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轉換層質量控制(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090
2022-07-18
4頁
40.86KB
1、高層建筑轉換層質量控制摘要:本項目框支剪力墻結構,地下2層、地上24層,建筑面積650136m2,1-4層為裙房,主體結構四層轉換層為框支梁式結構,層高5m,混凝土強度C50,框支柱截面11001100、12001200,柱網間距8.4m,轉換層框支主梁的主要截面有8002000, 8002200,10002000上部為20層雙塔剪力墻結構住宅樓。結構形式多樣、體型復雜、功能更齊全、綜合性更強。本文著重介紹結構轉換層的施工方法及其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施工;多功能;綜合用途1、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的概念同一豎直線上,上部樓層布置住宅用房,下部樓層為大型商場。不同用途的樓層2、,需要大小不同的開間和不同的結構形式。建筑要求上部住宅小開間軸線布置、墻體較多,下部商場,要求有盡可能大的自由靈活空間,柱網間距大,墻少。功能要求與結構合理性、自然布置恰恰相反,結構下部樓層受力很大,正常情況應當下部剛度大、墻多、柱網密,上部逐漸減少。為了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結構必須以與常規方式相反進行布置,上部小空間,布置剛度大的剪力墻,下部大空間,布置剛度小的框支柱。必須在結構轉換的樓層設置轉換層,稱結構轉換層。2、高層建筑轉換層的特點高層建筑轉換層突出特點:轉換層設置在建筑物下部,上面承受二十層的荷載,受力復雜,它的破壞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轉換層承受荷載巨大,導致其截面超出常規,鋼材耗3、用量大、剛度大,重量顯著加大,地震反應強烈。轉換層截面大配筋密給施工帶來施工難度。轉換層以下是以框支柱為主要承重的大空間結構,以上小開間剪力墻結構,轉換層結構剪切剛度明顯大于以下的結構剪切剛度,必須進行調整。3、高層建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技術問題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選擇,施工技術是限制高層建筑高度根本因素之一,也是衡量施工企業技術發展水平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項目、建筑功能、布局不同,施工技術不同。施工技術選擇必須堅持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客觀性、可操作性。強化高層建筑施工管理體制,是保證高層建筑施工進度與質量先決條件。是對傳統工程管理制度和措施的系統改革,是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保障。3.1模板施工為4、增加模板的通用性和應用靈活性,豎向結構(墻柱)優先考慮使用整體拼裝組合加厚膠合板大模板,支撐體系選用鋼管支撐體系。頂板模板用12202400大膠合板模板,支撐體系選用碗扣架快拆體系。少部分特殊部位的水平模板亦選用木模面板配碗扣架支撐。本工程模板方案的確定是以工程質量及進度為出發點,進行綜合性的經濟成本分析,以達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和進度目的,施工中運用計算機進行模板CAD設計,提高模板設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3.2鋼筋工程施工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中,鋼筋是主要建筑材料。轉換梁板含鋼量高,主筋長,梁柱節點區鋼筋密集。正確翻樣下料,合理安排好就位是鋼筋施工的關鍵。框支柱接頭用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5、鋼筋接頭相互錯開,同截面的接頭率不應大于50%。鋼筋必須綁扎到位,保證保護層厚度尺寸,在框支柱鋼筋綁扎過程中,采用定位箍進行四次定位。有效保證鋼筋的整體垂直度和外部保護層的厚度,對轉換梁鋼筋的綁扎具有一定的穩固和定位作用。首先在鋼筋固定距離轉換梁鋼筋的綁扎科學順序:固定架設支架,放置外圍開口底箍、綁扎牢固,放置內開口箍,從中間向 兩邊分層放置水平主筋、綁扎牢固,從兩側插入水平開口箍。只有嚴格遵守鋼筋制作和綁扎工藝,才能保證高層建筑施工的基本質量要求。3.3混凝土施工工藝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中,轉換梁的固定主要應用混凝土“水化熱控制”的技術措施。轉換梁混凝土為C50級,采用分層分段澆筑施工。混凝土6、構件體積大形成溫差較大,在混凝土澆筑中,要特別注意對混凝土溫度的控制。用厚泡沫板進行保溫,以達到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目的。高層建筑轉換層大體積混凝土轉換層施工,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氣候及現場條件,采取措施防止溫度裂縫。水泥選用水化熱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摻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熱相應降低;摻入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緩凝,推遲水化熱峰值出現,混凝土升溫延長,降低水化熱。