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經驗探討(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2416
2022-07-15
3頁
40.64KB
1、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經驗探討【摘要】建筑給排水在設計、施工以及維護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應嚴格把關,做到設計合理、材料合格,按操作規(guī)程施工,并加強使用過程中維護管理。尋求最佳的排水管道系統(tǒng)方案,提高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質量。本文具體總結探討了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一些經驗。 【關鍵詞】建筑 , 給排水設計 , 經驗【 abstract 】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n each link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do reasonable desi2、gn, material qualified, according to procedures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use process maintenance management. Find the best drainage systems solution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to summarize the building drainage design of some of 3、the experience.【 key words 】 building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住宅建筑的排水管道系統(tǒng)布置的合理與否,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會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在設計、施工以及維護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應嚴格把關,做到設計合理、材料合格,按操作規(guī)程施工,并加強使用過程中維護管理。尋求最佳的排水管道系統(tǒng)方案,提高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質量。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那就必須確保給排水管道質量安全、可靠,并保證不出現水體受污染、管道滲漏等情況。 一、給水設計中的經驗 1、二4、次供水的水質問題與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設計的缺陷與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自來水的水質變差甚至水體有紅蟲的情況時有出現。但實際運行中,有的物業(yè)公司疏于管理,消毒設備的運行并不能達到設計效果。由于消防管道系統(tǒng)內水為死水,每月消防水泵巡檢時,部分死水流入貯水池,消防管道與生活水箱及水池均連通,水體中細菌會交叉感染。由恒壓變頻供水設備分區(qū)減壓水。若建筑物要求穩(wěn)定的水壓,則在屋頂設置小容量水箱(12h用水量)進行穩(wěn)壓,由于水滯留時間短,可以不設消毒設備。這樣大大降低了水質污染的幾率,運行效果良好。 2、給水管道減壓降噪。住宅中雙衛(wèi)設計已經十分普遍,廚衛(wèi)距離較遠,管線加長,但傳統(tǒng)進戶管道的設計多為D5、N20,因而末端用水時容易產生噪聲。部分城市市政自來水的壓力較高,約為0.300.40MPa,三層以下的管道壓力較高,水流過快引起管道接近共振產生顫動和噪聲,用水高峰還會影響頂部樓層的供水。為達到減壓降噪的目的,設計分戶水管宜采用DN25,并設置可曲撓橡膠接頭。低層用戶加設減壓裝置,如減壓閥、減壓孔板、節(jié)流塞等。 3、給水設計優(yōu)化 (1)住宅內給水管材的選用。給水管材應禁止使用PVC系列管材,PVC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材料在食品包裝上已被限制使用的。如果長期使用PVC作為給水管,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目前還未發(fā)現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元素,可以正常使用。作為一種新型管材PEX管具有金屬管材和6、其它塑料管材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給水管道的設計中。 (2)給水支管的布置與敷設。給水供應系統(tǒng)沒有固定的形式,設計時應根據用戶的要求,結合室外給水系統(tǒng)的實際情況經技術經濟比較或采用綜合評判法確定供水方式。普通住宅給水系統(tǒng)我們應本著節(jié)能、又便于管理的原則來選用設計方案。當一戶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衛(wèi)生間,給水管道需穿越房間時,橫管最好設于樓板墊層中,樓板降低710cm,墊層采用渣或細石混凝土。當有采暖管道穿梁敷設(或貼樓板下安裝)時,給水橫管應與采暖管道并排安裝,管道應盡量布置于客廳、餐廳等部位,這些位置是住戶裝修的重點區(qū)域,便于住戶在裝修中合理方便的處理管道。 (3)水表的設置。一戶一7、表是節(jié)約用水的手段,目前住宅的設計中在樓梯間管道井內設計專門的水表管道井,將每戶冷熱水表均設于井內,既方便了管理又達到了按量收費 節(jié)約用水的目的。設計人員也應本著經濟、合理、適用的原則選擇簡單有效的計量方式,以滿足用戶的需要。在北方寒冷地區(qū)水表井最好不要設于靠外墻的位置,應設于靠室內墻的位置上,且管道井內所有管道均作50mm的超細玻璃棉保溫以防冬季管道凍結。