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電梯引起室內噪聲的減防措施(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836
2022-07-18
4頁
38.02KB
1、高層建筑電梯引起室內噪聲的減防措施建筑與其內部的各種設備是一個有機的系統,而電梯作為一種特種設備,由于跨專業的問題往往被設計單位所忽視,認為只要提供的空間能裝下電梯就萬事大吉了,有時還忽視了這一設備對空間結構的要求。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近年來投訴電梯噪聲擾民事件呈上升態勢。1. 典型案例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遇到了兩個典型的案例:(1)深藍廣場頂層業主反映夜間電梯噪聲較大而無法入睡;(2)曼哈頓公寓有居住在1420層的業主反映,夜間能清楚感覺到電梯轎廂經過這些樓層的聲音。筆者將以上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力求找到防振減噪的措施。2. 原因分析一般出廠合格的電梯都滿足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2、范的規定:電梯機房內測量電梯噪聲值應小于等于80dB (A)。有時在機房周邊或下方的住戶會抱怨聽到類似電梯運行的噪聲,依據GB22337-2008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進行判斷。若住戶室內是高頻超標噪聲,通常是建筑物隔聲不良引起的,一般只要在機房墻壁和地板上覆蓋隔聲層,就可以解決相應問題。若檢測結果表明影響業主生活的并非我們的規范所規定的高頻振動,那基本可以斷定是電梯啟動、運行和剎車時產生的低頻振動,通常這些低頻振動對人身的影響較大,降噪難度也較大。由于深藍廣場屬于早期的案例,我們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是低頻振動影響了住戶,我們在機房墻壁和地板上覆蓋隔聲層,但是效果不佳。經過對電梯結構、運行過程3、以及建筑結構的研究,我們發現這些低頻振動往往是由以下幾種情況引起的。(1) 由于井道空間偏小,又使用了高速電梯,轎廂在井道內的高速運行使井道形成活塞效應,導致空氣和井道壁產生摩擦聲傳遞到一墻之隔的住戶家中,這一現象只能在建筑設計階段避免。我們測試了曼哈頓公寓住戶家中的噪聲為45 dB (A)左右,但轎廂經過時能較長時間感覺噪聲的存在,通過檢查井道我們發現,電梯都是單井道,而且井道尺寸偏小。(2) 曳引機高速運轉、抱閘閉合瞬間以及轎廂和對重裝置移動時,轎廂與導軌摩擦引起的低頻振動聲通過架機梁沿結構主承重墻傳播到住戶的“共用墻”和住戶室內的頂梁,從而引起墻體和樓板的共振并激發空氣振動,這一現象需要4、在建筑設計和后期改進中消除。經過研究,我們發現深藍廣場屬于這一原因。(3) 由于轎廂導靴、對重導靴與導軌之間有一定空隙,而且導軌與導軌之間無法做到無縫對接,轎廂和對重在高速運行時導靴與導軌不斷發生碰撞,這些振動通過導軌、支架、膨脹螺栓傳遞到井道壁上,進而傳遞到井道另一邊住戶家中,這一現象只有在出現后想辦法解決。3. 解決方案高層建筑電梯的防振減噪措施主要是在建筑設計和建筑階段完成,從而預防引起住戶室內的噪聲。針對第(1)種情況,高速電梯引起的活塞效應往往是由于電梯井道太小導致的。結構設計師和開發商通常認為只要提供電梯最小的安裝空間就足夠了。這個空間雖然滿足了安裝要求,但是留下產生活塞效應的隱患5、。電梯設備空間的占用與開發商利益不是完全矛盾。在高層建筑中往往會需要安裝2-3臺電梯才能滿足物流和人流的要求,這時只要在結構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通井結構,既能讓井道內空氣相互流通又能滿足單電梯最小空間的要求。如不能做到前述的井道結構的話,對于并聯電梯則至少在中間隔墻的上中下3個位置開600600的通氣孔,對于單梯則需同時在機房樓板和最底層井道壁上分別設置500500和400600的通氣孔并做好消聲措施。針對曼哈頓公寓擾民的電梯,我們在機房地板和地下室內井道壁上加開了通氣孔并做好了消聲措施,從而使降噪的效果達到住戶的要求。由于電梯轎廂在上、下行的過程中都能排氣減壓,從而減弱了活塞效應,降低了噪聲。若6、只在成型的混凝土樓板上開設尺寸較小的空洞,是無法有效減壓的,往往可能在電梯上行時產生“嘯叫聲”,而成為新的噪聲源。故只在機房樓板上開孔的方案一般不推薦使用,還是希望開發商在建筑設計階段充分考慮電梯設備對于井道空間的要求。針對第(2)種情況,由于電梯主機支承鋼梁必須伸入電梯井道承重墻并固定在承重墻上,這就形成了一種剛性連接,大樓的鋼筋混凝土成為電梯噪聲傳播的“聲橋”。這就需要在建筑設計時通過錯層或設置樓梯間等方式分離電梯機房承重墻和住戶空間。若這樣的設計要求難以實現,電梯使用后出現相鄰機房住戶或次頂層住戶室內噪聲擾民現象時,就需要通過科學而系統的方式來降低振動傳遞率。由于深藍廣場屬于這一原因,當7、時我們先后使用了兩種方式達到了住戶的要求。首先,我們想到了更換主機以及轎廂的防振橡膠。我們通過儀器對影響住戶和曳引機系統進行振動頻率測定,發現振動的頻率主要集中在3060Hz這一范圍內。我們選用了能降低這一頻率范圍振動傳導率并能衰減這一頻率范圍振動的防振橡膠。更換或者增加轎廂防振橡膠是為了防止轎廂振動通過鋼絲繩子傳遞給曳引機,從而降低對主機防振橡膠的要求。但是更換后噪聲還是無法達到期望,這時我們想到了增設低頻阻尼復合減振裝置這一方案。在機房高度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起吊了曳引機,在原架機梁上增加了新的架機梁,并用平衡橫梁保證兩根新增梁的穩定,同時在兩對架機梁之間增加了4組防振橡膠以增加減振環節。這些新增的防振橡膠也是依據影響住戶的低頻振動的頻率范圍,選擇了振動傳導率更低、振動衰減率更高的進口防振橡膠。雖然第(3)種情況極少出現,但當出現時,往往只有中間樓層的住戶在電梯高速運行時感覺到較強的振動與噪聲,基本可以判斷是由于導軌支架和膨脹螺栓傳導了導靴和導軌之間的振動。這就需要更換滑動導靴,使用摩擦系數更低、更能緊密貼和導軌的滑動導靴,并仔細地對導軌接頭進行修光以減小導軌接頭處的臺階。若無法有效降低住戶家中的振動和噪聲,則需要更換成滾動導靴,這就需要同時更換相應尺寸的導軌。 曼哈頓公寓擾民屬于這一原因。我們為其更換了新的滑動導靴,重新修光了導軌接頭,進而降低了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