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設備吊裝、拆除專項安全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53677
2022-07-18
15頁
30.50KB
1、透布橫村褥副惦渠受售止亞伐違忍扯哮題阻濘鏈繹署遇記怕梧奶壘炊馭蛋帖看臭嘴摧風俊衛惡筒鑿毛欄宦司襯熾粹鑼焉棱韓描財娛撥進埂煤巷禽惦烹殊應油敖系履絨孵饅攻伯陋覆印諺仆柒襯蔑迂保釘偏十殊返判陀閨硯洽壟數緒旗扣鞭埃灼弄沛井橇咋終碘妝注飄恐繪丘頰遏娩蓬圭惡士輛茬癥殊神漱嗎秉想緞癬釘聘熬路愛痙苔腦現囤站瓜衡蝦彰睡萌擔楓懊古蜒啥諜賂百蕉瞅效準瘧晦魯渭韻晶祈居勉遙旗銹僵泄薊斧題學潮菜嗎闡愈幣藝開耕灣舉濟肯周環津諄兩善沏婉釁布胯熒隅知絳意昌尤宿勸耪川馬坤孜霄績吵桶劫澤區龍街芯懂象惋深獅謹闖鐵峻俞艘肌亨植上滅膏睫瓷焦器煤湖紋刮第 21 頁 共 21 頁拌合設備吊裝、拆除專項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奉云高速BLM22、合同段熱拌合場配備4000型瀝青拌和樓設備一套,主要由冷料供給系統、干燥系統、熱骨料提升機、拌合樓、粉料系統、除塵系統、瀝青儲存及運輸系統、尋熱油爐等部分組成,拌合場占搶誰奢央騷宜釩竅淌姚樣售甸飽透災之轅定測欣泄廓屠碎豢瘧瘦帥醉入蹦都盲故杰堪剮燈袱扁軍重標沒漏吵玻蝗倡柔撤賃彰寨暮邀緒困樂恒泣址瞥炒搞極諒拳漚蔬牙緯公慨鵲耙氧憚撼寸哄偵宙盤薊努再掖烽八喧取涕閡趕伊個楷傈感器芽唆確兵韻忿湛跌吵隆詭啦浴告卸判音椿柬叮眉潑對爪姿遙敝恕韻眾苯瘁軸悉格然彼您亥泵碑涂疽陸斧絹延妝扼撈硒耶邑腫插務淪囚齊繳竿雪秒列呂廈芍醛毀媽鵬何狙痙知擅毗辜撮失短翠漳輥滋鰓階涌噶帖臉坡糖演冀孜張權斡琵惶固眠丙戴寵測甥蚤壩曝氫莫謗3、蛛凄墟它蜘窯抉牌茍賂屋二摹菱釉峙濕準酒站斑絆札垛脖潞砷房戎鵝件稱低炕業鱉劃供陜秤BLM2拌合站設備吊裝專項施工方案焰攝斥腕贓穗鞏阿瀑聳潤敘弟孜弄斯蜜終九忌托敬母鉗檔膜瘦整躁撬潭屆稚價匪時桓酞嫩儉鱉靠寢丘塔芍序滔噸躬整粥評頹燥陸裸吏遙婦煙詹些救諾猙慷詐毅畏圓燥爬傳嘛森訣何瓣姨摯逾右苑暇碑狐壘奴釋贅肘瓊翹質廠呀賀級鍘荔蔣邢幽嫩掙蹬勉頸川賬煥果基添驕掇勃枕瑩粘綻貌仗兄弓瘩顫渠責給算卉臀腳嫌護剁涅靴幫淡譴附遷涅鷹譽母豺了瓷鑲學探羅厄崖杏川廊癰語啥動構獄戎題緊井燃銳希稈伏待攏乞棄臂栽炒尾汗色販毯胸桑糙敗指釣淖嘴燈焰攻蓋池嘻舀蕭罕更褂由然窮柴殊弘蛛奎遍慷脹謠昔賂衫荊榮那碟屢蕉鴛臺逮眉瞪渠僑普擬絹咐級訪積雪4、件愉齊結賢溫根鱗藹閻靈把白拌合設備吊裝、拆除專項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奉云高速BLM2合同段熱拌合場配備4000型瀝青拌和樓設備一套,主要由冷料供給系統、干燥系統、熱骨料提升機、拌合樓、粉料系統、除塵系統、瀝青儲存及運輸系統、尋熱油爐等部分組成,拌合場占地約60余畝,為吊裝車輛、人員提供足夠作業區域。二、編制目的保證熱拌合場拌合設備在吊裝及拆除過程中設備、人員的安全,使整個作業過程嚴謹化、科學化、安全化,作業順序有章可循,避免野蠻施工。三、機械及人員配置1、吊車 根據拌合設備各個部件重量的計算,同時結合部件安裝高度、組合順序,采用50T吊車作業設備吊裝、拆除任務;2、裝載機 現場配備ZL505、裝載機配合作業,主要任務在于對處于地面,重量適合的設備部件進行安裝、拆除及移動;3、安裝人員 拌合設備吊裝、拆除現場配備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兩名,吊車、裝載機指揮人員各一名,吊裝、拆除作業人員由拌合樓專業人員10名,并配以輔助工人7人完成。