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與建筑市場關系的認識與思(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4955
2022-07-18
4頁
23.56KB
1、工程造價與建筑市場關系的認識與思考工程造價與建筑市場關系的認識與思考摘要:“市場”和“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靈魂,而價格理論則是經濟學大廈的基石。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在市場經濟環境里,只有借助價格機制的功能,通過公平競爭形成交易價格,才能達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關鍵詞:建筑市場;市場機制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建筑市場發展趨勢建筑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門類多樣,我國從現在到今后若干年建筑市場究竟是什么樣子概括為四點:第一,我國建筑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額總量向前發展。第二,建筑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的局面還要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但是總趨勢是不斷的規范。第三,我國的建筑市場將進2、一步國際化,市場的主體、資本的屬性將進一步多元化。第四,建筑活動綠色化的要求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嚴格。2、工程造價的控制措施1)重視源頭,加強工程設計環節的控制擬建項目一經決策,設計就成了工程建設和造價控制的關鍵,設計方案的優與劣都直接影響著工程造價和工期長短,所以我們應該以設計階段為重點進行工程造價控制,而這種控制應采用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做法,并貫穿于整個設計的各個階段,即從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即使設計直至施工圖設計,為整個工程造價控制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方面,應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設計,優化設計,減少設計變更,堅決把工作重點主動轉移到設計階段上來,要抓住設計這個關鍵階段,未雨綢繆,以取得事半功3、倍的效果。2)抓好合同管理,減少工程索賠在施工階段成本控制的關鍵是對工程變更實行有效控制。針對目前工程清單報價,施工單位往往采取“低價中標,索賠贏利”的方式承攬工程。作為業主方造價管理人員要做到事前把關,主動監控,嚴格審核工程變更,計算各項變更對總投資的影響,從使用功能,經濟美觀等角度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工程變更,減少不必要的工程費用支出,避免投資失控。另外,對施工單位及材料供應商不履行約定義務及時提出反索賠,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3)嚴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確定材料價格材料費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整個建安費的60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價格對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影響很大。特別是“三材”(鋼材4、木材、水泥),要有完整的組織或者管理辦法,這樣既可以保證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又有利于對造價的控制。4)人工費控制從用工數量和用工來源方面進行控制。第一,根據勞動定額計算出定額用工量,并將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下達指標到機組進行控制。第二,要提高生產工人的技術水平和班組的組織管理水平,合理進行勞動組織.減少和避免無效勞動,提高勞動效率,精減人員;第三,對于技術含量較低的單位工程。可分包給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費;第四,根據工程項目屬地的人力資源及其價格情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5)機械費控制充分利用現有機械設備、內部合理調度,力求提高主要機械的利用率,力求上一個項目買一批設備。在設備選5、型配套中,注意一機多用,減少設備維修養護人員的數量和設備零星配件的費用。精簡項目機構,降低間接成本。質量成本是指項目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未達到質量標準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費用之和。保證工程質量,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工程產品,是施工單位的基本責任和義務,而且好的質量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首先在施工組織設計時就要對質量目標的確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對質量目標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不要盲目追求“最高”、“最好”等目標,第三要定量分析提高質量目標后對施工成本目標的影響,最大限度的降低質量成本。3、工程造價與建筑市場關系的認識與思考1)市場機制與工程價格機制“市場6、”和“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靈魂,而價格理論則是經濟學大廈的基石。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在市場經濟環境里,只有借助價格機制的功能,通過公平競爭形成交易價格,才能達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聯系到建筑,工程價格機制是建筑市場中最重要的機制,只有建立起市場競爭,形成工程價格的機制,才能使建筑市場領域的資源得到合理配置。2)建筑市場中引發的問題1、工程造價不是競爭形成,意味著保護落后、壓制進步,就像吃大鍋飯,干好干壞一個樣,反正有利潤,這就極大地阻礙了建筑業的技術進步。2、即使是招標工程,由于價格不是競爭因素,企業只鉆盈余,不考慮效率優先,在這種只能增加無效成本的招標游戲規則下,掛靠、轉包盛行。3、建設7、單位作為控制資源的一方,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定額價與市場價之間的價差,造成了一定的“尋租”空間。4、一方面由于工程價格較高,存在較大的獲利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缺陷,本應是稀缺資源的市場準入卻成了降價處理品,很多企業樂于被掛靠,這就加劇了建筑市場的不良競爭。3)建立市場形成工程價格的機制是規范建筑市場的切入點和治本方案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應該作為建筑市場改革的切入點和治本方案,而這一點歷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向習慣以資質審批、施工許可和質量安全管理為主導工作的主管部門并沒有明顯意識到工程造價對于建筑市場的經濟學意義。這可以從近年來連續幾次的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電視電話會議都沒有要求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的8、人員參加得到證明,這是我們今天應該反思的地方。可以這么認為,任何不包括工程造價改革的建筑市場構建方案是不健全的方案,也可能是會導致失敗的方案。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的改革歷經項目招投標制、項目法施工、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它們雖然從不同角度起構筑有序建筑市場的作用,但是都沒有能涉及到建筑市場的靈魂工程價格的改革,都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建筑市場真正發揮市場功能的問題。4)建立市場形成工程價格的機制應以投融資體制等方面的改革為前提條件工程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從本質上看,就是業面的投資得到有效運用,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投資效益得到提高,業主能從中受益。但在我們國家,國家投資的工程9、項目占的比例仍較大,由于所有者“缺位”以及管理機制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代表國家利益的建設單位沒有將工程項目通過市場競價發包的動力,更有按國家定額進行計價的借口,即使工程量清單計價,如果最終的交易價不由競爭形成,結果亦是不盡人意。市場形成價格是價格形成機制的問題,它要求一系列的改革作為前提條件,包括政府職能的轉變、投資體制的改革、工程擔保制度的建立、培育和發展中介等,這不是靠建設系統本身,更不是只靠造價管理機構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造價管理機構不可能使其它行業的管理體制發生變革,而只能對計價模式作改良,使之適應我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加入WTO后的市場化計價需要。-最新【精品】范文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