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隧道明槽出口至涼井站高架區間蓋梁專項施工方案(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52729
2022-07-15
30頁
302.54KB
1、重慶單軌公司軌道交通三號線二期全線土建工程經開園隧道明槽出口至涼井站高架區間蓋梁施工專項方案一、 編制依據1. 重慶市軌道交通三號線二期全線土建工程經開園隧道明槽出口至涼井站高架區間施工設計圖紙。2. 鐵路橋涵施工規范(TB102032005)。3. 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5)。4. 重慶輕軌較新線一期工程跨座式單軌軌道梁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辦法(試行)。5.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市政工程部分、鐵道工程部分。6.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7. 建筑施工計算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第三版)。8. 路橋施工計算手冊2、(人民交通出版社 周水興)。二、工程概況重慶市軌道交通三號線二期全線土建工程經開園隧道明槽出口至涼井站高架區間全長5.190km,含4個高架區間和4個車站,其中高架區間4.7078km,高架車站0.4822m,其中第一個區間為經開園站至鴛鴦站大里程段,起訖里程CK25+845CK26+156.3,本管段里程劃分見下表。本管段高架區間(不含車站)內墩柱蓋梁分為門墩蓋梁和花瓣形標準墩蓋梁2種構造,其中花瓣形標準墩蓋梁根據平曲線半徑、墩柱高度等劃分為種截面型式,具體見下表,所有標準墩蓋梁均位于金開大道。在涼井站進口段存在少量門形雙柱墩,分別位于中央分隔帶和右側人行道上,其蓋梁為矩形截面,長度根據墩柱3、位置確定。蓋梁施工之前按照橋梁支架搭設辦法設置雙排碗扣式腳手架操作平臺,平臺頂面與蓋梁頂面平齊,上部鋪設腳手板,腳手板應保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采用細鐵絲綁扎牢固,橋梁支架按照0.6m步距設置人字形鋼管梯道和護手,并在支架每4m水平截面設置水平防落網,支架四周設置垂直防護網;平臺四周設置垂直防護欄桿,欄桿較蓋梁頂面高出2m,側面布設安全防護網。具體詳見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在線路曲線段,因墩柱中心和道路中央分隔帶不重合,要求墩柱盡量位于綠化帶中央,故此除I型蓋梁外其它型式蓋梁相對于墩柱存在一定偏移值C,設計均作了偏心設計,偏心值在0.05m0.15m之間。標準墩蓋梁設計為C50鋼筋混凝土,門墩蓋4、梁設計為C50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頂面支承墊石內安裝錨箱基座板及其調整支架、檢修通道預埋件,蓋梁外側兩端安裝通信、信號預埋套筒,所有非接觸網接地的蓋梁在大里程側面安裝通信、信號避雷接地預埋鋼筋(弱電),在指定墩位大里程側面進行接觸網避雷接地預埋件(強電)、預埋管安裝;根據施工架梁需要,設計要求在蓋梁側部及頂部設置PC梁架設工程預埋件1、2、3;另外在蓋梁頂部設置接觸網電纜鋪設預埋件。蓋梁內及錨箱基座板底部安裝排水系統UPVC管道,蓋梁頂部設置排水坡,并在四周安裝R10mm的橡膠條形成隔水帶。三、 蓋梁總體施工方案墩柱施工完成后,按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要求搭設碗扣式施工腳手架,用作施工操作平臺,5、縱距0.9m,步距1.2m。蓋梁混凝土施工流程見圖。