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與現代色彩相融合的建筑設計實例分析(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216
2022-07-18
3頁
41KB
1、古都西安與現代色彩相融合的建筑設計實例分析【摘要】:針對西安面臨的城市擴張與古建筑融合困境,從建筑設計中色彩的重要性入手,探討了建筑色彩與造型的關系,通過對某住宅區的實例分析,討論了新建建筑如何在色彩和造型方面與古都融洽相處。 【關鍵詞】:建筑設計,色彩,造型,融合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色彩的重要性提起古都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青灰色的城墻、鐘鼓樓的鐘聲、大雁塔的晨誦在很多旅游者眼里,西安有點“灰”,無論是天氣、城墻,還是建筑物的顏色。其實,從環境色彩學的角度去研究,很多感覺的直接來源首先還是視覺,是色彩。色彩是光反射到人眼后引起的一種視覺反應,因此人在黑暗中是無2、法分辨顏色的。光射到物體上一部分被物體吸收,一部分被物體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到物體的另一側,人體所觀察到的物體的顏色事實上是物體反射光的顏色。心理學試驗測定,在視覺兩大構成因素“形”與“色”之中,人類對色彩的敏感力為80,對形狀的敏感力約為20,色彩是影響感官的第一要素。建筑色彩是城市景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城市性格和心情的體現。色彩規劃為城市“增值”。“色彩能夠在工業、建筑業產品上創造更多的附加值。”中國美術學院一位色彩專家告訴記者,“國外的研究表明,科學的運用色彩,能夠在不增加成本、少增加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產品附加值15一30。”而這也正是“流行色”存在的必要性,也足可以成為激勵中國建筑界花大力氣3、研究色彩設計的“利益驅動力”。“但就一座城市的色彩規劃而言,其價值不僅僅在于經濟效益,更多的是創造一種社會效益。”該專家說,“當前中國各地方政府若重視經濟發展,就必然重視招商引資;重視招商引資,就必然重視打造城市形象。實際上城市色彩規劃不需要花很多錢,只需按照科學的規律運用色彩,對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效果,肯定會立竿見影。”這將間接地為城市帶來更多的投資客商。特別是對一些旅游城市,色彩規劃尤為重要。2.建筑色彩與造型的關系色彩與造型兩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說造型是物體的軀體,色彩則是物體的衣表,二者統一整合才能充分表達該物體所具備的意義。建筑作為審美信息載體的視覺語言,通過實體的物質表現,4、以視覺符號組合的方式呈現視覺的價值。在建筑的造型語言表現中,色彩成為物體形態的表達工具及情感象征的要素,以其獨特的功能且完善地配合,便捷人們對建筑審美的分辨與情感的認知。1)建筑色彩的特點。建筑色彩設計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質的合理運用。不同材料的色反映不同的色質,不同反光度的色表現出不同的色質,陶瓷和玻璃兩種不同顏料所制作的裝飾材料馬賽克,前者規整、亞光澤,給人以沉著、溫和、平靜的感覺,而后者則在陽光下耀眼刺目。這兩種材料制成的同一產品,盡管名稱式樣都很相近。而實際效果正好相反。如果將色質分開講“色”就是物體本身給人以紅、黃、藍等色彩在視覺上的感受,而“質”則是指物體表面質地的特性作用于人眼所5、產生的感受,即質地的粗和細的感受。色質可分為反光、平光、啞光、透光及天然人造色等多種類型,而在使用時又往往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綜合對比運用時,粗、中、細三者比例不能等量齊觀,必須使其中某一質感量占絕對優勢,才能突出中心,分明主次,效果也會隨之顯著。在建筑色彩的實際運用時,常以大理石、面磚、馬賽克幾種材料綜合使用,這本身在光感的強弱、材質特性及塊材的大小上都有較大懸殊。這樣搭配層次分明,對比明顯。2)色彩與材質關系。物體造型構成的要素中與色彩息息相關的主要是材質及加工程度和色彩的面積,色彩與材料本性、加工程度,對用色及其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屬性之一,各種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6、與自然環境有很強的親和力。隨著科技的進步,材料科學的發展,用于設計中的材料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新發現的天然材料和新創造的人工材料。因此作為建筑審美情感表達的色彩,也更加絢麗多彩。而各種材料的質地、質感更加豐富了色彩的表現力。