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時期的建筑與音樂以及給我的啟示(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234
2022-07-18
4頁
45KB
1、一、建筑與音樂的文化特征 宏觀歷史時期建筑風格音樂風格綜述巴羅克時期標新立異,追求新奇;打破建筑與雕刻、繪畫之界限,使它們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崇尚自然;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節奏強烈、跳躍,采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器樂曲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樂方面的發展,弦樂的音色更能體現出巴洛克的特色。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古典主義時期追求的是柔媚、溫情的性格與瑣碎、纖巧的圖形。以古典柱式為構圖基礎,突出軸線2、,強調對稱,注重比例, 講究主從關系。主調音樂取代了復調音樂,成為創作的主流;音樂體裁更為豐富,交響曲、室內樂、歌劇與奏鳴曲等更為完善與規范;現代管弦樂團的編制基本得以確立。此時期建筑與音樂以恢復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勻稱和諧調,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觀的美。浪漫主義時期此時期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筑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此時期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3、,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現代主義時期現代風格的作品大都以體現時代特征為主,沒有過分的裝飾,一切從功能出發,講究造型比例適度、空間結構圖明確美觀,強調外觀的明快、簡潔。體現了現代生活快節奏、簡約和實用,但又富有朝氣的生活氣息。旋律不流暢,和聲不協和,調性 不明確, 節奏捉摸不定,弦樂不再主導、打擊( 管)樂不再從屬。現代主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國的印象主義。19世紀80年代,法國的后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畫家們提出的“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歐洲歐洲的建筑風格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古希臘建筑-羅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羅曼建筑-4、巴洛克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洛可可建筑-浪漫主義建筑-古典復興建筑-沙利文建筑。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音樂的題材重大、崇尚理性、氣勢雄偉、邏輯性強、結構嚴謹、以主調和聲風格為主。后期印象主義十分注重色彩和外界景象在藝術家本人心中的印象。歐洲古典時期建筑與音樂題材重大、氣勢雄偉、邏輯性強、結構嚴謹;印象主義建筑與音樂表現的是藝術家不客觀的反映現實,而只抓住某種偶然印象所給予他的主觀感受,并且強調被感受的對象在空間、光線及反射中瞬息間的色彩奇妙變幻。伊斯蘭世界伊斯蘭建筑傾向于隱藏在高墻后面以及將注意力集中在室內的安排上。伊斯蘭建筑不可避免地發展出地區性的差異,它們融和了敘利亞、波斯和撒馬爾罕的5、韻味,也融和了麥加和麥地那的風格。伊斯蘭經典贊詞誦讀樂調。穆斯林在吟誦古蘭經和各種贊詞時根據經文內容和經文的阿拉伯語讀音、發聲規律創制的一種特殊的音樂體系,一般沒有樂器伴奏,其音調抑揚頓挫、純樸清雅,充滿著阿拉伯民族的特點和風格。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影響著各族穆斯林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也必然對清真寺、教經堂、道堂、穆斯林陵園等各種宗教建筑以及各地區音樂的發展給予深刻的影響,使之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和藝術規律。中國中國建筑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筑藝術,傳統建筑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筑藝術的純6、熟和感染力。中國音樂從很早已經掌握七聲音階,但一直偏好比較和諧的五聲音階,重點在五聲中發展音樂,同時將中心放在追求旋律、節奏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中國建筑與音樂含有深沉的文化哲理,表象了深層次的思維理念、心理結構和中國人的人生觀、宇宙觀,體現了很強的重情知禮的人本精神中國儒家文化。