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民用建筑消防水池的設置(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102
2022-07-18
2頁
23.50KB
1、層民用建筑消防水池的設置高層民用建筑消防水池的設置 消防水池是用以貯存和供給消防用水的構筑物,在其他措施不能保證供給用水量,都需要設置消防水池來確保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池在滅火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732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高層建筑應設消防水池:(1)市政給水管道和進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滿足消防用水量;(2)市政給水管道為枝狀或只有一條進水管(二類居住建筑除外)。”高層民用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一般為2030LS,室內消防用水量為040LS。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量一般為30LS。因此一幢高層建筑消防用水量將達70100Ls,即使市政府管網為2、環狀,有兩條進水管,也很難達到既滿足生產、生活用水又滿足消防用水量的要求。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市政給水管網還不完善,而各地發展又不均衡,不能滿足不設消防水池的基本條件,所以,許多高層建設須設置消防蓄水池。消防水池的容積關系著滅火的安全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732條對水池的容積作了規定:“當室外給水管網能保證室外消防用水量時,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應滿足在火災延續時間內室內消防用水量的要求,當室外給水管網不能保證室外消防用水量時,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應滿足火災延續時間內室內消防用水量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根據室內外消防用水量和高層建筑火災延續時間,一般高層民用建筑消防水池有效容積3、在500600m3,有的高層建筑設有雨淋、水幕等系統,則要求的水池容積更大。在很多情況下,為避免死水,消防水池與生活貯水池合用,使得高層建筑消防蓄水池容積在6001000m3,甚至更大。由于城市用地日趨緊張,如此龐大的消防水池,通常將其置于建筑物地下室,于是帶來了諸多不便。首先,消防水池的占地面積大,給建筑結構的布置帶來了很多困難。其次,由于消防水量大,生活水量所占比重小,使水池水長時間放置,造成水質變壞。第三,消防水池一般均與配電室、發電機房、泵房等同設于建筑的地下室,如果水池進水閥損壞,水池溢水,且又不易被人發現,不但造成水資源浪費,還會造成漫水現象,嚴重的將造成財產重大損失。第四,有些情4、況下,水池必須置于地下二層或更深,當貯存室外消防用水量時,對必須設供消防車取水的室外取水口或取水井造成不便,甚至不能滿足消防車吸水的要求等等。這些都是設計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應重視消防水池的設置,以下就消防水池的設置談幾點看法:1合理確定消防水池的容積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733條,當室外為環狀管網供水,水池有二條進水管,給水管網能滿足室外消防用水量時,消防水池可不貯存室外消防用水量,這樣盡量減少水池的容積。在實際工程設計中,經常遇到市政管網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造成水池容積較大,筆者認為以下做法可以借鑒:按消防時的流量確定水管管徑,旁通小口徑生活、生產用進水管。日常生活、生產用水時,小5、口徑進水管閥門常開,大口徑進水管閥門常閉,平時由自來水公司鉛封,消防時自動或手動開啟。這樣可大大降低消防水池容積,降低工程造價。當然這需要加強市政給水部門管理力度,同時也要加強物業管理,需要各部門的全力配合。2發展建筑中水作為消防水源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尤其是北方許多城市,城市用水日趨緊張,我們應重視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有些城市,對新建高層建筑尤其是大型酒店、賓館等公共建筑要求設置中水系統。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中水系統水量的平衡和中水設施的正常運行,中水系統均設有中水貯水池。如果將中水合理回收、利用,并與消防用水相結合,不僅可以解決水池重復設置占用建筑面積且浪費水資源的問題,還可以解6、決生活飲用水由于停留時間長而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消防規范中規定:“消防用水可由給水管網、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給,”如果將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與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GBJ251-89)相對比,可知中水水質雖不及飲用水,但優于天然水。因此中水作為消防水源有規范依據,是可行的。盡管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中水作為消防水源的技術標準、規范,隨著中水技術的進步,這一目標肯定能實現。3區域共用消防水池的可行性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高層建筑的密度越來越大,若每棟高層建筑均按規范設置消防水池雖然滿足了規范要求,但在實際設計中難以實現,增大了占地面積,增加了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工作量,重復投資造成無謂的浪費。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821條規定了城鎮居住區同一時間內可能發生火災的次數,這樣在小區和高層建筑群的設計中,根據規范要求等級最高的建筑設置消防水池容積,這樣既滿足了規范要求,又減少了占地面積、節省投資、方便管理。由于目前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條文中對區域消防水池未作強制性規定,僅提到“可共用消防水池、消防泵等”,使區域消防給水系統的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用戶管理和利益的協調,政府有關部門重視不夠,也是限制其應用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