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填空簡答概述等(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365
2022-07-18
4頁
32.50KB
1、1. 意大利威尼斯圣馬可廣場建筑與空間效果組合效果分析。(5分) (P3)這個廣場空間環境在統一布局中強調了各種效果,(1分)如窄小的入口與寬敞的廣場之間,(1分)橫向處理的建筑與豎向挺拔的塔樓之間,(1分)端莊嚴謹的總督宮與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間,(1分)采用了一系列強烈對比的手法,使廣場空間環境給人以既豐富多彩,又完整統一的感受。(1分)2.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區間道路設置舉例并說明其處理手法。(6分) (P8)一般公共建筑總平面的出入口應安排在所臨的干道上,并與主體建筑出入口有比較方便的聯系;(2分)有些公共建筑所處的地段并不與干道相臨,這時要考慮出入口與附近的干道有比較方便的聯系,給人流活動創2、造通暢的條件;(2分)還有一些公共建筑所處的地段,面臨幾個方面的干道,這就需要對人流的主要來向進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應根據需要設置次要的出入口。(2分)3.簡述公共建筑中雙面通道中采光不足的解決辦法。(5分) (P28)一般是依靠走道盡端開窗,(1分)或借助于門廳,過廳或樓梯間的光線采光,(1分)有時也可以利用走道兩側開敞的空間來改善過道的采光,(1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局部采用單面通道,(1分)還可以利用走道兩側房間的門或亮子,高窗的措施進行間接采光。(1分)4.簡述公共建筑藝術形式的特殊性。(5分) (P50)建筑藝術不能像其他的藝術形式,它只能通過一定3、的空間和體形,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質感等方面構成的藝術形象,表達某些抽象的思想內容,如莊嚴肅穆,雄偉壯觀,富麗堂皇,清幽典雅,輕松活潑等氣氛。5.簡述常見的劃分空間的方法。(6分) (P67)空間組合中界面的圍透,是空透還是封閉一些,兩者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需要依據設計意圖而定;(2分)室內空間環境的劃分,應根據設計的意圖,采用如半隔墻,空花墻,博古架,落地罩或家俱組合等方法,以取得空間之間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2分)在公共建筑空間組合中,還應對人流的導向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2分)6.走道式布置方式分類及各自優缺點。 (5分) (P110)分為內廊式與外廊式。(1分)內廊式布局的主要優點4、是走道所占的面積相對較小,一般比外廊式布局經濟;(1分)缺點為這種布局的房間朝向有一般欠佳,且容易造成走道采光不足;(1分)外廊式優點為幾乎所有房間可以爭取到良好的朝向,通風與采光;(1分)缺點為容易造成交通走道過長,輔助面積過大,建筑進深過小等缺點。(1分)17、 簡要說明對稱門廳與不對稱門廳的處理方式 :在對稱布局的門廳設計中,常采用建筑構圖的軸線方法,展示空間的向導,以增強人流的方向感。不對稱的門廳空間布局,系自然地形、規劃特點、功能要求、建筑性格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種組合形式。其導向處理應給予足夠重視,以強調方向感。18、 出入口及區段道路的設置問題:一般公共建筑總平面的出入口應安排在所臨5、的干道上,并與主體建筑出入口有比較方便的聯系。面臨幾個方向的干道,這就需要對人流的主要來向進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應根據需要設置次要的出入口。19、公共建筑群體的空間環境三個基本經驗和看法:一是從建筑群的使用性質出發,著重分析功能關系,并加以合理分區,運用道路、廣場等交通聯系手段加以組織,使總體空間環境的布局聯系方便,緊湊合理。二是在群體建筑造型藝術處理上,需要從性格特征出發,結合周圍環境及規劃的特點,運用各種形式美的規律,按照一定的設計意圖,創造出完整而又優美的室外空間環境。三是運用綠化、雕塑及各種小品等手段,豐富群體建筑空間環境的藝趣,以取得多樣統一的室外空6、間環境效果。20、(簡答)如何解決通道的采光:走道盡端開窗,或借助于門廳、過廳或樓梯間的光線采光,有時也可利用走道兩側開敞的空間來改善過道的采光。利用走道兩側房間的門或亮子、高窗等措施進行間接采光21公共建筑的空間組合形式及其特點 走道式組合、單元式組合、廳堂式組合、套件式組合、自由式組合 一、走道式:用一種狹長的空間連接各使用空間的組合形式。 特點:a.使用空間和交通聯系具有明確的劃分空間的分隔。 b.通過走廊將各個使用空間連為一體功能聯系、空間整合。 內廊式:優點:走道的使用頻率高、平面緊湊。 缺點:局部房間朝向差,走廊較暗,且通風不便,房間之間的干擾大。 