二、論文 古希臘時期的建筑與音樂以及給我的啟示【摘要】:本文闡述了古希臘時期建筑與音樂的風格,以及建筑與音樂之間的聯系和相互影響,并且說明了對古希臘歷史與建筑音樂的聯系。【關鍵字】:古希臘建筑音樂歷史柱式文明音樂是通過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方面有組織形成的藝術形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聲音藝術7、。建筑是通過建筑物的形體、結構、空間、色彩、質地等方面的審美處理所建成供人們居住和活動的場地的一種造型藝術。音樂與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規律和審美要求,創造出既適應人類精神和物質的需求又符合審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藝術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的時間流動與空間造型的藝術。愛琴海是歐洲古代文明的搖籃。而古希臘的建筑更是其文明的瑰寶。古希臘的建筑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物質富足和生產力,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筑、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建筑傳遞了接近上天神靈和營造國家權力至上的威嚴氛圍之信息,建筑雄偉壯觀,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高大的建筑,雄偉的巨柱,寄托和支撐著古希臘人的理想。而這些至今還屹立8、著的巨柱,更傾注述說著古希臘人的精神,但由于這一發明的應用是如此杰出,以致到現代仍為建筑師們所采用。古希臘最典型、最輝煌,也是意味最深長的柱式主要有三種,即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這些柱式,不僅外在形體直觀地顯示出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而且其比例規范也無不顯出和諧與完美的風格。外在形體看,三種柱式各有特點:多立克的柱頭是簡單而剛挺的倒立圓錐臺,柱身凹槽相交成鋒利的棱角,沒有柱礎,雄壯的柱身從臺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殺十分明顯,力透著男性體態的剛勁雄健之美。愛奧尼克,其外在形體修長、端麗9、,柱頭則帶婀娜瀟灑的兩個渦卷,盡展女性體態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與愛奧尼克相似,而柱頭則更為華麗,形如倒鐘,四周飾以鋸齒狀葉片,宛如滿盛卷草的花籃。這些柱式都具有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因為它們表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自豪與高貴。而以這三種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單體神廟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為了古希臘藝術乃至人類建筑藝術的典范,如以多立克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帕提農神廟、阿菲亞神廟;以愛奧尼克柱式為構圖原則的伊端克先神廟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壇;以科林斯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紀念亭等。古希臘音樂的發展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荷馬時代,也稱為敘事詩時代,古希臘音樂最初歷史是同神的崇拜,同神話和各10、種奇幻傳說交織在一起,是單聲部音樂,有自然音音型以及自然音與各種變化音旋律的旋律風格,音樂同舞蹈和詩歌緊密結合,歌唱時可以有樂器伴奏,用字母記譜,歌詞往往是當時一些重要的詩篇。古希臘人遺留給后世的最重要的資料是相傳由盲詩人荷馬所記述的兩部史詩。這兩部吟唱風格的大型史詩約形成于公元前10世紀前8世紀,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2、古典時代,也被稱為抒情詩時代。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境內各族大舉向海外移民,在海外建立了許多移民城邦。移民運動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加速了氏族的解體。隨著氏族社會的解體,人們的集體感情逐漸淡漠。獨立謀生的新形勢,引起了種種復雜的個人情感體驗,這些情感抒發為詩歌,合樂詠唱,在11、貴族社會中廣為流傳,促成了古希臘抒情詩歌黃金時代的到來。3、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被斯巴達打敗,從此一蹶不振。整個希臘音樂也隨之墮入緩慢的衰退過程。