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坡建筑業市場分析及前景展望(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4591
2022-07-18
4頁
35KB
1、加坡建筑業市場分析及前景展望國際經濟合作 劉國玉 1997.09本文介紹了新加坡的基礎設施良好,有利于房地產業發展,也介紹了1996年新加坡建筑業的特點和我國公司在新加坡開展承包工程的情況。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口310萬,面積641平方公里。其經濟主要由制造業、金融與服務業、商業、交通與通訊業及建筑業組成。近30年,新加坡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穩定的增長。90年代以來,其年經濟增長速度高達8以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新加坡建筑業從70年代起開始迅猛發展。 建筑業作為新加坡五大經濟領域之一,在過去的5年中,其產值平均每年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75。1989年以來,隨著新加坡經濟的發展,除2、了1993年和1995年以外,建筑業都取得了雙位數增長,過去5年的平均增長率達146,合同總額自19941996年分別達120億、160億和188億新元。過去10年,新加坡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辦公樓平均每年增值14;私人房地產每年增值17。 新加坡的基礎設施良好,有利于房地產業發展。 新加坡與本區域經濟發展良好。1986年以來,新加坡每年經濟增長率近9,預計未來數年內的增長率可達57; 新加坡是區域商貿和金融中心,對房地產市場起了各種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長期性的土地發展計劃,且配以發展基礎設施,以適應社會與經濟的需求; 新加坡政府能及時提供詳細的房地產資料供發展商參考; 新加坡政3、府定時提供穩定的土地供應,使發展商能夠預告計劃房地產供應數量以適應市場需求,保持供求平衡; 新加坡政府側重于從政策、法律及制度方面為建筑業的發展創造一個適宜寬松的外部環境,建立起保障建筑業發展的體系。 新加坡的建筑市場是開放的,外國公司自由參加建筑工程投標。外國公司一般伴隨著外國投資一起進入市場。目前,新加坡本地大型承包公司(G8)有65家,與國際大公司相比,其規模相對較小,資金、管理及技術力量薄弱,勞動力缺乏,無法壟斷建筑市場。據建筑業發展局統計,在1994年度,3000萬新元以上的大型項目商業建筑合同80為外國公司獲得,當地公司只在小型商業建筑及組屋項目中占優勢。 另外,建筑業的發展與金融4、業、測繪與工程服務業等其他行業息息相關。如:截至1996年底在所有未償還貸款中,建筑業就占了三分之一,金額達418億新元。可見,建筑業是新加坡經濟的一個重要領域。 1996年新加坡建筑業的特點 1996年,新加坡整體經濟受電子業不景氣的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率由1995年的88降低到7。相比之下,建筑業則取得強勁增長,全年合同總額再創新高達188億新元,年增長率為184。其主要特點如下:1996年新加坡建筑業取得強勁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過去兩年新加坡國內對建筑特別是對住屋的需求強勁,另外土木工程也取得了較大增長。1996年5月,防止房地產投機活動措施的出臺導致對私人住宅需求的下降,住宅建筑合同額比15、995年下降了177,但合同額仍達7032億新元(包括現有組屋的翻新),占合同總額的375。 土木工程取得較大增長,合同額為4056億新元,比1995年增長了459。其中,裕廊外島第二階段工程合同額就高達12億新元; 新加坡建筑合同的來源是政府項目和私人項目。政府項目建筑合同連續第二年突破80億新元,達10547億新元,比1995年增加了19;私人項目建筑合同也首次突破80億新元,達8219億新元。按合同性質劃分,住宅建筑項目合同額中,政府項目稍高于私人項目,分別為3972億和306億新元;而商業和工業建筑合同額主要以私人項目為主,達4367億新元,政府項目僅有841億新元;對于土木工程來說,6、政府項目占主導地位,合同額為3775億新元,私人項目合同額僅為281億美元。 建筑需求的強勁增長使資源進一步緊縮,尤其是技術工人短缺,致使1996年整體建筑成本上漲24。 由于建筑需求強勁,除普通磚以外,其他四種建筑材料如水泥、鋼筋、砂和20毫米粒料的需求都進一步增長,分別為40、12、58和77。除鋼筋和普通磚以外,其他建筑材料均上漲,如:砂子價格上漲了7,水泥價格每噸上漲1新元。 新加坡建筑工人目前達20萬人,由于勞動力短缺,外籍技術及非技術勞工成為建筑業勞動力的重要來源。據建筑業發展局的調查,24的專業技術人才來自國外,比1995年高出4個百分點。