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給排水中的六大節能措施(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2378
2022-07-15
5頁
182KB
1、建筑給排水中的六大節能措施一、生活給水要嚴格按照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中生活用水(包括冷水和熱水以及其他用水)定額量的標準執行,用水量不得過高。主要方法有:合理利用市政管網余壓,直接供水;采用分區供水方式并采用新型供水設施,在建筑生活給水系統中進行豎向劃分區域,力爭使各用水點水壓相等均衡;減壓設備設置并聯給水泵的措施,管路系統中少使用減壓閥等附件;管徑設計上采取分支管減壓,降低建筑物內各用水點出水壓力以利節能節水;生活用儲水池的位置設置盡可能合理,減少水池設置深度,來降低水泵的揚程和減少提升高度,減少水泵功率;設計選擇供水方式選擇儲水池加壓提升泵高位水箱方式比較節能節水。目前,我國民用建筑特別是2、高層建筑多采用二次加壓供水,共有兩種給水方式:變頻恒壓變流量:水泵工作壓力設置,應盡量與水泵工頻運行效率最高時段揚程的下限接近;變頻變壓變流量:這種方式節能效果要遠遠好于變頻恒壓變流量給水方式。工作水泵應選用2臺或2臺以上合理的不同級配,水泵流量宜以12的流量階梯級變搭配的形式,并設置氣壓罐,用來實現小流量給水。另外,二次加壓供水首選能源耗損更少、環保性更好的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無負壓二次加壓變頻泵供水無需常規二次供水中的水池和水箱:降低了成本;對供水環節污染更小,節能更突出。建筑中給排水的六大節能措施二、熱水供應熱水供應系統自然條件具備的地區,建筑物的生活熱水供應,盡量選擇可再生的替代加熱能3、源(如太陽輻射能、風力、微生物產能、潮汐能等非礦物能源)作為加熱源。熱水水源采用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技術時,從設計到施工以及投入使用,嚴禁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造成浪費、破壞和污染環境。若利用地下蘊藏的地溫地源作為自動供暖和制冷:利用地表層地下水直接作為能量轉換載體;將作為輸送工具的盤管深埋在土壤中,利用系統盤管內流動的介質作為載體,與土壤中存在能量進行轉換,把這些土壤地溫熱源輸送到地面的水源熱泵機組,進行能量轉換提供給用戶,在冬季為居民提供45一65的生活熱水。利用太陽能提供生活熱水,我國大多數地區位于N40。以南,日照時間較長,太陽能資源充沛,尤其是西藏地區太陽能蓄熱儲存技術易于推廣,太陽能熱水4、工程系統,設計參數要根據建筑所處的緯度、海拔地理位置和建筑物朝向來確定。太陽能熱水工程系統的循環方式有自然式循環式和機械循環式以及直流式3種方式可供選擇。太陽能熱水器應設自動溫控裝置,把熱水溫度設定和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熱能。應當與節能節水技術充分結合。可以利用太陽能作為預熱生活供水,用來節約熱水供應的能量消耗,方法就是將太陽能熱水器設置在熱交換器的前端的管路上起到預熱作用。生活熱水最好采用機械循環系統,以避免階段性供熱水的能量損耗,滿足各用水點的節約熱水要求。為加強余熱的回收和充分再利用,應合理設計熱水供應系統(包括工業余熱、工廠廢熱、鍋爐煙氣余熱、蒸汽凝結水、以及熱風等能量5、的回收和梯級再利用),地區條件較好的情況,應充分利用現有城市熱網或工業生產鍋爐房的熱水或蒸氣作為熱源。不得已的情況下采用專用的蒸氣或熱水鍋爐制備熱源,盡量少用燃氣、燃油這些成本高的燃料作為熱水鍋爐制備熱源,也可以直接用專用的蒸氣或熱水鍋爐提供生活熱水。當本地區的電力供應較充裕或有政策,鼓勵夜間使用低谷電時,宜就近采用電能作為熱源或直接制備熱水的能源。從經濟適用、技術可靠的長遠利益角度出發,設計調整各種不同制備熱水熱源之間的比例和關系合理組合。