蓋梁混凝土施工流程檢修通道預埋件(先以錨箱為準,后精測,平面:5mm,標高:0-3mm)墩柱頂混凝土鑿毛、清理通信、信號套筒及接地鋼筋安裝蓋梁底模吊裝、定位及支撐鋼筋綁扎、沖突部位預先調整、施工進出孔洞前后側模安裝、定位、分出中線(誤差20mm)錨箱及支架吊裝、粗調、支架點焊定位(誤差10mm)排水管安裝錨箱段主筋箍筋點焊成整體安裝清掃口、地漏澆注砼(全程測量監控,澆注時間控制在3h左右)驗收預埋件復測覆蓋養生(覆蓋12h,養生14天)拆模(必須先拆除套筒固定螺栓)纜風繩+50振搗棒糾偏(嚴禁強行牽引)出現較大偏差錨箱精確定位(平面:5mm,6、標高:0-3mm)采用墩頸預留模板作為蓋梁模板的支撐體系,該模板利用柱箍握箍力產生的柱面摩阻作用于墩身上,從而獲得蓋梁支撐力。蓋梁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板,其中面板材料為Q235/-6鋼板,橫肋采用Q235/-680板條,間距300mm,豎肋采用80槽鋼,間距400mm,面板邊沿采用Q235/-680板條,其上間隔200mm設22螺栓連接孔,模板四周為平扣或斜扣。(見蓋梁模板設計圖及安裝圖) 根據蓋梁設計類型,我部按照花瓣形標準墩及門墩蓋梁類型及相關截面尺寸以及蓋梁數量,結合工期要求,經分組整合后共有5種標準墩蓋梁模板基本套型,計劃每區間投入花瓣形標準墩蓋梁模板8套,共計27套;在涼井站入口段門墩區7、間配置門墩蓋梁模板及支架3套。根據要求,所有定型鋼模板采用TF-8脫模劑。預計所有蓋梁相對總工期為100個工作日。四、結構檢算(一)扣件式支架結構驗算本工程按模板與施工腳手架分離設置,故此腳手架平臺按照經驗布置,距主體結構1m位置設置雙排碗扣式腳手架,縱距0.9m,步距1.2m,最大搭設高度17.4m,外側一排腳手架設置45度剪刀撐,底部設置橫向加強連桿,腳手架作用于車行道路面時直接采用鋼支撐,作用于土質地基上時在支撐下墊設木板或條狀C20砼筏式基礎。蓋梁施工之前按照橋梁支架搭設辦法設置雙排碗扣式腳手架操作平臺,平臺頂面與蓋梁頂面平齊,上部鋪設腳手板,腳手板應保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采用細鐵絲8、綁扎牢固,橋梁支架按照0.6m步距設置人字形鋼管梯道和護手,并在支架每4m水平截面設置水平防落網,支架四周設置垂直防護網;平臺四周設置垂直防護欄桿,欄桿較蓋梁頂面高出2m,側面布設安全防護網。施工作業平臺采用鋼圍欄和腳手板組合形成,作業人員盡量不站立在蓋梁鋼筋上,以減少對系統預埋件定位的影響,(具體措施見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二)花瓣形標準墩蓋梁模板檢算1、荷載標準值計算按照III型最不利懸臂(C=150mm,QJ23D04)時進行檢算。蓋梁模板最不利位置在長臂端上、下邊模結合部位往下第一層鋼楞中心處,該處面板受橫向撓度控制,面板橫豎向分別與-6*80板條鋼楞及80槽鋼鋼楞密貼,梁端按鉸支考9、慮,跨長a=400mm,b=400mm,該部分主要荷載如下:該處蓋梁模板自重按照單位寬度計算,模板法向水平夾角為22,模板自重在模板法向的分力為qm=1.5*cos22=1.39kn/m2,新澆鋼筋混凝土側向靜壓力:F=0.22*26*5*1.15*1.2*1.50.5=48.3kn/m2F=26*0.8=20.8kn/m2取二者小值,F=20.8kn/m2混凝土沖擊荷載:2kn/m2內部振搗器附加荷載:4kn/m2施工荷載按0.3kn/m2考慮蓋梁自由長度小,不考慮風荷載。上述各項荷載分布系數取值1.2則得蓋梁長臂端上、下邊模結合部位下面第一層鋼楞中心處荷載組合F=(1.39+20.8+2+10、4+0.3)*1.2=34.2kn/m2q=F*1m=34.2kn/m2. 面板撓度及強度檢算下邊模面板t=6mm,E=210Gpa,按照4邊簡支、均布荷載計算,由楞格長短邊之比為b/a=0.4/0.4=1.00,查路橋施工計算手冊第1228頁附表2-17得w=0.00406,Mx,y=0.0368,Q235鋼材v=0.3,面板剛度Bc=Eh3/(12(1-v2) =210*109*63*10-9/(12*(1-0.32) =4154,則面板撓度w=wqa4/Bc=0.00406*34.2*103*0.44/4154=0.00085mf=0.0015m,合格。