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建筑聲學及裝修建議(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635
2022-07-18
4頁
24.15KB
1、會議室建筑聲學及裝修建議一個好的聽音環境的建立,包括建筑聲學和電聲兩個方面的內容,專業音響工程的建聲主要是廳堂的建聲,相同的設備發揮的水平高低不一的原因,一般都是建聲條件的不同,無論多么優良的設備,一旦放在建聲條件惡劣的環境中,肯定不會達到好的結果,而建聲要求還會因為工程的使用要求不同而不同,也會受建筑裝飾質量的影響,建聲效果好的廳堂應該是混響合理,聲音擴散性好,沒有聲聚焦,沒有可聞的振動噪聲,沒有聲陰影,沒有聲柱波等等,建聲的要求不能單方面由音響設計人員進行,它需要建筑裝飾技術人員的有力配合,但由于雙方的設計思路和要求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音響工程的總體規劃工作盡早開始,經常保持雙方的聯系,以取2、得相互的理解和密切配合,其中混響時間的選取可以根據工程的性質和用途來確定,必要時應該借鑒一些優良工程的經驗。1在建筑聲學中需處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最佳混響時間室內混響時間為:T60=0.161V sii V聲場的容積;S聲場的面積;聲場的建筑裝飾材料的吸音系數;自上世紀末建筑聲學奠基人賽賓提出混響時間計算公式以來,因其簡明地表達了與大廳容積和室內總吸聲量的關系,并與主觀聽音評價密切相關,而成為音質設計中重要參量,一直沿用迄今。室內吸聲裝修主要是為了混響時間而設置。混響時間指標的評價標準到現時為止,雖然國際上流行的或國家頒布的標準都沒有一個硬性嚴密的指標,但對不同功能的廳堂都有推3、薦值。為了能有良好的擴聲環境,建議在天花和后墻上適當地鋪設吸音材料。2)吸收、反射和擴散必須綜合地考慮混響時間的計算公式是以假定聲場充分擴散為前提的,當然在實際工程中達不到這一條件,也是計算與實際間出現誤差的原因之一。大量實踐結果證明,在非理想擴散聲場條件下,單以混響時間這一參量來評價音質是不夠的。在探索第二音質參量過程中發現混響衰變過程中的反射聲(尤其是早期部分)結構細節,即反射聲序列的時間、強度、數量乃至方向的組合不同,其音質效果也會有很大出入。這就聯系到房間形體、室內吸聲和反射面的布且、以及聲源和接收點的在室內所處位置和它們附近的聲學條件等,成為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研究早期反射聲結構細4、節中,有兩個重大進展。一是認識到掌握早期反射聲能與整個(或后期)反射聲能之比值是制約語言清晰度和音樂明晰度的重要參量。其二是,在音樂廳(不是所有各類廳堂)設計中,為了獲得富有環繞感的音質氣氛,呈現出大樂隊所特有的寬闊聲源場面,更希望這些早期反射聲有相當部分來自側向。于是大廳形體的重要性在音質設計中愈加凸顯,推動了音質設計中的多參量化考慮。上述音質設計方法的逐步完善是建立在綜合考慮基礎上的,是相互補充的,因此既非對立,又非替代。在建筑上主要是由美觀的角度設計確定,但從建聲的角度出發,必須對各個面的具體形狀給予仔細的考慮,總的來說是盡可能獲得有效的直達聲和有利的反射聲分布以及消除不利的反射聲,使聲5、場達到一定的擴散要求。天花:如果天花為穹頂,為避免聲聚焦,使一次反射聲能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座位上,通常是使前部天花壓低,然后以分段的凸弧逐漸向后開張。如果開花高而且平,不利反射聲的擴散,而且反射聲有可能產生田聲現象,可以在頂部吊一些與整體相協調的“浮云式”天花,保證反射聲的分布,避免反射延時過長。側墻:對于平行的側墻面,很容易形成“顫動回聲”,如不作形狀處理,應適當地鋪吸音材料。后墻:后墻的處理一定要避免聲音反射到前面座位形或不利的回聲感,應鋪設強吸音材料。