對距離集中熱水熱源系統供應設備較遠的少量用熱點,應采用局部小型的電加熱或燃氣加熱熱水器加熱的方式;也就是因地制宜對不同場所、不同地點,機動靈活地采用不同的6、熱源熱水供應形式。集中熱源熱水供應系統中心儲水溫度宜控制在5560范位內以節能。熱水供應的給水方式,宜采用同程回水式管網。在采用電力作為熱源時,宜用儲熱式電熱水器作為加熱儲熱設備,充分降低耗電功率。熱水系統供應時間宜縮短,增設機械循環熱水泵,確保冷水和熱水的水壓力均衡。三、建筑排水和雨水方面排水系統的方式應盡量采用無壓流重力式排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管道敷設應就近直接排放,不宜采用機械強排裝置。合理利用中水,空調凝結水要加以利用,回收利用蒸汽凝結水,收集雨水綜合利用。四、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給排水方面為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冷卻水宜循環利用。在靠近沿海、沿河流、沿湖泊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7、就近取江、河、湖、海的水作為空調系統循環冷卻水。在冷卻塔布局上下功夫,充分考慮冷卻塔所處建筑物部位,考慮年平均風向指標,合理安放冷卻塔。為確保使冷卻塔散熱有良好的氣流組織,在不影響建筑空間和美觀的基礎上盡量加大間距。在建筑物空間和美觀不允許的情況下,為避免影響冷卻塔的散熱效果,可以適當加高冷卻塔高度,提高散熱面積。根據現有設計參數選擇冷卻塔,精確計算冷卻水循環管管徑、循環水量,盡量不放大修正系數,降低循環水泵功率,節約耗電量。為了增加循環再利用冷卻水,對冷卻塔冷卻水水質采取不同處理方法,物理過濾處理,化學除藻、除菌、除氧法等,用以緩解和避免管路和設備腐蝕、結垢。冷卻塔冷卻水可以與消防水箱合用,8、既節約冷卻水量消耗,又方便消防水箱的清洗。設計合理的消防管道回流系統設施,把消防試驗用的排放水,再通過回流系統返回到消防水池,加以利用。五、節能節水自動控制和計量方面建筑節能改造,應當施行安裝設置居民小區分棟用熱計量器和供熱管網系統集中調控環節,直至按戶分別計量熱量等措施。對于公共建筑在設計時,除應考慮集中采用熱計量器外,室內也應采用溫度調控,對多表采用遠程操做、控制、讀取等系統。建筑給排水節水,宜對熱水供應溫度,儲水池、儲水箱水位設置控制自動閥,實現遠程自動報警和監控。變頻泵給水運行控制系統,宜采用在管網末端設置反饋信號壓力表,控制變頻水泵轉速。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建筑及所處部位的不同,應分別9、設置給水計量表。居民住宅除按棟、單元設置水表外,還應每戶設水表計量。對于采暖鍋爐用水、空調水冷卻塔用水、園林綠化用水、小區水景用水、公共游泳池用水、生活熱水蒸汽鍋爐補水等,應分別設置計量水表。其他用水(如道路綠化澆灑用水、地面清潔沖洗用水等、汽車沖洗用水)的管道系統,宜設置獨立計量水表。各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公共浴室、學生宿舍的公共浴室、集體宿舍淋浴間等,宜采用腳踏開關、紅外線自動控制開關或刷卡方式用水。六、其他材料設備方面在材料、設備方面,應選用既節能又節水產品,設計施工中嚴禁使用已經被確認的淘汰產品,一經發現,嚴懲不殆。大力推廣石油副產品的耐用、防腐的塑料管材作為輸送管道。在多層住宅、公共建筑的生活給水管道設計上,使用建筑節能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新材料,如PE、PPR等給水管道產品,禁止選用鍍鋅鋼管;在小區建設室外排水工程中,推廣使用高密度(HDPE)聚乙烯雙臂波紋管,用埋地鋼管、鑄鐵管;新建住宅室內排水系統采用聚氯乙烯(UPVC)塑料管,禁止使用砂模鑄鐵管。增強設備與管道的保溫質量控制,選擇性能優良的保溫材料,嚴格控制絕熱層厚度確保絕熱效果。生活熱水鍋爐房、熱交換站的設備應采用高效節能等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