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電氣綜合布線的探究(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305
2022-07-18
3頁
40.17KB
1、關于建筑電氣綜合布線的探究摘要:本文介紹了綜合布線系統、供配電方式以及布線施工等方面內容,從而提出對未來綜合布線的展望。對于智能建筑綜合布線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關鍵詞:智能建筑;綜合布線;供配電方式;布線施工 引言 近年來,智能建筑在國內得到了迅速推廣,綜合布線系統已成為建筑物的標準配置。隨著綜合布線技術的發展,建筑物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綜合布線系統容納的通信系統也從最初的網絡和電話發展到了計算機網絡、電話、視頻監控、公共廣播、有線電視等多個通信系統。綜合布線工程,技術性強,作業強度密集。線路種類繁多,對智能控制的要求比較高,需要綜合考慮聲控、光控、手動控制、自動監控等一系列的工控設備與技術。2、因此,從工程的系統定位、設計、具體的技術要求細節、專業的布線施工標準以及最終的系統測試等環節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和研究,以求得解決各類技術問題、協調問題、管理問題等可能影響到工程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應對策略,對于確保綜合布線系統的工程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綜合布線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是將大廈中辦公自動化、通信自動化、樓宇管理自動化綜合成一個結構統一材料相同、統一管理的完整體系。它利用高品質的無屏蔽雙絞線取代傳統的同軸電纜和專用線纜,解決了數據高速傳輸、降低線間串擾和電磁輻射干擾等難題。利用型號齊全的適配器,將弱電系統納入到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中來。它的構成主要有: (1)工作區布線:把終端設3、備連接到信息插座,一般是永久性的。 (2)水平布線子系統:從樓層配線架至各信息插座,包括信息插座、水平電纜(光纜)及其它在樓層配線架上的機械終端、插接軟線和跳線。 (3)主干線系統:指設備間(主配線架)至配線間(樓層配線架)之間的主干電纜及配線設備。 (4)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每個工作區宜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信息插座,其中最少有一個作為數據通信用。 (5)接口:每個布線子系統的端部都有相應的接口,用以連接有關的設備,如電話主機、主計算機、信息插座等。 (6)設備間:是安裝網絡進出線設備、互聯設備、主機設備和保護設備的用房,應有足夠的安裝空間。應靠近弱電豎井設置。(7)配線間(交換間):每層配4、線間數量按與最遠點信息插座的距離不大于75m配置。配線間內的設備為有源設備,就設電源插座(AC220V)。二供配電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供配電方式:(1)當智能化建筑是一類供電單位,供電十分可靠,周圍環境較好而且沒有電磁干擾的時候,可以考慮直接供電方式,以減少設備數量,節省工程投資。(2)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區如果具有兩路或者兩路以上的交流電源,一般應該選用能夠自動切換的電源設備。(3)在綜合布線系統中比較常用的是直接供電和不間斷電源系統(UPS)相結合的方式,即由市電直接給設備間和機房內的輔助設備供電,而程控用戶電話交換機和計算機主機以及網絡系統的互聯設備均由不間斷電源系統(UPS)供電。(4)5、設備間內裝設程控用戶電話交換機和計算機主機時,其電源設計的具體內容和設計要求應該分別按照工業企業程控用戶交換機工程設計規定或計算機主機電源要求的有關規定來進行考慮。(5)為了保證綜合布線系統的正常運行,設備間和管理區內應該設有獨立、穩定、可靠的220V、50Hz交流電源,以便維護檢修和日常管理。(6)為了避免電磁干擾和對外輻射,電力線在進入機房以后,都應該采用穿放在金屬管內的屏蔽方式。 三、布線施工 綜合布線系統主要施工工序的注意事項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掌握環境資料、剔槽預埋施工部分、穿接校線施工部份、設備安裝部分、調試初驗部分。 3.1掌握環境資料盡量掌握網絡施工場所的環境資料,根6、據環境資料 提出保證網絡可靠性的防護措施:為防止意外破壞,室外電纜一般應穿入埋在地下的 管道內,如需架空,則應架高(高4米以上),而且 一定要固定在墻上或電線桿上,切勿搭架在電桿上、 電線上、墻頭上甚至門框、窗框上。室內電纜一般應鋪設在墻壁頂端的電纜槽內。通信設備和各種電纜線都應加以固定,防止隨意移 動,影響系統的可靠性。 為了保護室內環境,室內要安裝電纜槽,電纜放在 電纜槽內,全部電纜進房間、穿樓層均需打電纜洞, 全部走線都要橫平豎直。3.2剔槽預埋施工部分。查閱施工現場的相關管網圖,確認開槽埋管的正確位置。對與小口徑的PVC管彎管時應用彎管彈簧彎折,彎曲半徑大于6倍管徑。對墻面隱蔽預埋管路7、,應做到圖紙所標點位位置,誤差距離不得超過150mm。墻面預埋管路應垂直于地面,不得斜拉管路。對有弱電井部分,管子出口應排列整齊,所留長度相等。所有PVC管預埋,在管口處均應用防水膠帶包嚴,并做標記,利于找管。終端暗盒預埋時應做到與水電暗盒標高一致,以水平黑線向下700mm,但實際安裝時應多和水電協調暗盒標高。3.3 穿接校線施工部份。鐵絲拉線時,用力要均勻,防止拉斷線。整卷線在穿線前必須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斷線。終端盒接線宜留長度為200mm。穿線后及時用萬用表檢查線路的通斷情況。跨施工階段的線路應做到每星期檢查一次。用萬用表查線時應在歐姆檔1*10檔位以下測線,同時對每根線進行短路、開路測試8、,對多芯線的檢測,應進行每根線間的交叉測量,確保線路通暢,無短路現象。每根線要在兩端頭用白膠布注明線號、樓層號,并在圖紙上注明。弱電井內的線應分線號,分線材類別纏繞整齊。采用接線端子時,接線應牢固,無松脫現象。3.4 設備安裝部分。施工前應對所安裝的設備外觀、型號規格、數量、標志、標簽、產品合格證、產地證明、說明書、技術文件資料進行檢驗,檢驗設備是否選用廠家原裝產品,設備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規定。認真閱讀設備安裝說明書,做到心中有數。由專業技術工程師指導施工人員進行樣榜施工。設備通電運行一前必須仔細檢查線路情況,避免短路燒壞設備。設備安裝端正,保持表面清潔。嚴格按照設備接線圖進行接9、線。所有設備應設接地端子,并良好連接接入大樓接地端排。設備通電由專業項目負責人把關,確保萬無一失。設備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便于安裝和施工。3.5 調試初驗部分。系統調試初驗是按照國家、國際相關標準和規范,對各子系統實施質量的檢驗測試,防止由于偶然性和異常性原因產生的質量問題的積累和延續,借助初驗資料分析,及時發現操、施工機具、設備材料、施工方法、操作環境及管理上的問題,以及系統整體運行及與其它應用程序的配合狀況,及時采取措施糾正或改進,保證項目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四、展望隨著新標準、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國內對智能建筑集成化的要求會不斷提高,隨著全球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強烈。綜合布線系統正是智能建筑內部各系統之間、內部系統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硬件基礎。相信,我國智能建筑集成化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快的向國際化接軌。 參考文獻: 1劉化君.綜合布線系統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及延輝網絡綜合布線基礎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3劉省賢綜合布線技術教程與實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出版,2007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