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及防治(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370
2022-07-18
5頁
34KB
1、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及防治進入改革開放以來,住宅建設同其他領域一樣在改革開展、搞活經濟的帶動下,取得了較好的業績;人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但是當前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墻體滲水、屋面滲水、管道漏水、下水道堵塞不暢等質量通病仍然存在,有些已建住宅的上述情況還十分嚴重。本文就宿遷地區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談談自己的看法。地基是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載影響的地層,基礎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載的土體或巖體稱為地基。地基不屬于建筑的組成部分,但它對保證建筑物的堅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宿遷局部地區屬軟土層地基,多層住宅沉降較大,往往呈現凹陷形不均勻沉降。當沉降到一定限度時,在建筑物底層門窗洞口角部出2、現斜裂縫或八字型裂縫、少數的可發展到二層,此類裂縫大多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出現,并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加大加多,待地基下沉穩定后,不再變化。現對建筑物地基不均勻沉降的現象進行分析。一、地基不均勻沉降的產生原因1、在勘察方面的原因。地質勘察報告真實性如何,對多層住宅的沉降量大小影響很大。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要正確反映土層性質、地下水和土工試驗情況,并結合設計要求,對地基作出評價,對設計和施工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如果地質勘察報告不真實,就會給設計人員造成分析、判斷的錯誤。以前在地質鉆探中有的鉆孔深度不到位,有的抄襲相鄰的地質報告,個別甚至出具假報告,都曾給建設單位造成過重大經濟損失。2、在設計方面的原因。多3、層住宅單體太長的;平面體型復雜,或有層高高差及荷載顯著不同的;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不同處或在地基處理方法不同的,未在適應部位設置沉降縫。基礎剛度或整體剛度不足,不均勻沉降量大,造成下層開裂。設計馬虎,計算不認真,有的不作計算,照抄別的建筑物的基礎和主體設計。3、在施工方面的原因。墻體砌筑時,砂漿強度偏低,灰縫不飽滿。砌磚組砌不當,通縫多,斷磚集中使用。拉結筋不按規定標準設置。墻體留槎違反規范要求,等等。二、對地基不均勻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一)從勘察報告入手,確保其真實性和可靠性地質勘察報告是一門專門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勘察報告是設計人員的主要設計依據,必須提高地質勘測人員的業務水平、政治素4、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加強責任感,這樣才能使勘察報告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二)從設計入手,采取多種措施,增強多層住宅的基礎剛度和整體剛度。1、建筑措施。多層住宅的平面形狀應力求簡單,規則整齊,盡量避免形狀復雜,陰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顯著的高差或荷載差異。在軟土地區建筑物的裂縫事故,往往以有高度差異或荷載差異的建筑物為多見,尤其是高、低或輕;重單元連成一體未設置沉降縫時易發生。設置沉降縫。多層住宅的學位體長度應控制在55米以內;長度較大的住宅,考慮在適應部位設置沉降縫;對于平面圖形復雜的,或有層高高差及荷載顯著不同的,要在其轉折處,層高高差處或荷載顯著不同的部位設置沉降縫;在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不同5、處或在地基處理方法不同處設置沉降縫。考慮相鄰建筑物的影響。建筑物荷載不僅使建筑物地基土產生壓縮變形,而且由于基底壓力擴散的影響,在相鄰范圍內的土層,也將產生壓縮變形;這種變形隨著相鄰建筑物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由干軟弱地基的壓縮性很高,當兩建筑物之間距離較近時,常常造成鄰近建筑的傾斜或損壞。2、結構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長高比。長高比是保證磚石承重結構建筑物剛度的主要因素。長高比大的建筑物,調整地基不均勻變形的能力就差,相反,如將建筑物長高比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它就具有較大的調整地基不均勻變形的能力。實踐證明,建筑物的長高比控制在2.5至3之間時,可減少建筑物的相對彎曲,房屋不易出現裂縫。合理布置縱6、橫墻。承重結構的墻身是房屋扭曲的主要受力構件,它具有調整地在不均勻變形的能力。縱、橫墻的布置合理與否,對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影響很大。如縱墻貫通而橫墻密布,則猶如空脹多肋深梁,剛度很大,這時基礎沉降比較均勻。為了保證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對于磚石承重結構的縱橫墻應盡量貫通,橫隔墻的間距不宜過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寬度的1.5倍為妥。設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墻體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減少裂縫的出現,即使出現了裂縫也能阻止裂縫的發展。多層住宅的樓面板。屋面板必須一律采用現澆鋼筋砼結構,多層住宅的基礎及主體結構必須用商品砼澆搗。3、地基和基礎措施。多層住宅的地基基7、礎設計必須以控制變形值為主,設計單位必須進行基礎最終沉降量和偏心距離的驗算。基礎最終沉降量應當控制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規定的限值以內。在建筑物體形復雜,縱向剛度較差時,基礎的最終沉降量必須在15MM以內,偏心距應當控制在15以內。同一建筑物盡量采用同一類型的基礎并理置于同一土層中。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建筑物沉降變形控制要求的,必須采取技術措施,一般可進行地基處理或采用樁基礎。(三)從施工入手,切實提高施工質量1、砂漿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影響砂漿強度的因素是計量不準,原材料質量主變動;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的稠度不準而影響到滲入量;砂漿試塊的制作和養護方法不當。解決的辦法是:加強原材料的8、進場驗收,嚴禁將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對計量器具進行檢測,并對計量工作派專人監控;將石灰膏調成12CM的標準稠度后稱量,或測出其實際稠度后進行換算。2、磚的品種,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砌體組砌形式一定要根據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質和磚的規格來確定。一般采用一順一丁,上下順磚錯縫的砌筑法,以大大提高砌筑墻體的整體性,當利用半磚時,應將半磚分散砌于墻中,同時也要滿足搭接1/4磚長的要求。3、正確設置拉結筋。磚墻砌筑前,應事先按標準加工好拉結筋,省得工人穩來亂拿鋼筋;使用前地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一般拉結筋按三個0.5M,即埋入墻內0.5M,伸出墻外0.5M,上下間距0.5M.抗震構造柱埋入長1M.9、半磚墻放1根,一磚墻放2根,考慮到水平灰縫為812MM,為保證水平灰縫飽滿度,拉結筋選用6.5MM.4、不準任意留直槎甚至陰槎,構造柱馬牙槎不標準,將直接影響到墻體整體性和抗震性。為此要加強對操作工人的教育,不能圖省事影響質量;為保證構造柱馬牙槎高度;不宜超過標準磚五皮,多孔磚三皮;轉角及抗震設防地區臨時間斷處不得留直槎;嚴禁在任何情況下留陰槎。5、加強多層住宅的沉降檢測。施工期間,施工單位必須按設計要求及規范標準埋設專用水準點和沉降觀測點。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每結構層沉降觀測不少于一次;主體結構封頂后,沉降觀測2個月不少于一次。監理單位必須進行檢查復測,并將資料列人工程質量評估內容。(四)地基10、質量檢驗 地基處理設計時,應考慮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上部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以增加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選擇代表性場地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和加固效果,同時為施工質量檢驗提供相關依據。 經處理后的地基,當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而需要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時,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取零,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取1.0;在受力范圍內仍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對受較大水平荷載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以及鋼油罐、堆料場等,地基處理后應進行地基穩定性計算。建筑物沉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均勻沉降通過以上幾點措施卻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在工程建設中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減少、減輕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危害,保護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