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與對策(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654
2022-07-18
5頁
37.50KB
1、分析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與對策摘要: 本文綜述了我國建筑節能發展歷程;分析了建筑節能的現狀;指出了我國建筑節能的癥結;展望了今后開展建筑節能的措施。關鍵詞: 建筑節能; 能耗; 對策隨著世界人口急劇增長和經濟快速發展, 建筑及其運行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效應對全球資源環境的影響日益顯著。因此,減少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建筑與自然和諧共存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把推進建筑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本文從我國建筑節能發展歷程和現狀出發, 分析了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指出了今后開展建筑節能應采取的措施。2、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建筑節能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是節約能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報道 ,我國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95%以上執行了節能設計標準,但到了施工階段執行標準還不到55%。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建筑節能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筑節能工作已走上有章可循的發展道路。但是,目前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受傳統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實施起來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始于1986年頒布的北方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目標是30%; 1995年國家建設部下發了建筑節能95計劃和2010 年規劃; 1996年發布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許多省市3、相繼出臺符合本地區情況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取得了初步的試點成功,而且將這一節能目標提高到年建筑節能管理辦法頒布; 2002 年夏熱冬冷地區(過渡地區)的建筑節能規劃出臺; 2004年夏熱冬暖地區(南方地區)的建筑節能標準頒布; 2005年月1日,我國第一部有關公共建筑節能設計的綜合性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公布實施, 該標準規定開工項目不節能不能施工, 并將對相關責任單位罰款50 萬元; 2005 年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討論通過,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8年民用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頒布實施。這一系列措施預示著,我國建筑業正走向節能時代,建筑節能工作已走上有章可循的發展4、道路。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技術已基本具備推廣條件。建筑節能工作有所推進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受傳統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實施起來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國家雖然早已頒布新建建筑必須實行節能50%的強制性設計標準,但在實施標準的這些年里,能達到此目標的只占同期建筑總量的不足10%。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進展情況,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行業專家都認為任重道遠,仍需長期的不懈努力。我國建筑能耗現狀目前,據國家有關資料顯示,住宅建筑能耗占了全國能耗的32%。可以說, 建筑節能已成為影響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鍵因素。我國既有的近400 億m2 的建筑基本上是高耗能建5、筑,已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單位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 - 3倍。目前我國每年新建建筑近20 億m2 ,但只有5 0006 000 萬是節能建筑,尚不足3%,即97%的房屋屬于高耗能建筑。預測在未來的15年即到2020年,我國還將建成約200億m2 建筑。如果再不采取節能措施、不推行建筑節能材料, 2020 年建筑能耗將達到11億噸標準煤,相當于目前建筑所消耗能源的三倍。因此如何實行建筑節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國可持續發展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我國建筑節能的癥結人們對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推進建筑節能有利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保證國6、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但大多數地方政府未將其作為一項日常的重要工作來抓。建筑節能關系著億萬群眾的切身利益,但廣大群眾對建筑節能的重要性缺乏基本認識。到目前為止,建筑節能仍然停留在試點、示范的層面上,尚未擴大到整體。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的步伐緩慢,究其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地方政府對建筑節能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已居世界第二,建筑能耗又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之一,因而推行建筑節能刻不容緩。盡管有系列政策出臺,但大多數地方政府對此未予以高度重視,沒有進行廣泛有力的宣傳,因此人民群眾還沒有認識到建筑節能的重要性, 還不了解建筑節能會帶來多方面的巨大效益。