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設備層結構組成(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5931
2022-07-18
4頁
512.13KB
1、高層建筑設備層結構組成 所謂設備層,是指高層建筑的某一樓層,其有效面積全部或大部分用來作為空調、給排水、電氣、電梯機房等設備的布置。設備層的具體位置,應配合建筑的使用功能、結構布置、電梯分區(高、低速豎向分區)、空調方式、給水方式等因素綜合加以考慮。l 設備層的布置1 )合理利用建筑空間高層建筑由于埋深的要求,往往都要設地下室,地下室空間不能自然采光、通風,難以滿足建筑功能要求。所以,一般情況下設備層通常設在地下室或頂層。 2 )滿足設備布置的要求,在高層建筑中,一般將產生振動、發熱量大的重型設備(如制冷機、水泵、蓄水池等),放在建筑最下部,即地下室;將豎向負荷分區用的設備(如中間水箱、水泵、2、空調器、熱交換器等),放在中間層;而將利用重力差的設備,或體積大、散熱量大、需要對外換氣的設備(如屋頂水箱、冷卻塔、鍋爐、送風機等),放在建筑的最上層。3 )與結構布置相結合,高層建筑結構布置中的結構轉換層、加強層等特殊樓層,由于結構構件較多、尺度較大,空間難于利用,往往用來布置設備層。 4 )與避難層相結合在我國,建筑高度超過 100m 的超高層建筑,根據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要求,需設置避難層,其間距不超過 15 層。避難層往往用來布置設備層。圖 1 -32 為國內某高層建筑設備層的平面布置關系。l 配電室配電室對建筑的要求 配電室屋頂承重構件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其它部分不應低于3、三級。配電室長度超過7m時應設兩個出口,并宜布置在配電室的兩端。當配電室為樓上樓下兩部分布置時,樓上部分的出口應至少有一個通向該層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配電室的門均應向外開啟,但通向高壓配電室的門應為雙向開啟門。 配電室的頂棚、墻面及地面的建筑裝修應少積灰和不起灰;頂棚不應抹灰。 配電室內的電纜溝應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當嚴寒地區冬季室溫影響設備的正常工作時,配電室應采暖。炎熱地區的配電室應采取隔熱、通風或空調等措施。 有人值班的配電室,宜采用自然采光。在值班人休息間內宜設給水、排水設施。附近無廁所時宜設廁所。位于地下室和樓層內的配電室,應設設備運輸的通道,并應設良好的通風和可靠的照明系統。 配4、電室的門、窗關閉應密合;與室外相通的洞、通風孔應設防止鼠、蛇類等小動物進入的網罩,其防護等級不宜低于外殼防護等級分類(GB420884)的IP3X級。直接與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風孔還應采取防止雨、雪飄入的措施。l 制冷機房空氣調節、制冷機房的面積雖系統的集中與分散、制冷機與空氣調節器的不同而異。全部設空氣調節的建筑物,冷凍機房面積占0.5%-1.2%。總建筑面積小的取較大值,總建筑面積大的取較小的值。當建筑物內只有部分面積設置空氣調節系統時,機房面積指標,可按比例適當減少。l 中間設備層在高層建筑中,由于建筑高度大、層數多,設備所承受的負荷很大,因此,各設備系統(給排水、空調等)往往需要按高度進行5、分區,從而達到有效利用與節約的目的。節約設備管道空間、合理降低設備系統造價。因此,高層建筑除了用地下層或屋頂層作為設備層外,往往還有必要在中間層設置設備層,以使空調、給水備的布置達到經濟、合理。設置中間設備層有以下特點(1)為了支承設備重量,要求中間設備層的地板結構承載能力比標準層大,考慮到設備系統的布置方式不同,中間設備層的層高會低于或高于標準層。 (2 )施工時,需要預埋管道附件(支架)或留孔、留洞,結構上需考慮防水、防振措施(3 )從高層建筑的防火要求來看,設備豎井應處理層間分隔;但從設備系統自身的布置要求來看,層間分隔增加了設備系統的復雜性,需處理好相互關系。( 4 )標準層中插入設備6、層增加了施工的復雜程度。從目前國內外高層建筑的情況來看,采用中間設備層有利于設備系統(特別是空調和給排水)的布置和管理。一般情況下,每 10 一 20 層(通常為 15 層)設一中間設備層。設備層高度以能滿足各種設備及其管道的布置要求為準。有空調設備的設備層,通常從地面以上2m 內放空調設備,在此高度以上 0.751.0m 布置空調管道和風道,再上面 0.60.75m 為給排水管道,最上面 0.60.75m 為電氣線路區。表 1 -3 為設備層層高概略值。如果沒有制冷機和鍋爐,僅有各種管道和其他分散的空調設備,國內常采用層高 2.2m 以內的技術夾層。l 避難層l 結構轉換層結構轉換層的定義 7、建筑物某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該樓層上部與下部采用不同結構類型,并通過該樓層進行結構轉換,則該樓層稱為結構轉換層。 l 結構轉換層的分類按結構功能,轉換層可分為三類:1.上層和下層結構類型轉換。多用于剪力墻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它將上部剪力墻轉換為下部的框架,以創造一個較大的內部自由空間。2.上、下層的柱網、軸線改變。轉換層上、下的結構形式沒有改變,但是通過轉換層使下層柱的柱距擴大,形成大柱網,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層形成較大的入口。3.同時轉換結構形式和結構軸線布置。即上部樓層剪力墻結構通過轉換層改變為框架的同時,柱網軸線與上部樓層的軸線錯開,形成上下結構不對齊的布置。l 結構轉換層8、的實際應用現代高層建筑向多功能和綜合用途發展,在同一豎直線上,頂部樓層布置住宅、旅館,中部樓層作辦公用房,下部樓層作商店、餐館和文化娛樂設施。不同用途的樓層,需要大小不同的開間,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建筑要求上部小開間的軸線布置、較多的墻體,中部辦公用房要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室內空間,下部公用部分,則希望有盡可能大的自由靈活空間,柱網要大,墻盡量少。l 結構形式轉換層的結構形式:當內部要形成大空間,包括結構類型轉變和軸線轉變時,可采用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轉換層;當框筒結構在底層要形成大的入口,可以有多種轉換層的形式,如梁式、桁架式、墻式、合柱式和拱式等。目前,國內用得最多的是梁式轉換層,它設計和施工簡單,受力明確,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間剪力墻結構。當上下柱網、軸線錯開較多,難以用梁直接承托時,可以做成厚板或箱式轉換層,但其自重較大,材料耗用較多,計算分析也較復雜。l 梁式轉換層200911001159 李秋嫻 建筑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