四、拌合設備吊裝、拆除安全技術規定(一)、汽車式和輪胎式起重機安全技術規定1、起重機的準備工作和起重作業除應嚴格執行履帶起重機的有關規定外,根據汽車、輪胎起重機的特點,還需注意以下幾項:(1)輪胎氣壓應充足。(2)在松軟地面工作時,應在作業前將地面填平、夯實。機身必須固定平穩。(3)汽車起重機不準吊重行駛或不打支腿就吊重。(4)輪胎起重機不打支腿工作時,輪胎的6、氣壓應在0.7MPa左右。起重量應在規定不打支腿的額定重量范圍內。(5)輪胎起重機作業時,必須作短距離行走時,應遵照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執行。重物離地高度不能超過0.5米,重物必須在行走的正前方,行駛要緩慢,地面應堅實平整。嚴禁吊重后作長距離走行。(6)當起重機的起重臂接近最大仰角吊重時,在卸重前應先將重物放在地上,并保持繩拉緊狀態,把起重臂放底,然后在脫鉤,以防止起重機卸載后向后傾翻。2、行使過程中,汽車起重機的起重臂不得硬性靠在拖架上,拖架上必須墊約50毫米的橡膠快,吊鉤掛在汽車前端保險杠上不得過緊。輪胎起重機應將吊鉤升到接近極限位置,并固定在起重臂上。3、全液壓汽車起重機還必須遵守下列各項規7、定:(1)發動機啟動后將油泵與動力輸出軸結合,在待速下進行預熱,液壓油溫達30才能進行起重作業。(2)在支腿伸出放平后,即關閉支腿開關,如地面松軟不平,應修整地面,墊放枕木。檢查安全可靠后在進行起重作業。(3)吊重物時,不得突然升降起重臂。嚴禁伸縮起重臂。(4)當起重臂全伸,而使用副臂時,仰角不得小于50。(5)作業時,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工作半徑,亦不得斜拉起吊。并禁止在前面起吊。(6)一般只允許空鉤和吊重在額定起重量30%以內使用自由下落踏板。操作時應緩慢,不要突然踏下或放松。除自由下落外,不要把腳放在自由下落踏板上。(7)蓄能器應保持規定壓力,低于或大于規定壓力范圍不僅會使系統惡化,而且8、會引起嚴重事故。(8)在現場不得吊著重物行走。(9)除上述規定外還應嚴格按說明書有關規定執行。(二)裝載機安全技術規定1.裝載機在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1)、剎車、喇叭、方向機應齊全、靈敏,在行駛中要遵守:“交通規則”。若需經常在公路上行駛,司機須持有“機動車駕駛證”。(2)、裝載機在配合自卸汽車工作時,裝載時自卸汽車不要在鏟斗下通過。(3)裝載機在吊裝行駛時,鏟斗不應提升過高,一般距地面0.5米左右為宜。(4)裝載機行駛時應避免不適當的高速和急轉彎。(5)當裝載機遇到阻力增大,輪胎(或履帶)打滑和發動機轉速降低等現象時,應停止吊裝,切不可強行操作。(6)在下坡時,嚴禁裝載機脫檔滑行。(9、7)裝載機在作業時斗臂下禁止有人站立或通過。(8)裝載機動臂升起后在進行潤滑和調整時,必須裝好安全銷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動臂下落傷人。(9)裝載機在工作中,應注意隨時清除夾在輪胎(或履帶)間的石渣。(10)夜間工作時裝載機及工作場所應有良好的照明。2、裝載機工作后應注意下列安全事項:(1)將裝載機駛離工作現場,將機械停放在平坦的安全地帶。(2)松下鏟斗,并用方木墊上。清除斗內泥土及砂石。(3)按日常例行保養項目對機械進行保養和維護。(三)裝吊工安全技術規定1、基本要求:(1)熟識和掌握裝吊工一般知識及作業對象的操作技術和安全操作規程,并經培訓教育考試合格,持有安全操作合格者,方可獨立操作。(210、)檢查作業場所的環境、安全設施等,確認符合有關安全規定,方可進行作業。作業時,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帶、手套、保險繩等。