分層澆筑混凝土,每層厚不大于500mm,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后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4、轉換層施工的質量控制4.1模板安裝、拆除的質量控制柱模安裝前,必須在樓板面放線、驗線,放線時應彈出中心線、邊線7、支模控制線,同時進行校正和支撐固定,這是保證柱子垂直度、防止軸線位移的關鍵工序。為防止柱子模板根部澆筑混凝土時漏漿,支模前應在樓面柱子根部用1:2水泥砂漿找平。柱模安裝完畢后,將柱模內清理干凈,封閉清理口,辦理柱模預檢。梁板模板,嚴格控制梁板模板的起拱率,在樓板施工縫留置處,根據板厚放置木檔板(即梳子板),在梁上放一木板,其中間要按鋼筋位置留切口以通過鋼筋。梁模板的定位,可利用彈在柱側面的中線或軸線作為定位控制線,梁底模的標高按彈在墻、柱上的標高線進行控制。普通鋼筋混凝土頂板模板采用:扣件支撐+木龍骨+木夾板的支模方案。頂板模板全部采用15mm厚高精度鏡面木膠合板,墻板接頭處采用4040角鋼8、加貼海綿條以防漏漿。頂板擱柵采用50100mm木方、間距250mm,托梁采用100100 mm木方、間距不大于1000mm。支撐采用早拆體系,扣件式腳手架和可調托座。頂板支撐立桿間距根據混凝土板厚確定,樓板厚度100150 mm,不大于1200 mm;樓板厚度200250 mm,不大于1000 mm。梁側模板的安裝,應采用50 mm25mm的扁鐵作為拉片,其長度為梁截面寬度加2倍鋼模板肋高,兩端適當位置鉆孔;鋼模外側應用似8鋼管扣件夾具豎向夾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橫桿上設置一付夾具,并用水平背桿將這些夾具橫向連通;梁、板支撐的部分橫向水平桿的端部應頂住梁的兩側模板,并與鋼管扣件夾具連接,以承受新澆9、筑混凝土的側向壓力;為確保混凝土不漏漿,應采用雙面塑料泡沫膠條對拼縫進行嵌縫。底板模板的安裝,板底模板宜采用2400mm1200mm18mm的大膠合板。在鋼管支撐架頂部水平桿上先平鋪120mm100mm的木方,間隙距200mm;安裝模板后,用釘子將模板與木枋固定。拼縫采用寬50mm的不干膠帶封閉,以確保板縫處不漏漿。模板安裝完成后,澆筑混凝土前需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模板工程驗收,合格后方準澆筑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于板,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時,對于梁,若跨度不大于8,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時,若梁跨度大于8,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才允許10、拆除模板及支撐系統。模板拆除前,須由施工人員提出模板拆除申請,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證,符合有關規定后方準予拆除模板。4.2鋼筋安裝的質量控制嚴把鋼筋進場關。凡是進場的鋼筋均按試驗規定抽樣進行復試,復試結果必須報總包、監理、甲方及設計部門審查批準。嚴把審圖關。專派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審圖和鋼筋翻樣工作。若鋼筋過密一定要提前放樣,提前采取措施。鋼筋錨固、接頭長度接頭質量控制,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在柱、墻模板上口加貼模定位定距箍,該箍應有足夠的剛度,以保證構件截面鋼筋位置準確,混凝土保護層均勻。施工縫位置鋼筋定位,用卡茬木方放在兩層鋼筋之間,上鐵上部和下鐵下部釘15mm厚膠合板條,起到11、固定木方和控制鋼筋保護層的雙重作用。控制墊塊的驗收和綁扎。在技術交底中進一步明確墊塊的綁扎位置。墊塊使用前必須經過認真挑選,分規格存放,做好標識,注明規格及使用部位。綁扎時要逐一檢查,確保綁扎牢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派專人負責及時調整鋼筋的位置,糾正澆筑混凝土所產生的鋼筋位移,及時清理粘在鋼筋上的砂漿。控制鋼筋下料成型。為保證下料和成型尺寸準確,現場技術人員要親自進行交底,并在加工場地派駐專人,對鋼筋加工成型質量進行監督和加工。同時加工好的鋼筋運至現場后,還要再次嚴選,有效控制下料成型質量。4.3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框支柱、框支梁截面尺寸較大、高度高、鋼筋布局較密,對框支柱混凝土的澆搗造成較大12、的困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必須由具有相應設計資格的試驗室在對施工現場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劑等進行試(檢)驗的基礎上,設計出混凝土配合比。為防止在澆筑中出現施工冷縫,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緩凝減水劑。砼施工中,首先必須嚴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入場驗收,每車檢測坍落度,嚴禁不合格混凝土用于結構施工。當混凝土輸送到作業層后,必須及時將混凝土按施工流向散開,嚴禁混凝土大量堆積和零散堆積,混凝土必須進行分層振搗,特別是鋼筋密集處必須保證混凝土到位、振搗到位,無孔洞及蜂窩麻面情況。砼澆筑完后養護要及時,要有專人負責。對大截面的梁在拆模后的養護期間,必須派專人進行裂縫觀測,如發現裂縫必須通知監理、建設、設計單位和質檢站一道研究處理方案,及時進行處理。混凝土澆筑及下料方法,混凝土澆筑從一端的邊梁開始澆筑,在邊梁澆筑完成后再澆筑垂直于該邊梁的其余各框架梁,向前平行推進,直至澆筑完成。確保混凝土密實,不出現施工冷縫,有利于減小梁側模板承受的側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