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文化及建筑風格魅力研究(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323
2022-07-18
5頁
26.23KB
1、古鎮文化及建筑風格魅力研究道口鎮是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縣城西北角的一個鎮,地理位置優越,流經古黃河金堤河的上游,所處位置東面緊臨城關鎮,西與??h縣城相望,是滑縣縣委和鎮政府所在地。道口鎮在4000多年前因為古黃河流經此地,而成為古黃河左金堤之上的一個渡口,因為最早在此地以擺渡為生的擺渡人姓李,歷史上又被稱作李家道口,隨著歷史的推移漸漸簡化為道口這個名字。古鎮位于滑縣縣城西北角,面積大約0.84平方公里,在明清時期因為衛河航運而興起,已經成為當時享譽豫北的重鎮。而清末民國時期,道口成為航運、鐵路、公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地,商業貿易達到空前的繁榮,享有“小天津”的美譽。筆者即為地地道道的滑縣人,自小聽2、聞長輩對滑縣史志興衰的講解,更是對古鎮的歷史有了高度興趣。筆者通過現場走訪、實地考察和人物專訪等形式,對滑縣古鎮的興衰歷史做一簡單總結,并對有些文物遺產的保護提出自己的見解,也算對古鎮的保護盡自己綿薄之力。一、道口古鎮火神廟會提起道口,不得不說起歷經數百年滄桑的“火神廟會”(以下簡稱廟會),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天是道口鎮傳統“火神廟會”的舉辦時間,民間有傳說正月廿九是火神爺的生日,人們為了避免火災,同時也為了表達除災辟邪、迎接祥瑞征兆的美好愿望,以廟會的方式祭祀火神爺,據有關記載“火神廟會”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廟會演出者都是由當地居民自發組成,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上陣,數百年過去了,3、人們雖然已經不需要再用娛神祈福的方式祭祀火神爺,但“火神廟會”卻被神奇地傳承下來。廟會傳統節目有踩高蹺、背閣、抬閣、吹糖人、舞獅、秧歌、武術表演、蓮花燈等項目。每逢廟會演員們都盛裝上陣,從臉譜的色彩搭配到服裝的樣式,無不體現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整個廟會演出者加起來得有千人以上。由于道口“火神廟會”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且具有寶貴的藝術傳承價值,于_年被評為“河南民俗經典”,并于_年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筆者_年3月1416日親臨道口古鎮感受廟會的盛世現場,古會第一天上午10時左右,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各路表演隊伍紛紛走來。這場面,頓時令人置身于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之中,堪稱中國特色的狂歡4、節。迎面而來的是器樂隊伍,前面是扛著各自演出隊伍的旗幟組,緊跟其后的就是器樂演奏組,使用器樂以嗩吶、銅鑼、小鼓、小鐃等,相互簇擁,甚是熱鬧。對面走來的龐大的演出隊伍:(一)踩高蹺。列子說符篇有記載:“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睆奈闹锌芍缭?500多年以前,高蹺就已經成為當時最具有技藝性活動的項目。表演者將木棒中部做一個支撐點,將腳放在支撐點上用繃帶將腿和木棒綁在一起,進行走路、跳躍,甚至舞劍。表演者可以在進行表演踩高蹺的同時,還可以完成跳桌子、過凳、耍劍、劈叉、扭秧歌等動作。在古鎮廟會上不5、僅僅踩高蹺的技藝讓人驚嘆,且演出者的妝容和服飾更是讓人羨煞不已,每逢廟會村落里不會踩高蹺表演的居民都是以能畫上一副彩妝為榮。但是演員的臉譜又不像京劇里的臉譜妝容,一般來說,表演者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即可,這種化妝形式被稱“千人一面”,意思是說所有角色的面部妝容形式都大體一樣,無論多少人物,從面部著妝來看都是一張臉,而人物個性的表達則主要靠表演及服裝搭配等方面表現。