外廊式(教、幼、醫):優點:走廊7、及房間的通風、采光好、房間之間的互相干擾較小。 缺點:走道的使用頻率低也可以使用單面走廊,防止西曬。 二、單元式:用一種垂直的交通聯系空間,連接各使用空間,平面集中緊湊,各使用空間互不干擾,放最適于住宅的功能要求。 特點:1單元式組合的平面交通組織和立體交通組織 2單元建筑的組合一個單元可以獨立的構成一棟建筑,也可以由幾個單元(相同或不同)構成一個建筑。 3功能分區明確,同類型房間可以構成不同結構單元并與其他單元有不同功能聯系,布局整齊,便于分期、分段建造。三、廳堂式(大廳式):一般以大廳為中心,各使用空間呈輻射狀,與大廳直接連通,使廳成為大量人流集散中心,建筑物的交通聯系樞紐。 特點:1大廳8、擔負人流分配和交通聯系作用,大大減輕人流對使用空間的干擾。 2保證各使用空間不被穿行,增加其空間的使用和管理上的靈活性。 四、套件式(串聯式):使用空間互相穿套、直接連通的空間組合形式。 特點:1活動路線不夠靈活2參觀人數多的時候容易產生擁擠現象,不利于單獨開放某個展廳。 五、自由式:在完整的大空間內自由靈活的分割空間。.特點:1將大空間劃分為若干子空間,互相穿插貫通,彼此沒有明顯界線。 2西方解構主義自由靈活的空間+建筑師的思想=建筑藝術(生命)。22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人流組織方式: 1)平面組織方式:即把不同的流線組織在同一平面的不同區域。 2)立體組織方式:即把不同的流線組織在不同的層9、上,以垂直方向把不同流線分開。23公共建筑造型設計中取得統一的三種方式: (1)以簡單的幾何形體取得統一 (2)通過共同的協調要素達到統一 (3)以主從分明而達到統一24基地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1)交通便利、城市公共設施比較完備、具有適當的發展余地。2)不應選在有害氣體和煙塵影響較大的區域內,與噪聲源及貯存、易燃、易爆物場所的相關距離應符合有關部門的規定。3)場地干燥,排水通暢,通風良好。25空間組合中的水平交通,按使用性質的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情況:基本屬于交通聯系的過道、過廳和通廊。如旅館,辦公室等建筑的走道和電影院中的安全通道等;主要作為交通聯系空間兼為其他功能服務的過道、過廳或通廊。如10、醫院門診部的寬形過道,小學校的過道或過廳;各種功能綜合使用的過道與廳堂。如展覽館陳列廳等建筑的過道,園林建筑中的廊子。26、電梯:特點:服務層多,使用方便,效率高。 電梯組成:轎箱吊索起吊機械傳動平衡錘滑軸電氣控制器。 電梯設計時應該考慮的要求:按防火規定要求,配置輔助性質的安全疏散樓梯。每層電梯出入口前,應考慮有停留等候空間。在8層左右的高層公共建筑中,電梯與樓梯幾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超過8層建筑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電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條光,所以電梯間的位置可以比較靈活。27、公共建筑的人流的疏散:是人流組織中的又一個重要的內容,尤其對于人流量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來說更加突出。公共11、建筑中的人流疏散有連續性的(醫院,商店,旅館)和集中性的(影劇院,會堂,體育館)。有的公共建筑的疏散屬于兩著之間的,兼有連續和集中的特性。階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點在高等學校中階梯教室所容納的人數,小型的為90-150人,中型的為180-270人,大型的為300人以上。28、影劇院,會堂人流疏散的特點:電影院的人流活動多具有連續性,且各場次中間休息的時間一般較短,所以常要求入場口與散場口分開設置但是出入口的位置,應密切結合總圖的道路系統和室內席位的具體情況妥善安排,使疏散設計達到方便,安全,快捷的要求。因此在考慮劇院,音樂廳,會堂建筑的疏散時,需要密切注意緩沖地帶人流停留時間,切忌各部分之間的疏散12、時間失調,超過,安全疏散的允許范圍。29.體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點:體育館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時間集中的特點,所以在安排人流活動時應設置足夠數量的疏散口,以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體育建筑的席位排列與交通組織,對疏散設計的影響頗大.29 從建筑造型,功能與空間等角度分析某著名建筑運用了哪些設計原理。30 、 結合某建筑實例談談現代的生活觀念、科學技術等給建筑的發展帶來的影響。1、民用建筑防火間距、2、公共建筑停車場停車位控制指標、3、建筑覆蓋率、容積率、4、公共建筑環境布局的基本組成,包括室外環境的空間與建筑、室外環境的空間與場所、室外環境的空間與綠地等。