3)早遲聲能比和側向聲能比的處理以統計聲學理論推導混響時間公式時需要有擴散聲場的條件,理論上“擴散場”應滿足兩個條件:能量密度均勻和聲能量流6、在各個傳播方向上是無規則分布的。當一個短促的聲音(實際聲源都不是穩態的)在室內發出經多次界面反射以后逐漸衰變,并形成為交混回響,又稱混響過程,在室內沒有大面積強吸聲面的情況下,這時的聲場接近擴散聲場條件。但在混響過程的初始階段,反射聲數量有限,其擴散過程遠不如后期。同時,在實際大廳中都有集中在聽眾席的大片吸聲面,所以不可能有理論上的“擴散聲場”。如何掌握早期側向反射聲的分寸,目前還處于半定量階段。在設計方法上,主要利用界面,特別是側墻的特定形狀來改善,努力使聽眾席,尤其是前中座有較豐富的早期側向反射聲。7.2裝修建議l、混響時間控制為達到最佳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在廳堂的側墻和后墻下部做木墻裙7、,木墻裙有良好裝飾性,將其設計成低頻吸聲結構,用于吸收低頻(125赫茲、250赫茲)聲音,從而控制低頻混響時間。墻上部與頂棚吸聲結構利用離心玻璃棉氈吸聲。這種材料有良好中、高頻吸聲性能,用于控制中,高頻混響時間。離心玻璃棉氈性能穩定、重量輕、不掉碴、不刺癢皮膚、不親水,是目前市場上最佳吸聲材料。這樣處理后能有效的減少振動回聲,而且它價格也低,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2、聲場的擴散處理頂棚也不是任意設計的,而是根據聲學要求設計,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設計適當的凹凸格子。一方面利用他向觀眾席池座后部,挑臺上部提供前次反射聲,另一方面利用其凹凸,將聲音擴散使聲場均勻。另外,在大廳頂棚吊裝大型的照明燈具、8、既美觀實用,又有利于聲場的擴散。3、回聲干擾控制后墻、主席臺的側面都是產生回聲的部位,頂棚也可能產生回聲。所以廳堂后墻和主席臺的側面要進行強吸聲處理,頂棚進行吸聲導擴散處理。4、背景噪聲控制背景噪聲包括外界噪聲和內部噪聲,在裝修階段主要考慮內部噪聲控制和外界隔聲控制。內部噪聲主要來源于緊鄰房間噪聲及空調系統噪聲。空調系統噪聲通過送風口傳至室內,裝修時注意與空調設計配合,在送風道布置阻撓復合式消聲器,必要時在散流口亦配相應消聲器。7.3會議室的總設計要求(1)逼真地反映現場人物和景物,使與會者有臨場感,一體感,以達到視覺與語言信息交流的良好效果。(2)由報告廳中傳送的圖像包括人物、景物、圖表、文9、字等等,應當清晰可辨,報告廳內應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報告廳房間的環境(1)室內換氣量:O.1立方米秒(2)室內溫度:18攝氏度-22攝氏度(3)室內濕度:60-80(4)室內環境噪聲:40dB(A)報告廳的布局與照度布局原則:保證攝象效果以達到再現清晰圖像的目的。布局要求:(1)為了確保圖象的觀看效果和防止對人物攝象產生的奪光及反光效應,故天幕/背景墻應根據不同地區采用均勻單一的淺色,使其所提供的視頻電平近似O35V。而房間的其它三面墻壁、桌布、地板、天花板等均與天幕顏色相匹配。天幕不宜使用畫幅。(2)為保證聲絕源,如有地毯,地板上應鋪地毯,天花板應裝消音板,四周墻壁應裝隔音毯,窗戶應安裝雙層玻璃。報告廳房間的照度燈光照度是報告廳的一個基本的必要條件,由于會議電視召開的時間具有隨機性,故室內應使用人工光源而避免自然光。會場的門窗需用深色窗簾遮檔。光源對人眼視覺無不良影響(無刺眼感覺)。最好選擇三基色燈(色溫3200度K)較宜。照度要求規定如下:為了確保正確的圖像色調以及攝象機的白平衡,規定照射在與會者險部上的光應是均勻的,照度應不低于500LUX。為了確保文件、圖表的字跡清晰,對文件、圖表區域的照度應不大于700LUX。監視器、投影電視背投附近的照度為5080LUX,避免直射光。 4 / 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8-14
3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