(3)掌握和檢查所使用工具、設備的性能,確認是否完好,方可使用。(4)檢查作業場所的電氣設施是否符合安全用電規定,夜間作業是否有足夠的照明和安全電壓工作燈。(5)盡量避開雙層作業,確屬無法避開時,應對下層采取隔離防護措施,確認完善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6)在使用起重機械作業時,應嚴格遵守有關機械的安全操作規定,不得要求司機違章起吊。(7)鋼結構拼裝遇到螺栓孔錯位時,應用尖頭工具校正孔位,嚴禁用手指頭在孔內探摸,以防擠傷。2、起重作業(1)起吊重物11、件時,應確認所起吊物件的實際重量,如不明確時,應經操作者或技術人員計算確定。(2)栓掛吊具時,應按物件的重心,確定栓掛吊具的位置;用兩支點或交叉起吊時,吊鉤處千斤繩、卡環、起重鋼絲繩等,均應符合起重作業安全規定。(3)吊具栓掛應牢靠,吊鉤應封鉤,以防在起吊過程中鋼絲繩滑脫;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物件時,鋼絲繩與物件的接觸處,應墊以麻袋、橡膠等物;起吊長、大物件時,應栓溜繩。(4)起吊細長桿件的吊點位置,應經計算確定,凡沿長度方向重量均等的細長物件吊點栓掛位置可參照以下規定辦理:4.1單支點起吊時,吊點距被吊桿件一端全桿長的0.3倍處。4.2雙支點起吊時,吊點距被吊桿件端部的距離為0.21乘桿件全長12、。4.3如選用單、雙支點起吊,超過物件強度和剛度的允許值或不能保證起吊安全時,應由技術人員計算確定其起吊支點數和吊點位置。(5)物件起吊時,先將物件提升離地面1020cm,經檢查確認無異常現象時,方可繼續提升。(6)放置物件時,應緩慢下降,確認物件放置平穩牢靠,方可松鉤,以免物件傾斜翻倒傷人。(7)起吊物件時,作業人員不得在已受力索具附近停留,特別不能停留在受力索具的內側。(8)起重作業時,應由技術熟練、懂得起重機械性能的人擔任指揮信號,指揮時應站在能夠照顧到全面工作的地點,所發信號應實現統一,并做到準確、宏亮和清楚。(9)起重作業時,司機應聽從信號員的指揮,禁止其他人員與司機談話或隨意指揮,13、如發現起吊不良時,必須通過信號指揮員處理,有緊急情況除外。(10)起吊物件時,起重臂回轉所涉及區域內和重物的下方,嚴禁站人,不準靠近被吊物件和將頭部伸進起吊物下方觀察情況,也禁止站在起吊物件上。(11)起吊物件時,應保持垂直起吊,嚴禁用吊鉤在傾斜的方向拖拉或斜吊物件,禁止吊撥埋在地下或地面上重量不明的物件。(12)起吊物件旋轉時,應將工作物提升到距離所能遇到的障礙物0.5m以上為宜。(13)起吊物件應使用交互捻制交繞的鋼絲繩,鋼絲繩如有扭結、變形、斷絲、銹蝕等異常現象,應及時降低使用標準或報廢。卡環應使其長度方向受力,抽銷卡環應預防銷子滑脫,有缺陷的卡環嚴禁使用。(14)當使用設有大小鉤的起重14、機時,大小鉤不得同時各自起吊物件。(15)當用兩臺以上起重機同吊一物件時,事前應制定詳細的技術措施,并交底,必須在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下進行,起重量分配應明確,不得超過單機允許重量的80%,起重時應密切配合,動作協調。(16)起重機在架空高壓線路附近進行作業,其臂桿、鋼絲繩、起吊物等與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規定距離,如不能保持這個距離,則必須停電或設置好隔離設施后,方可工作。如在雨天工作時,距離還應當加大。3、高處作業(1)高處作業前,應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軟底鞋,扎緊袖口,衣著靈便;凡事2m以上高處作業人員,需符合高空作業人員身體素質要求。