建筑工人以外籍勞工為主,主要來自于馬來西7、亞、泰國、印度、孟加拉以及我國。 我國公司在新加坡開展承包工程的情況 我國公司在新加坡開展承包工程業務始于1985年。1990年兩國建交后,特別是1992年以來,我國的承包工程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截至1996年底,我國公司共簽訂承包工程合同196份,合同金額95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15億美元,我國在新建筑勞工愈2萬人。 我國承包公司經過近年來的奮力開拓、努力經營,面對日本、以及歐美等數10家大型承包公司的競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些承包公司,如中建、中水、港灣等公司在新加坡的承包工程市場中已站穩了腳跟。我國公司承包的一些項目由于施工質量高,深受業主好評,不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也贏得了后續項8、目。如:中水公司承包的西拉雅電廠煙囪工程,合同額948萬新元,由于按時高質完工,并且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無事故發生,獲得了新政府頒發的優秀安全獎,得到業主新加坡公共事業局的好評,為中國公司贏得了榮譽;港灣公司在新加坡的代表公司振華(新加坡)工程有限公司在裕廊船廠碼頭工程,提前兩個月完工,質量良好。此外,江蘇國際公司承建的仿古唐城工程,中冶承包的碼頭倉庫建設工程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面臨的問題 級別低。承包公司資質主要分為兩大類:犌類,即一般性土木工程和房屋建造類,最高級別為犌8級;犔類,即機電工程類,最高級別為犔6級。只有資質級別到最高級時,才可承接政府總承包項目。目前,我國承包公司資質級別還不夠9、高,因而拿不到總包項目,多數是承包一些二包或分包項目,也有同當地或外國公司聯合承包的項目。 多數中國公司面臨資金不足與資金周轉的困難,影響了承包工程業務的規模發展。 中國建筑工人入新加坡工作,必須通過新加坡建筑業發展局在中國設立的考試中心所舉行的考試后,經該局審核報勞工部批準后方可入新工作,給承包工程的順利實施帶來困難。目前,在新開展承包工程的我國公司有幾十家,但基本上是分散經營,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的拳頭力量,與我國承包工程總體發展水平并不相稱。新加坡承包工程市場雖前景看好,但市場容量小、競爭非常激烈,日、韓、歐美等數十家大型承包已在新立足多年,我國公司目前無法與之競爭。我國承包公司應走聯10、合之路,并盡快向集約化、集團化的跨國大型承包企業方向發展,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未來新加坡建筑業市場展望 新加坡建筑業1996年取得了184的高增長率。未來幾年新加坡建筑業前景是較樂觀的。據新加坡建筑業發展局預測,1997年建筑合同額將達180億新元,實際增長率仍將取得兩位數增長,估計可達148。1997年,政府項目發包額將達113億新元,比上年高出15。其中,建筑工程項目為70億新元,土木工程項目為43億新元。住宅建筑需求仍占建筑工程的主導地位,1997年預計將達40億新元。 1997年有幾個大型基建工程上馬,如:陸路交通管理局建造東北地鐵線的12項合同,已有約59個承包公司已通過資格預審;此11、外,裕廊外島填海工程合同額約70億新元;另一方面,私人項目合同額將達68億新元,比1995年的合同額下降了18。 由于過去兩年的發包額維持在高水平,短期內建筑業仍被看好,有些大型工程將在這一時期展開,如地鐵東北線工程、輕軌列車和樟宜機場第三搭客終站等。 房地產業將有以下新發展: 著手發展新的市中心,新的市中心與目前的中央區加起來可提供1500萬平方公尺的商用面積,比現有的市中心大上一倍; 于中央商業區外成立四個區域中心; 新加坡東北部興建濱海住宅區; 發展新的休閑地帶; 繼續推廣商業園的發展; 推動儲運業的發展; 動用10億新元興建海水淡化廠。此外,新加坡城市重建局未來5年將在盛港新區興建3612、萬個組屋單位;環境發展部準備耗資6777億元,興建南北兩條深隧道陰溝系統以及兩個大型中央污水處理廠,以取代目前的6個污水處理廠的134個水泵站;政府于1997年選出5個地段進行整體重建,國家發展部表示,每年將選出8至10個舊組屋地段進行整體重建;建屋發展局將開展一個十年的廠房重建計劃,把屬下超過1萬家租戶全部遷至新建的現代化廠房大樓。建筑業發展局估計,從1998年至2000年之間,政府項目合同額每年將超過80億新元,土木工程的合同額每年也將在20億新元以上。住宅建設方面,每年估計將建5000個單位。總之,新加坡建筑業在未來數年內每年的發包額將在120億至130億左右。 總體上看,由于新加坡建筑業市場前景穩定,對我國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