各級領導是否高度重視直接影響到建筑節能事業7、的發展。管理體制不夠完善長期以來,建筑節能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機構。雖然建設部已成立了建筑節能協調領導小組和專門的建筑節能協調組辦公室,但到目前為止很多地方仍未成立相應的建筑節能管理機構, 建筑節能工作難以推動。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節能法律法規我國1997年11月1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其中第37條對建筑節能做了有關規定。年10月28日國家建設部發布了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規定了工程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未執行節能標準和設計規范的經濟處罰辦法, 但是尚未制定對建筑節能的專門法律、法規,建筑節能工作基本上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已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新法中雖然設專8、章對建筑節能作出了規定,但對建筑節能管理要求具體操作性還有所欠缺,政府有關部門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對建筑節能難以起到實際調控作用。沒有相應的經濟鼓勵政策建筑節能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但國家及地方缺乏對建筑節能的經濟鼓勵政策,建筑節能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中國建筑節能尚處于起步階段, 單純依靠用戶、建設方自發的行為無法實現建筑節能目標。我國現有房屋建筑面積達400 億m2 ,建筑物圍護結構的節能改造和供熱系統的改造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為調動各方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政府出臺對建筑節能經濟鼓勵政策,引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并且投入一定的資金,加大節能力度, 促進建筑節能發展。國外發達國家為促9、進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采取了許多積極的政策措施, 如丹麥、德國、等國家對舊有建筑節能改造提供大量財政補助;日本等國家對利用太陽能的建筑實行財政補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材料缺乏建筑節能的順利推進,不僅需要經濟支持,而且依賴于先進成熟的技術,以及質量合格、數量足夠的產品的支持。我國建筑節能產業存在著起點低、技術水平不高、創新能力弱等問題,而且國家在建筑節能技術開發和創新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缺乏技術支撐,結果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治標不治本。同時,節能產品價格高昂,使得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緩慢,難以得到推廣。現行的供熱收費制度不盡合理我國現行的供熱收費制度是按建筑面積10、計算采暖費,采暖費用由國家和單位負擔,用能多少與用戶利益無關。而且供熱采暖系統一直采用垂直單管串聯方式,用戶無法自行調控供暖量,外網也不能適應系統動態調節控制,致使能源浪費嚴重。在這種收費體制下供熱企業缺乏自主經營的動力, 無法滿足用戶對熱舒適程度的要求;用戶也沒有節約采暖用能的積極性。我國北方采暖地區已經建成了約1. 4億m2 的節能建筑,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效果大為改善,冬季室溫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供熱熱量沒有計量,用戶不能調控室溫(房間太熱時就開窗散熱) ,出現了節能建筑“不節能”的不合理現象。而且不管是節能建筑還是非節能建筑,都按建筑面積收取采暖費,這極大影響了房屋開發建設方建造節能建筑的11、積極性。只有實行按熱量計量收費,才能體現出節能的經濟效益,節能建筑才能真正收到節能效果。建筑節能意識比較薄弱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建筑節能工作在創建人類和諧社會中是多么重要、多么緊迫,同時對建筑節能的基本知識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如購房時,很多人不懂得也不關心建筑能耗的高低。這樣,人沒有對房屋的節能需求,更沒有對房屋節能性能的選擇和監督,導致相當一部分缺乏社會責任,守法意識淡薄的開發商、供應商鉆了空子,同時也逃避政府的監督。加之一些地區的主管部門沒有真正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為追求“政績”,只注重建筑數量和規模,放松或放棄了自身的監督管理職能。大力推進建筑節能的措施與對策當前,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已迫在眉12、睫,我國政府制定了相關政策和規定,我們要抓住有利契機,把建筑節能工作與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時期, 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著手在節能意識、節能政策、節能技術和節能觀念等方面做好文章。增強節能意識首先,認識到建筑節能技術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方面。增長方式的轉變, 由粗放型轉為集約型, 這個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筑節能。我們研究合理用能提高能效, 節水、節電、節地、節材其實質都是節能。其次, 要認識到建筑節能是建筑工業化的重要內容。要適應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必須提高建筑技術水平, 實現建筑工業化。13、研究節能建筑是建筑技術的前沿陣地,是建筑技術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今天已到了不考慮節能就無權說建筑的程度。再次,要認識到建筑節能問題也是工程建設相關的科研單位、設計單位以及施工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一個全新的重要的課題。可以說企業科研單位、設計單位、施工企業要發展, 要成大集團企業,要有實力參加競爭, 研究建筑節能是一個重要課題, 是增加企業的自身能力, 無論是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的質量問題、效益問題都離不開建筑節能。完善建筑節能減排法制體系標準和激勵機制建筑節能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由國家力量來強制實施。