跨中彎矩M=Mx,yqa2 =0.11、0368*34.2*103*0.42 =201n.m,取1m寬度面板作為研究對象,則其截面抵抗矩W=1*0.0062/6 =36*10-6m3面板強度=M/W=201/(36*10-6)=5.6Mpa=210Mpa,合格。3. 組合面板強度及撓度檢算1)組合面板強度檢算在蓋梁長端懸臂側部上、下邊模結合部為最不利位置,組合面板支承結構為面板和水平向-6*10板條,有效計算寬度0.4m,標準計算跨度0.4m,按多跨連續梁受均布荷載計算,見組合面板截面特性圖,跨中彎矩Mmax=qml2/8 =34.2*0.4*103*0.42/8 =0.274kn.m組合面板各結構重心在面板內向板條外移3.2mm處12、,其截面抵抗矩為:W=(6*102/6+6*10*7.8)+(400*62/6+400*6*(3.2-3) =3448mm3= Mmax/W =0.274*103/(3448*10-9) =79.5Mpa=210 Mpa,合格。2)組合面板撓度檢算上、下邊模結合處組合面板撓度受在水平方向控制,應檢算其撓度值是否超限,截面慣性矩為:I=(6*103/6+6*10*7.82)+(400*63/6+400*6*(3.2-3)2)=19070mm4f=5qml4/(384EI) =5*34.2*0.4*103*0.44/(384*210*109*19070*10-12) =0.00114mf=0.0013、15m,合格。4、連接螺栓檢算上、下邊模水平連接螺栓、正面側模中心上沿為連接點最不利位置,雖然在施工期間為了安全在模板頂沿順橋向臨時電焊了間距1.0m的連接鋼筋,但還是需要對其進行檢算(不考慮臨時拉筋情況下),該部連接采用M22螺栓,現分別對其進行檢算。1)順橋向正立面側模中線上沿連接螺栓設同一列螺栓按胡克定律進行計算(見模板半圖及中縫截面受力分析圖及中縫處M22錨栓超靜定軸力圖(胡克定律),由圖得知最上一棵螺栓為最不利受力位置,墩頂混凝土按新澆計算,并假設側翼下邊模無支撐情況下荷載全部由中縫連接螺栓抵抗,得F=0.22*24*5*1.15*1.2*1.50.5 =44.62kn/m2F=2414、*1.4=33.6kn/m2取二者較小值得F=33.6kn/m2,該荷載呈三角形豎向作用于懸臂端截面,其等效荷載P1作用中心距蓋梁下邊沿距離e1為1.4/3=0.465m,P1=33.6/2*2.2*1.4=51.7kn。蓋梁懸臂段鋼筋及混凝土按衡載計算,鋼筋混凝土Gc=3.38*26=87.8kn,模板Gm=8.2*1.5=12.3kn,施工荷載、內部振搗附加荷載及混凝土沖擊荷載N=0.3+4+2=6.3kn,上述荷載等效荷載G=87.8+12.3+6.3=106.4kn,距墩柱中軸線等效距離e2為1.92m。由上圖得知,最上一棵連接螺栓軸向拉力為Nmax,假定蓋梁中軸線模板連接螺栓為自由不15、受力狀態下,所有橫向荷載由最下模板承受,其集中反力為P,設蓋梁中軸線底部E點為靜定中心,以右側模板及懸臂部分鋼筋混凝土為分離體分析,得Pa1= P1e1+Ge2P=(51.7*0.465+106.4*1.92)/1.4=163.1kn按照胡克定律,Ni按線性分部,與xi成正比,得知上述分離體與系列M22螺栓的水平靜定方程為P=Nmax(hi/1.3),則Nmax=1.3P/hi=1.3*163.1/4.9=43.3kn45#鋼螺桿容許拉應力為210Mpa,容許剪應力80 Mpa,M22螺栓凈截面A0為2.74cm2,得= Nmax/A0=43.3*103/2.74*10-4=158Mpa=2116、0Mpa,安全。該部模板連接法蘭受剪,按焊縫總寬10mm、長200mm計算,得=Nmax/A=43.3*103/(0.01*0.2)=21.7Mpa=80Mpa,安全。2)下邊模上沿中心連接螺栓該部連接采用M22螺栓,其受力較復雜,為了簡化計算,取下邊模板自重、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及附加荷載組合,按上沿一排螺栓均勻受力計算,模板及以上投影部分為分離體所受荷載如下:F=3.34*1.5+26*3.38+6.3=99.2kn每棵螺栓承受軸向拉力N=99.2/10=9.92knNmax=43.3kn,由第1)項檢算得知,該部位螺栓受力安全。