為四大類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筒體結構)筒體結構(框筒結構、筒中筒、多筒結構)以上結構各有不同的適用高度和優缺點。關于建筑結2、構材料磚石和鋼筋混凝土(磚混結構)多層建筑廣泛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優點:造價較低、材料來源豐富、便于做成各種形狀,而且結構剛度大,耐火性能好。缺點:自重較大,抗震性能不如鋼結構,建造高度也低于鋼結構(原因)例子:平壤柳京飯店關于建筑結構材料鋼結構 優點:自重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建造高度高 缺點:造價高、剛度較小、耐火性稍差、(世貿中心的受撞擊坍塌)例子:吉隆坡雙塔 關于我國高層建筑的發展(廣州的國際大廈、北京的京廣中心、上海金茂大廈420米)建筑物荷載豎向荷載 包括自重等恒載及使用荷載等活載 水平荷載 風荷載和地震作用 水平荷載風荷載風荷載 空氣流動形成的風遇到建筑物時,就在建筑3、物表面產生壓力或吸力,這種風力作用稱為風荷載 特點 風的作用是不規則的,風壓隨著風速、風向的紊亂變化而不停地改變。基本概念:基本風壓值、風壓高度變化系數、風載體型系數、風振系數總體風荷載與局部風荷載 風力作用時間較長,發生機會也多,一般要求風載作用下結構處于彈性階段,不允許出現大變形,裝修材料和結構均不允許出現裂縫,人不應有不舒適感。(高樓層不裝設吊燈)水平荷載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 地震時,由于地震波的作用產生地面運動,通過房屋基礎影響上部結構,使結構產生振動,稱為結構的地震反應,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反應。地震波可能使房屋產生豎向振動與水平振動。一般對房屋的破壞主要由水平振動引起。設計中主要考4、慮水平地震作用,只有震中附近的高烈度區,才同時考慮豎向地震的作用。我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在6度及6度以上地震烈度區內,建筑物應當進行抗震設防設計。(北京)地震發生機會少,持續時間短,但作用強烈。目前的抗震設計原則是三水準要求,即小震不壞,中震(設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結構體系及典型布置框架結構體系概念解釋:當采用梁、柱組成的結構體系作為建筑豎向承重結構,并同時承受水平荷載時,稱其為框架結構體系。主要構件是梁和柱,可預制或現澆(區別)適用于多層及高度不大的高層建筑,一般不宜超過60米。柱間距一般為8.1米,也有作到9米(3的倍數)優點:建筑平面布置靈活,可做成需要較大空間的會議室、餐廳、辦公5、室、工業車間等,加隔墻后,可做小房間。立面可變化。缺點:梁、柱斷面尺寸都不能太大,否則影響使用面積和吊頂。因此,側向剛度較小,水平位移大,是主要缺點,并因此限制建造高度。布置要求:梁、柱布置要整齊、規則。結構體系及典型布置剪力墻結構體系 概念解釋:利用建筑物的墻體作為豎向承重和抵抗側力的結構,稱為剪力墻結構體系。墻體同時也作為維護及房間分割構件。適用情況:間距受樓板構件跨度的限制,一般為38米。因而適用于要求小房間的住宅(58層常見)、旅館等建筑。優點:整體性好,剛度大,側向變形小;墻體截面積大,承載力要求容易滿足;抗震性也較好。因此,適宜建造高層建筑,在10層50層范圍內均適用。缺點:間距太6、小,平面布置不靈活,不適應于建造公共建筑,結構自重較大。結構體系及典型布置框架剪力墻及框架筒體結構體系框架結構:側向剛度差,抵抗水平荷載能力低,地震作用下變形大,但平面靈活,有較大空間。剪力墻結構:抗側力剛度、強度大,但限制了使用空間。二者結合,取長補短,在框架中設置一些剪力墻,就成了框架剪力墻體系。大多數剪力墻是單片式的分散布置形式,這種結構剛度較小,建造高度一般在1020層。如果把剪力墻連在一起,做成井筒式,井筒的剛度和承載力都大大提高,也增強了抗扭能力,因此可建造高達3040層的建筑,稱為框架框架筒體結構筒體結構。結構體系及典型布置框架剪力墻及框架筒體結構體系從受力和變形性能來看,二者統7、稱為框架框架剪剪力墻體系力墻體系。剪力墻(或筒體)常常擔負大部分水平荷載。廣泛應用于公共建筑和辦公樓等建筑中。布置原則:數量與位置,以對稱為好,并應貫通全高等。結構體系及典型布置筒中筒結構體系當建筑超過4050層時,要采用抗側力剛度更大的結構體系框筒結構或筒中筒結構體系框筒結構或筒中筒結構體系。60年代第一次提出 框筒通常放在建筑物的外圍,由間距很密的柱與截面很高的梁(窗裙梁)組成。形式上象框架,實質是一個開了許多窗洞的筒體,因此稱為框筒框筒。框筒可作為抗側力結構單獨使用,稱為框筒結構,優點:可形成很大的使用空間(內部設柱)多數情況,要使框筒與剪力墻組成實腹內筒結合,形成筒中筒筒中筒,內筒布置樓梯、電梯、豎向管道;之間不再設柱。(荷載形式)優點:有較大的靈活空間,使用合理,結構上也合理,適用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及典型布置多筒結構分為兩類:成束筒和巨型框架 成束筒 抗側剛度比筒中筒更大,可建造更高建筑,如西爾斯大樓,9個框筒 巨型框架用筒體做柱子,用高度很大(一層或幾層樓高)的水平構件做梁,也可做成100層以上建筑。結構總體布置原則控制結構高寬比 結構平面形狀(板式與塔式)對抗震有利的結構布置形式(簡單、規則、對稱)防震縫伸縮縫基礎和沉降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