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書評(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384
2022-07-18
5頁
25.79KB
1、這明顯是一篇關于建筑多元化有效統一的宣言,因為反對現代主義而顯得在多元方面有些矯枉過正。文丘里的確近乎正確地闡釋了建筑的真諦,雖然在他的實踐中僅僅是局限于建筑的外形方面的多元和統一,但是能看得出來在他的內心深處已經接近了一種高層次的對建筑的認識程度,這里的“形象化感覺在不定件性中內在的多樣性”(意指手段的多樣性和主導的多層次性,而且是“現量”性質的)就是其高層次意識的自然流露盡管他并沒有真正達到這種高層次性,但是這些對今天中國的建筑實踐有現實意義。文丘里認為建筑師的義務是“必須決定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決定想要解決什么問題(第二章)”,框定了建筑師作為實踐者的角色,而不是學者或理論者的角色,對于從2、事建筑學習和實踐具有指導性。著作中對現代主義的兩代建筑師中較為推崇的有三個,路易康、勒柯布西耶以及阿爾托,而諸如密斯、賴特、約翰遜則幾乎都遭到了無情的類似于被認為頭腦簡單或是回避問題的批判。在他的引用里康儼然一副隱世高手的態相,而對于柯布和阿爾托的作品,他作出了更多超越于現代主義之外的挖掘與研究,以他的片斷式分析解釋了兩人作品中諸多令我們郁郁而不可得的超常部分,同時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美學處理,他又有其獨到的見解。針對不同層次及類型的矛盾性與復雜性,他用柯布的作品為他的理論作了注腳,譬如兩者兼顧、雙重功能、傳統要素的運用、矛盾的應對:適應與并列、室內與室外,困難的總體等,當然,這些層面本身之間互相3、滲透。兩者兼顧反對的是非此即彼的傳統教育,“如果兩者兼顧現象是產生矛盾的根源,那么,它的基礎就是在不同價值的要素中產生多層意義的等級制。這種要素既好又壞,既大又小,既封閉又開敞,既連續又接合,既圓又方,既是結構性的又是空間性的。包含多層意義的建筑才會模棱兩可,相互對立。”兩者兼顧更多反映的是部分與總體的關系,譬如柯布的修當別墅的外框體系,既是封閉的又是開敞的,一個四角圍合然而卻任意開放的空間;薩伏伊別墅則外部簡單內部復雜。這一矛盾層次同時兼容了室內與室外的矛盾,這一同20世紀正統觀念沖突的要素,畢竟連柯布本人也說過外部反映內部或是內部產生外部之類的話,并熏陶了許多專業或非專業人士。然而他的薩伏4、伊別墅正是在方正的外框下塞入復雜的諸多小室,內外法則的不同內部的功能性、家庭尺度和私密感,外部的適當尺度表現了住宅觀念的統一觸動了“由內生外”的現代主義論斷;他的昌迪加爾法院立面也是在框框中塞入了以模度支配的各種要素,這不禁令人聯想起古典建筑中的模數化墻體與開窗,再次驗證了柯布作為一個偉大人物本身的矛盾性與對傳統要素的現代回應,這同當時的許多其它現代主義大師是有著差異的。他還強調“房間要通用而不要專用(第五章)”,與中國古建具有類似的設計原則。當然他也強調要廢除建筑固定不變的法則(第六章),并經典地提出建筑師“并不忽視或排斥設計要求和結構在法則中的矛盾”,賦予了建筑設計新的自由。在同另幾位現代5、主義大師處理矛盾方式的比較中,文丘里認為賴特更多是掩飾,而密斯則是回避。在賴特的水平線母題中他應對樓梯斜線的出現采取的是以大塊石墻作為隔斷,密斯應對功能異向處理則是通過轉換主導線型使其屈服。文丘里指出兩類矛盾:“適應矛盾就是容忍與通融、允許即興活動。它包含著典型的解體結果以近似和保留告終。另一方面,矛盾的并列是不妥協。它包含著強烈的對比和不調和的對抗。適應矛盾的結果可能是整體性不純,矛盾并列的結果可能是整體性不強?!迸c賴特和密斯不同的是,柯布和阿爾托直面斜線,他們在“標準技術的直線和表現特殊情況的斜線之間獲得了一種平衡,或是對立。”