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發展與環境保護(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2332
2022-07-15
3頁
40.47KB
1、建筑發展與環境保護【摘 要】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建筑工程大規模的發展,這對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只有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進行把握,才能在保證建筑行業高效平穩發展的前提下最大化地保護環境,這同時也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文章主要從建筑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了進行環境保護必須建設生態建筑,并對二者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對策進行了探究。 /1/view-12288013.htm【關鍵詞】 建筑;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引言近些年來城市化水平不斷的提高,一些新興城市的出現和崛起,使得城市的人口數量更加的龐大,各種建筑也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但是,建筑的增多也帶來了一系列2、的社會問題,比如比較嚴重的耕地面積萎縮問題、人口擁擠,城市雜亂無章、不能夠發揮正常的作用。同時,空氣、水源的污染,垃圾,噪聲,綠色植物的退化等等,使得城市雖然在經濟上走在前面,但是生活質量卻遭到了很大的打擊。對建筑進行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不僅能夠使城市和建筑發揮它本來的作用,而且能夠緩解和平衡城市建筑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進一步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一、建筑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1、建筑發展工作必須重視環境的承載力環境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近年來隨著地球人口的不斷增長,我所認知的環境容量不斷的受到挑戰,而一次次的得到進一步的刷新,當地球上都是人類的時候那會是怎樣的3、恐怖情況,更別說人們擁有的資源和生活質量問題了。其實,自然環境有一定的自凈能力,能夠有效的調節生態環境。但是由于龐大的人口,眾多的建筑都大大的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壞。只有人們在滿足環境容量要求的基礎上,人類活動才能在生態環境的承載范圍之內。所以我們的建筑發展工作必須重視環境的承載力,只有在環境的承載力范圍內,我們的建筑發展工作才有意義,我們的城市和建筑才能發揮他們的功能,我們的生活質量才能進一步的得到保證。2、建筑發展工作應該重視城市建筑與環境保護的平衡建筑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同時生態環境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上面已經提到我們應4、該轉變我們與環境之間相處的關系,不應該是斗爭和征服,應該是平衡。只有達到平衡,才能既滿足了人們生活方面的需求又保證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不遭到破壞。當然,我們的生活環境一直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自然狀態,我們要達到建筑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對這個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加以控制和協調。城市中的各種事物數量上的變化,比例上的變化以及種類上的變化等等,促進和維持城市環境的平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工作。城市環境的平衡是保證城市建筑與環境保護之間平衡的基礎。3、重視城市建筑環境的發展城市的建筑環境是人們對建筑領域的一大進步,它是建立在城市建筑與環境保護相平衡和協調的基礎上的。只有5、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求,又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才能進一步的探討城市建筑環境的發展。重視城市建筑環境的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的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并且有利于促進人們的居住環境進一步的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進一步的促進城市的發展,使得城市的功能更加的健全。建筑環境是傳統的建筑領域的一大進步,從關注量到越來越關注建筑的質量。二、建筑發展中的生態建筑與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1、生態建筑生態建筑即是符合生態學原理的建筑。它是根據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把建筑作為生態系統中的自然組織、自調系統,為人類提供舒適的居住場所以及各種生活和工作條件的同時,融入整個生態循環中,建6、立了新的生態平衡,使人、自然和建筑達到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建筑一般應達到以下要求:1.1要符合當地生態循環的原則。把生態學和建筑學等學科結合起來。以人為本,從人、建筑、自然協調發展出發,合理安排和組織建筑與其他自然環境各種因素的關系,在建筑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盡量不破壞生態環境,與環境友好,盡量從氣候,地形、體形、尺寸、朝向、功能等方面綜合考慮,要符合當地生態基本要求。1.2要符合節約的原則。由于全球的自然資源十分有限,而建筑則是消耗能源及各種原材料的大戶,若不注意節約,一味追求奢侈,只注意當代人的需求,忽視了將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整體環境的協調,必定會使資源和能源消耗過快,致使生態失7、調,造成社會的不可持續發展。1.3要符合健康的原則。生態建筑要少用或不用有污染性的材料,使人和動植物不會因建筑物而影響其生命和生長。1.4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人類生存的環境,依賴著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守恒,科學技術的進步。