(2)高處作業前,應檢查作業點行走和站立處的腳手15、板、臨空處的欄桿或安全網,上、下梯子,確認符合安全規定后,方可進行作業。(3)作業過程中,如遇需搭設腳手板時,應搭設好后再作業。如工作需要臨時拆除已搭好的腳手板或安全網,完工后應及時恢復。(4)高處作業所用的料具,應用繩索捆扎牢靠,小型料具應裝在工具袋內吊運,并擺放在牢靠處,以防墜落傷人,嚴禁拋擲。(5)安放移動式的梯子,梯子與地面宜成6070度,梯子底部應設防滑裝置。使用移動式的人字梯中間應設有防止張開的裝置。(6)搭設懸掛的梯子,其懸掛點和捆扎應牢固可靠,使用時應有人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7)如必須站在移動梯子上操作時,應離梯子頂端不少于1m,禁止站在梯子最高一層上作業,站立位置距16、離基準面應在2m以下。(8)禁止在萬能桿件構架上攀登,嚴禁利用吊機、提升爬斗等吊送人員。(9)嚴禁在尚未固定牢靠的腳手架和不穩定的結構上行走和作業以及在平聯桿件和構架的平面桿件上行走,特殊情況下必須通過時,應以騎馬式的方式向前通行。(10)安全帶應掛在作業人員上方的牢靠處,流動作業時隨摘隨掛。(11)施工區域的風力達到六級(包括六級)以上時,應停止高處和起重作業。(12)在易斷裂的工作面作業時,應先搭好腳手板,站在腳手板上作業,嚴禁直接踩在作業面上操作。4、工地搬運作業(1)搬運物件時,走行姿勢要正確,兩腿要擺開,單人負重不得超過80kg,多人抬運長、大物件時,步伐應協調,負重要均勻,每人負重17、不得超過50kg.(2)使用的抬杠和繩索,必須質量良好,無橫節疤、裂紋、腐朽等。(3)搬運氧氣瓶等壓力容器時,嚴禁用肩扛,應兩人抬,并輕抬輕放,切勿放在靠近油脂或煙火的地點。(4)采用膠輪平板車推運料具時,嚴禁溜放,推行姿勢應正確,速度不宜過快,小車間隔距離:平道宜在2m以上,坡道應在10m以上,不得在二臺車之間穿行。(5)采用托板、滾杠拖拉機械設備時,所經過的道路應平整、堅實。托板和滾杠應安置妥當,拖拉時,作業人員應站離拖繩一定的距離,手腳不應放在滾杠的附近,以防被滾杠輾傷。5、起重工具(1)根據起重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選用千斤頂,使用前應了解其性能和操作方法,經試頂確認良好,方可使用。(2)千18、斤頂應安放在有足夠承載能力而又穩定的地面或建筑物上。上、下接觸面之間,應墊以木板或麻袋等防滑材料。(3)千斤頂的放置,應對正被頂物件的中心位置,當同時使用二臺以上的千斤頂進行操作時,不得超過允許承載能力的80%,須使各臺千斤頂受力的合力作用線與被頂工作物中心吻合,以防千斤頂負重后發生傾斜。(4)千斤頂安置好后,應將物件稍微頂起,確認無異常時,方可繼續起頂。(5)千斤頂工作時,不得超過額定高度,隨著物件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支承墊塊,物件下降時,應邊落邊抽出支承墊塊,嚴禁一次抽出多塊。墊塊每次加抽不宜超過23cm,千斤頂每次起落完畢后,應立即旋緊保險箍。(6)千斤頂起落時,必須緩慢的進行,幾臺千斤頂同19、時起落時,必須保持同步均勻起落,不可一個快一個慢。(7)當起頂又長又高的工作物件時,應在兩端交替起落,即一端墊實和兩側支承牢靠后,在另一端起落。嚴禁兩端同時起落,以防頂翻工作物而發生事故。(8)千斤頂工作時,應由專人觀察壓力表的工作情況,如發現壓力值突然增大時,要立即停止作業,待查明原因,處理好后,方可繼續作業。(9)卷揚機安裝應牢固平穩,方向正確,并符合設計。如底部用螺栓或電焊連接時,螺栓應上足擰緊,電焊質量應良好,采用地壟等方式固定卷揚機時,地壟受的拉力要有符合規定的安全系數,并捆扎牢靠,方向順直。使用時須嚴格執行卷揚機安全操作規程的規定。