柯布在薩伏伊別墅中巧妙地利用斜線適應汽車的需要,在內部空間中他6、喜歡斜坡和轉梯的連續斜線形成的并列法則展示了對待矛盾的適應與并存態度。文丘里說:“柯布西耶是當代以另一種適應技巧善作重大例外的一位大師?!保ㄆ渌€有偶然變形及權宜手段)作為新建筑代表的薩伏伊別墅不僅是柯布將其建筑新五點貫徹的典型作品,其中更蘊含著深層次的矛盾處理法則,除上所述的兩點外,柯布還在其規整的矩形柱網中作出了并不顯眼的生動的調整,他搬走或挪動一些柱子,以適應空間與交通的需要,作為一種“有力的妥協”。相對的在昌迪加爾議會大樓中,他盡管使方格柱網針對會堂的塑性作出了調整,但仍不適應是“粗暴而不調和”的,反映了一種“十分強列的三維空間的重疊”,作為少見的矛盾并存的實例。反觀純凈派或包豪斯的作7、品,柱網的整列一致引起的空間上的一定程度上的僵硬是他們排斥適應或并列矛盾的無奈的做法,如果那非被稱作是一種極致的追求事實上是對大量問題的規避。柯布響應矛盾并積極巧妙地回答,而非置己身于標準化的奴仆。文丘里相信影響一個建筑形式的因素本身是十分復雜的,除了形式自身的要求外,功能、技術、外部條件、城市環境以及社會形態等復雜因素最終都在建筑的形式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所以,一個建筑的形式不僅不是古典主義理論體系所表述的,只依靠對形式自身的把握,而不需要參照其他因素即可自圓其說;甚至也不能如現代主義理論體系所設定的,在有限的幾個參量相互作用基礎上實現其自身的完形,從而保證形式自身的可把握。在擯棄了“少就是8、多”這種為保證形式的可把握性,而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人為簡化的策略之后,形式便成為錯綜復雜的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互相妥協的最終結果。這些因素可以有大有小、有強有弱,但沒有任何一個因素能夠完全控制并左右建筑形式自身。文丘里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認識到現實世界和建筑實踐巾存在著無法擺脫的和必然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文丘里更多的是在文學、藝術(莎士比亞的劇本)和歐洲歷史上著名建筑中認識到這種矛盾性和復雜性的存在及其廣泛的應用性的(它們大都有意制造矛盾、紊亂和不定性,建筑尤其體現著“兩者兼顧”的現象和雙重功能)。其對“兩者兼顧”、“雙重功能”、“矛盾共存”等狀態的描述就是對建筑形式的這種存在形態的幾個具體例證。9、在他看來,功能原則與其他原則如古典主義的軸線、對稱,城市文脈的影響,以致裝飾、象征等需求同樣起作用,各種即使矛盾的要素也在同一時空共存,不存在選擇什么和擯棄什么的問題。人類的現代生活是復雜的、不定的,從起源、過程到目的性都是比較復雜的,外界環境的影響和人類自身的思想都有著強烈的復雜、矛盾和多變,而且經常捉摸不定,因而建筑在現代到處存在著不定和對立。同時在這種復雜性和矛盾性之中,他又體察到了一種困難的卻又是明顯的并存、平衡和統一,不相同的事物被允許并肩存在,這種統一性不僅是被迫的、人為建構的,而且日益體現出一種主動性、先天性,內部包含了日益增多的個體豐富性,這種多元化的統一完全不同于在現代主義理10、論中所體現的那種機器化的強制性的統一性和簡單性,文丘里對于這種多元化統一的社會必然性,尤其是對于統一的必然性認識盡管都不允分,但是這并不妨礙他以自己出色的智慧直觀認識到在建筑方面所體現的類似的特性。他還反對現代主義的簡單統一性是有深刻道理的。他認為,現代主義是為了“少”而少,是以簡單的感性形式的“少”這種人類認識實踐活動的手段之一來代替主導和目的以及統一性的?!