5、墩頸預留模板抱箍承載力檢算墩頸預留模板高1m,按最小周長(217、.2*2.1m實體墩)L=8.6m計算,鋼材與混凝土之間靜摩阻值采用粗砂與樁體作用環境,取值105Kpa,墩頸承載力為R1=*L=105*8.6*1.0=903kn;則另行按照柱箍上M30螺栓設計拉力求近似阻抗值,取二者較小值作為墩頸承載力,鋼鐵與混凝土阻抗系數取0.55,其中柱箍上M30螺栓設計拉力N=A0=210*106*5.06*10-4=106.3kn,柱箍間距0.6m,則M30螺栓在每m高度范圍內每側能夠提供的最大握箍力為Nmax=2Ncos45o/a =2*106.3*cos45o/0.6 =250.6kn握箍承載力R2=4Nmaxf=4*250.6*0.55=551.2kn則墩頸18、抱箍承載力為R=551.2knG1=17.7*26+24.8*1.5+6.3=503.7kn,安全。6、蓋梁懸臂支撐鋼管架附加措施為進一步保證蓋梁豎向穩定、安全,在側邊模頂部、上下模板順橋方向支設2排計6根48*3.0鋼管架支撐,支撐縱距0.9m,步距1.2m,橫橋向采用加強橫桿,每3m設置1道鋼管連墻抱箍,作為蓋梁懸臂端臨時卸載支承體系。7、中縫頂部前后側模板 前后測模板受新澆混凝土綜合側壓力作用,根據混凝土高度不大,豎向面板檢算合格的情況,采用16螺桿在頂部進行連接,不再進行檢算。連接螺栓耳環對稱設置在中縫兩側200mm處,螺桿間距a=1000mm,總共設置6根螺桿(見蓋梁模板安裝圖)。五19、施工工藝及方法(一)模板安裝作業安全操作要點1、鋼模板技術要求:1)模板應保證橋墩、蓋梁混凝土結構和構件各部分設計形狀、尺寸和相互間的位置正確。模板設計方案應提供詳細的模板設計圖。2)模板采用整體定型組合式鋼模板,不設拉桿,要求模板設計的整體性好,接縫對接嚴密、不漏漿,便于拆卸和多次使用。3)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承受新澆混凝土的重力(按一次性連續澆注不小于6米)、側壓力(澆注速度按1.5m/h)及施工中可能產生的各種荷載。4)模板材料(鋼板、型材)選用大廠生產的優質材料,要求面板使用6mm鋼板。5)模板表面不得有毛刺、銹色,藥皮、焊渣應清除干凈。6)模板制作完成后,應進行試20、拼裝,并正確、規范編號。7)模板制作偏差見下表:項目允許偏差(mm)鋼模板制作外形尺寸長和高0,-1肋高5面板端偏斜0.5連接配件的孔眼位置孔中心與板面間距0.3板端中心與板端間距0,-0.5沿板長方向的孔0.6板面平整度2板面和板側撓度18)模板拼裝允許偏差見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1前后、左右距中心線尺寸102表面平整度23相鄰模板錯臺14預埋件和預留孔的位置59)根據相關要求,所有定型鋼模板統一采用TF-8脫模劑。2、吊裝作業安全操作要點1)安裝和拆除大模板,吊車司機與安裝人員應經常檢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穩起、穩落、穩就位,防止模板大幅度擺動,碰撞其他物體,造成倒塌事故。本工程蓋21、梁模板最大吊裝高度15m,最大吊裝荷載(大塊整體單塊鋼模)780kg,采用25噸汽車吊吊裝就位。2)模板安裝和拆除時,安裝人員應經常檢查吊環,對于筒形模板要預先調整好重心。起吊時應用卡環和安全吊鉤,不得斜牽起吊。嚴禁操作人員隨模板升降。3)大模板安裝時,應先內后外對號入座。模板就位后用鋼筋三角支架插入板面螺栓眼上支撐牢固。未就位固定前不得摘鉤。 4)吊裝大模板時,應有防止脫鉤裝置,大模板的臨時連接件要么全部拆除要么連接牢固,防止脫開和斷裂、墜落。 5)模板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不承重結構側模不應小于2.5MPa;跨度小于3m的板、梁不低于設計強度的50,跨度大于3m的板、梁不低于設22、計強度的70。6)拆模板應先拆除連接螺栓和鐵件,并使模板面與蓋梁脫離,方可慢速起吊。