認真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并14、把抓緊制定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配套法規,抓緊制定建筑節能減排的制度保障工作作為首要任務認真抓好。由于建筑節能涉及建材、煤炭、電力、天然氣、石油、輕工、家電等許多行業,存在著職能交叉問題,需有法律統一協調,才能規范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所以應建立相應的權威協調管理機構。同時, 要與各有關部門配合,加強建筑節能減排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統一協調,建立反應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健全激勵建筑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抑制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建立相應的權威協調管理機構。因為建筑節能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部門多,協調工作量大, 應建立國家的協調管理機構。成立由各相關部門組成的建筑節能領導小組各地建立和15、健全與此相應的建筑節能管理機構。健全建筑節能的執法機構,建立以政府監督考核為主,并與企事業單位自我考核相結合的建筑節能檢查監測體系。建立中央財政預算建筑節能政府基金,制定經濟鼓勵政策。建立中央財政預算建筑節能政府基金。由財政單獨安排建筑節能資金,專項用于舊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供暖收費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節能政策的制訂和技術調研、科研開發、試點示范等。制定相應的經濟鼓勵政策,通過減免稅收、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建筑節能的開發應用,加大對建筑節能相應技術和產品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從科研和項目經費中撥出專款用于建筑節能工作。鼓勵新能源、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天然氣、地熱能、風能、生物能等的應用研究。推進城鎮供16、熱收費體制改革,使供暖收費貨幣化。建立國家建筑節能技術產品的評估認證制度。建筑節能技術與產品的專業性強,與建筑物安全性和長期使用壽命有關,但由于目前建筑節能技術水平低性能還不完善,市場機制也很不規范,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成立評估認證執行機構,推行國家建筑節能技術產品評估認證制, 建立推廣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辦法,規范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市場,推動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完善建筑節能減排的技術標準加快工程減排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不斷擴大標準的覆蓋范圍直接設計能源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建筑技術進步的內容,將作為強制性條文。充分發揮節能減排標準的技術保障和引導約束作用。大力推進節17、能進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究開發開展建筑節能,就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堅持技術創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質和性能,謀求可持續發展, 杜絕和減少浪費;組織推動重大技術研究攻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國家及各地方政府對建筑節能技術的開發創新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或資金投入。同時及時了解國際上建筑節能技術創新動向,加強國際間合作交流,引進和吸收關于建筑節能的新理論、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使高效優質價廉的產品迅速得到推廣, 以加快國內建筑節能技術創新的步伐,不斷提高我國建筑節能的技術水平。組織實施水體污染與治理、北方地區供熱改造等節能減排重點示范項目和重大專項,在加強成熟、適用新技術的成果轉18、化和推廣應用的同時, 要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建筑節能環保傳統技術和工藝。加強執法監督要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減排的法律制度和技術規范,建立建筑節能監管服務體系,實施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和公示等制度,落實建筑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查處違法行為。確保建筑施工質量俗話說:“三分材料,七分施工”。建筑節能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施工是一個關鍵環節,必須控制好。節能材料應配套成體系,具備完備的施工工法,具有完善的驗收技術規程,施工時要加強節能工程管理,對整個施工過程加強質量監控,對重點及關鍵部位、構造層次實施重點管理,對采用的節能材料加強現場檢驗。施工中要充分發揮建設監理的作用,加強工序控制、隱蔽驗收、材料抽測等工19、作。完善節能檢驗驗收工作夏熱冬熱地區尚無統一的節能檢驗驗收標準,如何檢驗評價建筑節能效果和節能建筑質量是當務之急。首先,從設計、審圖方面可提出節能建筑節能檢驗要求,例如材料檢驗、現場檢測等;其次,從施工、監理角度提出檢查實施細則,明確各個構造層次和個到工序的檢驗要求;再次,從檢驗、質監驗收角度把關,檢測單位應對關鍵節能材料的關鍵熱工參數和物理力學性能、施工性能進行檢測,質監驗收可通過質量巡查和現場是實物質量檢測控制實施效果。結語綜上所述,建筑節能減排涉及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從事建筑活動的企業。推行建筑節能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必須引起全行業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提高建筑節能意識, 加強建筑節能管理,推廣建筑節能技術,推動建筑節能的廣泛實施,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推進建筑節能減排,建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既是我國的戰略決策,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建筑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為全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