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建筑頂脊群獸之名稱(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278
2022-07-18
5頁
152KB
1、關于傳統建筑頂脊群獸之名稱關于傳統建筑頂脊群獸之名稱2011年05月17日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建筑強調裝飾性,極具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它承載著古人的諸多理念,乃文化精神之凝聚與發散,給人們以莫大的審美享受和無盡的時空聯想。現就以建筑規制最高之太和殿殿頂裝飾屋脊群獸為例作一簡要介紹,以饗讀者。 北京故宮三大殿中,為首者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乃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之正殿。始建于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為“皇極殿”。“皇極殿”一直沿襲使用到清代順治初期,順治二年(1645年)始改稱今名。 太和殿即“金鑾殿”之殿頂,與全國各地所有宮殿殿頂上之裝2、飾不同。最明顯之處便是殿頂正脊和岔脊(亦稱“垂脊”)上琉璃瓦為黃色,且作為裝飾物之岔脊獸為十種俱全。 “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鴟吻” 與其他建筑屋頂正脊同裝飾物名稱相同,但規制有異,乃是由13塊中空黃彩琉璃瓦件拼制而成(即古建筑術語之“十三拼”)。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中之一子。關于這位龍子的神力,自古有種種傳說。一說它能噴浪成雨,故將其裝飾于屋頂之正脊兩端,以取鎮火之意;另有一說,屋脊兩端神獸俗名“吞脊獸”,模樣似龍非龍,嘴闊而大張,面朝里,大有將整個殿脊吞入腹中之勢。其背插利劍一柄,只有劍柄露于體外。其原因據說是因其曾“擅離職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鎮于屋脊之上;第三說是龍王將王位3、傳給長子。可是龍王死后,次子與其長兄爭奪王位,不肯相讓。兄弟二人最終達成妥協,以吞下一條屋脊來決定勝負,勝者為王。兄長自知武藝不如二弟,又恐王位被奪,便趁老二吞脊之時, 拔出寶劍從背后狠刺下去,將二弟釘于屋脊之上。 北京“金鑾殿”是當今世界最高重檐廡殿頂式建筑,除殿頂上一條正脊外,在兩層重檐上,另各有四條垂脊(亦稱“岔脊”),兩層重檐便有垂脊八條;而每一條垂脊上均有仙人指路和形象各異的飛禽走獸作為裝飾。八條“垂脊”上,共計有88個仙人指路和飛禽走獸之裝飾,且每條垂脊上的裝飾物大小式樣相同。據大清會典,最前面者,乃“騎風仙人”,后面諸靈物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4、行什。對于此等十種形象各異之靈物,亦各自有其“來歷”。龍者,乃呼風喚雨、興風作浪之神物,它是皇權神圣的象征;鳳者,鳥中之王也。以“鳳”為飾,無非是要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獅者,始傳于佛教。據傳燈錄載,釋迦佛初生之時,以手指天,再指地,作獅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獬豸者,異物志中載其“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因此是公正的象征;天馬、海馬,我國古代神話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者,亦為龍子之一,非似龍,卻似獅而又似馬。因其貌似雄獅,多被用作鎮獸;押魚者,乃海中異獸。傳說其能興云作雨,乃滅火防災之高手;斗牛者,乃古代傳說的一種虬龍,能除禍滅災,亦屬于吉祥之物。行什似猴,為壓尾獸,因排行5、第十,故名行什。 宮殿垂脊獸之裝飾,有著嚴格的等級差別,而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種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只有九種,其它宮殿、廟宇等官方建筑等各按等級,垂脊諸獸依次遞減。因篇幅有限,具體規定于茲不贅。 戧脊,又稱岔脊,是東亞 歇山頂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對垂脊起支戧作用。 重檐屋頂的下層檐(如重檐廡殿頂和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的檐角屋脊也是戧脊,稱重檐戧脊。 對廡殿頂自正脊兩端之房檐的屋脊,一說也稱為戧脊,但另一說為垂脊。 戧脊上安放戧獸,以戧獸為界分為獸前和獸后兩段,獸前部分安放蹲獸,數量根據等級大小各有不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6、)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時改名后極殿,清順治時始稱太和殿。現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5年)重建的。殿高35.05米,為重檐廡殿式,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門,72根大柱,其中6根是纏龍金柱,是宮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的登極、大婚、冊立皇后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布進士黃榜、派將出征、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里舉行。每逢大典之日,從太和殿至天安門外,設有龐大的儀仗,太和殿前檐下設中和韶樂,太和門內設丹陛大樂,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齊集于丹陛內陳設品級山的御道兩旁。皇帝出宮御太和殿,午門鐘鼓齊鳴,殿廷樂隊相繼演奏,殿內7、外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以顯示封建帝王的專貴和威嚴。 太和殿(金鑾寶殿)檐角尖端上的裝飾物。從左起第一為騎鳳仙人,其次為鴟吻(音吃吻,龍的九子之一、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裝飾物越多,建筑等級越高。太和殿是唯一有十個飾物的建筑。在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 重脊前為什么用仙人騎鳳?傳說:齊國國君齊*王,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頭無路,后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鳥飛到眼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兇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騎8、鳳飛行,逢兇化吉。 為什么要選用這些小獸安放在古建筑上呢?排列順序: 1、鴟吻(音吃吻,龍的九子 之一),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于屋檐上。 2、鳳,比喻有圣德之人。據史記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 3、獅子,代表勇猛、威嚴。傳燈錄記載:.-獅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4、天馬,象征著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5、海馬,我國古代神話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6、狻猊(音酸泥),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 7、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云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8、獬豸,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9、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9、斗牛,傳說中是一種虬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云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10、行什,一種帶翅膀猴,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獸,可見的行什僅一處,就是在太和殿上。 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象征著消災滅禍,逢兇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裝飾上這些走獸,使古建筑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