而演出者的服飾涵蓋了裙、兜、褂、鞋、手帕、披風、帽等等,服裝樣式多樣,顏色以艷麗為主,也體現出了人們對火神爺的敬仰和人們尊老愛幼的傳統倫理道德相融合的特點,后期高蹺發展為三層,全部有人物疊起,在廟會上十分引人注目。(二)背擱、抬閣6、??v觀廟會表演的隊伍,背擱和抬閣表演人數占到整個隊伍的五分之二還要多。相傳人們在新春或者元宵觀看燈會的時候,將孩子都頂在肩上觀看,由此而得到背擱的創意。“擱”的意思就是高木架,一般都有22.5米,由一根十公分的鐵棍和幾塊木板連接。讓10歲左右的小孩站在一個外形類似閣樓的盒子上,盒子里就是整個支撐孩子重量的機關所在,通過盒子直達孩子胸前,有一塊約二十公分長的弧形鋼板,正好與小孩前胸的弧度相吻合,再用一條粗布帶將孩子的上身和腿固定在架子上,捆在一起,然后化妝、穿上類似戲曲演出服的衣服作為演出服,衣服的長度要遮蓋住腳和腳下的踏板,所以從外面看孩子仿佛是凌空站在大人的頭頂。演出時大人不說也不唱,但是要7、隨著音樂的節奏做舞蹈動作,小孩也要隨著大人進行扭動、表演,其樂融融,場面非常壯觀。每年背閣、抬閣這一古老而獨特的表演形式,都是火神廟會最吸引游客的亮點。不管多么累多么乏,人們還是愿意跟著表演隊伍去看演出,感受現代社會里別樣的文化氛圍。(三)舞獅。舞獅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各地每逢年過節或舉行商業慶典都會請來舞獅隊伍前來助興,古鎮廟會自然也少不了舞獅隊伍。舞獅隊伍排在廟會表演的第三個,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而成,一個人舞獅頭,一個人舞獅尾,獅子形態惟妙惟肖,配上音樂,加上表演者的動作,把兇猛的獅子表演的或是溫婉可人,或是高大威猛,尤其是在桌子上高空翻滾的獅子表演,常常能引來眾多觀眾眼球。配8、樂方面,以鈸、鑼、鼓、嗩吶為主。(四)劃旱船。劃旱船的習俗最早源于唐朝時期,由于連續多年的大旱,老百姓用來祭祀求雨的一種方式,廟會上旱船有單船、雙船和多船等表演形式,以舞為主,形象地塑造行船時的動作。因其動作詼諧,表演形式滑稽,場面熱鬧,表演人數眾多而倍受老百姓喜愛。眾多表演形式讓筆者感受了一場視覺盛宴,整個演出隊伍將近二十種表演形式,除了演出隊伍里的表演以外,筆者又注意到街邊簇擁很多大人和小孩子的攤位,走進一看,原來是吹糖人、做面塑等,以下簡單介紹一下吹糖人。(五)吹糖人。吹糖人是源于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一。在廟會上沿街兩旁常見有藝人們攜帶一個帶架子的長方工作案,另外還有一個可以進行加熱的小炭爐9、,爐上的一個勺子里盛滿了糖?。慈芑蟮柠溠刻牵?。放置糖人的架子一般分為兩層,每層都為放置糖人專門設有很多小插孔。制作的糖人形象有人物、有動物、玩具等,活靈活現的糖人不僅好看、好玩,最主要玩完以后還可以吃,孩子們都特別喜歡這樣的玩物,廟會上只要見著有吹糖人的藝人,孩子們就會纏著大人要買糖人,大人實在不給買的也不輕易離開。賣的糖人有現成做好的,也有的根據客戶需要現場制作。整個制做過程也相當的快,用小勺取一點熱糖稀,倒入沾滿滑石粉的手上快速揉搓塑型,迅速拉出一條吹氣管,然后用嘴銜起一端向糖人里吹氣,待起泡后,通過藝人們一邊吹氣,一邊捏、剪、拽等嫻熟的手藝,制作出各種人物、動物、玩具形象,最后有的需10、要染上顏色,有的就原始顏色成型,用竹簽的一頭沾一點點糖稀粘在糖人上,活靈活現的糖人就大功告成了!廟會上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表演內容豐富,加之各種各樣的傳統民間工藝,讓筆者大開眼界,這里不再一一贅述。據有關記載,每年道口鎮古廟會能吸引來自河南、河北、天津、山東、山西等省份每天數以十萬計的客流量,堪稱是中國老百姓的狂歡節。二、古鎮建筑與裝飾特點對于因河而成的道口古鎮選址中防洪、宜居、碼頭是首要考慮因素,在區域選址時為了減小洪水沖刷,建筑群大多成型于河流的凸岸處,同時,古鎮城墻高筑,既可以作為防御又具備防洪的功能。明清時期衛河在國家漕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明清時期道口古鎮建筑達到鼎盛時期。