2、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一是強調人類社會的發展。二是發展必須遵循科學規律,是符合人類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的發展,這種發展是滿足當代人生存的需要。2.1生態建筑有效節約資源。建筑是消耗一次性資源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使用生態建筑能有效節約資源。生態建筑節約用地。隨著人口增多,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因此,在建筑用地時,必須充分論證,合理規劃,提高土地8、利用率,盡量把建筑項目安排在離鬧區、人口密集區以外的區域,利用劣地,荒地進行建設,增進建筑與環境的協調,生態建筑節水,安裝各種節水設施。2.2生態建筑節約能源。建造生態建筑節約能源的理念。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就是建造生態建筑。根據當地地勢和常年風的形成規律,通過朝向設計,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調節室內空氣的溫度,減少能耗。2.3生態建筑以人為本有利健康。古代我國就有了幾千年生態建筑文明史,人們為了達到居住舒適,充分利用土地和氣候條件建造住宅。現代生態建筑,提倡回歸自然,與自然協調,并不是要放棄高科技而回到古代的傳統建筑時代。因此,生態建筑必須要滿足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各種設施的規劃和安排都要9、充分考慮人的身心健康的要求,也即是要使建筑符合人類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2.4生態建筑回收廢物循環利用。生態建筑處于生態平衡狀態,人們對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廢水進行回收處理,循環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還要根據生態要求,選用生態建材來建造,這些建材對人無害無毒,無放射性污染,有的還產生負離子,遠紅外線等功能,對人的健康具體有一定的益處,同時這些材料具有回收循環使用的性能,在回收使用時,這些材料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不產生第二次污染。三、推進建筑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策略1、重視對城市建筑的規劃工作,以及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城市建筑規劃的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的劃分功能區,在此基礎上重視城市10、的環境。用更加先進合理的思想看待城市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打造生態城市。2、因地制宜規劃生態建筑。制訂出生態建筑的設計、建造和使用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大力宣傳生態建筑的作用和要求,采用積極有效的政策,激勵生態建筑的建造和推廣。3、加強對生態建筑的整體管理。要從全局上、整體上審視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對新建小區項目,應增加生態環境指標要求,對于老城區,也應采取措施,對于具備條件的區域,可逐步進行生態化改造,在各級的建筑環境等部門,建立健全相關的行政監管體系,對立項、設計、審圖、施工、監理、檢測、驗收和維護等環節切實加強管理,保證生態文明國策的有序推進。4、重視對城市環境的保護。在城市中出現的一些11、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空氣,水源,垃圾,噪聲等等,這些使得城市環境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應該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減少廢氣廢水的排放,倡導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的發展。5、加強生態建筑的技術開發。積極組織有關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這不僅是建筑設計,而且還包括建材等各方面的攻關,開發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建筑技術的同時,加大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力度,開展國際合作,使我國的生態建筑處于世界水平。6、倡導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資源的緊張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我們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倡導可持續的發展觀,倡導節能技術和循環經濟,注重綠色建筑的發展和推廣工作。建筑生態文明,堅12、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建筑是實施這一國策,加快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因此,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我國生態建筑的建設。【結束語】重視城市建筑規劃與發展,進一步的研究城市建筑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非常有利于提升城市環境。這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也能夠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建筑環境是城市環境的一大創新,同時也是建筑領域的一大進步。未來我們應該更加的重視促進和維護建筑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重視建筑規劃。參考文獻:1喬金南.基于生態文明的環境規劃理論架構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3):425-434.2朱桂云.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研究J.武漢:武漢大學學報,2013(27):66-67.3武姜.當代中國政治生態建設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