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結構與抗震綜合練習(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840
2022-07-18
4頁
155.50KB
1、易讀文庫高層建筑結構與抗震綜合練習1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高層建筑結構平面布置的一般規定中,不正確的是(D)。A.平面宜簡單、規則、對稱,減少偏心B.平面長度不宜過長,突出部分長度宜減小C.宜選用風壓較小的形狀,并應考慮鄰近高層建筑對其風壓分布的影響D.應盡量設置變形縫來劃分結構單元2一幢五層辦公樓,頂層是打開間會議室,層高為,應優先選用(B)。A.砌體結構B.框架結構C.鋼結構D.剪力墻結構3框架梁端調幅后,在相應荷載作用下的跨中彎矩(A),這時應校核梁的靜力平衡條件。A增加B不變C減小4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總側移,可近似地看作(C)。A梁柱彎曲變形B柱的軸向變形C梁柱彎曲變形和柱的軸向變形的疊2、加5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D)時,一般可作為整體剪力墻考慮。IIIIII洞口面積與剪力墻立面總面積之比不大于0.15IV洞口凈距及孔洞至墻邊的凈距大于洞口的長邊尺寸AI+IIBICIIDIII+IV6框架結構,柱子彎矩和軸力組合要考慮下述四種可能情況:(B)。I及相應的II及相應的III及相應的IV及相應的V比較大,但比較小或比較大A.I、II、III、IVB.I、III、IV、VC.II、III、IV、VD.I、II、III、V二、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剛度特征值愈小,則愈接近剪力墻的變形特征。()2框架梁非加密區的箍筋3、最大間距不宜大于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否則破壞可能轉移到加密區之外。()3剪力墻經受反復荷載時,其正截面承載力要比承受單調加載時降低。()4分層法中,各柱的剛度均應乘以折減系數0.9。()5等效地震荷載的合力作用點,與各片抗側移結構的抗側移剛度有關,稱為剛度中心。()6高層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圖中,梁柱的彎矩圖均為直線,且均有一彎矩為零的點。()7把高層結構看成一根最簡單的豎向懸臂構件,軸力與高度成正比,水平力產生的彎矩與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產生的側向頂點位移與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8框架結構主要構件是由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節點一般為梁和柱組成。()9單質點彈性體4、系,是指可以將結構參與振動的全部質量集中于一點,用均勻重量的彈性直桿支承于地面的體系。()10“三水準,二階段”抗震設防目標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問答題1寫出框架剪力墻結構剛度特征值的計算公式并解釋公式中各符號的含義。對結構的側移變形和內力分配各有什么影響? 答:(1)框架剪力墻結構剛度特征值的計算公式是 其中:CF:綜合框架的抗推剛度; H:結構總高; EIe:綜合剪力墻的等效抗彎剛度。 (2)對結構內力的影響:框架、剪力墻之間的剪力分配關系隨變化:當很小時,剪力墻承擔大部分剪力;當很大時,框架承擔大部分剪力。框架和剪力墻之間的剪力分配關系隨樓層的不同而變化:剪力墻的下部受5、力較大;而框架的中部受力較大。框架和剪力墻的頂部剪力不為0,所以設計中應保證頂層剪力墻與框架間連接整體性。2在抗震設計的框架柱中,加密區箍筋的體積配箍率是根據哪些因素確定的?非加密區的箍筋用量有何要求?為什么?答:抗震設計的框架柱,其加密區箍筋的體積配箍率根據抗震等級、箍筋形式和軸壓比確定。非加密區的箍筋不宜少于加密區箍筋的50,且箍筋間距,一、二級框架柱不應大于10倍縱筋直徑d,三、四級框架柱不應大于15d。這是考慮到柱子在層高范圍內剪力不變及可能的扭轉影響,為避免柱子非加密區的受剪能力突然降低很多,造成柱子中段破壞,規范作了上述規定。3為何要限制剪力墻截面的剪壓比不能太大?答:試驗表明,當6、剪力墻截面尺寸太小(通常指厚度太小),截面剪應力過高時,會在早期出現斜裂縫,而且很可能是在抗剪鋼筋還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時,混凝土就在高剪力及壓力下被擠碎了,此時配置更多的抗剪鋼筋已毫無意義。為避免這種破壞,應當對剪力墻截面的剪壓比進行限制。4整體墻在水平荷載下的內力與位移如何計算?答:房屋沿平面和沿高度方向比較規整時,可將縱、橫兩個方向墻體分別按平面結構進行計算。總水平荷載可以按各片剪力墻的等效剛度分配,然后進行單片剪力墻的計算。5D值法相對于反彎點法,主要從哪兩個方面做了修正?具體有何修正?答:D值法相對于反彎點法,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了修正:修正柱的側移剛度和調整反彎點高度。(1)修正柱的7、側移剛度:節點轉動影響柱的抗側剛度,故柱的側移剛度不但與往本身的線剛度和層高有關,而且還與梁的線剛度有關。(2)修正反彎點的高度:節點轉動還影響反彎點高度位置,故柱的反彎點高度不應是個定值,而應是個變數,并隨以下因素變化: 梁柱線剛度比; 該柱所在樓層位置; 上下層梁的線剛度; 上下層層高; 框架總層數。6高層建筑結構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則是什么?答:一獨立結構單元的結構布置應滿足以下要求:簡單、規則、均勻、對稱。承重結構應雙向布置,偏心小,構建類型少。平面長度和突出部分應滿足規范要求,凹角處宜采用加強措施。施工簡便,造價省。7怎樣確定地震作用?答:前在我國廣泛采用反映應力譜理論來確定地震作用。其8、中以加速度反應譜應用最多。所謂加速度反應譜,就是單質點彈性體系在一定的地面運動作用下,最大反應加速度(一般用相對值)與體系自振周期的變化曲線。如果已知體系的自振周期,利用反應譜曲線和計算公式,就可以很方便的確定體系的反應加速度,進而求出地震作用。應用反應譜理論不僅可以解決單質點體系的地震反應計算問題,而且可以通過振型分解法還可以計算多質點體系的地震反應。在工程上,除應用反應譜計算結構地震作用外,對于高層建筑和特別不規則建筑等,還可以采用時程分析法來計算結構的地震反應。這個方法先選定地震地面加速度圖,然后用數值積分方法求解運動方程,算出每一個時間增量的結構反應,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應。8怎樣驗9、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載力?答:驗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豎向承載力時,按地震作用效應標準組合的基礎底面平均壓力和邊緣最大壓力應符合下列各式要求: (1) (2)式中 p地震作用效應標準組合的基礎底面平均壓力; 地震作用效應標準組合的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壓力; 調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載力。抗震規范同時規定,高寬比大于4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礎底面不宜出現拉應力;其他建筑,基礎底面與地基土之間零應力區域面積不應超過基底面積的15%。根據后一規定,對基礎底面為矩形的基礎,其收壓寬度與基礎寬度之比則應大于85%,即:(3)式中 矩形基礎底面收壓寬度(圖例);矩形基礎底面寬度。四、計算題1已知:某二層鋼筋混凝土框架(如圖2.1a),集中于樓蓋和屋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圖2.1b),H1=4m,H2=8m。,Tg=0.4s,結構的阻尼比,頻率,。求:試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確定鋼筋混凝土框架的多遇水平地震作用。(12分)(2)圖1 提示:相應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響系數:;相應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響系數:;解:求水平地震作用:(1)相應于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用公式計算。于是:(2)相應于第二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公式計算。于是: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1
1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0-26
17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6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