建筑11、風貌以古樸、典雅的石雕、磚雕、木雕工藝為主,滲入了徽派建筑與晉派建筑的特點,同時,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也是古鎮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在我國北方地區確實不多見。古鎮現存傳統建筑107棟,包含29處商鋪、6處建筑遺址、77處宅院、2處廟宇。留存下來的建筑80%以上為清末、民國時間建筑,建筑風格延續了豫北地區的建筑風格和建造技藝。明清時期的建筑群遺址主要集中在順河街、大集街、牌坊街、水胡同等傳統街巷兩側。古鎮遺存除有傳統建筑以外,還有運河、碼頭、橋、城墻、街道、胡同、碑刻等遺跡,內容多樣,對了解古鎮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考察筆者主要以臨街商鋪和民居為主。(一)現存建筑技術與裝飾特點。古鎮建筑大多以傳統木制12、結構為主,屋頂室內構架采用抬梁式,屋頂外面以硬山式為主展示,墻體則由粘土燒制的青磚堆砌,室內地面多為夯土和青磚砌成。屋頂采用傳統的清水脊樣式和仰瓦灰梗屋面,前檐一般采用鋪板門和棋盤門為主。古鎮建筑群裝飾風格主要分為傳統裝飾和中西折衷主義兩種形式,傳統裝飾多體現于較為精細的磚雕和石雕上,以繁瑣、固定的花紋式樣為主,室內陳設古樸淡雅。折衷主義裝飾風格受巴洛克風格影響比較大,裝飾材質也運用了現代的材料如水泥、玻璃等。(二)現存傳統建筑的類型。道口古鎮居住建筑分為:臨街商業型、臨街居住型。臨街商業型建筑指沿街商鋪,商鋪有三間的,有五間的,大小不等;寬2.8米,深4米左右,二樓臨街開方格窗,商鋪后面為住13、宅,過道開在門面房左邊。整個院落一般是有二到三進院組成,也符合了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說法,這些商鋪多位于比較繁華的街巷中,如順河街沿街商鋪。臨街居住型建筑位置一般比較偏僻,是傳統的四合院格局,一般正房為帶廊的瓦房,廂房則多為木制的二層小樓,風格古樸,布局嚴謹,這種獨特的建筑院落空間布局形式,在豫北地區建筑群中尚不多見。(三)如何更好地保護現存建筑。1.對于室外的公共空間應加強基礎設施的配置古鎮作為道口的一張文化名片,尤其是_年2月7日央視記住鄉愁紀錄片30分鐘的霸屏播放,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道口、了解了道口,也為道口下一步走出河南、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好的鋪墊。但是作為古鎮推廣者,古鎮的基14、礎設施如休息座椅、公共衛生間、垃圾桶等基礎設施,也要做好接納越來越多的參觀者的準備。2.給排水進行分類處理,減少因暴雨對古鎮建筑的影響一方面由于生活用水和污水的排污系統沒有分開,導致生活用水直接排入運河,致使運河水系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因城鎮化進程的改造,圍繞古鎮邊緣的地勢一再上升,而古鎮卻處在地勢的最低洼處,在雨季容易產生積水,對于磚木混合的古鎮建筑來說,破壞性是無法估量的。三、結語道口古鎮作為豫北地區典型的集鎮案例,因其厚重的文化背景、自身的存在價值及樸質的人文氣息令人稱頌,但又因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讓古鎮在發展過程中,過于盲目的自信。在本篇報告的調研過程中由于關于古鎮的研究文獻資料較少,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也因筆者自身的學識、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不能對古鎮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后期能有更多的研究人員對古鎮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筆者僅試圖通過本篇調研能夠對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更新過程中起到綿薄作用。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