模板拆除時注意拆除順序,松開螺栓未起吊的模板要采取臨時固定措施,保證拆除安全。7)清除模板和刷TF-8脫模劑時,必須將模板支撐牢固,兩板中間保持不少于0.6m的走道。8)大模板放置時,下面不得有電線和氣焊管線。(二)腳手架施工安全技術要求1、腳手架采用碗扣式,鋼管采用483.0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 腳手架鋼管根據現行國家標準低壓流體輸送焊接鋼管(GBT3092)、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中的規定:外徑為1048mm的鋼管,外徑允許偏差0.5m23、m; 外徑為51mm的鋼管,外徑允許偏差1;對鋼管壁厚為3與3.5mm時允許正偏差均為12,允許負偏差均為-15。鋼管上嚴禁打孔。使用舊鋼管時應檢查有無嚴重鱗皮銹,銹蝕深度不應大于壁厚允許偏差。各種鋼管的端部彎曲在1.5m長范圍內限制允許偏差5mm。2、腳手板采用木腳手板或竹腳手板;每塊質量不宜大于30kg,木腳手板材質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范(GBJ5)中級材質的規定。腳手架厚度不小于50mm,兩端應各設置直徑為4mm的鍍鋅鋼絲箍兩道。 3、腳手架的搭設應嚴格按照審批方案進行搭設。并要注意以下事項: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嚴禁將外徑48mm與51mm24、的鋼管混合使用;橫向斜撐搭設時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4、橫向水平桿的構造應符合以下規定: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宜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底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5、拆除作業時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各構件嚴禁拋擲至地面。6、對正在施工中的交通地段腳手架要派專人值班守護,指揮交通。7、架子工作業時,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所用25、材料應堆放平穩,工具放入工具袋,上下傳遞物件不得拋擲。8、大風、暴雨后應對腳手架進行檢查,發現立桿沉陷、接點松動、架子歪斜等情況應及時處理。9、腳手架的構造尺寸應符合有關規定,與墩柱應有足夠且牢固的拉接點,不得隨意加大桿距和拉結。10、腳手架斜道和上料平臺必須安裝1.2m高的兩道護身欄桿和掛防護立網,并隨施工高度而升高,防護網兩網搭接扎結牢固,立面上每隔一定距離加設一層防護網。11、腳手板應滿鋪,鋪平、鋪牢,不得有探頭板。12、腳手架搭設過程中,隨施工升高,應及時設置水平桿和墩柱連接。13、腳手架搭設完畢應進行檢查驗收,合格方能使用。14、腳手架與電壓為120Kv的架空輸電線路安全距離不小于226、m,否則應有隔離防護措施。同時還應有良好的防電避雷裝置和可靠的接地,必須與電動機具接觸時,應有良好的絕緣。15、結構承重部分腳手架必須通過單獨檢算方可實施。(三)鋼筋制作安裝1、蓋梁鋼筋安裝步驟 模板安裝蓋梁鋼筋榀架地面制作蓋梁鋼筋綁扎并預留錨箱基座板安設空隙錨箱調整支架、基座板安裝及初調墩頂及蓋梁鋼筋調整到位精確調整錨箱基座板、安裝其它預埋件安裝墊石鋼筋及模板灌注混凝土(過程測量監控)預埋構件復檢及調整2、操作要點及說明(見支座錨箱與蓋梁鋼筋沖突調整圖) (1)蓋梁鋼筋位置調整,錨箱基座板連接板寬度為240mm235mm,設計錨箱連接板處鋼筋設計間距300mm160mm,實際凈寬度268mm27、128mm,鋼筋間距小于錨箱基座板連接板寬度。錨箱安裝要求整體進行,禁止拆卸。