從這時起,音樂進入了商品經濟領域。古希臘人的音樂觀念與現代人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于希臘人而言,音樂是藝術、科學和哲學的統一體,它既可以用于消遣娛樂,同時又在人們的政治、社會、宗教生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音樂與神的此種關系,古希臘人的音樂形式和音樂活動往往和崇拜神的各種宗教儀式不可分割;同時,古希臘人又由此賦予了音樂以某種“神性”,相信它具有著影響人類靈魂運動的神秘特質。音樂與建筑一個是聽覺的藝術,一個是視覺的藝術;12、一個直接進入人的心靈,一個通過外在的形象來影響人的靈魂;一個幾乎只是為給人們欣賞而存在,一個有非常明確的實用性。但兩者之間通過藝術的很多共性共通。“音樂是流動的建筑”,是說音樂雖然在時間流動中不停地演奏著,但它的內部卻有著嚴謹的結構和形式美。結構和織體按照旋律、節奏、調式、和聲的規律流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以古希臘建筑三種格式的石柱的美為例,具體說明莊重、秀美、富麗等風格區別,這就仿佛樂曲中的歌頌、抒情曲和多聲部的合唱一樣。這正說明了音樂與建筑都具有一種數比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歌德、雨果、貝多芬都曾把建筑稱作“凝固的音樂”,不同藝術類盡管各具特性,卻有內在聯系,這種聯系,使藝術家得以從不13、同的藝術中得到激勵,也使各種藝術有可能互相“移植”、綜合。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樂,意思是說,如果使音樂的時間流動全都凝固下來,我們從音樂中或說從樂譜中便可以看到諸如嚴格數學化的比例、對稱、均衡等造型特點以及樂曲形式同建筑結構的聯系。 音樂的音色與建筑材料質地的共鳴,這是一種“形”上的相通。如聆聽亨德爾的水上音樂,弦樂器合奏產生的音樂效果華麗輝煌,就像是巴洛克式建筑室內珠光巴寶器,金墻銀廊一樣;聆聽李斯特改編的帕格尼尼的鐘,鋼琴輕快跳動的樂音模仿鐘聲惟妙惟肖;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開端輝煌的樂隊齊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金碧輝煌的教堂內部景象。音樂的樂句在韻律上與建筑的共鳴。這是一種“神”上的相通,音14、樂的樂句有強弱緩急的變化,建筑的走勢也絕不是一層不變的。哥特式建筑輕巧的垂直線統治全身。墻體、扶壁、鐘塔等都是從底到上愈來劃分愈細,裝飾也愈來愈多,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插云霄的小尖頂。那突出而聳立的尖頂和尖頂與尖頂之間的“峽谷”之間的對比就像貝多芬的音樂中一貫采用的強弱對比的變化,如第七交響曲開頭幾個小節,每一次強有力的樂隊合奏都是一個尖頂,合奏之間的那個悠揚的保留音就是“峽谷”。從緩急的角度來看,建筑的頂部有陡坡、有緩坡,也有平頂、圓頂,同樣的緩急變化,在音樂中是非常常見的。建筑、音樂藝術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文化形式,常常集中地通過一種代表性的偉大建筑、偉大音15、樂作品而得到象征性表現。從建筑發展史和音樂發展史上看,早期的古希臘建筑典型代表雅典衛城,作為建筑一部分的雕塑是把神的形相賦予了人的世俗美和人格化,此時,音樂之子奧菲歐手持里拉琴奏出美妙音樂感動死神并救出被毒蛇咬死,在地獄中痛苦煎熬的妻子猶麗狄西。建筑大師和音樂大師在理念上追求著對人生的探索,對人文的關懷,對宇宙奧秘深思向往,成就斐然,令人無比景仰。從古希臘的建筑風格與音樂格調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建筑與音樂之間聯系緊密,相互影響,共同發展!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古希臘的建筑與音樂是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歷史巨作。一座座高大雄偉的建筑和一首首動人的弦律體現了古希臘人熱愛自然征服自然的、表達對諸神無限16、敬重的、永遠追求完美的精神。作為一種另人折服的高超技藝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建筑與音樂也更體現了人文精神和一種歷史的紀念。不同時代的建筑與音樂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時代的社會。古希臘的建筑與音樂是一本石頭做的書。書中凝結了太多的輝煌,太多的燦爛,然而我們能看到的卻只有殘墻斷柱,只有亂石堆的滄桑-希臘終究也逃不過歷史衰敗和斷代,無法流傳導致的許多迷惑和不解讓人遺憾和嘆息,但古希臘的建筑與音樂風格卻超越了時代,走向永恒,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建筑與音樂是一個時代的紀念。她永遠將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萬種風情烙在身上。正如安魂曲的雄偉震撼我們的心靈,石庫門的弄堂透著且介亭的影子一樣,我們仍能從讀建筑與音樂中,讀出一個時代的歷史滄桑!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