材料的質地是它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有的材料表面質地有增強色彩的效果,反之,則有減弱色彩的效果。如紋理明顯的暗色木材就可以強調其本身的色彩。有花紋的材料的表面適用刺激強烈的色彩,反之,適用刺激薄弱的色彩。有光澤的材料表面能強調其色彩的表現效果,凹凸起伏的質地則抑制色彩的表現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粗糙材料的反射率比較低,所以在粗糙材料上的色彩看起來要比在光澤材料上的色彩濃重一點7、。反過來色彩對改變材料的視覺效果也有一定作用。由于色彩具有冷暖,遠近,軟硬,輕重的特點,將適當的色彩運用在某種材料上,可以相對的改變材料給人的感受。運用色彩對比的鋪地塊體裝飾地面,可以增加景觀的美化效果,創造人們行走的樂趣,還可以成為環境中有效的視覺導向。3)色量的運用。建筑物用色都必須考慮色量感作用于視覺的問題。這里所指的色量是色面積及色純度,色的面積越大,色量感就越大,色的純度越高,色量感越高。特別在用色板選取大面積用色時,要依據裝飾面積的大小,在原色板色度的基礎上酌情遞減,才有可能達到設計需要的實際效果。4)色彩的對比。兩塊顏色并列在一起,人的眼睛接受著不同色彩的刺激,使感覺產生差別的現8、象,就是色彩對比。配色很清楚,不含糊,較明顯,這指的是色彩的對比性。如果把色彩區別的明顯性作為對比的話,那么色相、明暗和彩度的對比顯然就能構成明顯性。5)色彩的協調。在建筑配色時,一般以三色為宜,使其形成黑白灰三個色彩的空間層次。但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通常對建筑立面簡單而感覺單調乏味的配色可以豐富些。大而平的面可采用色間法進行分割,使平面富有立體感。色間法就是將色彩分段把原底色分割開來,形成有節奏的間隔,給人以美的感受,又使大平面產生變化,打破單調感。相反,對于立面豐富的建筑,配色上盡量趨于簡單,給豐富的立面有充分表露的機會。3.實例介紹近期,西安市規劃部門將古都的城市建筑主色調定為灰色、土黃9、色、赭石色,意在新建建筑與古都的整體自然環境色彩相協調,同時又突出鮮明的地域特色。筆者參與設計的位于西安古都西南角的某高檔住宅小區,該項目占地面積約10萬m2,總建筑面積約34萬m2,是集多層、小高層及高層商住樓于一體的高檔住宅小區。周邊環境優美,均為設計精良的生活小區。項目立面造型為現代中式風格,表現出了低調奢華,也做到了甲方要求的“標簽化”。小區南向有一面積約8 m2的自然湖面,風景優美,環境良好。為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貌,小區在總平面中規劃有特色水景。以流動的水帶動小區的靈動。小區主體色調為淺灰、中灰和深灰色,衍生以米白、淺啡、深啡、淺棕等顏色點綴其中,形成空間混合的效果。由南至北,多層10、小高層、高層依次排列,近景清晰實在,遠景飄渺虛幻,呈現一幅“水墨山水”的美麗意境,與古都的感覺完美融合。灰色是中性色,也是西安城的主色調,其突出的性格為柔和、細致、平穩、樸素、大方,它不像黑色與白色那樣會明顯影響其他的色彩。因此,作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灰色能給人以高雅、細膩、含蓄、穩重、精致、文明而有素養的高檔感覺。在建筑立面造型方面,力求簡潔、明快、硬朗,鮮有華麗的曲線,其中以木色金屬構架作為灰度的點睛之筆。飾面材料為面磚,面磚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自潔性,能夠長時間地保持不滲漏、不變形、不褪色且易于清潔,在風沙塵土比較大的內陸地區,面磚的優勢逐漸顯現。11、建筑人口為黑色的花崗石和木色金屬構架,更為整體色調增添豐富的內容,沉穩而且大氣。沒有大紅大綠,沒有彩畫,卻有種自然、平靜的感染,透出古都渾厚、樸實、寧靜的文化底蘊。4.結語在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今天,城市色彩已經成為城市景觀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環境感受,把城市色彩規劃納入現行的城市規劃中,進行系統、科學、統一的設計,創造個性突出、生動豐富的人居環境已漸漸成為未來的城市景觀建設中的重點。設計師不僅要充分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更要把握城市的色彩和表情,發揮色彩優于其他視覺元素的特征,將環境氛圍、建筑空間、形態構成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高水平的建筑設計,最終達到新舊建筑的完美交替與融合。【參考文獻】:1施淑文建筑環境色彩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12 焦燕建筑外觀色彩的表現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 麻愛美城市色彩規劃設計J山西建筑,2009,35(3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