故要求在安裝鋼筋時將錨箱連接板處鋼筋間距調整為24050 mm,錨箱部位環向箍筋分別兩側偏移50mm,為了配合錨箱安裝及其調整,同時確保箍筋在調整過程中不致發生過大變形、扭曲,部分箍筋采用分段式截斷安裝,并進行單面搭接焊實現環向封閉,焊縫嚴格按照施工驗收規范辦理。在完成錨箱基座板調整支架安裝后,經過調整后的鋼筋在錨箱安裝到位后回調至原設計位置,如部分鋼筋與錨箱或其他預埋件理論上即存在沖突,則須保證其數量、規格以及分部的均勻性。(2)鋼筋榀架在加工棚內制作,吊裝入模,并作為蓋梁鋼筋主骨架控制其它鋼筋綁扎外廓,在進行錨箱28、安裝前,橫橋向內側2榀骨架頂部需要外移65mm,底部可不移動,錨箱安裝到位后該榀架可恢復至原設計位置。(3)墩柱鋼筋進入蓋梁5cm處設一道箍筋,應嚴格找平,并和主筋焊接,蓋梁鋼筋安裝時置于其上。(4)蓋梁四周倒角處及側邊模底部,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保護層墊塊,墊塊最小支撐高度為35mm,以保證澆注混凝土時鋼筋的凈保護層要求;蓋梁主筋采用等強剝肋滾軋直螺紋機械連接接頭。鋼筋綁扎時按照設計間距布筋,并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變形。當錨箱支架和鋼筋位置沖突時,按照需要可適當調整鋼筋間距,并最大限度恢復原位。3、鋼筋制安的技術要求(1)蓋梁鋼筋骨架的焊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雙面29、焊接焊縫長度5d,焊縫無氣孔、夾渣、裂紋等。(2)所有鋼筋的力學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1499GB13014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使用前按有關質量檢驗標準進行抽樣檢驗。(3)綁扎鋼筋時,必須按照設計圖紙中的要求控制縱向受力鋼筋的間距,箍筋應與主筋綁扎成鋼筋骨架,箍筋間距不得大于設計圖紙上得要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鋼筋骨架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發生位移。(4)箍筋必須封閉成箍,端頭處應該按照圖紙中的要求做1350彎斜,并保證彎斜后平直段不小于10d(箍筋直徑)。對于無法彎斜1350的箍筋必須在端頭采用電焊封閉,單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d(箍筋直徑)。(5)嚴禁采用改制鋼筋。施工時任何鋼筋的替換,30、均應經設計單位同意方可進行。(6)施工中鋼筋空間位置如發生沖突,可適當調整其布置,但應確保鋼筋設計數量和凈保護層厚度。(四)基座板錨箱安裝為保證支座的安裝精度,采用錨箱調整支架進行安裝調整,見左側錨箱調整支架設置圖。其具體施工步驟如下:1、嚴格按照錨箱基座板調整支架設計圖(該系列圖樣附后)制作加工,拼精度:高度10mm,縱橫向10mm,對角5mm。 2、蓋梁鋼筋安裝并調整完畢支座錨箱預留空隙后,根據檢校合格的蓋梁模板邊沿精確放樣出支座及蓋梁軸線,以軸線及其交點控制測量出錨箱調整支架安設位置,并粗調至10mm精度,之后采用25噸汽車吊吊裝錨箱,錨箱置于調整支架上部精調螺桿上,粗測出錨箱定位位置,31、精度控制在10mm,之后將錨箱定位范圍內所有蓋梁主筋及箍筋點焊連接,使之形成整體,以增加支座錨箱支撐剛度。3、 嚴格按照設計提供的支承墊石坐標和標高參數進行精確放樣控制。錨箱粗測定位后,將調整支架底部角鋼兩端點焊在蓋梁鋼筋頂部。使用水平調整螺栓及豎直調高螺栓調節基座板的平面和標高,并起到將基座板錨箱頂緊固定的作用。采用漸進法調整支座錨箱位置及標高,直至基座板中心與設計安裝中心重合,基座板頂面達到設計標高,支座錨箱控制精度為:平面誤差5mm,水平誤差0-3mm。4、 核基座板中心坐標、板頂標高無誤后,將調節螺栓上部和錨箱焊接,錨箱基座板調整支架設計圖焊接后必須再次復核基座板安裝精度是否發生變化。32、5、基座板和安裝支架緊固定位后,應按照排水管道圖并根據墩臺主排水管與錨箱排水孔實際位置將錨箱底部漏水孔與墩臺主排水管用塑料波紋管連接并進行固定、粘接。