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招標投標監管服務經濟建設創建和諧建筑市場環境(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190
2022-07-18
3頁
27KB
1、加強招標投標監管 服務經濟建設 創建和諧建筑市場環境天津市根據市場發展特點,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通過加強和完善有形市場功能、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信用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從制度規范、市場誠信和監督管理幾個方面入手,不斷規范建筑市場經濟秩序,努力營造和諧的市場環境。一、 完善有形建筑市場功能,構建和諧建筑市場環境。該市自2004年建設工程招標投標進入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后,形成“一個有形市場、兩個服務平臺”的新格局,從而強化全部使用國有資金的公開招標的建設項目的監管,提高非國有資金項目的服務。在市政府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內設立的公開招投標監督管理平臺,主要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2、國有資金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等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標活動。招標行政監督管理部門與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相配合,對公開招標活動依法按照各自的職能監督管理,遏制工程建設領域的違法違規及腐敗行為。在有形市場(建交中心)建立服務平臺,提高和完善服務功能。保持原有服務功能模式,提高為民營及外商投資建設項目的服務,提供一流的服務促進市場的規范運行,為民營和外商投資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耙粋€有形市場、兩個服務平臺”集信息網絡建設作為服務于兩大平臺的重要支撐,采用了VPN專用通道,擴大信息流量,實現了兩個平臺的數據共享,信息同步,使兩個平臺做到管理上一個主體,運行上一個整體。目前有形市場具有四大功能,即:3、為政府部門提供管理的場所,為市場各方主體提供交易的場所;為紀檢監察部門提供監督的場所;為社會中介機構提供經營服務的場所;實現了政府部門駐場辦公、中介機構進場經營以及建設程序、工程項目招投標交易、工程分包交易等敞開一站式窗口服務。有形市場滿足了各類項目招投標活動的需要,為經濟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二、完善招投標法規制度體系建設,規范市場主體行為近年來,隨著該市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建筑市場的開放和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為適應新的形勢和情況,不斷規范和完善招標投標行為,相繼出臺了天津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天津市建設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監督管理規定、天津市招標投標條例、天津市重大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稽查辦法等法規和規范4、性文件。形成了系統的招標投標法規體系框架。為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不斷規范建筑市場經濟秩序,結合該市實際,在規范招投標工作中制定了招投標規范標準,對該市近年招標投標各項制度、規章和規則,進行歸納和系統整合,制定出規范標準。使招標投標工作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進一步提高了招標投標監督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嚴格執行六項監督管理制度:1、嚴格實行招標五公開制度。即:依法在國家和該市指定的媒體上公開建設項目信息;公開招投標的要求和準入條件;公開評標辦法及標準;向社會公示中標結果;公開相關行政監督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的舉報電話、信箱、地點和負責人。使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全過程在公開、透明及社會各界的有效監5、督下進行。2、嚴格資格審查制度。依法必須公開招標的建設項目,施工招標當投標報名的投標人少于15家(含15家)時不得進行資格預審。資格預審必須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得提出高于招標工程實際情況所需要的資質等級要求,不得以過高標準或條件限制和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數量。加強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在資格預審文件或招標文件中明確規定,招標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拒絕資質條件符合要求的投標人參加投標,不得對投標人的數量進行限制。3、嚴格規范評標活動制度。嚴格執行專家評委開標前24小時內采取由計算機隨機抽取、語音通知制度。采取業主評委與其它專家評委分離并封閉評標的方式,防止業主評委授意或干擾專家評6、委,防止不正當的人為因素對評標結果的影響。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采用電子標書和計算機評標。在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推行無標底經評審的低價的評標辦法。嚴格按照評標程序,組織開標、評標和定標。建立了京津冀相聯系的異地專家庫。對重大建設項目,從異地抽取專家評委,防止本地評標專家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4、暢通投訴渠道,嚴格投訴舉報受理制度。建立規范的投訴受理和處理制度,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受理舉報投訴案件,將投訴處理作為規范招投標監督管理一項重要工作。5、實行現場踏勘制度。每個建設項目的施工招標,在開標前,招標投標監督管理人員必須到項目現場實地踏勘,以遏制規避招標、先開工后招標和開小標干大工程等虛假招標行為的發7、生。6、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中標后合同履約的監督管理。一是嚴格合同依法簽訂和備案管理制度,嚴格審核合同內容與招投標文件內容的一致性和合同內容的合法性。二是積極推行金融擔保,通過實行工程擔保,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風險。同時,加強了對擔保公司的市場準入管理,規范工程擔保市場秩序。三是加強合同履約管理,結合對建筑市場的檢查,針對合同履行情況做好跟蹤監督管理,重點跟蹤管理項目經理和現場管理人員情況,工程款支付情況,分包合同情況,專業分包隊伍、勞務分包隊伍情況等。發現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等情況依法予以處理。嚴厲查處項目經理的更換、轉包和違法分包,工程款不按期支付,不按期結算,不依法履行合同的違約行為8、。四是實行施工合同結算備案制度。建設單位憑合同管理部門出具工程合同結算備案書辦理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手續。防止拖欠工程款等違法行為的發生。三、完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氛圍。為確保建筑市場秩序的規范,促進工程建設水平的提高,按照規范市場、權威發布、信息共享的原則,完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一是建立了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達到信息共享。這是建立信用體系的基礎。建立開發建設單位、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評標專家和中介機構等不同領域的信用檔案并做到信息互通。二是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收集、整理、評價標準,目前立足在全市范圍內統一標準和評價,并注意與全國信息系統接口。三是完善了公正透明的信用信息系9、統,將企業守信獲得,失信受懲與政府行政監督、信息公開、社會監督有機結合,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及曝光臺等不同的形式相結合,凈化了市場環境。四、強化招標監督管理,建立建筑市場全方位監督體系。結合建設工程領域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開展,有效地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該市建立和加強了四個方面的監督:一是與紀檢監察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案件移送和聯合檢查等三項制度。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職能從不同角度加強對建筑市場招標活動的監督管理,有效遏制工程建設領域的違法違規及腐敗行為的發生。二是建立資深專家招標評審機構。定期抽查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活動情況及專家評委日常評標情況,對評標專家進行評價,并記入專家評委的信用檔案。三是建立了社會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群眾為我市建筑市場監督員,參與重大工程項目招投標全過程的監督和對行政執法部門和行政執法人員的監督。四是加強項目經理的管理。在1999年實行中標項目經理資質證書實行封存制的基礎上,2005年起對項目經理實行IC卡管理,在資格審查或開標時通過查驗IC卡,在合同履行期內不得參加投標,待工程竣工驗收后,方可參加下一工程的投標;通過此項制度的落實,有效地防止了圍標、串標和借照、掛靠等違法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