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綠色建筑設計的探究(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367
2022-07-18
3頁
40.04KB
1、關于綠色建筑設計的探究【摘 要】 近年來,我國建筑業發展較快,于此同時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綠色建筑營運而生,基于此,本文論述了綠色建筑設計之中的相關重要問題。 /1/view-12287991.htm【關鍵詞】 綠色建筑;設計;要點引言建筑行業一直是一項能源消耗大、資源消耗多的行業,并且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為了響應我國可持續發展政策,踐行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綠色建筑應運而生。所謂的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與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建筑。綠色建筑能夠降低建筑施工與建筑后期運營中的能源與資源消耗,并能夠有效降低建2、筑工程造價,達到環保節能效果。本文就綠色建筑的設計要點進行探討。1、綠色建筑的概念近年來,為了體現建筑行業的低碳環保,綠色建筑的概念逐漸的被熟知,并被實踐起來,所謂綠色建筑一般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內,可以消耗最少的地球資源并且使用最少的能源,同時還要們制造出最少廢棄物的那些建筑。綠色建筑呈現出來的特點即節約能源性;建筑氣候適應性;材料資源的再生利用性;尊重用戶性;尊重地理環境性;整體的設計性。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綠色建筑推行的最終目的。2、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2.1、世界綠色建筑發展歷程20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對綠色建筑這一理念進行探索和3、研究。在綠色建筑應遵循保護地球環境、節約資源、確保人居環境質量這樣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故此又稱可持續建筑或生態建筑。70年代石油危機后,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各種新技術、新能源應運而生,像太陽能、風能、低熱節能圍護結構等等,其中以掩土建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為先進。到了80年代,先進的節能建筑體系在英、德等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90年代后,隨著綠色建筑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綠色建筑理論已將走向了專業化道路。2.2、綠色建筑在中國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綠色建筑概念,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法律法規,為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從2001年開始4、,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基礎上,我國專家們結合我國國情,制定了用于“全國綠色生態住宅”的指導和評估的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之后又相繼推出了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等標準。在2008年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簡稱(GOBAS)面世,將綠色建筑的理念落實到招投標、規劃、設計、施工、調試及運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為北京舉辦“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提供支持。時至今日,在中國不同氣候區已經制定居住建筑節能標準,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地均出臺了“綠色建筑評估規范”。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從自身的區域特點出發,積極開展綠色建筑關鍵技術體系的集成研究和應用實踐,5、一系列節能示范建筑陸續建成,如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范樓、上海市生態建筑示范樓等。3、綠色建筑設計要點分析3.1、最大限度降低能耗3.1.1、減少建筑材料的能耗建筑材料是構成建筑的基礎,所以建筑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建筑材料構成的居住環境是對人體產生影響最大的因素,所以一定要選擇低消耗、低毒或者無毒的材料。綠色材料的概念主要是材料的性能指標對人體傷害的參數,選擇綠色材料在成本上肯定要高一些,但是不要為了節省成本而偷工減料。在建筑材料運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運輸的能耗以及成本因素。對于綠色材料的選擇,要在保證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結構安全的狀況下,提高綠色性能指標。3.1.2、減少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在6、建筑投入使用后,還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這主要與設計師的設計水平有關。在設計階段,應該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的勘察,全面了解現場資料,對于材料的使用要合理規劃,減少浪費。要熟悉當地的氣候狀況,充分利用日照的特點,保證室內的溫度。在通風換氣的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到室內的環境,同時還要考慮到能源的消耗,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等。所以設計師要不斷的創新設計理念,提高設計水平,真正的達到綠色設計的目的。3.2、建筑選址和現場設計建筑的選址是設計前要考慮的問題,應該結合當地的地理風貌和氣候條件選擇一個適合的地址,這對實現綠色建筑設計非常重要。綠色建筑的選址是決定綠色建筑外部大環境是否安全、合理的重要前提7、。一般情況下,建筑選址主要考慮三個因素:根據當地地理風貌和氣候條件,選擇能夠最大程度利用自然能源的區域;交通便利,靠近公共交通系統,方便步行到達;生活基礎設施,盡量選擇城鎮化區域,設施完善,方便生活,同時避免生態敏感區,以防影響生態環境。3.3、環境綠化設計策略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越來越體會到環境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必須注重環境綠化工作,綠化不僅能創造空間,還能美化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基于此在環境綠化設計時,必須注重綠化環境的設計,營建良好的微氣候并把綠化量化標準引人環境綠化設計規范,就周圍環境綠化而言,盡量避兔硬質鋪地,拓寬草坪面積,盡量多種一些高大的喬木,并盡可能的采取滲透性強的8、生態型鋪地,比如在方格中種草,利用格狀鋪地磚鋪地等。3.4、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結合城市水環境專項規劃以及當地水資源狀況,考慮建筑周邊環境,對建筑水環境進行統籌規劃,是建設綠色建筑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前應結合區域的給排水,水資源、氣候特點等客觀環境狀況對建筑水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因地制宜制定節水規劃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按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原則,生活用水、景觀用水和綠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質要求分別提供、梯級處理回用;采用節水系統、節水器具和設備;采用節水的景觀和綠化灌溉設計,盡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綠化灌溉采用微灌、滴灌等節水措施;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頂雨水徑流途徑,最大程度9、降低底邊徑流,采用多種滲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滲透量。3.5、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3.5.1、選用耐久性材料設計中選用耐久性較好的建材,以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與建筑同步,減少材料的更換、維護,從而節約費用。雖然耐久性高的材料往往成本較大,但是如果加大投資力度,從長遠來看,往往可以帶來日后維修的投資量的減少,不僅對于消費者是一個便利,而且對投資者的評價與信用又是一個很好的外在表現,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3.5.2、采用靈活多適的設計手法設計師所設計的綠色建筑不能單一毫無特點,而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中更不能與傳統建筑完全一致,因為傳統建筑行業缺乏的是對材料的合理利用與回收再利10、用的理念,設計者不僅需要轉變設計手法,更要靈活的使用材料,使每一份材料用到合適的地方,增加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材料的損失,從而減少材料成本的投入。4、結語設計作為整個項目的靈魂,而綠色建筑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如何實現綠色標準。要實現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共生的綠色建筑,需要對傳統的建筑理念進行反思。綠色建筑的實施需要將生態理念整合融匯到建筑創作中,在實踐中以適應不同區域環境,克服生態危機,創造出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參考文獻:1于春普.關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J.建筑學報,2003,10:50-52.2王益.綠色建筑設計的公共交互系統初探D.合肥工業大學,2006.3夏敏,肖慶,江嬌.關于綠色建筑設計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14:32+34.