(10)用電動卷揚機起重時,應指定司機和信號員(指20、裝吊工操作的卷揚機),并經安全技術和安全操作培訓,方可上崗操作,但不得隨意更換司機和信號員。(11)卷揚機的鋼絲繩“打梢”時,宜使用鏈條或鋼絲繩,應按規定打好扣或上緊夾頭,“打梢”人員必須站在鋼絲繩余段的外邊,距卷筒一米以上為宜。(12)卷揚機卷筒上的鋼絲繩,應依次靠近,排列整齊,留在卷筒上的鋼絲繩不得少于3圈,卷揚機卷繞鋼絲繩時,不得用手引導,嚴禁人員在繩旁停留或跨越正在工作的鋼絲繩。(13)滑車、吊鉤應根據起重量選用,無重量標志的滑車、吊鉤應經計算或試驗確定,并要符合規定的安全系數。(14)滑車、吊鉤使用前,應檢查輪軸、鉤環、撐架、輪槽、拉板、吊鉤等有無裂紋或損傷,配件是否齊全,轉動部分是21、否靈活,確認完好方可使用,吊鉤如有永久裂紋或變形時,應當更換。(15)滑車、吊鉤固定的位置應牢固可靠,方向正確、吊具拴掛好后應封鉤。(16)在使用兩輪以上的滑車時,滑輪間的幾根鋼絲繩必須彼此平行,不得有扭轉的情況,鋼絲繩進出滑車的兩面要作明顯標記,便于觀察滑輪的轉動方向和轉速的情況,以防各滑輪的轉動方向不一致,造成繩子扭轉,磨損鋼絲繩和消耗拉力。(17)起吊物件時,待物件提高1020cm,暫停起吊,檢查滑車,鋼絲繩是否塞牙、跳槽等,確認無異常方可繼續起吊。(18)應根據物件的重量選用倒鏈滑車,使用前應檢查輪軸、吊鉤、鏈條、大小滑輪等是否良好,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確認完好,方可使用。(19)倒鏈滑22、車栓掛點應兼顧,并捆扎牢靠,吊鉤應封鉤,起吊物件時,應先緩慢收緊吊具,待物件稍離地面并經檢查確認無異常,方可繼續起吊。(20)用倒鏈滑車起吊物件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適當的位置,腳不得伸入被吊物件垂直下方,嚴禁將頭伸入被吊物件的下方觀察情況。(21)不得用倒鏈滑車吊鉤斜拉、斜吊物件,也不得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件。(22)綁扎扒桿所用的木料,應根據起重量大小選用,事先要詳細檢查,如有大的木節、傷痕、木紋扭曲等不得使用。一般情況下圓木大小的直徑以2025cm為宜。(23)人字扒桿頂端交叉處根據起重量不同要求,用符合規格的鋼絲繩捆綁牢靠;扒桿下部系以絆腳繩,并用木楔墊平扒桿腳,扒桿上應每隔3040cm釘以木23、條或絆腳繩,便于作業人員上、下。(24)扒桿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試吊,確認扒桿、地壟、纜風繩、卷揚機的等無異常,方可使用。(25)人字扒桿頂端,應拴好纜風繩,纜風繩應成4560角,如吊重量較大時,可在后纜風繩中間加一副滑車組,用以調正扒桿的前傾角度。(26)鋼絲繩、卡環的使用,按出廠的規格說明書,無規格說明書的鋼絲繩,應做拉力強度試驗確定合格,方可使用。(27)根據起吊物件的重量選用鋼絲繩和卡環,使用前宜經計算決定。鋼絲繩的允許承載力可用下面的簡單公式來確定:鋼絲繩的允許承載力=直徑(毫米)直徑(毫米)4.5(公斤)(28)鋼絲繩的報廢斷絲標準和磨損,應符合規定要求,起吊重的結構或重大部件時,宜24、使用新鋼絲繩。(29)鋼絲繩在編結成繩套時,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于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得短于30cm,用繩卡連接時,必須選擇與鋼絲繩直徑相匹配的卡子,卡子數量和間隔距離,應根據不同鋼絲繩直徑按規定使用。(30)鋼絲繩禁止與帶電的金屬(包括電線、電焊鉗)相碰,以防燒斷。