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常識——屋頂結構(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178
2022-07-18
4頁
27KB
1、古代建筑知識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千變萬化,瑰麗多姿。它不僅為中國古建筑在美觀上增加了不少神韻,而且對建筑物的風格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封建社會中,對于屋頂的形制及其裝飾都有許多等級化的規定。屋頂的形式、高度,脊飾的形象、尺寸、數目、顏色均須根據建筑的等級而定,不得超越。作為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屋頂一般均呈曲線,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結構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轉角處形成翼角起翹。屋頂有五種基本形式,即懸山頂、硬山頂、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并根據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別用于不同的場合。如廡殿頂格調恢宏,用于高級建筑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堂和門屋;歇山頂性格華麗活潑,一般用于配殿;攢尖頂2、多用于亭、塔;懸山;硬山頂則多用于住宅。我國古建筑屋頂樣式豐富,變化多端,但總離不開幾種“基本頂”,包括:硬山式、懸山式、歇山式、卷棚式、攢尖式、廡殿式等;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特殊頂”,常見的有:十字脊屋頂、盔頂、盝頂、萬字頂、扇面頂等;其實大部分頂是由基本頂或特殊頂派生過來的。“派生頂”其基本的派生方法就是不同的頂的進行不同的組合。(一)、基本頂1、硬山式宋營造法式中沒有記載,宋代建筑遺物中也未見,基本可以推想出現在宋代以后。明清時期硬山式廣泛應用。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屋頂在山墻墻頭處與山墻齊平,沒有伸出部分,簡單樸素,同時等級最低,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寺廟建筑中,幾乎沒有這種屋3、頂。2、懸山式懸山式與硬山式基本相同,只是懸山式的屋頂不像硬山式一樣與山墻齊平,而是伸出山墻之外。這部分伸出山墻之外的屋頂是由下面伸出的檁承托的。從外觀上看,這是懸山式與硬山式 最大的不同。3、歇山式歇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歇山式屋頂的正脊比兩端山墻之間的距離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頂是在上不得正脊和兩條垂脊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垂直區域(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將正脊兩端的屋頂覆蓋。4、卷棚式以上所有的屋頂去掉正脊,呈弧形的屋頂就是卷棚式了。若某個正脊卷棚式頂加上正脊就變成了歇山頂那么這個卷棚式就叫卷棚式歇山頂。同理可以得出卷棚式硬山頂、卷棚式懸山頂等等。5、攢尖頂沒有正脊,所4、有的垂脊匯聚在頂部一點,這樣的頂叫做攢尖頂。有幾條垂脊就叫做幾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形的攢尖頂,也就是沒有垂脊。6、廡殿式頂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屋頂前后左右都是一個斜坡非常特別。(二)、特殊頂1、十字脊頂北京紫禁城的角樓是十字脊頂的代表建筑。十分特別,由兩個歇山頂呈十字交叉而成。2、盔頂是攢尖頂的一種變形,顧名思義形似古代戰士的頭盔。盔頂的頂和脊的上面大部分為突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相反的向外翹起,就像頭盔的下沿。3、盝頂這種形式的屋頂是在屋頂上有四條與屋檐平行的脊,四條屋脊構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頂,其四個角有垂脊向下斜伸,共形成四塊坡檐。這種形式的頂級少5、見。4、萬字頂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頂采用“卍”字形,取其萬事如意、萬壽無疆之意,非常吉利。圓明園的“萬方安和”就是采用萬字頂。5、扇面頂和萬字頂一樣扇面頂是一種非常別致的屋頂形式。顧名思義,它是像扇面形狀的屋頂形式。前后檐呈弧形,一般前短后長,兩山墻的墻線向內延伸可交與一點,即扇形的圓心。扇面頂的兩端可以做成歇山、懸山、也可以做卷棚形式。這種頂一般用于小型建筑,使建筑更加小巧可人。(三)、派生頂中國古建筑頂的形式派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整合和解剖。常見的“重檐”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屋檐的疊加。一般來說,重檐大多是指一層建筑有兩層或更多層屋檐。但有時一座多層建筑若每一層都有屋檐,總數相加大于等于二6、,人們也稱作重檐。還有一種常見的整合方法叫“勾連搭”。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屋頂前后檐相連,連成一個屋頂。在這種勾連搭屋頂中有兩種最為典型即“一殿一卷式勾連搭”和“帶抱廈式勾連搭”。僅有兩個頂形成勾連搭而其中一個為帶正脊的硬山懸山類、另一個為不帶正脊的卷棚類,這樣的勾連搭屋頂叫做“一殿一卷式勾連搭”。(應該很容易想像就不附圖了,其實我也沒有找,呵呵)我見過的很多垂花門是這類的頂。勾連搭屋頂中,相勾連的屋頂大多是大小高低相同,但有一部分卻是一大一小、有主有次、高低不同、前后有別的,這一類的叫做“帶抱廈式勾連搭”。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受到空間、地形等因素影響,往往沒有條件建一個完整的建筑。比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古典園林中某一個拐角處有四分之一個亭子,在高墻下有半個間廂房等等。建筑空間受到限制就導致了屋頂的另一種派生方法“解剖”。單坡式屋頂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就像一個硬山或者懸山式屋頂沿著脊背剖成了兩半。這種屋頂多用在不太重要或是付屬性的建筑上。但是也有例外,山西混原的懸空寺依恒山峭壁而建多數建筑從峭壁中伸出,只露半個屋頂,從外表上看就是根本就是被解剖的屋頂,而且剖面依懸崖表面而變,整個寺院與恒山的峭壁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