5、室外環境的空間構成 :開敞空間場所13、 ,活動場地與室內空間, 停車場與室外空間, 綠地與室外空間6、 公共建筑的功能問題的核心:功能分區、人流疏散、空間組成以及與室外環境的聯系。7、公共建筑空間的使用性質與組成類型概括起來可分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輔助部分)、交通聯系部分。8、 一般公共建筑中專供通行用的過道,寬度常在1.5m以上,如旅館辦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寬些。學校建筑一般為23m,醫院門診部為34m左右。9 、公共建筑的人流組織一般可分為平面和立體兩種方式。10、公共建筑的造型藝術手法一般有:主要與從屬,對比與協調,均衡與穩定,節奏與韻律.由于各種類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質不同,所要求的室外環境的空間也不同,一14、般可歸納為下列幾種情況:開敞的空間場所(或稱為集散廣場)、活動場地、停車場所。11、 當前公共建筑設計中常用的結構形式:混合結構、框架結構和空間結構。12、公共建筑室外環境設計,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即利用環境、改造環境、創造環境。13、故宮平面圖三大高潮14. 公共建筑通常以主要空間、輔助空間、交通聯系三種空間組成15.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采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16、公共建筑在組合空間時,可以按使用性質劃分成使用、輔助、交通三大塊空間。17、 一般在公共建筑中專供通行用的過道,寬度常在1.5m以上,例如旅館、辦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寬些。15、學校建筑一般為23m,醫院門診部為34m左右。18、 坡道的坡度一般為8%15%,在人流比較集中的部位,則需要平緩一些,常為6%12%。此外,坡道設計還應考慮防滑措施。19、 自動扶梯的坡度較為平緩,通常為30左右。單股人流使用的自動扶梯,多采用810mm的寬度,每小時運送人數約為50006000人左右,運行的垂直方向升高速度為2838m/min。20、 四種新型大跨度結構的優越性:1)跨度大。2)矢高小,曲率平緩,剖面形式多樣。3)厚度薄,自重輕。4)平面形式多樣。20建筑設備主要包括采暖通風、空氣調節、電器照明、通訊線路、閉路電視、網絡系統、自動噴淋、煤氣管網。21公共建筑的交通聯系部分,16、一般可分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樞紐交通等三種基本的空間形式。23書P114畫圖(門廳交通樞紐布置示例abcd)24“韻律”按其形式特點可分為四種類型:連續的韻律、漸變的韻律、起伏的韻律、交錯的韻律。25柯布西耶五點建議:底層架空、五點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橫向長窗。26 美國紐約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展廳空間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聯式 27. 賴特的古根汗姆美術館和貝律銘的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是運用幾何形構圖 28. 功能與流線分析是現代建筑設計最常用的手段 29.醫院手術室內裝飾宜選用灰綠色。 30.光源與人眼處于030時眩光最強烈。 31.西方古典建筑高度與開間的比例,愈高大愈狹長,17、愈低矮愈寬闊 32.穩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與下之間的相對輕重關系的處理 33.要使一座建筑顯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動,在構圖中應采用的造型規則是對比的手法34.巴西國會大廈在體型組合中采用了對比與協調的手法 36.博物館設計一般要解決好三線問題流線、視線、光線。37.公共建筑對稱的門廳,常利用軸線表示空間的方向感。38.室外空間的構成,主要依賴于建筑和建筑群體組合 39.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的布局處理方式是強調了各種空間之間的對比 40.超過8層的建筑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1.當坡地坡度較緩時,應采用平行等高線布置 42.建筑樓梯梯段的最佳坡度為2634。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樓梯段部位凈高2.20m,樓梯平臺部位凈高2.00m。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4份
地產商業
上傳時間:2022-04-25
10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