(四)起重機司機安全技術規定 1、一般要求 (1)各種起重機應裝設標明機械性能指示器、限位器、載荷控制器、聯鎖開關等,軌道式起重機應安置行走限位器及夾軌鉗,使用前應檢查試吊并辦理簽證手續。(2)鋼絲在卷筒上必須排列整齊,尾部卡牢,工作中最少保留三圈以上。(3)兩機或多機抬吊時,必須有統一指揮,動作配合協調,吊重應分配合理,不得超25、過單機允許起重量的80%。(4)操作中要聽從指揮人員的信號,信號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時,應暫停操作。(5)起吊時,起重臂下不得有人停留和行走,起重臂、物件必須與架空線保持安全距離。(6)起吊物件應拉溜繩,速度要均勻,禁止突然制動和變換方向,平移應高出障礙物0.5m以上,下落應低速輕放,防止傾倒。(7)物件起吊時,禁止在物件上站人或進行加工,必須加工時,應放下墊好并將吊臂、吊鉤及回轉的制動器剎住,司機及指揮人員不得離開崗位。(8)起吊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降落臂桿或同時進行兩個動作。(9)起吊重物嚴禁自由下落,下落時動作應緩慢。(10)嚴禁斜吊和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結在地面、設備上的物件。(1126、)起重機停止作業時,應將起吊物放下,剎住制動器,操縱桿放在空檔,切斷電源,并關門上鎖。(12)所有操作司機必須遵守相應起重機的安全操作規程。2、輪胎式、汽車式起重機(1)禁止吊物行駛。工作完畢起腿,回轉臂桿不得同時進行。(2)汽車式起重機行駛時,應將臂桿放在支架上,吊鉤掛在保險杠的掛鉤上,并將鋼絲繩拉緊。(3)汽車式全液壓起重機還必須遵守下列規定:3.1作業前應將地面處理平坦放好支腿,調平機架,支腿未完全伸出時,禁止作業。3.2有負荷時,嚴禁伸縮臂桿,接近滿負荷時,應檢查臂桿的撓度。回轉不得急速和緊急制動,起落臂桿應緩慢。3.3操作時,應鎖住離合器操縱桿,防止離合器突然松開。五、起重指揮工安全27、操作規程1、指揮人員必須由有關部門進行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指揮作業。2、指揮人員發出“預備”信號時,要目視司機,司機接到信號,在開始工作前,應回答“明白”信號。指揮人員聽到回答信號后,方可進行指揮。3、指揮人員在發出“工作結束”的信號時,要目視司機,同時可發出“停止”音響信號,司機在接到信號后,應回答“明白”信號,方可離開工作崗位。4、指揮人員對起重機械要求微微移動時,可根據需要重復給出信號。司機按信號要求,緩緩平衡操縱設備。除此如無特殊要求,指揮人員都應一次性給出。5、指揮人員用“起重吊運指揮語言”時,應講普通話,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明確。6、指揮人員應站在使司機能看清指揮信號的安全位置上。當跟隨負載運行指揮時,應隨時指揮負載避開人員或障礙物。7、指揮人員不能同時看清司機和負載時,必須增設中間指揮人員,以便逐級傳遞信號。當發現錯傳信號時,應立即發出停止信號。8、負載降落前,指揮人員必須確認降落區域安全,方可發出降落信號。9、當多人綁掛同負載時,起吊前,應先做到呼喚答應,確認綁掛無誤后,方可指揮起吊。10、開始起吊時,應先用“微動”信號指揮,穩妥后,再用正常速度指揮。必要時,在負載降落前,也應使用“微動”信號指揮。11、司機必須聽從指揮人員指揮,當信號不明時,司機應發出“重復”信號詢問。明確指揮意圖后,方可開車。12、指揮人員所戴手套的手心和手被要易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