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變形測量的等級及其精度要求(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423
2022-07-18
3頁
44.50KB
1、2.0.6 對一個實際工程,變形測量的精度等級應先根據各類建(構)筑物的變形允許值按本規程第3、4章的規定進行估算,然后按以下原則確定 當僅給定單一變形允許值時,應按所估算的觀測點精度選擇相應的精度等級: 當給定多個同類型變形允許值時,應分別估算觀測點精度,并應根據其中最高精度選擇相應的精度等級; 當估算出的觀測點精度低于本規程表2.0.5中三級精度的要求時,宜采用三級精度; 對于未規定或難以規定變形允許值的觀測項目,可根據設計、施工的原則要求,參考同類或類似項目的經驗,對照表2.0.5的規定,選取適宜的精度等級。 2.0.7 變形測量的觀測周期應符合下列要求: 對于單一層次布網,觀測點與控制2、點應按變形觀測周期進行觀測;對于兩個層次布網,觀測點及聯測的控制點應按變形觀測周期進行觀測,控制網部分可按復測周期進行觀測。 變形觀測周期應以能系統反映所測變形的變化過程且不遺漏其變化時刻為原則,根據單位時間內變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響確定。當觀測中發現變形異常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 控制網復測周期應根據測量目的和點位的穩定情況確定,一般宜每半年復測一次。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適當縮短觀測時間間隔,點位穩定后可適當延長觀測時間間隔。當復測成果或檢測成果出現異常,或測區受到如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響時,應及時進行復測。 變形測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觀測應適當增加觀測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3、不同周期觀測時,宜采用相同的觀測網形和觀測方法,并使用相同類型的測量儀器。對于特級和一級變形觀測,還宜固定觀測人員、選擇最佳觀測時段、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觀測。 2.0.8 建筑變形測量,除使用本規程規定的各種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滿足本規程規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3 高程控制3.1 網點布設3.1.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對于建筑物較少的測區,宜將控制點連同觀測點按單一層次布設;對于建筑物較多且分散的大測區,宜按兩個層次布網,即由控制點組成控制網、觀測點與所聯測的控制點組成擴展網。 控制網應布設為閉合環、結點網或附合高程路線。擴展網亦應布設為閉合或附合高程路線。 每一測區的水準4、基點不應少于3個;對于小測區,當確認點位穩定可靠時可少于3個,但連同工作基點不得少于3個。水準基點的標石,應埋設在基巖層或原狀土層中。在建筑區內,點位與鄰近建筑物的距離應大于建筑物基礎最大寬度的2倍,其標石埋深應大于鄰近建筑物基礎的深度。在建筑物內部的點位,其標石埋深應大于地基土壓縮層的深度。 工作基點與聯系點布設的位置應視構網需要確定。作為工作基點的水準點位置與鄰近建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礎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點與聯系點也可在穩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墻體或基礎上設置。 各類水準點應避開交通干道、地下管線、倉庫堆棧、水源地、河岸、松軟填土、滑坡地段、機器振動區以及其他能使標石、標志易遭腐5、蝕和破壞的地點。 3.1.2 高程控制點標石的選型及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水準基點的標石,可根據點位所在處的不同地質條件選埋巖層水準基點標石、深埋雙金屬管水準基點標石、深埋鋼管水準基點標石或混凝土基本水準標石。 工作基點的標石,可按點位的不同要求選埋淺埋鋼管水準標石、混凝土普通水準標石或墻腳、墻上水準標志等。 高程控制點標石的型式,可按本規程附錄執行。特殊土地區與有特殊要求的標石規格及埋設,應另行設計。標石、標志埋設后,應達到穩定后方可開始觀測。穩定期應根據觀測要求與地質條件確定,不宜少于15d。 3.1.3 對于應用液體靜力水準測量方法測定的水準點與觀測點,其點位的設置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水準點和觀測點應設在同一高程面上,各點間高差最大不應超過1cm。當部分點位受現場條件限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時,應設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上下位置垂直對應的常差點,以傳遞高程。 觀測標志的型式及其埋設,應根據采用的液體靜力水準儀的型號、結構、讀數方式以及現場條件確定。標志的規格尺寸設計,應符合置放式、懸掛式或固定式儀器安置的要求。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1-04-30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