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地梁、承臺、磚胎模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53951
2022-07-18
9頁
125KB
1、人工挖孔樁(E軸T軸)地梁、承臺、磚胎模施工方案金海花園B地塊基礎設計為獨立承臺基礎。其中K軸到T軸樁體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此部分承臺底部最深處為11.3米,地梁規(guī)格為600mmX1000mm,E軸到K軸底板厚度為500mm,K軸到T軸底板厚度為400mm,底板墊層為100mm厚素砼。現(xiàn)根據(jù)甲方對施工進度及節(jié)約成本的要求,對E軸到T軸人工挖孔灌注樁部分的地梁、承臺、磚胎模施工采取以下方法:1、施工總體安排 E軸到T軸的施工,總體施工方向為由E軸到T軸,土方運送坡道預留在前期市政公司土方運送路線上,便于充分利用前期施工設施(洗車臺、砼硬化路面等),降低施工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2、地梁、承臺開2、挖前的井點降水 根據(jù)本工程的基礎設計情況及現(xiàn)場的場地實際情況,考慮到甲方要求的施工進度,現(xiàn)由E軸到T軸的基礎施工采用輕型井點降水,以保證在地梁及承臺施工中場地保持干燥,不影響施工進度,井點降水由金眾基礎分公司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以下方面:1)井點間距布置適中,深度達到要求,總體保證場地中間水位低于承臺底部,以便于地梁、承臺處的土方開挖。2)因核心筒體部位承臺較深,降水較困難,故核心筒體部位要適當增加井點,保證達到降水目的。3)專人負責場地降水,保證降水不間斷進行,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排除。4)井點降水施工中,保證對周邊建筑物及設施無不良影響產生。3、地梁、承臺土方開挖地梁、承臺土方開挖由我方組織3、人員放線,土方由市政公司開挖。根據(jù)本工程的基礎設計情況及現(xiàn)場的場地實際情況,且施工期正逢深圳的雨季,土方開挖施工安排如下:1)本工程承臺、地梁設計的底面標高相對較低,土方開挖擬采用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施工。2)采用二臺反鏟挖土機(配備足夠的運土車),對地梁及承臺開挖,當挖至素砼墊層底面標高以上300mm,剩余余土采用人工清土至設計標高。3)開挖范圍為:基坑底部為設計中承臺的外邊線往外1000mm, 邊坡按1:0.5的坡度進行自然放坡。4)開挖出的土方采用自卸車運至甲方指定的到土場。5)本工程施工時正逢深圳是雨季,為了避免基坑被侵泡及及時排水施工時擬采用以下措施:在基坑上部采用紅磚砌筑寬34、00mm,最淺處為200mm,并向四周集水井找坡0.5%的排水溝;并在基坑四角采用紅磚砌筑深2000mm,平面尺寸為850850mm的集水井防止雨水流入基坑中。(此部分已施工完畢)(2)在基坑底部四周采用紅磚砌筑寬300mm,最淺處為200mm,并向四周集水井找坡0.5%的排水溝;并在基坑四角采用紅磚砌筑深2000mm,平面尺寸為15001500mm的集水井,井口鋪設直徑20mm間距20mm的焊接鋼筋防墜網,井四周鋪設300mm厚碎石濾水層,井底鋪設200mm厚碎石濾水層,并在距井底200mm、400mm高度的井壁磚墻上周邊埋設直徑100mm間距330mm的PVC管瀉水管。具體形式見下圖:排水5、溝大樣圖集水井大樣圖(3)機械開挖時剩余300mm余土,在墊層施工前再采用人工清土,以免基底土層被侵泡及擾動。4、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包括以下兩個階段。1、底板磚胎模完成后外側的回填土在地梁砼施工完成、拆模后開始進行施工。回填的土方采用本工程其他部位施工開挖出來的土方進行回填,土方回填至室內設計標高以下200mm。該工序要注意:a在胎模砌筑一天后具有一定的強度后進行;b回填土分層夯實時要做好胎膜的加固措施,防止胎膜破壞,采用舊模板和方木對撐的方法。如下圖:承臺、基礎梁土方回填時磚胎模加固示意圖2、地下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后的土方回填。本次土方回填是在地下室外墻防水,防水保護層完成后進行的一項工作,回6、填土的質量要根據(jù)設計要求選用材料,根據(jù)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進行分層夯實,及時檢驗其密實度及其符合設計要求。本工程底板有多個標高,因此回填也按照工序要求分區(qū)、分次回填。施工工藝:1、施工準備a、材料 回填土:宜優(yōu)先利用溝槽中挖出的優(yōu)質土。回填土內不得含有有機雜質,粒徑不應大于50mm,含水量應符合規(guī)定。b、主要施工機具機械:蛙式打夯機;工具:手推車、篩子(孔徑4060)、木耙、膠皮管、小線、木折尺等。2、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分層鋪土、耙平檢查土質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修整找平驗收檢驗密實度夯打壓實(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3)、遇淤泥時,應先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換7、填砂礫或拋填塊石等方法處理后再行填土。