許多住宅內廚房與衛(wèi)生間不相鄰有一定間距,或每戶內設有二個衛(wèi)生間,對于這種戶型如何合理布設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廚房-衛(wèi)生間之間的冷熱水連接管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人員最好多從用戶的角度考慮,使此段管沿公用走道、客廳和餐廳的墻邊敷設,盡量避免橫穿臥室8、書房,減少穿墻的次數,以利于日后的維修。 二、排水設計中的經驗 1、廚房臭氣產生。廚房地漏可能會因長時間無水補充,水封內存水蒸發(fā)后臭氣反由地漏進入室內。而現代生活中廚房地面一般很少用水沖洗,少量的濺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潔,故廚房內可取消地漏的設置。地漏的取消還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進入下層戶內空間。 2、排水立管噪聲。隨著普通排水鑄鐵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聲要比鑄鐵管高約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臥室,加上現澆樓板的隔音效果較差,住戶能明顯感覺到排水管道的噪聲,降低了生活質量。布置衛(wèi)生器具時要盡量考慮使排水立管遠離臥室和客廳,同時管材考慮新型降噪產品9、,如現今市場上常見的芯層發(fā)泡UPVC管道和UPVC螺旋管,從而達到降低排水立管噪聲的效果。 3、吸氣閥的應用。基于建筑的美觀與安全考慮,排水立管無法穿越樓層伸出屋面的情況經常發(fā)生,此時只能加大排水管徑增加排水能力。但這會使排水效果不理想,并容易形成負壓,破壞水封。若在立管頂部設置吸氣閥即可解決以上問題。吸氣閥負壓時開啟吸氣,正壓時關閉,從而達到滿足增大排水立管排水能力的要求,同時令立管內臭氣無法逸進室內。 4、衛(wèi)生間滲漏問題。衛(wèi)生間滲漏問題一直是現代建筑的通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上下層住戶因排水管漏水而導致各種糾紛。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發(fā)生下層住戶靠衛(wèi)生間處樓板及側墻發(fā)生滲漏現象。由于無法10、查找出漏水原因,上層住戶只能將整個衛(wèi)生間地面鑿開重新翻修,鑿開后一般會發(fā)現因下沉室內積滿水,積水經側墻滲入下層。 5、排水設計優(yōu)化 (1)住宅內排水管材的選用。在室內建筑排水施工中, PVC-U管已基本取代了傳統(tǒng)砂模鑄鐵管。但是由于PVC-U管及管件的抗沖擊力較差。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由于高層面上(如二、三十層)的裝修工人隨意將建筑垃圾從坐便器排水預留口中倒入,這些水泥塊、碎磚塊從二、三十層落下,造成最下層立管轉水平管處的部位打破,出現污水滲流,無論多層建筑還是高層建筑,在底層的立管和水平管均須采用鑄鐵管,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另外選用合適的、質量保證的伸縮節(jié)也相當重要。 (2)住宅內排水管道的11、敷設。第一,廚房排水管道的設置。廚房洗滌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樓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對于廚房是否設地漏,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建議廚房內不設地漏:現代生活中廚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沖洗,少量的濺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潔,廚房地漏由于長時間無水補充,水封內存水蒸發(fā)后臭氣反由地漏進入室內。同時,取消地漏還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進入下層戶內空間。第二,衛(wèi)生間排水管道的設置。新設計的住宅應致力于取消伸入下層住戶空間的排水橫管。 (3)地漏與存水彎的配合問題。傳統(tǒng)鐘罩式地漏的水封容易揮發(fā),常常造成下水道異味和排水口溢出的液體進入室內,形成室內污染。所以在給排水設計中,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凡是室內接有污水的排水地漏,12、均應配套安裝P型存水彎,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否則應增設一節(jié)短管來加大水深,防止竄味的發(fā)生。 總之,建筑給排水系統(tǒng)看似簡單,但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工程設計人員,應本著技術、安全、經濟性原則,在實踐中努力創(chuàng)新 ,尋求最佳的給排水設計方案 ,適應住宅設計發(fā)展的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要求。參考文獻:1 李經波. 建筑給排水設計的幾點經驗J. 考試周刊, 2011,(16) 2 陸程. 淺談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 才智, 2008,(09) 3 周文宇. 淺談建筑給排水設計和施工中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 華章, 2009,(17) 4 趙紅. 建筑給排水設計中配合問題探討J. 科協論壇(下半月), 2007,(12) 5 宋羽. 淺談當前給排水工程專業(yè)教育的弊端J. 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 2004, (02) 6 李勁松. 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環(huán)保問題J. 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