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城趣-----談建筑藝術(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4947
2022-07-18
3頁
13.82KB
1、和諧城趣-談建筑藝術翰林雪 著建筑是民族心靈的物態化和結晶體,給人一種旋律般的審美感受,是凝固的音樂;給人一種恢宏的歷史感,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石頭的史書。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建筑的空間所營造的文化氛圍,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建筑的美?!敖ㄖ侨祟愐磺性煨蛣撟髦凶铨嫶蟆⒆顝碗s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建筑藝術更顯著,更強烈,也更重要?!保核汲晌募┳屛覀兇┰綍r光的隧道重回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年代。時間的河流以它不變的節奏向前流淌。1、(丹楹刻槲左傳,山節藻蛻論語)。時間不是沒有重量的,文明的腳步一如既往,人類在對明天百轉千回的期待中走來。我們的祖先進入了群雄逐鹿中原,躍馬長嘶的戰國時代。22、,、(大壯而適形)3、(明麗端莊,氣魄恢宏)民居尋找家園的沖動人,實在矛盾,離不開自然也離不開城市。也許因為人本從自然中來,卻又本能的向往一切便利與舒適。人類在文明的進程中一遍遍吟唱著“我想有個家”的古老歌謠。建筑文化的本質意義是基于人類一次又一次“尋找家園”的沖動。去是難免,但愿能歸。建筑是精神的庇護,是人立足時空中的一個有效的避難所,也是人與宇宙試圖交流的實體方式之一。那首先用“墻”圍合自身的人,他發現了一個有利于生存的絕好的空間“墻內”。建筑沉默于天地宇宙間恢宏化石,石頭的史書也在訴說著人類生存的矛盾與痛苦。正如宇宙的進化形成了人的自覺能力思維,自我意識。人類也以特殊的方式使自身適應自然3、,這種特殊的方式建筑最根本的意義是保護人類自身。建筑空間中處處體現了對人的關懷、摯愛,在“居所”這個建筑“世界”里人的光輝播撒到每一個角落。居于其中,人意識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因而她不感到害怕這個世界;因而,他感到自由和安詳。居住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人們戰勝孤獨,它把人們生活的孤獨與安詳升華到可以忍受和戰勝的程度。(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眷戀于往昔,惋惜于眼前,惆悵于未來。建筑是文化的表征,我國文化所具有的內傾心態、和合精神、群體意識、倫理價值及思維的直覺體悟,都在建筑中有深刻體現。最典型的,莫過于陵寢。陵寢建筑是統治天下的封建帝王及其后妃死后安葬的 宮,是他們后嗣子孫以及臣仆瞻仰敬祀,緬懷功德4、的圣地,是紀念性很強的禮制性建筑。在中國古代,陵寢建筑歷來有“筑陵以象山”“因山為陵”或“依山為陵”的風范。生與死是自然的鏈條上的一環,由于對生死的超越,表現在建筑上就是陵墓的莊嚴、豪華。明清陵寢除了追求禮制色彩及營造上的精工細作而外,還刻意追求山川自然形勢的完美,精心探究自然景觀美與人文景觀美的圓滿結合,使整體環境景觀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美的滲透,形成神圣、永恒、崇高、莊嚴、肅穆而又充滿生氣的紀念氣氛。事實上,山川形勢的自然美不僅只是形成陵寢的“材料”,而且還是一個決定性的要素。而清陵:“總以地臻全美為重”,有著深重的文化根源,也體現著中國古代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審美理想。山勢層疊深遠,重巒疊嶂,秀麗森然,煙霧云氣,郁郁靄靄,峰巒高峙聳拔,端正尊貴,如屏、如帳、如覆鐘、如華蓋。這“功德穹碑,天光同日”的山陵藝術意境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更可以得到美的愉悅。
地產商業
上傳時間:2022-04-25
10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