吧佟贝_實具有一種先天的同一性,但那只是一種樣式上的相同,它不具備先天的主導作用,以此之“少”作為主導和目的是犯了舊形而上學的以知性和感性的形式來全面地等質等量地解釋超知性能量運動的僭越性的錯誤。而且樣式上的“少”只能作為主導和目的的手段11、之一(而不是全部手段),這是將作為目的之一的統一性下墜并強加給手段,使其不能遵循高層次的原理(矛盾律,平衡律等),這就徹底扼殺了手段的實踐意義,手段、主導和目的性不僅相互混淆而且全部處于低層次狀態。文丘里反對這種混淆和低層次,他堅持利用手段以矛盾律的原理最終實現一種統一性,他不是為了多而多,而足為了利用多營造統一性。他反對賴特的有機論也是為了堅持利用矛盾性而實現統一,他反對簡單的、枯燥的、知性的統一,植物符合其自身功能的完善性仍然可能是低層次的,它不一定符合人類的功能需要,他在這里實際上也否認了德國理性主義的“美在完善說”。由于傳統元素在文化中帶有豐富的象征意義,文丘里認為老一套的題材在新的背12、景中會產生既新又舊,既平庸又生動,模糊不定的豐富意義。這一思想,在他設計的母親住宅中體現的很充分:他的立面運用了許多傳統的元素表示門和窗,但同時又把尺度改變,與這些傳統元素本身給人的尺度感形成矛盾。這也造成了這座建筑“既大又小”造成一種模糊不定的感覺。文丘里用一句令人費解的格言來總結他的設計方法:對困難的總體負責。困難的總體不是單一和簡單,他肯定古典式的三段式構圖,以及被近代建筑壓制的二元并列。在這里它主要對建筑的形式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建筑師應該運用折射和占支配地位的連接體部件來突出總體,對二、三甚至更復雜的總體負責。對于建筑的矛盾,他的適應矛盾以及矛盾并存的觀點,會造成建筑的整體性不純和整體13、性不強。此處他又經有大量的古典例子得出結論來解決“整體性”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現代主義中的一些規則仍然是我們設計評判標準,以文丘里的作品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建筑在大體讓仍然沒有突破現代主義建筑的形式,他的作品中充滿對現代主義規則的反動。這也正印證了后現代一詞對那個時代的概括:后現代(post-modern)作為現代的衍生物。文丘里代表波普藝術一派的觀點,主張現代建筑從“純粹精神”的高度降落“也許從粗俗且為人所不屑的日常景觀中我們能吸取生動而有力的、復雜和矛盾的法則,把我們的建筑變成文明的整體?!蔽那鹄锼J識到的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雖然只是單純從建筑的形式上體現的,但是這種追求本身就體現論了人類意14、識對于宇宙整體能量運動和整體有機性的一種先天的眷戀和摹仿,這種摹仿本身的局限性體現了形式對人類思維的束縛所帶來的矛盾性。在這里他只是利用了矛盾,也達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和統一,但終究不能實現優化,他所追求的形式上的統一和協調也就是其能夠達到的最大的優化了。文丘里的建筑思想與古典型建筑和浪漫型建筑等在層次性上極為相似,但是他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效果卻遠遠不能與古典型建筑和浪漫型建筑相比,這是因為他在主導即精神功能方面不能達到與這兩種建筑的締造者相同的境界,因而他遠遠不能實現多層次意識的形式和功能的自由組合創造,在矛盾律的運用方面不能實現古典和浪漫型建筑那種無比強烈而豐富的、充滿震撼力的、上千云霄般的差異和統一性,因而他的作品遠遠不能達到極好的優化境界,他否認了賴特的知性有機論,卻沒有最終建立自已的高層次有機論。 5 / 5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