(4)、填筑粘性土,應在填土前檢驗填料的含水率。含水量偏高時,可采用翻松晾曬,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低,可預先曬水濕潤,增加壓實遍數(shù)或使用大功率壓實機械等措施。(5)、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jù)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6)、回填土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以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并且嚴禁采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7)、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夯深基坑;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入必須分段填夯8、時,交接處應填成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于1米。(8)、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墻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大,以免擠歪墻;較長的管溝墻,應采用內部架支撐的措施,然后再外側回填土方。(9)在有管道處,為防止管道中心線的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并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米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情況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10)、回填土每層夯實后,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進行環(huán)刀取樣,測出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11)、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的拉9、線找平,凡超出標準標高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12)、取樣測定夯實后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少于90%,不合格土的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之差,不應大于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huán)刀取樣的方法及數(shù)量應符合規(guī)定。5、磚胎模、墊層施工5.1 磚胎模施工1、本工程承臺及基礎梁采用磚胎模施工,本工程承臺底部土方挖出后,先用振動式打夯機將墊層底部土方夯實,再按設計要求澆筑100厚C10混凝土墊層,墊層頂面標高即為承臺及基礎梁底標高。2、墊層砼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在墊層上按控制線砌筑磚胎模,磚胎模均采用MU7.5紅磚、M5砌筑砂漿砌筑,磚胎模墻厚由承臺高度決定10、,承臺高度小于等于1.0m時,磚胎模墻厚為240mm,;承臺高度大于1.0m時;磚胎模墻厚為370mm。具體做法詳見下圖。3、磚胎模強度達到要求并在內側加固(詳見磚胎模加固示意圖)后,先將場內土方回填夯實至承臺、基礎梁頂面標高下100mm,再用C10混凝土澆筑至承臺、基礎梁面標高。4、在防水工程施工中,磚胎模陽角處防水往往在保護層尚未施工時已經破損,本工程中為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所有承臺及基礎梁磚胎模陽角處均作圓角。具體做法詳見下圖。5.2 墊層施工本工程墊層包括砼底板、承臺、地梁的砼墊層;承臺、地梁的砼墊層先施工,然后在上面砌承臺、地梁磚模,然后回填底板墊層下回填土,再施工底板墊層。墊層采用111、00mm厚C10級素混凝土。1、承臺基礎砼墊層的施工待機械開挖到位后,一邊采用人工清理余土、打夯,一邊開始基礎砼墊層的施工。待砼達到強度要求后,進行磚胎模施工。施工時應注意保證基礎平面尺寸的準確,墊層每邊伸承臺邊線100mm 2、底板下砼墊層的施工待承臺基礎磚胎模砌筑完畢,且磚胎模采取了可靠的加固支護,土方回填打夯、平整完畢后開始底板下砼墊層的施工,施工時用6 2000鋼筋頭打入土中作為控制標高。6、暗溝排水 根據(jù)本工程的基礎設計情況及現(xiàn)場的場地實際情況,在進行地梁、承臺基礎開挖時,核心筒體部位開挖較深,先挖核心筒體部位土方,然后將核心筒體暫時作為集水坑,有利于施工及排水。同時在基礎施工中采用暗溝排水,具體部位是在基礎底板、地梁、承臺等處埋設200PVC管,使基礎周圍地下水流向集水坑,具體做法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