6、復核各部位是否固定可靠或焊接,本工序完畢后,及時將蓋梁模板內的雜物沖洗清楚干凈后即可進入下一道工序。7、為保證澆注質量,澆注到基座板錨腿高度后,應嚴格控制基座板平立面位置偏移情況。8、為了避免或減少錨箱受到不均勻振動而產生位移,在澆注過程中應隨時復查基座板的安裝精度,并在地面設置蓋梁模板固定體系及錨箱牽引纜風繩,確保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蓋梁模板出現10mm以上過大偏移(主要是平面)時,可以采用調整纜風繩進行助力張拉,張拉過程必須采用2根以上5033、振搗棒配合操作,嚴禁直接對錨箱進行牽引,以防止損傷錨箱支腿。9、經前面模板檢算得知,蓋梁混凝土澆注可以在3小時內完成分層澆注,這樣可以在混凝土初凝前盡量保證支座錨箱精調時間,為錨箱支架安裝精度提供了時間保證。為了控制支座錨箱定位情況,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全程進行跟蹤監測,出現偏移隨時糾正。(五)其他預埋件施工蓋梁內還有檢修通道預埋板、通信信號預埋套筒、接觸網及通信信號防雷接地預留鋼筋、架梁預埋件13、蓋梁頂部設置接觸網電纜鋪設預埋件、錨箱及墩身排水管道等其他系統預埋件,個別墩位還設置了接觸網下行預留管道,所有預埋件均由專業廠家生產提供,進場時有產品合格證、檢查記錄,安裝使用后有安裝使用記錄。1、34、檢修通道預埋件MJ1根據設計要求,每墩預埋612個不等。施工時根據設計及工藝要求,在完成支座錨箱精確安裝后,根據錨箱基座板中線放樣出MJ1預埋位置,并經過個別精測后最終確定預埋標高和平面位置,并將MJ1預埋鋼筋與蓋梁鋼筋焊接牢固。按照設計要求,安裝后應確保MJ1頂面與蓋梁頂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需要不停檢測支座錨箱安裝精度,MJ1安裝可以采用以下備用方案: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初凝前,根據支座錨箱基座板中線放樣出MJ1安裝位置,再將MJ1安放在混凝土內。為了避免因蓋梁鋼筋與MJ1預埋鋼筋沖突而導致此方案失敗,可以在進行蓋梁模板校驗時檢查其沖突情況,并在蓋梁鋼筋定形前預先調整留出空隙。35、2、排水管及擋水條蓋梁頂面設一個105mm地漏,按設計圖示要求在下端用定型管與墩柱預埋管、錨箱下水平排水管連接,上端和蓋梁頂面平。安裝時注意下端連接牢固,并和鋼筋適當綁扎固定,上端口水平經測量設置,灌注砼時清掃口和地漏上管口用塑料紙封嚴,防止堵塞;振搗及其它作業時,注意不得損壞連接管。在施工混凝土之前、過程中、之后必須 按照要求進行通水試驗,檢驗排水管暢通情況。蓋梁頂部四周R10mm橡膠擋水條在蓋梁混凝土達到強度后采用膨脹螺釘鉚接。3、通信、信號預埋套筒每墩兩側各設置4個45鋼M20螺栓套筒,其中后部采用10mm厚400mm400mm鋼板鉆孔固定,該板中心設計位置還增設1個接觸網下行預留管道穿36、洞和4個鏤空漏氣圓孔,為保證預埋套筒精確定位,在蓋梁端部模板上對應位置打孔,施工前采用螺栓自模板外側將預埋套筒固定在模板上,每個墩設置了8個螺栓固定裝置。為了有效防止套筒內螺紋滲入混凝土漿液,在安裝前預先填塞黃油,在拆除蓋梁模板前,必須先行拆除套筒固定螺栓,避免拉壞蓋梁和預埋件。4、通信、信號專業避雷接地預埋件用2根20鋼筋與墩柱內經過標示的自然接地體引上鋼筋焊接,在設計位置自蓋梁小里程方向側50mm伸出,蓋梁模板伸出部位預先打孔。5、接觸網下行預埋管道按照設計要求,在蓋梁MJ1預埋板上斜穿出接觸網預埋管道,上口與蓋梁頂面齊平,下口自蓋梁模板對應位置打孔穿出。澆注混凝土前上口采用塑料布封閉以防37、止混凝土堵塞,該管及其預埋螺栓必須保證設計精度,尤其需要保證其相對位置精度。(六)測量控制要點1、蓋梁及支座、預埋件安裝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蓋梁前后、左右邊緣距設計中心點尺寸10mm鋼尺量2表面平整度2mm2m靠尺3蓋梁頂面高程10mm測量檢查4支座錨箱中心及周邊位置偏差5mm測量檢查5支座錨箱高程+0、-3mm測量檢查6相鄰橋墩支座錨箱間距偏差3mm測量檢查7支座錨箱的平面角度2/1000rad測量檢查8支承墊石的超高偏差1/1000rad測量檢查9橋預埋件位置偏差3mm鋼尺量2、編制詳細的施工測量方案并報送監理審批,關鍵部位施工測量應采用最少2種比對控制方法,確保實測精度。38、3、平面控制,使用儀器萊卡TCR1201型全站儀,小棱鏡。(以QJ23D04#墩為例)在墩位附近的樓房或臨近墩頂設置穩定的控制站點,根據設計提供的支承墊石中心參數a、b、c、d及,為了便于控制,以錨箱基座板面縱橫向中心線四中點S1、S2、S3、S4(下行線X1、X2、X3、X4)作為坐標控制點,測量誤差不大于2mm。4、高程控制:使用儀器精密電子水準儀、銦鋼尺、鋼卷尺,所有測量儀器全部按規定進行鑒定。測量點每個基座板控制S1S6,X1X6點。測量方法:(以QJ23D04#墩為例)在QJ23D05#墩柱底部精確引測高程,將鋼卷尺從墩柱頂吊下,卷尺下端加以49N拉力,尺長進行溫度改正,將標高從墩柱39、下端引測到墩柱模板頂面,測量過程中儀器站點和測量人員操作平臺隔離設置。基座板高程誤差03mm。(七)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 1、本工程商品砼為甲供料,混凝土的各項指標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混凝土灌注時內外溫差應控制在20以下;混凝土入模溫度應控制在32以下;拆模時內外部溫差不得大于20。故此蓋梁混凝土盡量避免在夏天晴日的10點17點進行,按要求進行混凝土試件抽樣,其中同條件養護試件應采用與結構相同的砼、相同的澆注方法和養護條件。 2、蓋梁C50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每班第一盤進行檢查,班中若發現異常情況,應隨時抽查,對檢查不合格的砼應予退回。砼振搗時注意不破壞預埋排水40、管及使錨箱支座板移位,如果過程檢測時發現錨箱存在位移,立即進行糾正;按照要求,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可以進行通水試驗,澆筑完畢后也必須通水檢查水管暢通情況。蓋梁頂面按要求設置排水坡,混凝土澆注完成后采用砼原漿抹面,初凝后采用1:2水泥砂漿抹坡。3、采用專用保護層墊塊。鋼筋綁扎的鐵絲頭不得伸入保護層內,加強模板周邊振搗,不得使保護層墊塊成為鋼筋腐蝕通道。墊塊數量不應過少,應保證所有鋼筋的保護層均滿足設計要求。4、混凝土運輸、澆注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蓋梁混凝土應從中間向兩側澆注,澆注層厚不超過300500mm,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注并及時振搗,并應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澆注上41、層混凝土。振搗泵送混凝土時,振搗棒移動間距為400mm,振搗時間宜為1530s,振動棒應快插慢提,隔2030min,進行第二次復振。5、 養護要求:砼應在澆注完畢后立即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硬化后要進行專人澆水養護,夏天覆蓋時間不小于12h,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6、蓋梁和墩柱施工縫技術要求:本工程按照設計要求,墩柱及蓋梁施工縫設置在蓋梁底部500mm處,該部分墩柱與蓋梁同期同標號澆注。施工縫應水平,不得出現波浪現象,不得出現垂直施工縫。施工縫不得出現大于2mm的錯臺,確保模板對接精度。施工縫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鑿毛清掃處理,分段施工要保持整個橋墩顏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